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少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曲目《同一首歌》,因学生太熟悉反而课不好上。本文针对此总结几个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同一首歌;音乐教学;初中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同一首歌》是苏少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歌曲,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种做法与思考,教学效果比较好,现介绍如下。
一、导入
每一课必有导入环节,且音乐教师们都习惯了用以往的材料来导入新课的做法,这是来自赫尔巴特创立的“五步教学法”。但对本课教学来说,实在没必要旁生枝节。我的做法是直接播放该歌的录音录像给学生看,因为学生都熟悉此歌,用其他材料来导入这一新课教学实在是多此一举。该歌自1990年诞生以来已有许多明星演唱过。最早演唱该歌的歌手是刘畅,他于1990年在中国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演唱,用此视频导入这一课的学习本身就易引起学生激动,如再加上廖昌永、毛阿敏、蔡国庆等明星大碗的不同演绎的版本,有些学生甚至在看视频时便情不自禁地跟着演唱。导入无非是要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这样导入很容易达到目的。
二、教师主动推销自己
课堂上教师不妨推销或展示一下自己。在讓学生观看众多明星演唱视音频基础上,如果教师能像歌星那样用通俗、民族、美声唱法来演唱该歌,甚至适当以舞蹈,一定更能增强学生体验并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欲望。同时,教师用自己过硬的专业水平来给学生展示该歌,也会给学生留下一个非常好的印象,起到“亲其师便能信其道”的效果。
三、在理解歌词基础上演唱
这是一首流行歌曲,把这编入教材一方面是对以往流行歌曲能否进教材的争论画了一个句号,另一方面这歌也是新课程要回归学生生活的体现。这首歌在学生的生活中太容易听到了,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节目的狂轰下是几乎无人不知的歌曲。但太熟悉也容易生腻,学生几乎人人会哼唱的歌曲还有什么可教的呢?在聆听众多明星和教师的演唱后,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深透理解歌词”。尽管这首歌唱起来朗朗上口,但很容易流于平庸,唱多了就如喝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这样演唱势必使该歌失去了本应有的教学意义。如能“深透理解歌词”,在理解的基础上歌唱会更动情。如何“理解”呢?当然,仅是教师直白地去讲解也不见得有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引导大家“讨论”,在讨论之前,简单引导学生注意歌词中的“风雨”“ 欢聚”“相逢”“手拉手”“笑脸”“渴望”“梦”等关键词,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讨论自己是否曾通过某些生活的洗礼才领略到“鲜花”“阳光”的魅力的事。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想到了自己小学升初中时“备战”的情境,通过讨论,这时大家才深刻明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人生哲理。新课程提出要注重“人文性”,其实这也是“人文性”教育的好教材。在此基础上,我还给学生又讲了作曲家即作者孟卫东怎样创作这首歌的故事,孟卫东说他实际创作该歌的时间仅用半小时,他坦言曾创作过1000多首作品,但也只有《同一首歌》等极少数几首歌曲很出名。但没有那些大量默默无闻的歌曲的写作经验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这出名的歌曲的诞生。这种通过故事化即教育叙事的方式讲歌词很容易引起共鸣。如此,学生会获得,对待学习也应该要靠勤奋努力的道理,靠一时的小聪明是不可能有美好前途的。经过这样的讨论,再去给学生讲解第一段歌词应该要唱出了沉浸在欢乐相聚的幸福时刻的情绪中,演唱时要注意力度的控制,要唱得深情,柔美一些。到第二段对比段落时,要增强力度,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并渐入高潮,进而唱出信心,唱出豪情。
四、在上述体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做多种实践体验
如模仿歌星演唱、诗词朗诵加配乐演绎、跟着歌曲意境起舞,给歌声用竖笛或其他乐器配伴奏等。当然,更重要的是演唱本身要多想出一些花样。如可采取男领唱众人合唱或女领唱多人合唱以及分组分段演唱等多种形式来丰富体验。作为本课教学重点的合唱,即第二段的二声部演唱更应加强训练。班级大齐唱也可简单理解为一种“合唱”,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我们自学堂乐歌以来就流行这个,再加上三十年代的抗日歌曲运动,新中国后的群众歌曲运动,这种群体性的演唱形式即使是简单分声部的,也是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因此,新课程研制组组长王安国提倡中小学教学应以“合唱”为中心是有道理的。当然,二声部合唱时还应注意声部的独立性、协调性。修订版的新课标对此要求是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激发合唱兴趣。此外,还可把课堂教学跟课外结合起来,把演唱价值开发跟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如把合唱的声部分组、指挥、协调、组织等工作均可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实践,这样定能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体验机会。
五、先唱后识谱
以往教学一首新歌总是先学旋律,在此基础上再加进歌词演唱。而学这首歌不同,学生本身就容易演唱该歌,在会唱的基础上再来识谱很有效果。识谱一直是个难题,通过熟悉的歌曲来识谱是近年来被重视的。但以往的歌曲是学生不熟悉的,即使知道这在唱的基础上识谱有效果也没办法做到。抓住这首歌实践这样的做法是个好机会。尤其该歌中间有一个变化音,如果不是在会唱的基础上去识谱,几乎无法教会学生根据乐谱演唱。
此外,作为教师的一项普通教学技能的讲解,很容易被音乐教师忽视。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一般倡导多听。但如讲的恰当还是很有效果的。在这方面,学习综艺节目《同一首歌》吸引观众的做法展开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事实上,学生之所以不爱听教师“讲”,其实是教师的教学语言缺乏煽动力,如能学习电视节目主持人用语定能提高教学效果,主持人吸引观众的方法也可运用于课堂。
参考文献
