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多日低剂量氯胺酮输注对预防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nimm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多日低剂量氯胺酮输注对乳腺癌手术患者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义乌医院66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n=33)和氯胺酮组(K组,n=33)。K组患者术前1 d开始每天接受氯胺酮0.5 mg/kg稀释至250 ml 0.9%生理盐水输注1.0 h,连续7 d。C组患者给予同等剂量0.9%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相同的全凭静脉麻醉及气管插管管理(咪唑安定、舒芬太尼、丙泊酚和维库溴铵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麻醉苏醒后转至麻醉后恢复室(PACU),观察并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记录入PACU时、术后4 h、术后24 h及术后2~5 d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药需求量及术后5 d医院焦虑抑郁评分(HADS)。随访患者6个月并评估患者术后3、6个月时PMPS发生率、疼痛程度、疼痛部位及HADS。

结果

K组患者入PACU时、术后4 h、术后24 h及2~5 d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5±0.8)、(2.4±0.5)、(2.4±0.5)、(2.0±0.4)、(1.5±0.5)、(1.0±0.4)、1(1)分,均低于C组的(2.9±1.0)、(2.9±0.6)、(2.6±0.5)、(2.3±0.5)、(1.8±0.6)、(1.5±0.5)、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时段所需镇痛药的消耗量亦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C组失访2例,K组失访1例,K组术后3、6个月时PMPS的发生率为25%、22%,均显著低于C组的52%、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29、3.842,均P<0.05);两组PMPS患者中,术后3、6个月时VAS>3分的比例、疼痛部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5 d HA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HADS评分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围手术期连续多日低剂量氯胺酮输注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PMPS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24 h尿游离皮质醇(24 h UFC)对肾上腺意外瘤(AI)中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CS)的诊断价值和最佳诊断切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治的AI患者的病例资料,以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库欣综合征(CS)诊断标准+术后病理证实为金标准,SCS为试验组,肾上腺无功能腺瘤(NFA)为对照组,采用ROC曲线对24 h UFC以及24 h UFC/
期刊
目的总结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调制治疗头面部多汗症时霍纳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以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市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116例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调制治疗头汗症时霍纳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经过,总结相应的预防和救治措施。结果在CT定位引导下,116例患者均按设定的穿刺路径成功穿刺至预定靶点(两侧R3肋骨小头上方),注射局麻药加造影剂后,CT扫描显示有39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BCB)对弥漫性肺疾病(DLD)病因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纳入病因不明的DLD患者38例,其中35例同意在硬质支气管镜或软性支气管镜下实施了TBCB。将获取的35例患者标本分别作病理、病原微生物培养等检查,并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确定DLD的病因,明确TBCB对DLD病因诊断的有效性,制定治疗方
目的初步探讨盐酸坦索罗辛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过程中肾脏安全性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观察的10例患者,均为长期服用盐酸坦索罗辛出现肾功能损害。从临床特征和预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应用盐酸坦索罗辛1 225例患者,发现肾功能损害患者10例,其服药时间2~24个月,平均7.2个月。服用盐酸坦索罗辛前血清肌酐75~115 μmol/L,平均92.8 μmol/L(正常:59~104 μmol/L),服药
目的观察冬凌草甲素联合卡培他滨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浓度(10、20及40 μmol/L)的冬凌草甲素和卡培他滨及其两者联合用药与MDA-MB-231细胞孵育24和48 h的细胞存活率。考察5 μmol/L的冬凌草甲素和卡培他滨及其两者联合使用对MDA-MB-231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考察20 μmol/L的冬凌草甲素和卡培他滨及其两者联合使用对MDA-MB-23
目的探讨在仰卧位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CPA)病变的特点。方法选择小脑桥脑角病变患者39例,其中听神经鞘瘤15例,脑膜瘤5例,胆脂瘤2例,三叉神经痛11例,面肌痉挛6例。术中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术侧肩部垫高。常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并暴露出肿瘤病灶或责任血管。分别实施肿瘤切除术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仰卧位的体位准备时间短。该体位下小脑塌陷充分,术野暴露满意,未行小脑切除。术毕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