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50万公里的地质学家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廷栋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区域地质学家、地质编图专家、大地构造专家和地质科技管理专家。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和地学部副主任、长春科技大学名誉校长等。现任全国地质编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图书馆名誉馆长、吉林大学地学部名誉主任等职。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和地质编图。他走过的路近5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十几圈,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靠资助迈进地质大门
  1930年,李廷栋出生在河北省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在那样一个战火连连的年代,往往会造就出两类少年,一类上战场奋力杀敌,另一类则奋发图强刻苦读书,而李廷栋就是后者。
  李廷栋从小酷爱学习,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总有着冥冥之中的动力”。他靠亲友的支持和学校的资助在本村读完初小,在县城以优异的成绩读完高小,一心想出远门,见大世面。后又在亲友的资助下,只身来到北平,考入了西城白塔寺附近的平民中学。此时的他,学习十分刻苦,还天天练武术锻炼身体。前三个学期每学期他都是第一名,因而免交学费并享受奖学金。第四学期因病扣分而没有获得第一名,因此不能全部免交学费了。为了生计,他转学插班到了河北省武清县杨村的河北师范学校初中部读初三,因为这里是省立学校,免交学费。初中毕业后,他又回到了北平,考取了北平一中。解放后,他很快就当选为全校学生会副主席,参加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于1949年冬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高中三年级时,他经常到北京大学地质系看望同乡任冠政。由于他比较喜欢地理课,因此也从任冠政那里了解到地质系的一些情况,还有机会参观了地质系的标本陈列馆,渐渐地知道了地质是干什么的,也开始知道了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因而萌发了学习地质、献身地质科学事业的志向。1950年夏天,他高中毕业后,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北京大学地质系。
  作为“五四”运动发祥地的北京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科学民主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风。这里的地质系,不仅有著名的教授孙云铸任系主任,又有几十位名家及青年教师们执着敬业、精心治学、言传身教,这使得被选为系学生会主席的李廷栋,不仅初步掌握了地质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进一步坚定了献身地质事业、建设新中国的信心与决心。
  1952年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地质系并入了新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由于北京地质学院刚开始建设,这样,高年级的学生仍留在北京大学沙滩校址学习,而院本部则在西城官园附近的端王府夹道。李廷栋当时作为北京地质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分管沙滩部分的学生工作。繁重的学习任务与学生工作,锻炼了他的组织才能。
  1953年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成立不久的地质部机关,从事矿产资源勘查的技术管理,并担任刘景范副部长的业务秘书。这时,他经常跟随地质部工作组和苏联专家到中国许多矿区调查研究,学习到了许多有关矿床地质和勘查技术方面的知识,搜集积累了大量有关区域地质和矿产地质的资料。1954年上半年又被派赴冶金部成矿理论学习班系统学习了成矿理论和矿床分布规律的知识。这些都为他日后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基础。
  机关的任务与工作毕竟不是地质工作的本身,短期的学习培训成果只有通过地质调查研究的实践才能得到理解、认识和提高。作为年轻的地质工作者,他认为野外地质调查研究是地质科学实践的最主要形式,是获取高水平地质成果的基础,是人才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他决心投身于野外地质实践,充实地质知识,提高地质鉴别能力,因此他多次申请到野外地质工作第一线。经他多次请求,终于获得领导的批准,于1957年6月走出了地质部机关,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两个重要考察
  李廷栋走出地质部机关大门的第一站,是赴大兴安岭北部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在这里他先是参加了中国科学院中苏合作黑龙江流域综合科学考察。以后又主持了地质部大兴安岭东坡地质调查。在大兴安岭他整整工作了4个年头。
  20世纪50年代的大兴安岭,是个孕育许多典型地质现象的地方,更是地质工作的空白区。至今,李廷栋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一个分队五六个人七八匹马,不仅要带工作所需的物品和食物,还要带帐篷,因为每天都要搬家;清晨7点多起来,整理行李,上马,进行地质观察、采集标本等地质工作,下午6点左右找个草地安营搭帐篷,点起篝火烤膝盖,晚上在烛光下整理笔记和标本。他们天天都浸泡在雨水、露水、河水和汗水中,到了晚上,不仅要烤火还要喝白酒,从来都滴酒不沾的李廷栋被逼得学会了喝酒。
