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家卫生信息化“3521”工程的试点城市之一,绍兴市的医疗卫生信息化项目被概括为“1234”工程:一网、二库二平台、三卡融合、四大业务应用系统。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化,绍兴实现了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应用,引导患者在社区医疗机构首诊,使得区域内社区与大医院门诊比例达到1∶1,在缓解大医院就诊压力的同时,让社区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让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发挥更有针对性的作用。
家住绍兴县夏履镇莲西村的62岁周老汉,因为身体不适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通过IP视频电话,他“面对面”地得到数公里外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的诊治。通过信息化手段,患者得以享受更为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在绍兴乃至浙江已不鲜见,而信息化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也大大提升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医疗涉及民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而我国当前初级医疗机构力量薄弱、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和医疗水平差异大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造成当前“看病难”的原因之一。在这种状况下,信息化被认为是推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支柱。卫生部在《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中提到卫生信息化工作,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工作,推进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完善大型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探索建设区域远程会诊中心,共享区域医疗资源。”
在卫生部对信息化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浙江省中北部的绍兴市,成为国家卫生信息化“3521”工程试点城市,其下辖的绍兴县还是国家数字卫生项目样板示范区。为此,《中国计算机报》记者赴浙江绍兴考察其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
覆盖2195个村的卫生网络
区域医疗,首要就是要互联互通,在区域内能够形成医疗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共用。绍兴市卫生信息管理中心主任王首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绍兴市作为浙江省的地级市,卫生信息平台上要与浙江省卫生信息平台相连接,下要与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等县市互通。王首珏表示,过去的医疗信息化系统由各个医院和卫生机构自行建设,普遍存在着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的问题。要打破烟囱、连接孤岛,建设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势在必行。
作为绍兴医疗卫生基础网络的建设者,H3C(华三通信技术有线公司)商业行业系统部总监毛立志认为,医疗行业对基础网络有着更为特殊的需求。医疗行业的性质决定了其网络必须有着极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任何一个网络上的中断或者故障,就有可能为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此外,从三级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各个层级的医疗机构遍布城市和乡村,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各医疗机构的连接。以绍兴区域医疗卫生网络为例,绍兴市有79个镇、15个乡、24个街道、2195个行政村、480个(社区)居委会,按照王首珏“几乎全部覆盖到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说法,这个网络规模可以说覆盖到了绍兴从市区、乡镇到农村的各个角落。此外,在绍兴的区域医疗卫生网络上,除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还有下级县市的卫生平台、公共卫生系统、互联网系统、医联系统等,可见其网络的复杂性。
谈到基础网络建设,绍兴县卫生信息中心主任朱国锋深有体会。绍兴县是绍兴市下辖的县市之一,不仅是“3521”项目试点,还是国家数字卫生项目样板示范区。朱国锋介绍,绍兴县的卫生信息平台连接整个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承载着应用系统的数据和交互,例如县属医院PACS系统的交互都需要通过县级卫生信息平台来进行,因此这些大访问量和大数据量的需求,对网络的可靠性、连接等方面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绍兴县卫生信息平台采用H3C的核心交换机来搭建千兆骨干网络,从而实现了千兆到数据中心机房、百兆到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保障了整个县级平台的高效运行,利用不间断转发、不间断升级、环网保护等多种高可靠技术,在提高用户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网络最大正常运行时间。此外,该核心设备的多级CLOS架构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简化了平台架构,提高了可维护性。
