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情境下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策略与依恋、家庭情绪表露的关系

来源 :早期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1987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考察失望情境下3岁~5岁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策略运用的特点,并揭示家庭情绪表露、依恋对其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幼儿运用表达策略的频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掩饰、平静化策略使用较多,夸大、弱化策略使用较少,所有策略性别差异不显著;家庭积极表露可预测夸大策略的使用,消极表露能预测掩饰、弱化策略的使用;高安全性依恋幼儿多使用夸大策略,低安全性依恋幼儿多使用掩饰策略;依恋在积极表露和夸大策略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在消极表露和掩饰策略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关键词】失望情境;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策略;家庭情绪表露;依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3-0008-06
  一、问题提出
  儿童能否在不同的情境下,面对不同的人,依据不同的目标做出合适的情绪表达,即是否能建构和运用情绪表达规则,会对儿童情绪社会化及交往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情绪表达规则(emotional display rules)是指在特定社会情境下表现社会期望情绪的一套规则,包括认知与策略运用两方面的内容。认知指个体对内外情绪差异的理解,应用指表达策略的运用,即个体调节情绪表达的具体方式。Matsumoto(1998)等人总结出6种策略:平静化,表现中性的情绪;夸大,表现的情绪比实际体验情绪强烈;弱化,减弱真实情绪的表现强度;掩饰,以相反性质的情绪表达代替真实感受到的情绪;限制,当同时产生多种情绪时,只表达一种;无调整的情绪表达,表达的就是真实体验到的情绪。其中前四种策略为大多数研究者采用。
  Saarni(1999)等人认为情绪表达规则主要是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习得的,其发展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的影响。Parker(2006)研究发现,父母主要通过自身的情绪反应、情绪表露、对情绪的讨论及情绪控制4种途径对儿童情绪认知的发展产生影响。目前被探讨较多的是父母情绪表露的作用。研究表明,积极表露的家庭能促进儿童情绪认知的发展并获得更多的情绪调节技能。邓赐平(2002)等人认为这种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亲子互动或模仿实现的;相反,消极的家庭情绪环境则与儿童较少的情绪知识和积极情绪相关。焦虑、抑郁的母亲使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绪,且在情绪调节和控制方面表现出更多的不足。
  可见,以往研究集中探讨了家庭情绪表露对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的影响,而对其在情绪表达策略运用中的作用尚未进行探讨。而且父母的情绪表露究竟如何影响了儿童的情绪表达,影响机制是什么也需进一步探索。我们认为,情绪表达规则的习得与应用主要是通过亲子互动来实现的,而亲子互动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依恋风格上,因此本研究在父母的情绪表露与幼儿的情绪表达间要探索一种可能的路径,即父母的情绪表露是经由影响母子依恋的风格,进而影响到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策略的运用。
  此外,以往研究对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策略运用的年龄和性别差异还存在分歧,且主要是针对小学儿童进行的,因此本文也将继续对失望情境下幼儿的情绪表达规则策略运用特点进行探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大连某幼儿园90名幼儿为被试,3岁、4岁、5岁3个年龄组各30名,男女各半。每个年级平均年龄分别为3岁零4个月(SD=0.46),4岁零4个月(SD=0.46),5岁零4个月(SD=0.47)。
  被试的母亲也为调查对象,共有90位母亲评估了幼儿依恋安全性并填写家庭情绪表露问卷。
  (二)研究工具
  1 家庭情绪表露问卷(FEQ)
  家庭情绪表露问卷最初由Cassidy编制,本研究使用王岫华(2005)的修订版,包括积极表露和消极表露两方面,共40题,采用从“从不发生”到“总是发生”的9等级评分。研究中该问卷的总体Alpha系数为0.902,积极表露为0.911,消极表露为0.856。
  2 依恋Q-set问卷
