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教育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法律、政治以及心理健康等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重点内容。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将数学与德育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实现高效课堂。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就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挖掘德育因素,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德育因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随着时代发展,学校不再只是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场所,常常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其中,使他们在掌握知识同时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主要以计算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巧妙地教材与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同时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勤奋和刻苦学习观念等优良品质,实现高效教学目的。
一、从数学教材中挖掘德育因素,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材俗称课本,它不同于一般书籍,具有一定标准和格式,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材中不仅含有数学概念、公式等内容,还蕴含着一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成长的德育因素,因此教师在讲授数学基础知识同时,一定要善于挖掘知识背后蕴含的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内容,使他们既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够提高德育,使得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将讲授“年、月、日”时,问道:“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有学生说道:“星期三!”有学生道:“难道是老师生日!”教师随即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日历,说道:“那是哪年哪月哪日呢?”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教师继续问道:“那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几个月吗?”学生道:“12个月!”教师继续道:“那有哪些节日呢?”学生道:“元旦、元宵节、春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端午节......”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节日问道:“那同学们知道国庆节是哪天吗?”一学生道:“十月一日,我爸爸带着我观看了大阅兵!”教师道:“回答得非常正确,国庆节是每年的十月一日,那天是我们祖国母亲的生日。”有学生十分惊讶道:“原来国庆节是祖国生日!”教师随即将中国成立小故事讲授给学生听,使之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增强爱国意识与热情。
二、介绍数学家故事渗透德育因素,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观念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使大部分学生在课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新课改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其成为课堂真正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秉承新颖教学理念,将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巧妙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综合素质。故事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师使用此方法能够将课堂中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讲述给学生,还能够使其在学习中学习数学家一些优良品质,养成勤奋好学学习习惯,进而提高数学成绩。
例如,教师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节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个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花坛和直径为3米的圆形花坛,问道:“同学们,如果让你围绕两个花坛匀速各跑一圈,哪个花坛耗时最短呢?”学生说道:“那得先看哪个长度短!”教师道:“我们已经学习过正方形周长公式,但是没有学习过如何计算圆的周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圆的周长及其计算过程。”学生认真地点了点头,若有所思,教师随之将“数学家祖冲之得到圆周率”的故事讲授给学生,使其领悟到我国前人的智慧以及勤奋刻苦的精神,进而自觉养成勤奋学习习惯和民族自豪感。
三、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中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学生优良品德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能够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和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要教会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并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学生在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其数学学习热情,进而在爱上数学课堂同时养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例如,教师在讲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节时,先通过引导学生分别计算操场和教室中两面国旗的长与宽比值,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比例”,然后将比例的基本性质讲述给他们,加深其对比例的认知。同时,教师通过“法国和北京世界公园中两个埃菲尔铁塔”,使学生利用比例的含义和性质自己求出模型高度,并且掌握比例解题技巧,以及懂得“人类可以使用比例知识构建出许多模型,也可以通过构建模型建造出高楼大厦”,进而使之在后续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审美能力,养成优良学习品德。
一言以蔽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从数学教材中挖掘德育因素,激发学生爱国意识,还要通过介绍数学家勵志故事渗透德育,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观念,同时也有要在教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学生优良品德形成,最终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常艳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2(29):33-33.
[2]祁金冰.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145-145.
关键词:德育因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随着时代发展,学校不再只是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场所,常常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其中,使他们在掌握知识同时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主要以计算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巧妙地教材与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同时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勤奋和刻苦学习观念等优良品质,实现高效教学目的。
一、从数学教材中挖掘德育因素,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材俗称课本,它不同于一般书籍,具有一定标准和格式,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材中不仅含有数学概念、公式等内容,还蕴含着一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成长的德育因素,因此教师在讲授数学基础知识同时,一定要善于挖掘知识背后蕴含的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内容,使他们既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够提高德育,使得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将讲授“年、月、日”时,问道:“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有学生说道:“星期三!”有学生道:“难道是老师生日!”教师随即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日历,说道:“那是哪年哪月哪日呢?”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教师继续问道:“那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几个月吗?”学生道:“12个月!”教师继续道:“那有哪些节日呢?”学生道:“元旦、元宵节、春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端午节......”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节日问道:“那同学们知道国庆节是哪天吗?”一学生道:“十月一日,我爸爸带着我观看了大阅兵!”教师道:“回答得非常正确,国庆节是每年的十月一日,那天是我们祖国母亲的生日。”有学生十分惊讶道:“原来国庆节是祖国生日!”教师随即将中国成立小故事讲授给学生听,使之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增强爱国意识与热情。
二、介绍数学家故事渗透德育因素,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观念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使大部分学生在课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新课改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其成为课堂真正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秉承新颖教学理念,将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巧妙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综合素质。故事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师使用此方法能够将课堂中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讲述给学生,还能够使其在学习中学习数学家一些优良品质,养成勤奋好学学习习惯,进而提高数学成绩。
例如,教师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节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个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花坛和直径为3米的圆形花坛,问道:“同学们,如果让你围绕两个花坛匀速各跑一圈,哪个花坛耗时最短呢?”学生说道:“那得先看哪个长度短!”教师道:“我们已经学习过正方形周长公式,但是没有学习过如何计算圆的周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圆的周长及其计算过程。”学生认真地点了点头,若有所思,教师随之将“数学家祖冲之得到圆周率”的故事讲授给学生,使其领悟到我国前人的智慧以及勤奋刻苦的精神,进而自觉养成勤奋学习习惯和民族自豪感。
三、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中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学生优良品德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能够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和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要教会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并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学生在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其数学学习热情,进而在爱上数学课堂同时养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例如,教师在讲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节时,先通过引导学生分别计算操场和教室中两面国旗的长与宽比值,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比例”,然后将比例的基本性质讲述给他们,加深其对比例的认知。同时,教师通过“法国和北京世界公园中两个埃菲尔铁塔”,使学生利用比例的含义和性质自己求出模型高度,并且掌握比例解题技巧,以及懂得“人类可以使用比例知识构建出许多模型,也可以通过构建模型建造出高楼大厦”,进而使之在后续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审美能力,养成优良学习品德。
一言以蔽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从数学教材中挖掘德育因素,激发学生爱国意识,还要通过介绍数学家勵志故事渗透德育,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观念,同时也有要在教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学生优良品德形成,最终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常艳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2(29):33-33.
[2]祁金冰.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14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