王首珏认为,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安全始终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因为在这个平台上都是居民的健康信息,还会涉及居民隐私,所以信息安全必须得到有效的保障。王首珏表示,信息安全是整体的事情,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包括制度和措施保障。目前绍兴市已经采用了防火墙、日志审计、数据库审计等等一系列措施来进行第一步的防范,此外还会通过备案、测评等一系列步骤来保障信息安全,并到达三级等级保护的要求。据朱国锋介绍,绍兴县采用数据中心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在核心交换机上部署硬件防火墙模块实现网络安全隔离,实现了端到端的立体防护。
社区与大医院门诊比例1∶1
区域医疗的本质,正是让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得到共享共用,让患者可以在一家医院就诊即可享受到区域内医疗的资源,让医生可以在诊疗过程中全程掌握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的情况,以做出最为合理有效的诊疗判断。方便的远程医疗、顺畅的转诊程序是强健社区医疗机构,引导患者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的关键。王首珏介绍,得益于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等信息化应用,目前绍兴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与大医院门诊比例可以达到1∶1,这在全国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比例。
新医改提出“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病人更倾向于到大城市、大医院就诊,这一行为不仅加剧了患者异地求医的盲目性、增加了患者就医成本,也让大医院车水马龙、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情形不断在中国各地上演,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得不到合理使用,社区医疗资源又出现浪费。针对这种现状,建立以双向转诊为核心的社区首诊工程尤为重要。在绍兴,部分经过专家会诊需要转到省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的病例,由基层医生通过双向转诊系统提供预约挂号、预约检查、预约住院床位等绿色通道服务并上转到省级医院;而病人在省级医院出院后信息会回传到基层医院,由基层医院或社区对病人进行随访和后续的康复治疗,为病人提供持续的医疗服务,把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留在基层。 朱国锋介绍,绍兴县的“健康面对面”IP视频电话系统可以帮助行动不便或者居住地偏僻的患者更为方便地就医,就像本文开头例子中的周老汉那样,通过IP视频电话系统,患者可以跨越空间、省却舟车劳顿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享受到区域内其他高等级医疗机构的诊治。如果说IP视频电话这个基于H3C搭建的医疗卫生网络应用为患者带来很大便利的话,那基于网络的远程诊疗应用系统则直接让绍兴县的患者全方位享受到省内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带来的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
目前,绍兴县的3家县属医院已安装远程会诊系统、转诊预约系统及远程教育系统;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安装远程会诊系统、远程心电系统;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安装转诊预约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区域PACS。朱国锋将此称为新型网络医疗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连接了浙江省级医院、绍兴市级医院、绍兴县级医院和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绍兴县的患者可以在平台上享受各个等级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
临床上,危重症患者病情紧急、死亡率高、移动不便、转院风险大,是最需要、最适合远程会诊的患者。杭州邦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茂华介绍,使用远程会诊和远程持续监护系统,通过床边终端、系统自动采集监护仪、呼吸机等实时生命体征数据,危重症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的远程会诊服务,为危重症患者争取最佳诊疗时机,可以充分发挥高等级医院医师在危重急症诊疗上的技术优势。目前绍兴第二医院、绍兴县中心医院、绍兴县中医院3家绍兴县属医院均已安装以重症监护室(ICU)为核心,面向危重症病人、能够响应病人床边需求的24小时远程持续监护系统。
其实,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远程医疗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远程会诊、远程持续监护等诊疗项目上,它在区域医疗机构协同以及医疗教学上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由邦泰科技承建的远程医疗平台中就包含了远程教育系统,在实现传统远程教学的基础上还提供了远程教学查房、远程学术讨论、远程教学讲课等结合临床实际案例的交互式教育模式,使医护人员不脱岗就能接受到省级专家教授的优质培训,及时解决临床中出现的问题,使基层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据记者了解,浙江省的远程医疗平台已经覆盖了11家省级医院,160多家市县级医院、6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绍兴县的新型网络医疗服务平台,正是基于这个远程医疗平台来为区域内的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浙江的省县乡三级远程医疗网络的建立,带动了“大院带县院”、“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庄”的新型医疗服务与教育模式,促进省级医院、市县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合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充分共享,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初步形成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的就诊模式,构建了 “首诊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下接24版)
