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会计课程内容重复且陈旧
长期以来,各层次会计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已经建立了各自完整的体系,且有些课程及这些课程内容都交叉重复,如会计报表的分析在财务会计学中讲,在财务管理学中也讲;货币时间价值、资金成本、存货控制及成本控制等在财务管理学中讲,在管理会计学中也讲,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断改革,财务会计一直处于迅速发展状态。会计制度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更新,使得所用教材内容显得陈旧,不能满足当前会计业务需要,不能适应时代对会计的要求。
2.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缺陷
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是教学上的一大通病,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被动地学习,没能创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老一套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3.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近几年,中职会计毕业生多就业于私人企业、合伙企业、家族式企业、社区服务部门,而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就业单位的特点和需要,所学并非所用,理论脱离于实际。学校无实习基地,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课本知识外,无处拜师学艺,动手能力的培养受到极大地限制。
4.案例教学手段落后
除了个别学校的案例教学(或实景教学)手段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学校缺乏现代化案例教学(或实景教学)实验室,其所谓的案例教学也只是课堂讲授而已,缺乏直观感和可操作性。
5.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要求不够
虽然目前会计工作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但作为会计人员还是不能忽视最起码的技能要求:珠算技能过硬,汉字书写工整,数码字书写规范。而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这些要求抓得不是很严,使得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生的汉字如同小学生,数码字书写又不规范,做事粗心,重复工作较多,效率较低。
二、对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设想
1.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建立科学的、完整的会计学科体系,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必要条件。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体现层次性、结构性和系统性,减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结构的优化应着眼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上,以发展能力为主,构建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案例。教师在让学生把会计核算学透、学精的基础上,要随时补充新知识、新内容,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中职会计毕业生的目标是:懂得会计基本原理、法规,掌握基本会计业务核算技能的初级应用型会计核算人才。这就对中职会计毕业生的性质和使用方向有了定位。为此,课程设置必须围绕会计核算和为核算服务的课程上,如会计原理、财务会计、行业会计比较、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经济法基础、税收实务、财政金融基础知识、统计原理、会计电算化、会计实验等,取消管理会计等一些课程。
2.改革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有选择地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应用以计算机和多媒体为主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现代教学手段,将现实中的问题、案例搬到课堂里并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再做具体评析,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改进教学方式,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法,让专业教师定期走出去开拓视野,从中吸收不同单位的新业务、新做法,教师平时要多留意、多了解新会计政策和法规,密切注视经济体制改革与财务会计改革的新动向,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企业是知识创新的实体,教育是培养知识创新人才的基础。学校要想方设法与企业联合办学、以企业为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某些实际工作,培养动手能力。有针对性地邀请各行业的成功人士、财务负责人(或主管会计)走进课堂,给学生讲他们的财务运作、会计核算、纳税的一些案例、工作中的感受及经验和教训,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可激发教师不断进取。
3.着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法规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该是会计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学校应建立现代化财会模拟实验室,以突出案例教学的直观性、可操作性,按课程教学顺序进行阶段性实验,如在学习完《会计原理》后,应开设《会计实验(一)》课程;在学习完《财务会计》、《行业会计比较》后,应分别就相关行业开设《会计实验(二)》和《会计实验(三)》课程;同样,对《成本会计》课程,也应就成本计算与交互分配的实务操作开设《会计实验(四)》课程。要按会计工作程序进行综合训练,应在实验中把学生分组,分别循环扮演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以便学生对不同岗位的认识和掌握。
4.强化素质教育
在重视会计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会计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富有广泛的经济管理功能。会计工作岗位直接管钱管帐,如果法律意识淡薄、道德约束稍有松懈,很容易酿成大错。会计人员要能经得起各种诱惑,首先是要树立高尚、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教学过程中,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要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将来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应具有的会计意识,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5.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教师具有向相关学科渗透的能力、承担的课程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教师除了应具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操作技能。教师应是“双师”型、甚至“多师”型的教师。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每位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同时,在进行会计课教学时,教师不要墨守成规,要不断地求改革求发展,要有一套新颖的教学形式。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1.部分会计课程内容重复且陈旧