  每每回忆起在大兴安岭考察的日子,李廷栋都会想到4位同事——他们永远地长眠于那片土地下了。
  “大兴安岭的河流没有桥,每次过河都只能骑着马凫过去。一次,分队像平常一样骑马过河,意外发生了:一位地质队员在离岸还有两三米的时候忽然下马,只见‘唰’的一下,他就被急流卷出我们的视线。我们急忙寻找,结果在下游十多公里外发现了他的尸体。后来我们分析,他当时正背着电台,水性又好,可能是看快到岸了,嫌马凫太慢,想自己趟过去。另一次悲剧是在队员们骑马过一个小河沟的时候,一位队员在马跳起时不慎摔成重伤,不治而亡。其他两位,一个死于车祸,一个死于失足。”
  大兴安岭四年的野外生活浸满艰辛,但李廷栋与同事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填补了大兴安岭北部1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质工作空白区,获得了一系列珍贵的地质认识。他永远记得项目结束时那个秋天的傍晚,中方队员与苏联专家一起在黑龙江边联欢:围坐在篝火旁,沐浴着点点秋雨,畅谈着此次地质工作的成果;耳畔,《祖国进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随风飘荡……
  1965年,为了加强大西南地质科研工作,他被调任地质部川西地质综合研究队队长,赴川西进行地质调查。这是一个学科配备比较齐全,有科学思路、有干劲、有创新精神的科研集体。他们经过充分准备,制定了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试图攻克本区的一些“老大难”地质问题。川西高原山高谷深,气候多变,工作条件十分艰苦。1965年8月22日因公路塌方不能通行,他们硬是自己背着几十斤的行装,从海拔4200米的乾宁,星夜赶到海拔2000米的丹巴城。他们在四川西部的三叠系及宝兴、金汤一带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二叠系中发现了丰富的大化石和微体化石,初步建立起宝兴一带古生代地层层序,查明了二叠系的构造轮廓及与三叠系的关系。他们经过几十天的精打细找,终于在宝兴以北首次采获早泥盆世布拉格期镰形新单笔石,这也是国内的首次发现,并发现了丰富的珊瑚、虫牙、几丁虫、单细胞藻类化石及高等植物的孢子,实现了地层古生物研究上的一次重要突破。他们还获得了“宝兴杂岩”7亿年的同位素年龄数据,重新厘定了地层层序及侵入岩期序,修订了四川西部扬子地台的西界,详细研究了三叠系的沉积建造组合等等。
  大兴安岭和川西的科学考察,奠定了李廷栋的科研方向和在地质学界的地位。他们在大兴安岭北部的地质调查,填补了本区域的地质研究空白,一系列地质构造和矿产上的发现,对于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地层对比和构造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摘自《人物周刊》2012年第6期
其他文献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笔者自2007年3月-2009年2月,用除疣汤治疗面部扁平疣35例,临床疗效满意。
扁平疣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扁瘊”。因多发生于面部而影响美观,患者很痛苦。又因其具有传染性,故缠绵难愈。笔者应用解毒散结化瘀法治之,取得显著疗效。
某种程度上说,园林工程施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往往与城市生态环境及人们生活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若想进一步提高园林建设施工水平,不仅仅要对园林施工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伴随着人们的居住质量的提高,对于建筑行业各项的指标关注度也越来越明显.对于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来说,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随时更换新的材料和技术,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到20世纪初,由于受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变电站户外构支架通常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由于受到自然环境、材料特性、施工质量及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同
随着我们社会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建筑工业正在逐步发展,同时也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工程建筑技术得到了重视.其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确保建筑项目质量的特别重要组成部
当下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正集施工、勘察、设计等一体化的专项承包业务方向发展,这也是顺应我国市场需求的一种新型的工程类型.由于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正处于萌芽阶段,虽然岩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化妆品使用不当,精神紧张等因素,致使痤疮逐年上升,如治疗不当
会议
目的:探讨治疗面部扁平疣方法。 方法:将55例面部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自拟“解毒祛疣”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聚肌胞注射液2mL隔日肌注及外
筒仓是用来贮存散料的,它具有容积大、占地面积少、运行费用低、减少了对环境污染等优点.随着燃煤电厂的发展,直径超过100米的巨型贮煤筒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调研分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