  采用邹泓等人修订的沃特斯-迪因依恋行为分类卡片对幼儿的母子依恋进行测查。它包括90个描述儿童常见行为的条目。母亲对照这些条目与孩子实际行为的符合程度进行9等级评分,即把90个条目分成9组,从最不典型到最典型,构成每组10个条目的分布,然后记录幼儿分类卡片的原始分数,再将其与44位专家建立的中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的相关系数为幼儿的依恋分数,相关越高,说明幼儿依恋安全性越高。
  (三)情绪表达规则策略运用的情境实验设计与程序
  研究为3(年龄)×2(性别)混合实验设计。年龄、性别为自变量,策略运用类型为因变量。实验材料有20块幼儿园常见的正方形积木,一个漂亮的礼物盒,一个破损的娃娃。创设情境主试由工作2年以上的8名女性教师担任,1名心理学博士为教师引发情绪后访谈幼儿内部情绪体验的主试。实验前进行预实验,确定此情境能够引发幼儿的情绪反应,并在正式实验前,由教师以集体游戏的方式把如何才能将积木垒到最高的方法告诉幼儿。
  实验过程如下:在幼儿熟悉的房间里,教师首先将20块积木平均分成两堆摆放在桌子上,然后把2名幼儿带入房间,在桌子两边坐好。教师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玩个游戏,你们两个人比赛,看谁能先把你面前的积木垒到最高,先完成的小朋友想要什么礼物老师都可以给你。”确定幼儿明白比赛过程,并告诉老师他/她最想要的礼物后,开始比赛。最先完成的幼儿为被试,另一名幼儿为陪试。教师将提前准备的装有破损娃娃的礼物盒拿出来给被试,在被试打开盒子看到礼物后,录像记录被试幼儿的情绪表现2分钟(保证幼儿看不到摄像机)。
  然后教师暂时离开,由访谈主试对被试幼儿单独进行访谈。主试拿出事先准备好的5个等级的表情图片(愤怒、伤心、平静、高兴、非常高兴),向幼儿描述每一个表情图片的意义,在其能准确命名每个图片后,问“在看到老师给你的礼物后,你真实的心情怎样?选择一个最能代表你真实心情的图片吧。”主试记录幼儿的选择。   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幼儿说这只是跟大家玩的一个游戏,以后表现好会给大家买他/她最想要的礼物。
  (四)编码与结果统计
  首先对情境实验的录像资料从幼儿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语言表达三个方面进行编码分析。先随机抽取10个被试幼儿的录像资料,由2名主试教师各自挑选出被试幼儿的典型情绪表现。查看两者编码的一致性,不一致的地方由两人讨论决定。最后根据典型情绪表现的强度和性质,设置5等级评分。
  幼儿表现出生气、愤怒的样子,会向老师争辩说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礼物(记1分);幼儿沉默、不满,表现出失落、委屈的样子(记2分);幼儿无明显的面部表情、动作或语言表达(记3分);幼儿尴尬地微笑,并以问询的眼神看着老师(记4分);幼儿表现出很高兴的表情,或者说谢谢老师的礼物(记5分)。
  根据Gosselin的编码规则,只有在幼儿报告的内部真实情绪体验与外部表现出的情绪有差异时,才认为其使用了情绪表达规则策略。如果内部情绪与外部表情情绪性质不一致,是掩饰策略(如内部情绪是生气、委屈,而外部表情是微笑);如果外部表情与内部情绪的性质一致,但前者情绪强度比后者低,则是弱化策略(如内部情绪是愤怒,外部表情是沉默);反之是夸大策略(如内部情绪是失落,外部表情是愤怒);如果无明显外部表情,是平静化策略(如内部情绪是愤怒,外部表情是平静)。
  对幼儿运用情绪表达规则策略的类型进行频次统计。
  采用SPSS15.0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与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策略运用的年级和性别特点
  对四种策略及策略总数进行描述统计(见表1)发现,共有57名幼儿使用了表达策略,其中掩饰策略使用最多,平静化策略次之,较少使用夸大和弱化策略。
  分别对各种策略及策略总数进行年级、性别的独立样本卡方检验发现,掩饰策略年级差异显著,中、大班幼儿较多采用这一策略;夸大策略年级差异显著,其发展在大班时出现质的飞跃;平静化和弱化策略年级差异不显著;策略总数的年级差异极其显著,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越来越多地使用表达策略来隐藏真实情绪。四种策略和策略总数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说明男孩和女孩在面对消极情绪时,隐藏情绪的倾向是一致的。
  (二)家庭情绪表露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策略运用的影响
  分别进行四种策略对家庭情绪表露的回归分析发现(见表2),积极表露可预测夸大策略的使用,消极表露可预测掩饰、弱化策略的使用。
  说明积极表露占主导的家庭环境使幼儿倾向于把消极情绪表露出来以获得理解或帮助,而消极表露占主导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不敢或不愿表露真实情绪。
  (三)依恋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策略运用的影响
  计算幼儿Q-set问卷原始分数与安全性指标分数的相关,得到幼儿依恋分数,见表3。
  按照儿童依恋行为分类(中文修订版)指导说明,落在三十三百分位上的分数通常是在0.30与0.35之间。本研究以0.35为划分安全性高低的分界点,90名幼儿中有64名(71.1%)为高安全性依恋,26名(28.9%)为低安全性依恋。
  对依恋安全性的高、低组分别进行四种策略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4。