(上接23版)
三卡融合服务共享
在《绍兴市国家卫生信息“3521工程”建设试点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中有这样的表述:“建设核心是三卡融合,以身份证号为主索引,建立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从出生到死亡的终身健康信息共享,并形成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库,支持数据分析和领导综合决策,实现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信息的‘一卡通’。”王首珏表示,三卡(医保卡、新农合卡、居民健康卡)合一是绍兴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一大特色和创新。早在2004年,绍兴市就在二级以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医保和新农合的实时结报,而且医保和新农合的网络是两网合一的。这样的前瞻性建设,使得推行居民健康卡、实现三卡合一变得更为顺理成章。
王首珏介绍,目前绍兴各县市新农合参合农民在县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100%实行新农合实时结算;参合农民在绍兴市级定点医院已实现网络(异地)实时刷卡结算,并在部分省级医院已实现联网(异地)实时结算。而且,绍兴已经完成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HIS及相关新农合系统、医保系统等的接口改造,居民只需持一张卡即可实现在区域范围内的无障碍就医。
事实上,卡片只是一个终端介质。三卡能够成功合一的背后,是绍兴各县市电子健康档案等基础数据库的共享和整合,各个系统在统一数据标准下的对接和协同。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己建立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档率己达80%以上,并全部上传到省卫生厅。像绍兴县这样的示范县,已经完成录入家庭电子健康档案24万余份,个人电子健康档案70多万份,建档率达98%。
王首珏介绍,目前基于一卡通的二库(电子健康档案资源库和电子病历资源库)数据共享在市区、绍兴县等县市已经实现,而全市6县市范围内的一卡通的二库数据共享预计8月份完成。通过一卡通实现了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生工作站之间临床诊疗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包括诊断、用药、检查检验结果、住院信息等,实现市级数据中心和县(市)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实现医疗机构和其他公共卫生单位之间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以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为基础,信息化又为提高医疗卫生管理水平提供了帮助。朱国锋介绍,绍兴县涵盖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通过临床路径标准化的方式,系统在医师医疗、用药时会给出提示,这样既提高了医疗水平、规范了医疗行为,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万达信息股份有线公司行业顾问汪森然介绍,在联网医院的每台医生工作站都会有监控,医生每开具一个处方,绍兴市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平台都会对其进行比对,对患者近期已用过的药品、已做过的检验检查项目进行提醒,从而降低重复用药、重复检验检查的几率。
基于这两个基础数据库,绍兴市在联网医院范围内实现了居民门急诊、住院、检验检查、用药等信息的共享,医生在就诊状态下可对居民的诊疗档案进行调阅。同时,在绍兴市卫生局网站上开通了检验报告查询功能,居民在任何联网医院就医检验,就可以登录统一的网站进行结果查询,避免了居民到医院取报告的繁琐。此外,针对现有数据还实现了对医疗费用、医疗业务等的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统一卫生信息交换标准
当记者问及在绍兴市区域医疗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挑战时,王首珏坦言挑战很多,但标准的统一是最大的挑战。王主任介绍,绍兴市及越城区(越城区是绍兴市的中心城区,越城区的医疗资源一并整合到市级平台上)的联网医院使用了多家公司的医院信息系统,包括HIS、CIS、LIS、PACS/RIS、电子病历等,而且就算同一家公司的产品,也存在版本不同的情况。绍兴市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不但要与医院对接,还要与省级平台以及绍兴市辖属的5县市对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在这种情况下,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绍兴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绍兴市卫生局根据浙江省卫生厅相关的标准与规范,统一对各级医疗机构提出数据标准,要求各医疗机构将数据按统一标准转换后,通过部署在医院的前置机上传到市级卫生信息平台整合、管理,从而形成绍兴市统一的居民健康(诊疗)档案数据库。汪森然介绍,万达信息协助卫生局制定绍兴市的数据交换标准时,参考了国家以及浙江省的标准,并将其与绍兴市的情况进行比对,结合绍兴市的需求最终形成了适合绍兴市实际情况的数据标准。
