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合格公民和劳动者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几年来,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指导下,以“双优”为主要环节,充分利用教学的有利条件,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本文就生物课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几点探索和设想。
一、培训提高生物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
生物教师在数量上的不足和学历上的偏低,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因素。培训提高教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对事业的深刻认识和坚强的责任心,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他们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改成功的关键。城乡条件差是现实,但农村与大自然之间的天然联系和农村学生丰富的生产、生活方面的感性知识,却是搞好生物课教学的有利条件,只要教师努力,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就可以弥补设备条件的不足。其次,是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应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的功能,鼓励和调动教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再次,无论是受过还是没受过专业训练的生物教师,都还存在一个培训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问题。这方面也可着重研究大纲要求的生物实验,并针对学校现状,研究如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足演示实验,并创造条件开出学生实验。
二、优化教学内容,适应普及经济建设的需要
针对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乡土(地方)特色及灵活性差等不足,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1.根据“一纲多本”的精神,为完成国家教学计划的要求,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弹性,给教师以适当“增、删、补、调”教材内容的余地和权利。2.增补乡土或地方教材。组织教师编选乡土教材,突出地方、乡土特色,并通过乡土内容对学生进行国情、省情、乡情教育。3.从学科特点出发,挖掘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以及进化、生态、环境和法制等观念。4.结合动、植物的生活规律,联系种植和养殖业的生产实际,渗透职业教育的因素,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有用、可信。5.开展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愿望,选择和组织反映现代生物科技、农业科技、健康与卫生、优生优育、生态与环境等内容的主题,通过讲座、讨论、社会调查等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现代意识。
三、优化教学过程,着眼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传统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弊端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唯理型教学模式;应考型教学模式。针对上述弊端,我们制定了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策略:1.立足生物教育的现状,从抓教学的规范化入手,使教师按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2.引入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部动机。3.采取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4.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到当堂消化。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熟悉和研究各种直观手段的特点、功能和最优组合,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因材施教。改变传统教学只重视课内忽视课外的做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外兴趣活动是使那些对生物学有兴趣、有志向、有特长的学生充分发展,因材施教、因志施教的有效途径。围绕课内所学内容开展小实验及拓展性实验,采集实验材料、制作动、植物标本,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实验材料,充实标本室,又可弥补课内技能培养的不足,还可密切师生间的有效交往。此外,配合课堂教学,开展一些调查访问活动,走访当地的种养殖专业户和多种经营典型业户,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增强商品生产意识,为将来择业打下一定基础。
一、培训提高生物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
生物教师在数量上的不足和学历上的偏低,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因素。培训提高教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对事业的深刻认识和坚强的责任心,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他们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改成功的关键。城乡条件差是现实,但农村与大自然之间的天然联系和农村学生丰富的生产、生活方面的感性知识,却是搞好生物课教学的有利条件,只要教师努力,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就可以弥补设备条件的不足。其次,是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应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的功能,鼓励和调动教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再次,无论是受过还是没受过专业训练的生物教师,都还存在一个培训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问题。这方面也可着重研究大纲要求的生物实验,并针对学校现状,研究如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足演示实验,并创造条件开出学生实验。
二、优化教学内容,适应普及经济建设的需要
针对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乡土(地方)特色及灵活性差等不足,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1.根据“一纲多本”的精神,为完成国家教学计划的要求,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弹性,给教师以适当“增、删、补、调”教材内容的余地和权利。2.增补乡土或地方教材。组织教师编选乡土教材,突出地方、乡土特色,并通过乡土内容对学生进行国情、省情、乡情教育。3.从学科特点出发,挖掘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以及进化、生态、环境和法制等观念。4.结合动、植物的生活规律,联系种植和养殖业的生产实际,渗透职业教育的因素,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有用、可信。5.开展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愿望,选择和组织反映现代生物科技、农业科技、健康与卫生、优生优育、生态与环境等内容的主题,通过讲座、讨论、社会调查等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现代意识。
三、优化教学过程,着眼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传统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弊端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唯理型教学模式;应考型教学模式。针对上述弊端,我们制定了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策略:1.立足生物教育的现状,从抓教学的规范化入手,使教师按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2.引入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部动机。3.采取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4.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到当堂消化。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熟悉和研究各种直观手段的特点、功能和最优组合,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因材施教。改变传统教学只重视课内忽视课外的做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外兴趣活动是使那些对生物学有兴趣、有志向、有特长的学生充分发展,因材施教、因志施教的有效途径。围绕课内所学内容开展小实验及拓展性实验,采集实验材料、制作动、植物标本,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实验材料,充实标本室,又可弥补课内技能培养的不足,还可密切师生间的有效交往。此外,配合课堂教学,开展一些调查访问活动,走访当地的种养殖专业户和多种经营典型业户,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增强商品生产意识,为将来择业打下一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