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大家常说“心肝宝贝”,可以说,肝脏和心脏一样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缺一不可的重要脏器。不过,我们的肝脏有些脆弱,甚至常常会生病。据专家估计,全国每年用于肝炎和肝病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9000多亿元。那么,是谁“惹”了我们的肝脏,影响了肝脏的健康?
专“爱”肝脏的病毒
有些病毒感染人体后专门爱往肝脏里钻,在肝细胞里复制、定居,引起肝臟发炎,这些病毒被称为“嗜肝病毒”,由“嗜肝病毒”引起肝脏的损害就是病毒性肝炎。目前发现的“嗜肝病毒”有甲、乙、丙、丁、戊五型,这五型肝炎病毒在全球广泛流行,是影响肝脏健康的主要之敌。
得了病毒性肝炎,人会感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严重者可出现黄疸,甚至肝衰竭,危及生命。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常常会引起慢性肝炎,如果不治疗,可发展为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全球每年约12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严重危害全球健康的疾病。
寄生在肝脏里的虫子
有许多虫子可寄生在肝脏,引起肝脏疾病,如血吸虫、肝吸虫、肝包虫等。血吸虫的幼虫一般在小河、稻田里,甚至在青草上的露水里游动,如果碰上人或动物的皮肤,虫子就利用它体部的吸盘吸附在皮肤上,其分泌的溶蛋白酶溶解皮肤组织,很快钻进皮肤,进入人或动物的体内,随血流到达肠系膜静脉和肝内门脉系统,并逐渐发育为成虫,在肝、肠附近的血管内定居、婚配并产卵。每虫每天可产2000~3000个卵,这些虫卵会顺着血管进入肝脏,使肝脏生病,导致肝硬化、腹水。虫卵从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水中,感染水中的钉螺,然后在钉螺体内发育、繁殖,再进入水中感染其他人和动物。
肝吸虫的学名叫“中华分支睾吸虫”,它的幼虫寄生在淡水鱼和虾中,当人吃了未煮熟的鱼和虾后,就可能感染肝吸虫。肝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可引起肝脏肿大和胆管阻塞。
在牧区,肝包虫病是牧民中常见的寄生虫病,由犬绦虫引起。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常黏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染。犬绦虫卵在人体内发育成幼虫,寄生在肝脏形成包虫囊肿;包虫囊肿在肝内逐渐长大,压迫肝脏内的血管和胆管,引起黄疸和腹水等症状。
赖在肝脏不走的脂肪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肝脏不仅是体内脂肪酸、胆固醇、磷酯合成的主要器官之一,而且是脂肪转化和利用的重要加工厂。在饱餐后,肝脏可以把吃进来多余的糖和脂肪转变成人体脂肪,运送到肝脏外面贮存起来;在饥饿时,贮存的体脂可再回到肝脏进行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如果我们体内的脂肪太多了,超出了肝脏的代谢能力,这些多余的脂肪就可能堆积在肝脏,形成脂肪肝。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体检时查出有脂肪肝。许多体检中心的数据显示,在大城市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可达30%~35%。饮食过度、酗酒、糖尿病和病毒性肝炎都是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普通人群中,脂肪肝发生率约10%,但长期嗜酒者近60%发生脂肪肝,肥胖症患者中,有12%~26%发生脂肪肝,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生率可达18%~40%,有36%~47%伴有慢性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的感染。
脂肪肝也是病。得了脂肪肝,肝脏里堆满了脂肪,它就无法完成化工厂的工作,脂肪、糖和蛋白的代谢都会受到影响。脂肪肝早期没有自觉症状,发展到中重度时患者会有肝区不适、食欲减退、疲倦乏力,严重的还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
毒害肝脏的酒精和药物
酒精和药物是毒害肝脏的重要祸首。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酒精与健康全球状况报告》中指出,有害使用酒精已成为比艾滋病、暴力和肺结核更可怕的健康杀手。每年造成250万人死亡,全球6.2%的男性死亡与酒精有关。有研究结果显示,重度饮酒者中,80%以上的人有一定程度的脂肪肝,其中10%~35%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l0%~0可发展为肝硬化。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因此也常常会受到药物的毒害。有许多药物可引起肝损害。据统计,目前至少有1100种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及保健药也有导致肝损害的可能。在我国,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占我国急性肝损害住院病例的10%,在老年肝病中可达20%以上。
免疫系统在肝脏里的“内战”
有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发生紊乱,敌我不分,在肝脏里发动“内战”,和自身的肝细胞“打起仗”来,造成肝损伤。这种免疫系统在肝脏里发生的“内战”就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女性多见,青少年期为发病高峰期,女性绝经期为另一小高峰期。自身免疫性肝炎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多呈缓慢发病,约占70%;少数可呈急性发病,约占30%。病人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瘙痒和体重下降不明显等症状。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还常伴有肝外系统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为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肝炎除了和其他肝病一样引起肝功能异常,在病人的血液中还可以检测到与肝病相关的自身抗体。