据了解,卫生部对健康档案、电子病例系统等都有相关数据标准和对接建议。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千差万别,同一个标准可能无法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在上海、厦门等区域医疗信息化先行地区,都有不同的体制和模式。可以说,能够打破各个医疗机构的信息壁垒,协调统筹上级省厅、下级县市以及本级各类医疗机构,最终形成能够上传下达,并且为患者、为医院以及区域管理决策者都能带来帮助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凸显了王首珏等绍兴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实践者的魄力和能力。但是,在区域医疗实例越来越多、区域医疗模式越来越多的时候,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对接和互联会不会成为更大范围区域医疗进程中的障碍,此时的区域医疗信息化成功案例是否会变成彼时的大信息孤岛、大信息烟囱呢?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李包罗目前正在致力于推广以文档为基础的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L7(Health Level 7),而记者了解到HL7标准已经在佛山等地开始应用。或许,统一的医学信息交换标准、站在全国层面来考虑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共用,将是区域医疗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年初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曾提出“构建我国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议;而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燕婕也曾表示:“在将来,应该向着更大的协同目标发展,要有一个大协同的概念。”
记者手记
区域医疗功夫在IT外
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推动和建设上,区域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卫生厅、局)的作用举足轻重,因为区域医疗不是某家医院的职责,而且未必使医院获利,初期还可能因为向上转诊给高等级大医院带来更大的就诊负担和压力。
作为卫生厅、局的信息中心主任,不仅要考虑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更要在完成平台搭建之后考虑如何利用信息化来管理、规范、优化医院的业务流程。毕竟,只有实际有效的应用,才能使IT设施、软硬件实现它们的价值。
王首珏也对记者表示,未来将引入第三方的治疗安全知识库,借助平台已搭建的对医生工作站医疗行为监控的通道,实现对医生的治疗安全警示,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同时,促进临床与公共卫生的跨业务、跨区域联动,形成全市范围内卫生业务一盘棋。
在与王首珏的交流过程中,记者能够体会到绍兴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不易,这种不易不仅来自技术,更来自协调各方利益、打破体制束缚和艰辛。而当平台建成之后,要充分地利用这个信息化平台,真正提高区域内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则更为不易,因为这些工作均在IT之外。
家住绍兴县夏履镇莲西村的62岁周老汉,因为身体不适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通过IP视频电话,他“面对面”地得到数公里外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的诊治。通过信息化手段,患者得以享受更为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在绍兴乃至浙江已不鲜见,而信息化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也大大提升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医疗涉及民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而我国当前初级医疗机构力量薄弱、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和医疗水平差异大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造成当前“看病难”的原因之一。在这种状况下,信息化被认为是推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支柱。卫生部在《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中提到卫生信息化工作,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工作,推进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完善大型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探索建设区域远程会诊中心,共享区域医疗资源。”
在卫生部对信息化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浙江省中北部的绍兴市,成为国家卫生信息化“3521”工程试点城市,其下辖的绍兴县还是国家数字卫生项目样板示范区。为此,《中国计算机报》记者赴浙江绍兴考察其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
覆盖2195个村的卫生网络
区域医疗,首要就是要互联互通,在区域内能够形成医疗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共用。绍兴市卫生信息管理中心主任王首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绍兴市作为浙江省的地级市,卫生信息平台上要与浙江省卫生信息平台相连接,下要与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等县市互通。王首珏表示,过去的医疗信息化系统由各个医院和卫生机构自行建设,普遍存在着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的问题。要打破烟囱、连接孤岛,建设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势在必行。
作为绍兴医疗卫生基础网络的建设者,H3C(华三通信技术有线公司)商业行业系统部总监毛立志认为,医疗行业对基础网络有着更为特殊的需求。医疗行业的性质决定了其网络必须有着极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任何一个网络上的中断或者故障,就有可能为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此外,从三级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各个层级的医疗机构遍布城市和乡村,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各医疗机构的连接。以绍兴区域医疗卫生网络为例,绍兴市有79个镇、15个乡、24个街道、2195个行政村、480个(社区)居委会,按照王首珏“几乎全部覆盖到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说法,这个网络规模可以说覆盖到了绍兴从市区、乡镇到农村的各个角落。此外,在绍兴的区域医疗卫生网络上,除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还有下级县市的卫生平台、公共卫生系统、互联网系统、医联系统等,可见其网络的复杂性。
