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加载与爆破扰动诱发声发射和微震活动的指数衰减规律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w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分级加载和采动爆破扰动引起的声发射和微震活动的衰减规律,提出一种新的指数衰减(ED)模型.结果表明:分级加载和爆破扰动后的微破裂活动衰减规律符合ED模型.模型中A与n之和表示初始微破裂事件数,n表示背景地震级别.ED模型可以描述初始微破裂事件的数量,其偏差小于10%.在本研究考虑的三种工况下,ED模型描述微破裂事件衰减规律的能力优于传统的余震模型.该模型可为矿山爆破时间间隔的选择提供参考,对保持金属矿山围岩的稳定性、保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To investigate decay law of acoustic emission and microseismic activities caused by disturbances associated with multilevel loading and mining blast, a new exponential decay (ED) law was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fracture activity decay law after multistage stress loading and blasting disturbance conforms to the ED model, in which the sum of A and n represents the number of initial micro-fracture events, and n represents the level of background micro-fracture events. The ED model can describe the number of initial micro-fracture events with a deviation less than 10%. The ED model outperforms the traditional aftershock models in describing the micro-fracture event decay law in the three cases considered. The ED model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electing the blasting interval in min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ensure safe production in metal mines.
其他文献
为了延长无铆连接接头的使用寿命,提出一种采用空心铆钉进行修复的失效接头修复工艺.通过实验的方法,采用不同的修复力对失效无铆接头进行修复.结果表明,原始无铆接头和修复接头的失效形式一致,皆为颈部断裂失效模式.与原始无铆接头相比,当修复力为40 kN时,修复接头的抗剪载荷由1810.5 N增加到1986.47 N,能量吸收值由2.34 J增加至3.46 J.所研究的有效修复力范围为35~40 kN,对于失效AA5052无铆接头,其最优的修复力为40 kN.修复接头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原始无铆接头的力学性能,这充
通过时间?温度?性能(TTP)曲线研究AA7136合金的淬火敏感性,使用扫描电镜、扫描透射电镜和高分辨电镜研究等温保温过程中的非均匀析出行为.结果显示,99.5%TTP曲线的鼻尖温度约为346℃,鼻尖处的转变时间约为0.245 s.在不同等温保温样品中观察到η(MgZn2)相、T(Al2Zn3Mg3)相、S(Al2CuMg)相或富Cu?Zn的Y相,并将这些相的析出行为描述在TTP曲线中.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这些平衡相的尺寸和面积分数增大,导致样品时效后的硬度降低.根据晶界/亚晶界和晶内弥散粒子上非均匀析出
采用5道次累积叠轧制备超细晶粒1060铝合金带材,并对材料分别进行三道次冷轧(298 K)、深冷轧制(轧制温度为83 K和173 K).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样品的显微组织,并通过拉伸试验和显微硬度试验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随后的轧制过程中,累积叠轧带材的晶粒尺寸进一步细化,并且随着轧制温度的降低,晶粒尺寸变得更细.深冷轧制(83 K)后带材的晶粒尺寸从累积叠轧样品的666 nm细化至266 nm,这比经过随后冷轧(346 nm)的晶粒尺寸更加细小.同时,与冷轧相比,随后的深冷轧制使超细晶带材具