[1]吴跃华.关注教师心灵实践教育叙事——《音乐教育自传》自序[J].人民音乐,2013-08-01
作者简介:沙红玉,无锡市胡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同一首歌;音乐教学;初中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同一首歌》是苏少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歌曲,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种做法与思考,教学效果比较好,现介绍如下。
一、导入
每一课必有导入环节,且音乐教师们都习惯了用以往的材料来导入新课的做法,这是来自赫尔巴特创立的“五步教学法”。但对本课教学来说,实在没必要旁生枝节。我的做法是直接播放该歌的录音录像给学生看,因为学生都熟悉此歌,用其他材料来导入这一新课教学实在是多此一举。该歌自1990年诞生以来已有许多明星演唱过。最早演唱该歌的歌手是刘畅,他于1990年在中国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演唱,用此视频导入这一课的学习本身就易引起学生激动,如再加上廖昌永、毛阿敏、蔡国庆等明星大碗的不同演绎的版本,有些学生甚至在看视频时便情不自禁地跟着演唱。导入无非是要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这样导入很容易达到目的。
二、教师主动推销自己
课堂上教师不妨推销或展示一下自己。在讓学生观看众多明星演唱视音频基础上,如果教师能像歌星那样用通俗、民族、美声唱法来演唱该歌,甚至适当以舞蹈,一定更能增强学生体验并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欲望。同时,教师用自己过硬的专业水平来给学生展示该歌,也会给学生留下一个非常好的印象,起到“亲其师便能信其道”的效果。
三、在理解歌词基础上演唱
这是一首流行歌曲,把这编入教材一方面是对以往流行歌曲能否进教材的争论画了一个句号,另一方面这歌也是新课程要回归学生生活的体现。这首歌在学生的生活中太容易听到了,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节目的狂轰下是几乎无人不知的歌曲。但太熟悉也容易生腻,学生几乎人人会哼唱的歌曲还有什么可教的呢?在聆听众多明星和教师的演唱后,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深透理解歌词”。尽管这首歌唱起来朗朗上口,但很容易流于平庸,唱多了就如喝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这样演唱势必使该歌失去了本应有的教学意义。如能“深透理解歌词”,在理解的基础上歌唱会更动情。如何“理解”呢?当然,仅是教师直白地去讲解也不见得有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引导大家“讨论”,在讨论之前,简单引导学生注意歌词中的“风雨”“ 欢聚”“相逢”“手拉手”“笑脸”“渴望”“梦”等关键词,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讨论自己是否曾通过某些生活的洗礼才领略到“鲜花”“阳光”的魅力的事。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想到了自己小学升初中时“备战”的情境,通过讨论,这时大家才深刻明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人生哲理。新课程提出要注重“人文性”,其实这也是“人文性”教育的好教材。在此基础上,我还给学生又讲了作曲家即作者孟卫东怎样创作这首歌的故事,孟卫东说他实际创作该歌的时间仅用半小时,他坦言曾创作过1000多首作品,但也只有《同一首歌》等极少数几首歌曲很出名。但没有那些大量默默无闻的歌曲的写作经验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这出名的歌曲的诞生。这种通过故事化即教育叙事的方式讲歌词很容易引起共鸣。如此,学生会获得,对待学习也应该要靠勤奋努力的道理,靠一时的小聪明是不可能有美好前途的。经过这样的讨论,再去给学生讲解第一段歌词应该要唱出了沉浸在欢乐相聚的幸福时刻的情绪中,演唱时要注意力度的控制,要唱得深情,柔美一些。到第二段对比段落时,要增强力度,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并渐入高潮,进而唱出信心,唱出豪情。
四、在上述体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做多种实践体验
如模仿歌星演唱、诗词朗诵加配乐演绎、跟着歌曲意境起舞,给歌声用竖笛或其他乐器配伴奏等。当然,更重要的是演唱本身要多想出一些花样。如可采取男领唱众人合唱或女领唱多人合唱以及分组分段演唱等多种形式来丰富体验。作为本课教学重点的合唱,即第二段的二声部演唱更应加强训练。班级大齐唱也可简单理解为一种“合唱”,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我们自学堂乐歌以来就流行这个,再加上三十年代的抗日歌曲运动,新中国后的群众歌曲运动,这种群体性的演唱形式即使是简单分声部的,也是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因此,新课程研制组组长王安国提倡中小学教学应以“合唱”为中心是有道理的。当然,二声部合唱时还应注意声部的独立性、协调性。修订版的新课标对此要求是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激发合唱兴趣。此外,还可把课堂教学跟课外结合起来,把演唱价值开发跟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如把合唱的声部分组、指挥、协调、组织等工作均可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实践,这样定能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体验机会。
五、先唱后识谱
以往教学一首新歌总是先学旋律,在此基础上再加进歌词演唱。而学这首歌不同,学生本身就容易演唱该歌,在会唱的基础上再来识谱很有效果。识谱一直是个难题,通过熟悉的歌曲来识谱是近年来被重视的。但以往的歌曲是学生不熟悉的,即使知道这在唱的基础上识谱有效果也没办法做到。抓住这首歌实践这样的做法是个好机会。尤其该歌中间有一个变化音,如果不是在会唱的基础上去识谱,几乎无法教会学生根据乐谱演唱。
此外,作为教师的一项普通教学技能的讲解,很容易被音乐教师忽视。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一般倡导多听。但如讲的恰当还是很有效果的。在这方面,学习综艺节目《同一首歌》吸引观众的做法展开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事实上,学生之所以不爱听教师“讲”,其实是教师的教学语言缺乏煽动力,如能学习电视节目主持人用语定能提高教学效果,主持人吸引观众的方法也可运用于课堂。
参考文献
[1]吴跃华.关注教师心灵实践教育叙事——《音乐教育自传》自序[J].人民音乐,2013-08-01
作者简介:沙红玉,无锡市胡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