谈到基础网络建设,绍兴县卫生信息中心主任朱国锋深有体会。绍兴县是绍兴市下辖的县市之一,不仅是“3521”项目试点,还是国家数字卫生项目样板示范区。朱国锋介绍,绍兴县的卫生信息平台连接整个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承载着应用系统的数据和交互,例如县属医院PACS系统的交互都需要通过县级卫生信息平台来进行,因此这些大访问量和大数据量的需求,对网络的可靠性、连接等方面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绍兴县卫生信息平台采用H3C的核心交换机来搭建千兆骨干网络,从而实现了千兆到数据中心机房、百兆到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保障了整个县级平台的高效运行,利用不间断转发、不间断升级、环网保护等多种高可靠技术,在提高用户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网络最大正常运行时间。此外,该核心设备的多级CLOS架构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简化了平台架构,提高了可维护性。
王首珏认为,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安全始终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因为在这个平台上都是居民的健康信息,还会涉及居民隐私,所以信息安全必须得到有效的保障。王首珏表示,信息安全是整体的事情,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包括制度和措施保障。目前绍兴市已经采用了防火墙、日志审计、数据库审计等等一系列措施来进行第一步的防范,此外还会通过备案、测评等一系列步骤来保障信息安全,并到达三级等级保护的要求。据朱国锋介绍,绍兴县采用数据中心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在核心交换机上部署硬件防火墙模块实现网络安全隔离,实现了端到端的立体防护。
社区与大医院门诊比例1∶1
区域医疗的本质,正是让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得到共享共用,让患者可以在一家医院就诊即可享受到区域内医疗的资源,让医生可以在诊疗过程中全程掌握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的情况,以做出最为合理有效的诊疗判断。方便的远程医疗、顺畅的转诊程序是强健社区医疗机构,引导患者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的关键。王首珏介绍,得益于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等信息化应用,目前绍兴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与大医院门诊比例可以达到1∶1,这在全国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比例。
新医改提出“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病人更倾向于到大城市、大医院就诊,这一行为不仅加剧了患者异地求医的盲目性、增加了患者就医成本,也让大医院车水马龙、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情形不断在中国各地上演,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得不到合理使用,社区医疗资源又出现浪费。针对这种现状,建立以双向转诊为核心的社区首诊工程尤为重要。在绍兴,部分经过专家会诊需要转到省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的病例,由基层医生通过双向转诊系统提供预约挂号、预约检查、预约住院床位等绿色通道服务并上转到省级医院;而病人在省级医院出院后信息会回传到基层医院,由基层医院或社区对病人进行随访和后续的康复治疗,为病人提供持续的医疗服务,把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留在基层。 朱国锋介绍,绍兴县的“健康面对面”IP视频电话系统可以帮助行动不便或者居住地偏僻的患者更为方便地就医,就像本文开头例子中的周老汉那样,通过IP视频电话系统,患者可以跨越空间、省却舟车劳顿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享受到区域内其他高等级医疗机构的诊治。如果说IP视频电话这个基于H3C搭建的医疗卫生网络应用为患者带来很大便利的话,那基于网络的远程诊疗应用系统则直接让绍兴县的患者全方位享受到省内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带来的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
目前,绍兴县的3家县属医院已安装远程会诊系统、转诊预约系统及远程教育系统;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安装远程会诊系统、远程心电系统;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安装转诊预约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区域PACS。朱国锋将此称为新型网络医疗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连接了浙江省级医院、绍兴市级医院、绍兴县级医院和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绍兴县的患者可以在平台上享受各个等级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
临床上,危重症患者病情紧急、死亡率高、移动不便、转院风险大,是最需要、最适合远程会诊的患者。杭州邦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茂华介绍,使用远程会诊和远程持续监护系统,通过床边终端、系统自动采集监护仪、呼吸机等实时生命体征数据,危重症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的远程会诊服务,为危重症患者争取最佳诊疗时机,可以充分发挥高等级医院医师在危重急症诊疗上的技术优势。目前绍兴第二医院、绍兴县中心医院、绍兴县中医院3家绍兴县属医院均已安装以重症监护室(ICU)为核心,面向危重症病人、能够响应病人床边需求的24小时远程持续监护系统。
