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语境的变化和整体学术的推进,人们对当代文学"历史化"的思考愈来愈深入,原先隐含的深层的文学观、历史观和价值观及其对整体当代文学认识和评价等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本文选择与之相关的八个问题,通过主观与客观、历史与现实、事实与思想等多维解读,就当代文学"如何历史化"或曰"如何历史重构"进行探讨,希望在深入反思和盘点的基础上,对处于胶结状态的"历史化"研究及整体当代文学认识和评价有所促进.
【机 构】
:
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杭州31005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境的变化和整体学术的推进,人们对当代文学"历史化"的思考愈来愈深入,原先隐含的深层的文学观、历史观和价值观及其对整体当代文学认识和评价等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本文选择与之相关的八个问题,通过主观与客观、历史与现实、事实与思想等多维解读,就当代文学"如何历史化"或曰"如何历史重构"进行探讨,希望在深入反思和盘点的基础上,对处于胶结状态的"历史化"研究及整体当代文学认识和评价有所促进.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体变得越来越自主,以至于人们会很自然地对它们是否拥有自由意志产生疑问.然而,传统哲学中的主流观点以及大多数人的直觉都会否认机器拥有自由意志的可能性.在经典的"反应态度"理论的基础上,可发展出一种"实践自由"的概念,人工智能体可以满足这一概念所要求的两个重要条件,即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和潜在冲突的目标,但在对期待和要求的共同认可这一关键条件上会面临十分严重的困难.通过对人工智能体拥有自由意志的可能性条件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自由意志的本性和基础.
通过使用2010—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准自然实验,运用单时点和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走出去"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基准估计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新时期"走出去"的重要战略,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对外直接投资和海外工程建设都是有效的途径.异质性分析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产能利用率的效应,在国有企业、高生产率企业、资本密集度低的企业和非出口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为了揭示传导机制,通过进一步理论建模分析,结果显示,"一
美国当代政治的一个标志性特点被很多论者认为是"极化"(polarization),这并没有错,但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前提是,极化中的冲突本身并不被美国或西方主流政治理念认为是需要被克服的要素.恰恰相反,冲突经常被认为可以是正面的、有益的,这一点无论从美国政治的制度结构和政治实践,还是从其背后的思想传统中,都可以找到印证.但同时,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是,冲突的正面效应一般被认为需要有一定条件,无论是以民族认同为基础的"联合公共舆论",还是某种公民宗教,抑或某种对共同体的爱.缺乏这些条件,冲突确实有极大的可
在全球治理危机频现和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家中心主义"回归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全球化走势的担忧.本轮国家中心主义回归的逻辑是:此前自由主义全球化的过度发展导致国家功能隐退;而当全球治理状况恶化时,国家的重要性再度凸现,成为各国社会谋求自我体系安全的唯一"阀门",民族主义、保护主义思潮亦大行其道.从中期看,未来的全球体系重建过程将充满国家中心主义与自由主义两种理性的持续角力,国家与市场的作用都将在"拉锯战"相互影响与重塑.从远期看,新型全球化将是国家与市场关系再平衡的产物,国家仍是兼具服务本
现代文学概念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现代性理论运作的产物.现代文学概念的定型至少要完成四个方面的理论建构:不同知识体系对接带来的理论扩展,经世致用思想传统的承传,文学语言问题的再认识,叙事文类进入文学视野的中心.相对于现代文学概念的标准涵义,娱乐是一个倍受压抑的主题.尽管遭到了启蒙与革命两种文学观念的强大抵制,但是,作为审美愉悦的一个组成部分,娱乐主题顽强地存留于大众之中.20世纪80年代之后,娱乐主题在"文化产业"的名义下声势浩大地回归,并且获得经济效益参与的评价体系大力支持.对于现代文学概念说来,娱乐主
阿兰·乐比雄(Alain Le Pichon,又译"李比雄"),法国学者,互惠人类学的倡导者,1942年出生于越南,青年时期从哲学转向人类学,1980年代与著名哲学家、符号学家、文学家埃科(Umberto Eco)一道,创办了欧洲跨文化研究院(Transcultura),并一直担任院长.数十年来,乐比雄凭一己之力,支撑了研究院的活动.他强烈主张颠倒人类学的主客关系(变非西方人为西方的研究者).他的主张有相当广泛的影响,但学界对于其事业的源流与内涵,却未加公允的评介.2019年12月起,王铭铭教授通过电
法思维逻辑起点的模糊,已成为推进法治建设的观念障碍.遵循逻辑规则是法律思维的显著特征.为法治服务的法思维,其逻辑起点是拟制的法律.法律规范的内容虽源自社会,但体系性的法律架构是立法者拟制的产物.被拟制的法律原则、规范、概念、主体等作为制度性事实是"效果历史"的组成部分.作为意向思维的结果,法律对所欲调整的社会已有所定义.法治是由法律定义的秩序.法律既是思维的指引,也是推理的前提、解释的对象、论证的依据.法律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据法思考",拟制的法律是据法思考的逻辑起点.
汉魏以后,明堂为彰显政权正统性的重要标志.在正朔相争背景下,孝文帝所建平城明堂,主要糅合汉魏故事、《月令》明堂九室说等,在具体形制上明显有别于南朝明堂,显示出孝文帝塑造华夏正统的政治心态.太和十年以后,孝文帝通过全面行华夏礼仪来彰显北魏的正统性,平城明堂的告竣,标志着北魏平城礼仪空间格局的基本建立.在孝文帝所行华夏礼仪中,平城明堂礼仪具有其独特性,太和十六年孝文帝所行宗祀明堂礼与养老礼,凸显出孝文帝为秉承天命的神圣皇帝与屈尊敬老的世俗皇帝两种形象,展现出明堂礼仪的神圣性与世俗性两个显著特征,折射出孝文帝以
默顿倡导以中层理论为中介来联结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和一般理论研究,推动社会学理论的合理发展,这一倡导具有合理性.但是默顿试图通过以经验研究为基础优先发展中层理论,然后再通过对中层理论进行归纳来形成一般理论这种经验主义策略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想法却可能是错误的.正如中层理论并非从经验事实中归纳得来一样,一般理论也难以从中层理论中归纳而来.我们需要探索一条非经验主义的社会学理论发展道路.
现代"人学"文论观念是五四以来中国文论的自觉建构,其内部存在着"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两个基本维度."人的文学"重视表现个人生活情感,追求个体自由解放和个性发展;"人民文学"则重视反映人民生活,服务人民大众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二者构成辩证统一关系.考察百年来我国"人学"文论观念的历史嬗变,涉及几个主要理论命题:"人的文学"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启蒙话语,旨在唤起人的觉醒,走向追求个性和情感解放;"人民文学"体现了为人民大众的文学方向,旨在让文学在人民革命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