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新的起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切实加快生态林业和现代林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新的起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切实加快生态林业和现代林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快我市林业改革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显。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指出,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林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扎实推进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森林面积已达122万公倾,林木蓄积量559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8.56%,林业产值达31亿。但从总体上看,全市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森林质量不高,林业产业发展滞后,林业改革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进一步加快我市林业改革发展,对于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加快山区经济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开创我市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二、林业建设的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决定,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实施工程带动,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加强科学管理,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努力把 我国林业推向又快又好发展的新阶段。
(一)抓好重点工程,加快生态治理步伐。
生态建设要以植被保护恢复为中心,突出生态治理的重点, 以重点地区的有效治理带动和促进我国生态状况的全面好转。
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点工程: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保工程区,继续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管护好6118万公顷天然林和其他森林,并搞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区内把采伐量调减到资源承受力范围内,使工程区的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
2、退耕还林工程。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京津风沙源区、南方重点石漠化地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等重点区域,力争使25度以上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全部退耕还林。
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加大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沙育林育草、草地治理和小流域治理,加强配套水利设施建设。
4、“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在 “三北”地区,突出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在长江、珠江流域和太行山地区,搞好大江大河和湖库的生态治理和山区绿化。
5、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以海峡西岸、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为重点区域,拓宽沿海基干林带和防护林,保护和发展红树林,保护和恢复湿地,增强抵御台风、风暴潮和海啸等自然灾害能力。
6、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建立 各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示范保护区建设,继续实施大熊猫、朱鹮、藏羚羊等15个野生动植物种拯救工程,建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中心和野生动植物基因库。
7、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新建湿地保护区222个,使我国湿地保护区达到523个,使我国50%的自然湿地、70% 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8、南方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封山育林(草)、退耕还林(草)、人工造林种草、基本农田建设和农村能源以及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生态移民和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逐步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石漠化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9、重点水源区林业生态建设。搞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监测等工作,扭转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趋势;继续抓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和三峡水库周边绿化带的建设工作。
10、森林公园建设。新建一批森林公园,使全国森林公园总数达到2800处。制定国家森林风景资源保护政策,逐步建立对国有森林风景资源开发利用的国家特许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现有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和监管体系。
11、城市林业发展。力争到2010年,使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以上。
(二)加强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提高保护能力。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强化天然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加强森防体系建设,强化森林防火、森林公安、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和重要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内,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健全重大林业灾害应急体系,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提高对处置各种林业突发事件的能力。初步建立以资源林政管理为主体,以资源综合监测和资源监督检查为两翼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严格林木采伐管理和林地林权保护管理,规范森林资源采伐和利用管理,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和监督。
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科学管护,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工程规划、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南、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等,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积极开展森林认证的示范和试点工作,大力开展商品林和公益林的分类经营活动,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对国家重点公益林的政策扶持。 (三)积极发展林业产业。
“十一五”期间,要加强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做大做强林业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一要继续推进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突出建设南方原料林、长江中下游原料林、黄淮海平原工业原料林等原料林产业带,在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定向培育建设各类珍稀树种培育基地。二要发展以人工速生材、小径材、低质材为原料的人造板品种,适度发展以大径材为原料的人造板品种,推进林板一体化。三要大力培育速生高产和高热值、高含油的林木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四是大力培育竹林资源,建设一批竹林原料基地,发展竹胶板、竹制品、竹浆造纸等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业。五是发展以木本粮油为重点的名特优新经济林,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突出建设好热带与亚热带水果、干鲜果品和药用植物等产业带。六是发展花卉和林木种苗业。开发利用我国乡土树种、野生花卉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花卉和林木种苗品种。七是推进以森林公园为主,以自然保护区为辅的森林旅游业发展,培育10条森林生态旅游线,使全国年均森林旅游的人数达到4亿人次。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松香和松节油、活性炭、林产香料等林产化工业,森林药材、野菜、食用菌等非木质林产品采集及加工业,木质竹藤家具及木制品制造业,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业。
(四)大力加强基础工作和支撑保障能力建设。
实施科教兴林、依法治林和人才强林战略,实施好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林业生物产业发展、数字林业、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六项科技工程,开展林种树种搭配模式、栽培和采伐方式、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商品林生态化经营技术、生态林商品化经营技术、农林复合经营技术等生产急需技术研究,抓好绿色GDP、森林生态社会效益价值化核算等重大课题研究,搞好林业区域化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和实施《全国林业人才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进一步完善林业科研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推广体系、标准及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科技管理体系,构建新型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加大优良珍稀树种基地建设,基地供种率达到70%,良种使用率达到50% 。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及监督检查体系建设。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基本建成完备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高效的林业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健全的林业普法教育体系。搞好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一步拓宽林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加大林业改革力度,增强林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按照分类别分步骤、先易后难、先试点后实施的原则,启动并积极稳妥地推进林业改革。
