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产业的重要作物,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对水稻高产的研究不仅是对农业发展的积极支持,而且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当前,进一步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推动水稻高产的关键,因此,本文将考察水稻技术对高产的影响,总结国内现有水稻技术的精髓,以及种植高产作物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水稻种植;栽培技术;水稻高产;影响;策略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水稻总产量稳步增长,为我国巨大的粮食市场提供了稳定的粮食来源。但是,在一些地区进行种植水稻时,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行水稻栽培技术也难以有效增产。为进一步切实解决部分地区水稻低产问题,需要分析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提出相关建议,实现水稻高产保证粮食供给。
一、水稻栽培技术概况
我国水稻种植栽培体系比较完善,基本产量比较稳定,水稻年均产量达到5.63亿吨,可种植水稻5862万公顷,种植面积巨大。从技术上讲,我国根据种植面积和环境条件可选择的水稻种植方法较多,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种植水稻也具有多重技术优势,能够保证我国水稻基础生产的稳定。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水稻种植的情况,对于栽培不良的水稻,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以保证水稻的营养供应。
随着我国水稻栽培指标的出台,我国水稻质量控制指标日趋完善。水稻质量控制指标中包括国内优质食用大米和优质食用大米标准,为达到质量指标,推动水稻高产种植,栽培技术研究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水稻是一种具有巨大生长潜力的有机农作物,这种生长潜力当通过增加水稻种植密度、施肥和改善水工程措施达到水稻种植的最佳条件时就会发挥出来,增加水稻生产效益。第二,每株水稻必须有更多的有效穗,每株有效穗上面有更多的有效籽,才能提高水稻的产量。第三,水稻的地上部分要求长势良好,地下部分则要求水稻能够分化强大繁密的根系。根据各地进行的试验研究和大规模示范应用实践,特别是高产实践研究表明,适宜的高产水稻的生长规律和气候资源条件,再结合选用优良杂交品种,可在水稻栽培中推动水稻高产。
二、栽培技术实施过程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一)灌溉
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浇水条件对于提高水稻质量很重要。灌溉是水稻生长的重要方式,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后期,如灌浆期和种植期。如果没有足够的水,水稻的高产难以实现。在种植期间,水稻灌溉用水的质量必须经过认证,污染物含量指数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例如河流和保护区中的水库用水。如果水稻采用的灌溉水源污染严重,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就会影响水稻生长,破坏土壤,阻碍水稻高产。在水稻整体种植过程中,水稻灌溉量的使用没有单一的标准,可结合水稻蒸散量、渗漏量、需水量等因素,科学调整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二)施肥
在水稻的施肥环节,水稻有几种主要肥料需要注意:氮肥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水稻穗粒和穗粒之间的稠度;磷肥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多种水稻营养不良,有效防止水稻沉积现象,从而提高水稻的整体品质;钾肥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水稻的蛋白质含量,可以更好地促进水稻中的氮代谢和其他养分的重新分配。科学使用肥料可以为水稻释放更充分的养分,满足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因此在施肥过程中,要优化氮、磷、钾、硅等多种因素的配比,减少氮肥的大量使用,增加与有机肥的结合。
三、推动水稻高产的方法策略
(一)选择优质水稻种子