  结果表明,高、低安全性依恋的幼儿在使用掩饰、夸大策略上差异极其显著,只有高安全性依恋幼儿才使用夸大策略,而低安全性依恋幼儿更多使用掩饰策略。平静化、弱化策略差异不显著,但均是高安全性依恋幼儿较多使用这两种策略,说明其表达策略的运用比低安全性依恋幼儿更多元化。
  (四)依恋在家庭情绪表露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策略运用影响中的中介效应
  已有研究发现,母亲积极的情绪表达有利于儿童形成安全型依恋风格,消极的情绪表达阻碍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形成。而本研究发现,家庭情绪表露和依恋都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策略运用有影响。为揭示两者具体的影响机制,采用分层回归进一步分析依恋在积极表露对夸大策略、消极表露对掩饰和弱化策略影响中是否有中介作用(弱化策略对消极表露的回归不显著,停止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5。
  结果发现,依恋在积极表露和夸大策略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依恋在消极表露和掩饰策略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28,占总效应的53.1%,说明家庭情绪表露除了直接影响幼儿情绪表达外,还通过母子依恋有间接影响作用。
  四、讨论
  (一)年级、性别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策略运用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失望情境下,63%的幼儿运用了情绪表达规则策略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其中掩饰策略使用最多,约占全部策略的54%,平静化策略次之,占28%,而夸大、弱化策略所占比率较小,分别为14%和4%,验证了以往的研究结论。很多研究发现,儿童情绪表达策略的运用与在场的观众类型有关,儿童在教师面前比在父母、同伴面前或独处时更多报告掩饰真实情绪。当教师给予幼儿失望礼物时,幼儿为照顾教师的感受或为避免惩罚和尴尬,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消极情绪。而对幼儿来说,以平静化、弱化策略隐藏强烈的愤怒、伤心情绪是困难的,以微笑、高兴的情绪表现来掩饰可能更有效。
  掩饰、夸大策略及策略使用总数年级差异显著,但发展趋势有所不同。策略使用总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掩饰策略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中班,且在大班平稳发展;夸大策略到大班时有显著发展,可能大班幼儿才能明显意识到夸大情绪表现会获得社会支持;策略运用总数的增加主要源于到四五岁时随着对假装游戏的理解、心理理论以及自控能力㈣的发展,幼儿习得了更多的情绪表达规则,产生了依据具体情境调节情绪表达的动机,并已具备了通过调节面部表情和行为控制情绪表达的能力。
  平静化、弱化策略年级差异不显著。平静化策略是幼儿较早采用但在整个幼儿期发展缓慢的策略。平静化策略需较少的面部表情调节,在小班时较易采用,而到中、大班时幼儿已懂得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选择更有效的策略。弱化策略使用最少,说明幼儿已意识到减弱情绪表达强度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策略运用的性别差异上,以往有的研究认为女孩比男孩更倾向于表达消极情绪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另外一些研究却认为社会文化期望较容忍男孩的消极情绪表达,而礼貌被看成女孩的文化目标,因此男孩比女孩更多表达消极情绪。而本研究在各种策略及策略总数上均未发现性别差异,可能与男女儿童在教师创设的失望情境下隐藏真实情绪的动机水平趋于一致有关。教师是权威的象征,面对教师幼儿较少产生生气、愤怒的情绪,更多的是羞愧、伤心,而男孩倾向于掩饰悲伤情绪以避免尴尬或被同伴嘲笑,同时女孩在预期得不到社会支持的情况下,为维持社会规范或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倾向于掩饰真实情绪。
  (二)家庭情绪表露、依恋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策略运用的影响
  回归分析表明,母亲积极表露可有效预测夸大策略的使用,消极表露可有效预测掩饰、弱化策略的使用。这与Jones(1998)等人研究结果一致,她发现积极表露的家庭情绪环境与儿童亲社会的情绪表达正相关,而消极表露占主导的家庭情绪环境与儿童自我保护的情绪表达正相关。
  母亲在家庭中的积极表露,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母亲对家中情绪事件的反应性和敏感性,母亲对家人发出的信号能做出积极的、适当的反应性越高,幼儿就会越懂得如何表达情绪引发他人行为反应,并逐渐形成积极表达情绪的倾向和较高的情绪控制能力。在面对消极事件时,幼儿倾向于认为他人可以理解自己的情绪,因此会通过夸大情绪强度来寻求他人的情感支持或帮助;相反,母亲难过、伤心、焦虑等消极情绪表露,导致其不能以可预期的方式对幼儿情绪表达做出反应,有时反应过度,有时反应冷漠或迟缓,这会直接导致幼儿在压力情境下被消极情绪支配,产生过度的焦虑或回避。