长期以来,各层次会计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已经建立了各自完整的体系,且有些课程及这些课程内容都交叉重复,如会计报表的分析在财务会计学中讲,在财务管理学中也讲;货币时间价值、资金成本、存货控制及成本控制等在财务管理学中讲,在管理会计学中也讲,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断改革,财务会计一直处于迅速发展状态。会计制度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更新,使得所用教材内容显得陈旧,不能满足当前会计业务需要,不能适应时代对会计的要求。
2.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缺陷
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是教学上的一大通病,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被动地学习,没能创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老一套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3.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近几年,中职会计毕业生多就业于私人企业、合伙企业、家族式企业、社区服务部门,而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就业单位的特点和需要,所学并非所用,理论脱离于实际。学校无实习基地,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课本知识外,无处拜师学艺,动手能力的培养受到极大地限制。
4.案例教学手段落后
除了个别学校的案例教学(或实景教学)手段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学校缺乏现代化案例教学(或实景教学)实验室,其所谓的案例教学也只是课堂讲授而已,缺乏直观感和可操作性。
5.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要求不够
虽然目前会计工作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但作为会计人员还是不能忽视最起码的技能要求:珠算技能过硬,汉字书写工整,数码字书写规范。而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这些要求抓得不是很严,使得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生的汉字如同小学生,数码字书写又不规范,做事粗心,重复工作较多,效率较低。
二、对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设想
1.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建立科学的、完整的会计学科体系,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必要条件。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体现层次性、结构性和系统性,减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结构的优化应着眼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上,以发展能力为主,构建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案例。教师在让学生把会计核算学透、学精的基础上,要随时补充新知识、新内容,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中职会计毕业生的目标是:懂得会计基本原理、法规,掌握基本会计业务核算技能的初级应用型会计核算人才。这就对中职会计毕业生的性质和使用方向有了定位。为此,课程设置必须围绕会计核算和为核算服务的课程上,如会计原理、财务会计、行业会计比较、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经济法基础、税收实务、财政金融基础知识、统计原理、会计电算化、会计实验等,取消管理会计等一些课程。
2.改革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有选择地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应用以计算机和多媒体为主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现代教学手段,将现实中的问题、案例搬到课堂里并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再做具体评析,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改进教学方式,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法,让专业教师定期走出去开拓视野,从中吸收不同单位的新业务、新做法,教师平时要多留意、多了解新会计政策和法规,密切注视经济体制改革与财务会计改革的新动向,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企业是知识创新的实体,教育是培养知识创新人才的基础。学校要想方设法与企业联合办学、以企业为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某些实际工作,培养动手能力。有针对性地邀请各行业的成功人士、财务负责人(或主管会计)走进课堂,给学生讲他们的财务运作、会计核算、纳税的一些案例、工作中的感受及经验和教训,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可激发教师不断进取。
3.着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法规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该是会计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学校应建立现代化财会模拟实验室,以突出案例教学的直观性、可操作性,按课程教学顺序进行阶段性实验,如在学习完《会计原理》后,应开设《会计实验(一)》课程;在学习完《财务会计》、《行业会计比较》后,应分别就相关行业开设《会计实验(二)》和《会计实验(三)》课程;同样,对《成本会计》课程,也应就成本计算与交互分配的实务操作开设《会计实验(四)》课程。要按会计工作程序进行综合训练,应在实验中把学生分组,分别循环扮演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以便学生对不同岗位的认识和掌握。
4.强化素质教育
在重视会计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会计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富有广泛的经济管理功能。会计工作岗位直接管钱管帐,如果法律意识淡薄、道德约束稍有松懈,很容易酿成大错。会计人员要能经得起各种诱惑,首先是要树立高尚、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教学过程中,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要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将来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应具有的会计意识,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5.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教师具有向相关学科渗透的能力、承担的课程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教师除了应具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操作技能。教师应是“双师”型、甚至“多师”型的教师。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每位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同时,在进行会计课教学时,教师不要墨守成规,要不断地求改革求发展,要有一套新颖的教学形式。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