关键词: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新的起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切实加快生态林业和现代林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快我市林业改革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显。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指出,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林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扎实推进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森林面积已达122万公倾,林木蓄积量559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8.56%,林业产值达31亿。但从总体上看,全市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森林质量不高,林业产业发展滞后,林业改革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进一步加快我市林业改革发展,对于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加快山区经济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开创我市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二、林业建设的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决定,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实施工程带动,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加强科学管理,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努力把 我国林业推向又快又好发展的新阶段。
(一)抓好重点工程,加快生态治理步伐。
生态建设要以植被保护恢复为中心,突出生态治理的重点, 以重点地区的有效治理带动和促进我国生态状况的全面好转。
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点工程: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保工程区,继续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管护好6118万公顷天然林和其他森林,并搞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区内把采伐量调减到资源承受力范围内,使工程区的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
2、退耕还林工程。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京津风沙源区、南方重点石漠化地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等重点区域,力争使25度以上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全部退耕还林。
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加大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沙育林育草、草地治理和小流域治理,加强配套水利设施建设。
4、“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在 “三北”地区,突出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在长江、珠江流域和太行山地区,搞好大江大河和湖库的生态治理和山区绿化。
5、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以海峡西岸、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为重点区域,拓宽沿海基干林带和防护林,保护和发展红树林,保护和恢复湿地,增强抵御台风、风暴潮和海啸等自然灾害能力。
6、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建立 各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示范保护区建设,继续实施大熊猫、朱鹮、藏羚羊等15个野生动植物种拯救工程,建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中心和野生动植物基因库。
7、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新建湿地保护区222个,使我国湿地保护区达到523个,使我国50%的自然湿地、70% 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8、南方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封山育林(草)、退耕还林(草)、人工造林种草、基本农田建设和农村能源以及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生态移民和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逐步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石漠化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9、重点水源区林业生态建设。搞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监测等工作,扭转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趋势;继续抓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和三峡水库周边绿化带的建设工作。
10、森林公园建设。新建一批森林公园,使全国森林公园总数达到2800处。制定国家森林风景资源保护政策,逐步建立对国有森林风景资源开发利用的国家特许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现有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和监管体系。
11、城市林业发展。力争到2010年,使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以上。
(二)加强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提高保护能力。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强化天然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加强森防体系建设,强化森林防火、森林公安、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和重要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内,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健全重大林业灾害应急体系,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提高对处置各种林业突发事件的能力。初步建立以资源林政管理为主体,以资源综合监测和资源监督检查为两翼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严格林木采伐管理和林地林权保护管理,规范森林资源采伐和利用管理,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和监督。
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科学管护,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工程规划、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南、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等,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积极开展森林认证的示范和试点工作,大力开展商品林和公益林的分类经营活动,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对国家重点公益林的政策扶持。 (三)积极发展林业产业。
“十一五”期间,要加强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做大做强林业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一要继续推进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突出建设南方原料林、长江中下游原料林、黄淮海平原工业原料林等原料林产业带,在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定向培育建设各类珍稀树种培育基地。二要发展以人工速生材、小径材、低质材为原料的人造板品种,适度发展以大径材为原料的人造板品种,推进林板一体化。三要大力培育速生高产和高热值、高含油的林木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四是大力培育竹林资源,建设一批竹林原料基地,发展竹胶板、竹制品、竹浆造纸等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业。五是发展以木本粮油为重点的名特优新经济林,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突出建设好热带与亚热带水果、干鲜果品和药用植物等产业带。六是发展花卉和林木种苗业。开发利用我国乡土树种、野生花卉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花卉和林木种苗品种。七是推进以森林公园为主,以自然保护区为辅的森林旅游业发展,培育10条森林生态旅游线,使全国年均森林旅游的人数达到4亿人次。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松香和松节油、活性炭、林产香料等林产化工业,森林药材、野菜、食用菌等非木质林产品采集及加工业,木质竹藤家具及木制品制造业,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业。
(四)大力加强基础工作和支撑保障能力建设。
实施科教兴林、依法治林和人才强林战略,实施好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林业生物产业发展、数字林业、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六项科技工程,开展林种树种搭配模式、栽培和采伐方式、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商品林生态化经营技术、生态林商品化经营技术、农林复合经营技术等生产急需技术研究,抓好绿色GDP、森林生态社会效益价值化核算等重大课题研究,搞好林业区域化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和实施《全国林业人才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进一步完善林业科研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推广体系、标准及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科技管理体系,构建新型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加大优良珍稀树种基地建设,基地供种率达到70%,良种使用率达到50% 。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及监督检查体系建设。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基本建成完备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高效的林业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健全的林业普法教育体系。搞好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一步拓宽林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加大林业改革力度,增强林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按照分类别分步骤、先易后难、先试点后实施的原则,启动并积极稳妥地推进林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