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指导小学生开始学习写作文。提到教作文,很多老师总会头痛,不知道从何下手。进入三年级后,面对这个令人头疼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大家都有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快乐地投入到写作中去,让他们感受到表达的快乐,被了解、被认同的成就感?而不是把习作当作一项任务,一项枯燥无味的教学工作。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
加强句子训练,要把握住大纲的要求,依据教材中出现的句式,由浅入深、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
1.句子的完整性训练。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往往不够完整,不是少主语,就是少谓语。这项训练应随着一年级教学“句子”就进行并加强。以使学生形成完整句子的概念。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具备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说明谁或者什么?后一部分说明干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常引导学生辨别句子,纠正句子的错误,做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
2.造内容充实的句子。造句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经常的、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可以口头造句,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锻炼学生的敏捷、灵活的反应能力,这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起了直接的作用。也可让学生书面造句,要求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句末打上标点符号。在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时,不要局限于能写完整的句子就行了,还应引导学生能造出内容充实的句子。如学生用“关心”造句,有的说:“老师关心我们。”有的说:“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第二句就显得内容更丰富、充实。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大量造句练习是训练学生的初步的写作能力,是作文的启蒙练习。只有造内容充实的句子,才能完成低年级作文起步的教学任务,为中年级“加强段的训练”奠定基础,减缓坡度。
3.模仿优美的句子说话。人们学习语言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在教学中,抓住一些典型的、常用的句式,让学生模仿练习说话。这样既给了学生“拐棍”,又能根据训练要求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蔬菜”一课,有这样一句话:“蔬菜的种类很多,有的吃根,有的吃茎,有的吃叶子,有的吃花,还有的吃果实。”我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的说话顺序,然后进行仿说练习,学生思考一会,列举了10多种内容的句子。这样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说话能力。
4.说话、写话训练。说话与写话的训练,以往在低年级教学中重视不够,现在大纲规定作文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说是写的基础,写又是命题作文的前提,所以必须下功夫,从一年级就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写话能力。
5.增设“说话课”,给学生多说话、多动笔的机会。我们从一年级起,每周设两节说话课,从多方面选择话题。如观察植物、动物、实物;还有整理短文,读范文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并让学生有重点、有选择地写下来,不会写的字查字典或用拼音代替。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想写、乐写
自信心是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中很重要的心理品质,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常常有一种望“文”生畏的心态。故此,教师要想打开学生心里的这个“结”,让学生在每次作文时都想写、乐写,就必须从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只要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就能顺利进行了。如:我让孩子们以《快乐的星期天》为题写一篇作文,他写到星期天我在做一道难解的应用题,妈妈突然叫道儿子,老母猪在菜园地吃菜,把它敢走。我把所有的怨气都出在母猪身上,抱起一块石头砸向它。又回道家里继续做题,突然爸爸又在叫儿子给我拿锤子,……唉,老师我那有快乐的星期天,只有《烦恼的星期天》。当时我心想他居然篡改老师的作文题目,我不但没批评他,把他的作文在全班评讲。他们一篇篇文章字字句句表达了孩子们的心声,我告诉他们,这就是作文,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出来,让别人对你文章感受兴趣,你就成功了。
三、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会写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材料可写。往往教师布置下作文题,学生总会感到无从下手,没什么可写。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写作过程的特点,精心设计出一些与教学目的相关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教师可以围绕着“准备”“构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向学生布置各种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来完成写作练习。如在一次写“第一次___”的写作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在作文中没能准确地把握住自己“第一次”的真实感受,作文写得空洞、不真实。于是,我就有意识地结合电脑课的教学,给学生创设作文情景,让他们回忆第一次电脑课的内容。指导学生回忆整节电脑课的内容,再让他们仔细想想操作电脑的步骤,先干什么,接着做什么,请同学到前台进行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表演同学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并且要求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我请学生将观察到的动作、表情用准确的词语,按顺序写下来。然后让他们再回忆第一学会操作电脑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在每个人都有了亲身经历的时候,我布置了《第一次操作电脑》的习作。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笔,一气呵成地把整个过程生动、形象生动述出来。这样通过创设情景,激发情趣,使学生的写作认知水平得到提高,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
由于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校内外特定地点创设“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参与,进行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为目的的系列作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高度有意注意的状态下培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并逐步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同时,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积极地去体验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素材,并分类进行积累。这样,作文时就有素材可写、会写了。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