通过拉伸试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扫描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微量Ag元素对Mg?7.5Gd?1.5Y?0.4Zr(质量分数,%)合金析出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0.5%Ag(质量分数)的Mg?Gd?Y?Zr合金挤压后存在?0001?//挤压方向的织构组分.在225℃时效过程中,添加Ag元素不会形成新相,而是通过Ag偏聚加速析出动力学,细化β′相并增加其密度.此外,含0.5 wt.%Ag的Mg?Gd?Y?Zr合金峰时效后具有最好的强度和塑性协同性(抗拉强度为408 MPa;屈服强度为
采用阳极氧化技术在含0.15 mol/L NH4F的乙二醇中对Ti45Al8.5Nb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研究阳极氧化Ti45Al8.5Nb合金的高温氧化性能和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由于保护性氧化层的产生,经阳极氧化处理的Ti45Al8.5Nb合金表现出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经1000℃氧化100 h后,阳极氧化Ti45Al8.5Nb合金的增重仅为0.37 mg/cm2.另一方面,阳极氧化Ti45Al8.5Nb合金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随高温氧化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主要原因是富Al2O3的最外层氧化层的生成
为了研究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在高温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和硅化物析出行为,950℃时在应变速率为0.05 s?1,应变分别为0.04、0.40、0.70和1.00的工况下对其进行等温热压缩试验.研究发现:随着应变的增加,初生α相含量降低及其发生的连续动态再结晶和TiB增强相沿垂直压缩轴方向的定向分布导致应力趋于稳定,同时连续动态再结晶导致初生α相的取向差减小,从而削弱基体的织构强度.动态再结晶的机制主要是应变诱导晶界迁移以及TiB增强相诱导晶粒形核.元素扩散促进硅化物的析出,析出的Ti6Si3型硅化物主要
采用纳米压痕和扩散偶相耦合的方法对体心立方富Ti端Ti?Nb?Zr?Sn合金力学和扩散性能开展高通量检测.通过在1273 K固溶退火25 h制备9组四元Ti?Nb?Zr?Sn扩散偶.借助纳米压痕和电子探针等技术实验确定随成分变化的力学性能,并且利用实用高效数值回归方法从四元扩散偶的成分梯度中获取相应的互扩散系数.这套Ti?Nb?Zr?Sn合金随成分变化的力学和扩散性能数据库可用于热加工过程中的加工变形性能分析.结果显示,控制Nb和Sn等溶质元素含量可提高Ti?Nb?Zr?Sn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而另一种
为了研究两相钛合金中α和β相的协调演变行为,在不同条件下对合金进行热压缩和热处理.研究结果表明,α和β相之间的协调变形能力能影响显微组织演变的均匀性.当变形协调能力较好时,α相保持原来的片状结构,β相的再结晶程度较低.此时,尽管变形较大,但α相与两侧的β相仍保持Burgers取向关系,α和β相之间的原始相界面没有被破坏.随着变形协调能力的下降,片状α相的变形程度及β相的再结晶程度增加.此时,α相仅与一侧的β相保持Burgers取向关系,而与另一侧的β相取向产生偏移,偏移角度在10°以内.当变形协调能力较差
目前文献已报导研发多种非氰浸金试剂.因无毒、价格低廉、浸出率高,并且在处理含碳、含铜金矿石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硫代硫酸盐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非氰提金试剂.传统的铜?氨?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得到广泛研究,但经过多年的工艺改进与发展,该浸出体系仍面临一些关键难题.为了降低硫代硫酸盐的消耗,研究者采用镍基、钴基和铁基催化剂替代铜,并进行一系列的工艺开发研究.针对无氨体系,研发包括氧?硫代硫酸盐、铜?硫代硫酸盐、铜?乙二胺?硫代硫酸盐、铁?乙二胺?硫代硫酸盐、铁?草酸?硫代硫酸盐等多种非氨?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作
合成锰纳米颗粒并掺杂到MgH2中以改善其吸放氢性能.与MgH2相比,含10%(质量分数)锰纳米颗粒的MgH2其初始放氢温度下降到175℃.在300、275和250℃下,该复合体系能在5、10和25 min之内分别释放出6.7%、6.5%和6.1%(质量分数)的氢气.此外,该复合体系在室温下即可吸氢,并能在50℃、30 min之内吸收2.0%(质量分数)的氢气.在掺杂10%(质量分数)锰纳米颗粒后,MgH2吸氢反应的活化能从(72.5±2.7)kJ/mol降低到(18.8±0.2)kJ/mol,该复合体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