  与家庭情绪表露的研究结果相似,高安全性依恋幼儿更多使用平静化、夸大策略,低安全性依恋幼儿更多使用掩饰策略,并且母子依恋的性质传递了家庭情绪表露对幼儿情绪表达策略运用的影响。依恋理论的提出者Bowlby强调早期人际经验是个体一生中情绪调节差异的重要来源,儿童的情绪表达策略是在与依恋对象交互作用下形成的。母亲作为儿童重要的依恋对象,其在家庭中的积极表露能使幼儿体验到信任感和安全感,形成高安全性依恋。而这种亲密的情感联结易使幼儿学会简单的情绪调节策略,当产生消极情绪(如感到愤怒或委屈)时,幼儿会通过夸大情绪强度去寻求或保持与能够处理这种情形的值得信任的人的亲密关系,因为消极情绪可以在与亲密的人亲近或交流中得到排解,或者获得实质性帮助解决情绪冲突。但在预期不会得到帮助时,也会用较自然的方式如平静化策略隐藏自己的情绪。
  相反,消极情绪较强的母亲大多会对幼儿进行刺激性、侵扰性的照顾,幼儿更多地体验到愤怒感和挫折感,形成低安全性依恋。Berlin等研究发现,低安全性依恋幼儿的母亲在陌生情境下表现出更多的对幼儿消极情绪表达的控制。这种过度控制会导致儿童更少地表达和分享他们的情感,倾向于压抑或掩饰愤怒等消极情绪。而且低安全性依恋幼儿可能一贯遭受母亲的拒绝而更多进行“自我平息”替代寻求支持,或者害怕受到批评惩罚而采用掩饰策略。
  依恋在家庭情绪表露和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策略运用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说明,幼儿情绪表达特点不是单纯由父母情感表达性质决定的,而主要受家庭情感氛围与幼儿本身性格特征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亲子依恋风格的影响,因此为改善幼儿情绪发展环境,除了要关注父母的情绪特征,更要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低安全性的亲子依恋进行干预,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张付庆)
其他文献
<正> 近些年来,在看到许多生气勃勃的新人新作时,也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部连环画,乍一看,绘画基本功不错,表现形式别具一格,令人高兴。然而对照文字细读,不禁惋惜,原来基本的故
自闭症幼儿由于病因不明,至今仍无法找到可以治愈的有效药物,所以目前以教育训练为主要干预手段来强化自闭症幼儿的常规技能。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理论,该
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而言,企业仍需要通过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规避和弱化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风险
【摘要】在借鉴西方创造性戏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实际,本研究进行了幼儿戏剧工作坊的实践探索。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理论架构与实践引导两个层面,对戏剧工作坊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就幼儿园开展戏剧工作坊对幼儿与教师的意义展开了讨论。研究旨在为幼儿园开展戏剧教育提供新的理论与实践视角。  【关键词】幼儿园;戏剧工作坊;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正> 4月24日至5月4日,《中国画展览》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文化交流中心举办。共展出我国中年画家作品五十幅。当地观众最欢迎形象写实、色调明快,主题简明易于看懂的作品,特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超长混凝土结构不断在建筑工程中出现。本工程为某医院门急诊住院综合楼,由于楼板开洞造成平面不规则,为复杂超长混凝土结
为提高柔性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HVDC,VSC-HVDC)受端系统频率的稳定性,同时确保直流系统发生故障或扰动下的可靠运行,提出受端换流器参与电网调频的虚拟
【摘要】戏剧环境的创设是幼儿进行戏剧活动的必要前提,本文试图探索如何创设班级戏剧活动环境,为幼儿的戏剧活动提供潜在的支架,也为幼儿园戏剧课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戏剧活动;戏剧环境;幼儿园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2-0043-02  【作者简介】顾颖颖(1982-),女,江苏盐城人,扬州职业大学师范学院助教,硕士。  戏
幸福是什么?《花生漫画》(Peanuts)的作者查尔斯·舒尔茨(Charles Schulz)写道”幸福是一只温暖的小狗”。
<正> 由天津市出版局、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市连环画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现代题材连环画邀请展览”于去年11月15日至30日在天津举行,展出中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