加强句子训练,要把握住大纲的要求,依据教材中出现的句式,由浅入深、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
1.句子的完整性训练。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往往不够完整,不是少主语,就是少谓语。这项训练应随着一年级教学“句子”就进行并加强。以使学生形成完整句子的概念。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具备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说明谁或者什么?后一部分说明干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常引导学生辨别句子,纠正句子的错误,做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
2.造内容充实的句子。造句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经常的、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可以口头造句,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锻炼学生的敏捷、灵活的反应能力,这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起了直接的作用。也可让学生书面造句,要求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句末打上标点符号。在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时,不要局限于能写完整的句子就行了,还应引导学生能造出内容充实的句子。如学生用“关心”造句,有的说:“老师关心我们。”有的说:“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第二句就显得内容更丰富、充实。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大量造句练习是训练学生的初步的写作能力,是作文的启蒙练习。只有造内容充实的句子,才能完成低年级作文起步的教学任务,为中年级“加强段的训练”奠定基础,减缓坡度。
3.模仿优美的句子说话。人们学习语言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在教学中,抓住一些典型的、常用的句式,让学生模仿练习说话。这样既给了学生“拐棍”,又能根据训练要求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蔬菜”一课,有这样一句话:“蔬菜的种类很多,有的吃根,有的吃茎,有的吃叶子,有的吃花,还有的吃果实。”我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的说话顺序,然后进行仿说练习,学生思考一会,列举了10多种内容的句子。这样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说话能力。
4.说话、写话训练。说话与写话的训练,以往在低年级教学中重视不够,现在大纲规定作文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说是写的基础,写又是命题作文的前提,所以必须下功夫,从一年级就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写话能力。
5.增设“说话课”,给学生多说话、多动笔的机会。我们从一年级起,每周设两节说话课,从多方面选择话题。如观察植物、动物、实物;还有整理短文,读范文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并让学生有重点、有选择地写下来,不会写的字查字典或用拼音代替。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想写、乐写
自信心是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中很重要的心理品质,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常常有一种望“文”生畏的心态。故此,教师要想打开学生心里的这个“结”,让学生在每次作文时都想写、乐写,就必须从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只要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就能顺利进行了。如:我让孩子们以《快乐的星期天》为题写一篇作文,他写到星期天我在做一道难解的应用题,妈妈突然叫道儿子,老母猪在菜园地吃菜,把它敢走。我把所有的怨气都出在母猪身上,抱起一块石头砸向它。又回道家里继续做题,突然爸爸又在叫儿子给我拿锤子,……唉,老师我那有快乐的星期天,只有《烦恼的星期天》。当时我心想他居然篡改老师的作文题目,我不但没批评他,把他的作文在全班评讲。他们一篇篇文章字字句句表达了孩子们的心声,我告诉他们,这就是作文,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出来,让别人对你文章感受兴趣,你就成功了。
三、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会写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材料可写。往往教师布置下作文题,学生总会感到无从下手,没什么可写。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写作过程的特点,精心设计出一些与教学目的相关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教师可以围绕着“准备”“构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向学生布置各种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来完成写作练习。如在一次写“第一次___”的写作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在作文中没能准确地把握住自己“第一次”的真实感受,作文写得空洞、不真实。于是,我就有意识地结合电脑课的教学,给学生创设作文情景,让他们回忆第一次电脑课的内容。指导学生回忆整节电脑课的内容,再让他们仔细想想操作电脑的步骤,先干什么,接着做什么,请同学到前台进行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表演同学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并且要求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我请学生将观察到的动作、表情用准确的词语,按顺序写下来。然后让他们再回忆第一学会操作电脑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在每个人都有了亲身经历的时候,我布置了《第一次操作电脑》的习作。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笔,一气呵成地把整个过程生动、形象生动述出来。这样通过创设情景,激发情趣,使学生的写作认知水平得到提高,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
由于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校内外特定地点创设“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参与,进行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为目的的系列作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高度有意注意的状态下培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并逐步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同时,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积极地去体验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素材,并分类进行积累。这样,作文时就有素材可写、会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