种植水稻前,需要严格筛选水稻种子,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稻种子。水稻种子的耐旱性要求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多种品种的水稻种子选用需要种子等级达到5-6级。水稻种子成功发芽的标准是水稻种子芽生长至1毫米以上,为了让种子快速发芽,整个种植场所的温度在萌芽过程中要保持稳定和合适。在开始种植水稻之前,必须选择合适的土地,充分调查土地所在地的水文气候条件,从属自然气候条件等。种植水稻的最佳土壤条件是土壤肥沃,水源渗透性强。因此,水稻种植所选的土壤必须具有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含有尽可能多的不同元素,如钾、磷、氮和丰富的有机质,并在播种前保证土壤含水量充足。
(二)水稻栽培中的育种工作
水稻栽培中的育种工作重点首先是水稻幼苗的生长。水稻湿苗生长的条件是土壤必须平坦、肥沃、没有杂草和虫害危险,有良好的土壤条件的同时确保水稻种子不受到害虫的侵扰。水稻栽培中土壤的工作深度应始终为9厘米,种子在田间均匀分布,这样能够保证典型水稻收成约为 54 kg/hm2,杂交水稻收成为 247 kg/hm2。
经验表明,成功完成水稻湿育苗的时间一般为27天,水稻栽培下一阶段是在塑料薄膜中培育幼苗。这种方法基本上是在春季和寒冷季节进行的,为保证水稻正常生产,必须使用塑料薄膜来保持水稻植株的温度,如有必要,也可以用保鲜膜代替塑料薄膜覆盖。用这种栽培方法培育水稻幼苗,可以获得均匀、粗壮和多籽的稻穗。
(三)移栽水稻幼苗
水稻幼苗的移栽和补种应在9天内完成,需要仔细平整土壤,施足肥料,水稻移栽的开土耕地深度一般為10-16厘米。水稻种植中最易分解的是有机堆肥,可在有机肥中加入少量硫酸钾。如果待种植水稻的水田缺磷或少磷,可加入少许磷酸钙。处理水田待空后,可抓住机会在合适的时间移栽水稻。生产者在移栽水稻前应仔细观察,移栽前应注意水稻之间距离约4厘米,而主苗为3厘米,然后相应调整施肥量。当水稻种植区的温度达到 27°C 时,就可以开始进行水稻移栽,在移栽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当的湿度水平,并确保活苗距离水一英寸。
灌溉过程通常在稻田自然干燥后进行,如果第一苗在生长过程中遇到低温,应采取措施在夜间补充水稻水分,以保持水稻温度总体适中。在水稻栽培几天后,应先进行除草,然后再栽培施肥。种植水稻时,农民必须确定水稻应在何时施肥,幼苗通常需要在施肥前分株,后期水稻移栽期较短,一般可以在移栽后施肥。幼苗开始生长后应该开始使用13%NPK复合肥,用量为一亩约12公斤氮化钾和14公斤尿素。移栽水稻后,每平方米稻田施肥约2公斤,加硫酸钾0.5公斤,对于中后期水稻,大约施肥剂量为 667 平方米用量15公斤。 (四)加强水稻苗栽培的田间管理
水稻苗栽培的田间管理对于水稻健康生长和高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种植幼苗时种植者应注意天气状况,提前选择合适的时间种植幼苗,这样水稻幼苗可以尽快进入多样性生长阶段,大大减少稻田变绿所需的时间。同时,种植者需要深入而准确地了解成熟幼苗,为避免出现空地苗现象要选择适合移栽的水稻,还必须注意确保水稻苗密度科学适宜。移栽时,通常的苗密度在26万孔/平方米左右,苗距在18厘米左右,行距在32厘米左右。如果稻田的肥力較低,应相应增加稻苗间距,若稻田土壤非常肥沃,可以相应地调整幼苗的间距,以保持种植距离紧密。并且不同时期的水稻水浆管理不善,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如中期水浆管理不善,晒田不到位,会影响水稻根系发育,从而影响产量与品质。
此外,还需要全面防治水稻苗各种病害。如: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稻瘟病、纹枯病、水稻烂秧病是水稻栽培中的主要病害类型,而在水稻种植中采用科学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水稻在生产过程中对病害的抵抗力。为了有效治理这些病害,在稻穗开花后通常需要及时喷洒相应的药水。水稻发生病害后,水稻茎部腐烂的情况最常发生在氮肥含量高和种子密度高的水稻幼苗中,因此,如果稻田多苗高氮,在喷洒生姜、胡萝卜毒素时一定要用粉剂,并且使用适当浓度的农药喷洒在幼苗底部。在长期的水稻种植中,水稻的中后期最容易出现细条病、白叶枯等,对此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是使用中生菌素、氯溴异氰尿酸。除了各类病害,虫害对于水稻来说也是威胁很大,一般来说,前期稻杆潜蝇(可用氟啶脲防治),中后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可用苏云金杆菌、氟啶虫胺腈)有效杀死害虫。
结束语
水稻高产栽培项目系统复杂,需要采用因地制宜的资源、气候等环境条件,使用合理的栽培方式,及时施肥,保持充足的湿度,才能保证水稻高产。此外,施肥方式、病虫害防治、水稻贮藏等水稻栽培对水稻高产也有显著影响。因此需要开发和实施水稻栽培辅助技术,加强病虫草害防治,加强水稻田间管理,实现水稻高产的同时得到更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尹恒军.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分析[J].新农业,2020(20):35-36.
[2]师伟.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1):191+194.