肝脏是人体的“化学加工厂”,担负着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任务,所以大家都要懂得爱肝、护肝的知识,爱护我们的肝脏,远离那些肝病祸首,别让它们“招惹”我们的肝脏。
专“爱”肝脏的病毒
有些病毒感染人体后专门爱往肝脏里钻,在肝细胞里复制、定居,引起肝臟发炎,这些病毒被称为“嗜肝病毒”,由“嗜肝病毒”引起肝脏的损害就是病毒性肝炎。目前发现的“嗜肝病毒”有甲、乙、丙、丁、戊五型,这五型肝炎病毒在全球广泛流行,是影响肝脏健康的主要之敌。
得了病毒性肝炎,人会感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严重者可出现黄疸,甚至肝衰竭,危及生命。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常常会引起慢性肝炎,如果不治疗,可发展为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全球每年约12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严重危害全球健康的疾病。
寄生在肝脏里的虫子
有许多虫子可寄生在肝脏,引起肝脏疾病,如血吸虫、肝吸虫、肝包虫等。血吸虫的幼虫一般在小河、稻田里,甚至在青草上的露水里游动,如果碰上人或动物的皮肤,虫子就利用它体部的吸盘吸附在皮肤上,其分泌的溶蛋白酶溶解皮肤组织,很快钻进皮肤,进入人或动物的体内,随血流到达肠系膜静脉和肝内门脉系统,并逐渐发育为成虫,在肝、肠附近的血管内定居、婚配并产卵。每虫每天可产2000~3000个卵,这些虫卵会顺着血管进入肝脏,使肝脏生病,导致肝硬化、腹水。虫卵从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水中,感染水中的钉螺,然后在钉螺体内发育、繁殖,再进入水中感染其他人和动物。
肝吸虫的学名叫“中华分支睾吸虫”,它的幼虫寄生在淡水鱼和虾中,当人吃了未煮熟的鱼和虾后,就可能感染肝吸虫。肝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可引起肝脏肿大和胆管阻塞。
在牧区,肝包虫病是牧民中常见的寄生虫病,由犬绦虫引起。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常黏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染。犬绦虫卵在人体内发育成幼虫,寄生在肝脏形成包虫囊肿;包虫囊肿在肝内逐渐长大,压迫肝脏内的血管和胆管,引起黄疸和腹水等症状。
赖在肝脏不走的脂肪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肝脏不仅是体内脂肪酸、胆固醇、磷酯合成的主要器官之一,而且是脂肪转化和利用的重要加工厂。在饱餐后,肝脏可以把吃进来多余的糖和脂肪转变成人体脂肪,运送到肝脏外面贮存起来;在饥饿时,贮存的体脂可再回到肝脏进行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如果我们体内的脂肪太多了,超出了肝脏的代谢能力,这些多余的脂肪就可能堆积在肝脏,形成脂肪肝。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体检时查出有脂肪肝。许多体检中心的数据显示,在大城市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可达30%~35%。饮食过度、酗酒、糖尿病和病毒性肝炎都是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普通人群中,脂肪肝发生率约10%,但长期嗜酒者近60%发生脂肪肝,肥胖症患者中,有12%~26%发生脂肪肝,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生率可达18%~40%,有36%~47%伴有慢性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的感染。
脂肪肝也是病。得了脂肪肝,肝脏里堆满了脂肪,它就无法完成化工厂的工作,脂肪、糖和蛋白的代谢都会受到影响。脂肪肝早期没有自觉症状,发展到中重度时患者会有肝区不适、食欲减退、疲倦乏力,严重的还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
毒害肝脏的酒精和药物
酒精和药物是毒害肝脏的重要祸首。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酒精与健康全球状况报告》中指出,有害使用酒精已成为比艾滋病、暴力和肺结核更可怕的健康杀手。每年造成250万人死亡,全球6.2%的男性死亡与酒精有关。有研究结果显示,重度饮酒者中,80%以上的人有一定程度的脂肪肝,其中10%~35%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l0%~0可发展为肝硬化。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因此也常常会受到药物的毒害。有许多药物可引起肝损害。据统计,目前至少有1100种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及保健药也有导致肝损害的可能。在我国,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占我国急性肝损害住院病例的10%,在老年肝病中可达20%以上。
免疫系统在肝脏里的“内战”
有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发生紊乱,敌我不分,在肝脏里发动“内战”,和自身的肝细胞“打起仗”来,造成肝损伤。这种免疫系统在肝脏里发生的“内战”就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女性多见,青少年期为发病高峰期,女性绝经期为另一小高峰期。自身免疫性肝炎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多呈缓慢发病,约占70%;少数可呈急性发病,约占30%。病人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瘙痒和体重下降不明显等症状。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还常伴有肝外系统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为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肝炎除了和其他肝病一样引起肝功能异常,在病人的血液中还可以检测到与肝病相关的自身抗体。
肝脏是人体的“化学加工厂”,担负着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任务,所以大家都要懂得爱肝、护肝的知识,爱护我们的肝脏,远离那些肝病祸首,别让它们“招惹”我们的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