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cd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只有了解了他们独特的行为、心理特点和生活需求,我们才能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本文从消费行为、文明礼仪行为、网络行为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大学生行为的成因、特点、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行为 文明礼仪 网络行为
  
  担任辅导员两年以来,无论是周围老师的议论还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都使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好管”、“一届不如一届”。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这与大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生长环境、缺乏信任有关。当代大学生专业学习较以前松散,缺乏对书本知识作用的认识,但知识面广;抗打击能力较弱,抗挫折能力需要锻炼;价值观念及消费观念都市化、现代化,以自我为中心。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整个社会的功利意识加强,成长在物质富裕条件下的大学生普遍认为,价值标准首要的应该是功利,奉献与索取应该平衡,讲究实际和实惠,淡化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原则,社会责任感减弱。大学校园中攀比、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其独立的特点,进而影响一代青年的消费趋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的影响下,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1]。
  1.盲目的从众和攀比心理。
  简单来说,从众就是随大流,是指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大学生每天都和同学、朋友进行密切接触,因此他们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他们希望与群体保持一致,并以此获得群体的认同。这种从众消费心理直接导致学生丧失自我,进而造成经济浪费和支出不合理。有的学生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生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即使耗尽家长的血汗钱也要满足自己的欲望,这都可以反映出大学生无休止的攀比心理[2]。
  2.追求时尚和名牌,储蓄观念淡薄。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惟恐落后于潮流。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我经常会发现有个别贫困家庭的学生使用的手机比老师的还要好,很多学生有笔记本电脑。大学生的生活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且我国也不像西方那样较早提倡并培养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和理财能力。这样使大学生无法真切体会到钱的来之不易,容易轻率消费。因此大多数学生一个学期下来都入不敷出,甚至有些学生还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3.缩减饮食支出用于其他消费。
  大学生消费的主要部分应是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但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吃饭是最无关紧要的一项支出,这项支出要远远小于其他支出。据我了解,很多女生一个月吃饭仅仅一百多块钱,而购买衣服和化妆品却要七八百;一些男生因为沉迷网络,经常吃饼干将就度日而把钱都送到了网吧老板的口袋里。这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学校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消费应该贯穿于日常的思想教育中,应加强宣传正确消费观,要教育大学生懂得什么样的消费是科学的、合理的,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引导他们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并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意识及经济独立意识,使他们认识到,重点不在于挣多少钱,而是要养成消费与储蓄的正确观念;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从事文体活动和科学研究活动,帮助大学生陶冶情操,增长才干,提高道德素养,以增强其生活幸福感[3]。
  二、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研究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依赖性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少家长宠爱子女不加以约束,导致孩子不遵守文明礼仪;大学生在西方多元化思潮影响下,追求个性自由,进入大学处于思想自由、环境宽松的生活空间,就会出现肆无忌惮的现象;大学的一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职责定位模糊,他们更多或者过多地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对学生的要求过于宽松甚至基本放弃要求。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在两年的工作中,我特别关注大学生服饰、上课、宿舍、礼仪四个方面的行为表现。
  1.服饰穿着特点。
  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行为独特,爱着奇装异服,不讲究场合。例如夏天,部分女生爱穿露背短裙或者露脐吊带衫,而有些男生图凉快,只穿背心。更有甚者,穿拖鞋进教室,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形象。
  2.上课行为特点。
  在大学教育中,一些学校过于注重师生平等,在教学环节上忽略了课堂礼仪教育。主要表现在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较为严重。还有些学生即使坐在课堂上,也是手机上网或者打游戏,有些学生甚至整堂课趴在桌子上睡觉,这与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文明行为格格不入,极不相称。
  3.宿舍行为特点。
  一个好的学生宿舍应该是窗明几净、书本整齐、垃圾入桶,但是在每次查宿舍的时候,能做到这一点的不是很多,更不用说按照学校规定,不使用违章电器等。而且在宿舍里,未经允许不应去翻动他人物品,但实际上很多学生的物品被别人翻动过,其中就有钱、随身听和手机被偷的。
  4.大学生礼仪行为特点。
  大学生之间理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然而当同学遇到困难时嘲笑、歧视者较多;班级凝聚力小,分几个小帮派,关系不融洽;部分大学生为了表现自我,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评头论足,随意批判学校的工作;部分大学生不遵守公共文明,乱扔纸屑、果皮,在课桌、椅子上胡乱涂鸦,出现了所谓的课桌文化。
  引导大学生养成文明礼仪行为,首先高校应该注重社会优良风气的影响和正确舆论的积极引导,大学生都会以社会上的生活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交往,好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纠正学生不规范行为,就要从社会抓起,舆论发挥其优势,帮助大学生自我改造、完善与提高。其次,高校应推进高校教育改革,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知能力,教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最后家长应给予合理关心,对孩子不能溺爱,要教育孩子靠自己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
  三、大学生网络行为研究
  网络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给大学生的心灵、情感、道德等多方面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网络有利于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便于大学生产生协同学习的观念,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节约学习时间,它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4]。但是其也有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随着网络电脑不断地深入到千家万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心理疾病。一份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几乎有75%的被调查者有网络成瘾的倾向。对于身心发展均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而且会影响个性形成、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
  2.信息污染
  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泛滥着色情、诈骗等。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黄色的信息垃圾中,其身心健康必将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人际淡化
  网络是一个开放虚拟的空间。它使人们可以放松地进行人际交往,但是它也使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和社会接触的机会。如住在隔壁宿舍,什么问题完全可以当面很快讲清楚,但是大学生却习惯于在Internet上打字,久而久之,就会沉溺于网络世界的虚拟空间,与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就会淡化,与现实中的生活也产生了距离感。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本质,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其次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学生自制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遵守网络规范,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当代大学生也应该学会在混乱中寻找方向,从迷茫中找到希望,才能使自己成为科技与人文协调的一代。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要了解他们独特的消费行为、心理特征和生活需求,关注他们的精神物质需要;结合现在的教育背景,通过提倡优良的社会风气,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自制力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素质,引导学生行为规范化。这也对教育工作者的素养、能力、方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
  [2]沙莲香.社会心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侯雪珍.大学生从众心理行为分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4]杨波.正确认识计算机和网络.大学生入学指南,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评价的目标是从宏观层面监控教育的价值,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现存的教育评价体系存在评价主体单一等诸多问题。因此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进一步的有效的应对之策,保证我国道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评价 问题 对策    一、高等教育评价的目标  评价与目标是相适应的,要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必须先充分了解评价对象的特点与性质,只
摘 要: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思想品德教师要使中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思想品德,首先教学中应恰当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学生乐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参与、感知、实践、体验和竞争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享受快乐;其次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重视情感交流,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
本文论述了从传统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特征,以及其对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50例儿科处方为研究对象,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50例儿科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120例,占48%。抗生素使用途径主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