[3]禇光,陈松,徐春梅,王丹英,章秀福.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稻米,2019,25(05):5-7.
[4]岑继清.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常见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08):95-96.
关键词:水稻种植;栽培技术;水稻高产;影响;策略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水稻总产量稳步增长,为我国巨大的粮食市场提供了稳定的粮食来源。但是,在一些地区进行种植水稻时,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行水稻栽培技术也难以有效增产。为进一步切实解决部分地区水稻低产问题,需要分析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提出相关建议,实现水稻高产保证粮食供给。
一、水稻栽培技术概况
我国水稻种植栽培体系比较完善,基本产量比较稳定,水稻年均产量达到5.63亿吨,可种植水稻5862万公顷,种植面积巨大。从技术上讲,我国根据种植面积和环境条件可选择的水稻种植方法较多,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种植水稻也具有多重技术优势,能够保证我国水稻基础生产的稳定。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水稻种植的情况,对于栽培不良的水稻,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以保证水稻的营养供应。
随着我国水稻栽培指标的出台,我国水稻质量控制指标日趋完善。水稻质量控制指标中包括国内优质食用大米和优质食用大米标准,为达到质量指标,推动水稻高产种植,栽培技术研究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水稻是一种具有巨大生长潜力的有机农作物,这种生长潜力当通过增加水稻种植密度、施肥和改善水工程措施达到水稻种植的最佳条件时就会发挥出来,增加水稻生产效益。第二,每株水稻必须有更多的有效穗,每株有效穗上面有更多的有效籽,才能提高水稻的产量。第三,水稻的地上部分要求长势良好,地下部分则要求水稻能够分化强大繁密的根系。根据各地进行的试验研究和大规模示范应用实践,特别是高产实践研究表明,适宜的高产水稻的生长规律和气候资源条件,再结合选用优良杂交品种,可在水稻栽培中推动水稻高产。
二、栽培技术实施过程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一)灌溉
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浇水条件对于提高水稻质量很重要。灌溉是水稻生长的重要方式,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后期,如灌浆期和种植期。如果没有足够的水,水稻的高产难以实现。在种植期间,水稻灌溉用水的质量必须经过认证,污染物含量指数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例如河流和保护区中的水库用水。如果水稻采用的灌溉水源污染严重,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就会影响水稻生长,破坏土壤,阻碍水稻高产。在水稻整体种植过程中,水稻灌溉量的使用没有单一的标准,可结合水稻蒸散量、渗漏量、需水量等因素,科学调整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二)施肥
在水稻的施肥环节,水稻有几种主要肥料需要注意:氮肥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水稻穗粒和穗粒之间的稠度;磷肥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多种水稻营养不良,有效防止水稻沉积现象,从而提高水稻的整体品质;钾肥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水稻的蛋白质含量,可以更好地促进水稻中的氮代谢和其他养分的重新分配。科学使用肥料可以为水稻释放更充分的养分,满足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因此在施肥过程中,要优化氮、磷、钾、硅等多种因素的配比,减少氮肥的大量使用,增加与有机肥的结合。
三、推动水稻高产的方法策略
(一)选择优质水稻种子
种植水稻前,需要严格筛选水稻种子,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稻种子。水稻种子的耐旱性要求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多种品种的水稻种子选用需要种子等级达到5-6级。水稻种子成功发芽的标准是水稻种子芽生长至1毫米以上,为了让种子快速发芽,整个种植场所的温度在萌芽过程中要保持稳定和合适。在开始种植水稻之前,必须选择合适的土地,充分调查土地所在地的水文气候条件,从属自然气候条件等。种植水稻的最佳土壤条件是土壤肥沃,水源渗透性强。因此,水稻种植所选的土壤必须具有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含有尽可能多的不同元素,如钾、磷、氮和丰富的有机质,并在播种前保证土壤含水量充足。
(二)水稻栽培中的育种工作
水稻栽培中的育种工作重点首先是水稻幼苗的生长。水稻湿苗生长的条件是土壤必须平坦、肥沃、没有杂草和虫害危险,有良好的土壤条件的同时确保水稻种子不受到害虫的侵扰。水稻栽培中土壤的工作深度应始终为9厘米,种子在田间均匀分布,这样能够保证典型水稻收成约为 54 kg/hm2,杂交水稻收成为 247 kg/hm2。
经验表明,成功完成水稻湿育苗的时间一般为27天,水稻栽培下一阶段是在塑料薄膜中培育幼苗。这种方法基本上是在春季和寒冷季节进行的,为保证水稻正常生产,必须使用塑料薄膜来保持水稻植株的温度,如有必要,也可以用保鲜膜代替塑料薄膜覆盖。用这种栽培方法培育水稻幼苗,可以获得均匀、粗壮和多籽的稻穗。
(三)移栽水稻幼苗
水稻幼苗的移栽和补种应在9天内完成,需要仔细平整土壤,施足肥料,水稻移栽的开土耕地深度一般為10-16厘米。水稻种植中最易分解的是有机堆肥,可在有机肥中加入少量硫酸钾。如果待种植水稻的水田缺磷或少磷,可加入少许磷酸钙。处理水田待空后,可抓住机会在合适的时间移栽水稻。生产者在移栽水稻前应仔细观察,移栽前应注意水稻之间距离约4厘米,而主苗为3厘米,然后相应调整施肥量。当水稻种植区的温度达到 27°C 时,就可以开始进行水稻移栽,在移栽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当的湿度水平,并确保活苗距离水一英寸。
灌溉过程通常在稻田自然干燥后进行,如果第一苗在生长过程中遇到低温,应采取措施在夜间补充水稻水分,以保持水稻温度总体适中。在水稻栽培几天后,应先进行除草,然后再栽培施肥。种植水稻时,农民必须确定水稻应在何时施肥,幼苗通常需要在施肥前分株,后期水稻移栽期较短,一般可以在移栽后施肥。幼苗开始生长后应该开始使用13%NPK复合肥,用量为一亩约12公斤氮化钾和14公斤尿素。移栽水稻后,每平方米稻田施肥约2公斤,加硫酸钾0.5公斤,对于中后期水稻,大约施肥剂量为 667 平方米用量15公斤。 (四)加强水稻苗栽培的田间管理
水稻苗栽培的田间管理对于水稻健康生长和高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种植幼苗时种植者应注意天气状况,提前选择合适的时间种植幼苗,这样水稻幼苗可以尽快进入多样性生长阶段,大大减少稻田变绿所需的时间。同时,种植者需要深入而准确地了解成熟幼苗,为避免出现空地苗现象要选择适合移栽的水稻,还必须注意确保水稻苗密度科学适宜。移栽时,通常的苗密度在26万孔/平方米左右,苗距在18厘米左右,行距在32厘米左右。如果稻田的肥力較低,应相应增加稻苗间距,若稻田土壤非常肥沃,可以相应地调整幼苗的间距,以保持种植距离紧密。并且不同时期的水稻水浆管理不善,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如中期水浆管理不善,晒田不到位,会影响水稻根系发育,从而影响产量与品质。
此外,还需要全面防治水稻苗各种病害。如: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稻瘟病、纹枯病、水稻烂秧病是水稻栽培中的主要病害类型,而在水稻种植中采用科学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水稻在生产过程中对病害的抵抗力。为了有效治理这些病害,在稻穗开花后通常需要及时喷洒相应的药水。水稻发生病害后,水稻茎部腐烂的情况最常发生在氮肥含量高和种子密度高的水稻幼苗中,因此,如果稻田多苗高氮,在喷洒生姜、胡萝卜毒素时一定要用粉剂,并且使用适当浓度的农药喷洒在幼苗底部。在长期的水稻种植中,水稻的中后期最容易出现细条病、白叶枯等,对此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是使用中生菌素、氯溴异氰尿酸。除了各类病害,虫害对于水稻来说也是威胁很大,一般来说,前期稻杆潜蝇(可用氟啶脲防治),中后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可用苏云金杆菌、氟啶虫胺腈)有效杀死害虫。
结束语
水稻高产栽培项目系统复杂,需要采用因地制宜的资源、气候等环境条件,使用合理的栽培方式,及时施肥,保持充足的湿度,才能保证水稻高产。此外,施肥方式、病虫害防治、水稻贮藏等水稻栽培对水稻高产也有显著影响。因此需要开发和实施水稻栽培辅助技术,加强病虫草害防治,加强水稻田间管理,实现水稻高产的同时得到更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尹恒军.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分析[J].新农业,2020(20):35-36.
[2]师伟.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1):191+194.
[3]禇光,陈松,徐春梅,王丹英,章秀福.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稻米,2019,25(05):5-7.
[4]岑继清.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常见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08):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