其实,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远程医疗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远程会诊、远程持续监护等诊疗项目上,它在区域医疗机构协同以及医疗教学上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由邦泰科技承建的远程医疗平台中就包含了远程教育系统,在实现传统远程教学的基础上还提供了远程教学查房、远程学术讨论、远程教学讲课等结合临床实际案例的交互式教育模式,使医护人员不脱岗就能接受到省级专家教授的优质培训,及时解决临床中出现的问题,使基层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据记者了解,浙江省的远程医疗平台已经覆盖了11家省级医院,160多家市县级医院、6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绍兴县的新型网络医疗服务平台,正是基于这个远程医疗平台来为区域内的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浙江的省县乡三级远程医疗网络的建立,带动了“大院带县院”、“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庄”的新型医疗服务与教育模式,促进省级医院、市县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合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充分共享,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初步形成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的就诊模式,构建了 “首诊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下接24版)
(上接23版)
三卡融合服务共享
在《绍兴市国家卫生信息“3521工程”建设试点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中有这样的表述:“建设核心是三卡融合,以身份证号为主索引,建立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从出生到死亡的终身健康信息共享,并形成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库,支持数据分析和领导综合决策,实现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信息的‘一卡通’。”王首珏表示,三卡(医保卡、新农合卡、居民健康卡)合一是绍兴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一大特色和创新。早在2004年,绍兴市就在二级以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医保和新农合的实时结报,而且医保和新农合的网络是两网合一的。这样的前瞻性建设,使得推行居民健康卡、实现三卡合一变得更为顺理成章。
王首珏介绍,目前绍兴各县市新农合参合农民在县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100%实行新农合实时结算;参合农民在绍兴市级定点医院已实现网络(异地)实时刷卡结算,并在部分省级医院已实现联网(异地)实时结算。而且,绍兴已经完成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HIS及相关新农合系统、医保系统等的接口改造,居民只需持一张卡即可实现在区域范围内的无障碍就医。
事实上,卡片只是一个终端介质。三卡能够成功合一的背后,是绍兴各县市电子健康档案等基础数据库的共享和整合,各个系统在统一数据标准下的对接和协同。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己建立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档率己达80%以上,并全部上传到省卫生厅。像绍兴县这样的示范县,已经完成录入家庭电子健康档案24万余份,个人电子健康档案70多万份,建档率达98%。
王首珏介绍,目前基于一卡通的二库(电子健康档案资源库和电子病历资源库)数据共享在市区、绍兴县等县市已经实现,而全市6县市范围内的一卡通的二库数据共享预计8月份完成。通过一卡通实现了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生工作站之间临床诊疗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包括诊断、用药、检查检验结果、住院信息等,实现市级数据中心和县(市)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实现医疗机构和其他公共卫生单位之间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以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为基础,信息化又为提高医疗卫生管理水平提供了帮助。朱国锋介绍,绍兴县涵盖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通过临床路径标准化的方式,系统在医师医疗、用药时会给出提示,这样既提高了医疗水平、规范了医疗行为,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万达信息股份有线公司行业顾问汪森然介绍,在联网医院的每台医生工作站都会有监控,医生每开具一个处方,绍兴市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平台都会对其进行比对,对患者近期已用过的药品、已做过的检验检查项目进行提醒,从而降低重复用药、重复检验检查的几率。
基于这两个基础数据库,绍兴市在联网医院范围内实现了居民门急诊、住院、检验检查、用药等信息的共享,医生在就诊状态下可对居民的诊疗档案进行调阅。同时,在绍兴市卫生局网站上开通了检验报告查询功能,居民在任何联网医院就医检验,就可以登录统一的网站进行结果查询,避免了居民到医院取报告的繁琐。此外,针对现有数据还实现了对医疗费用、医疗业务等的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统一卫生信息交换标准
当记者问及在绍兴市区域医疗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挑战时,王首珏坦言挑战很多,但标准的统一是最大的挑战。王主任介绍,绍兴市及越城区(越城区是绍兴市的中心城区,越城区的医疗资源一并整合到市级平台上)的联网医院使用了多家公司的医院信息系统,包括HIS、CIS、LIS、PACS/RIS、电子病历等,而且就算同一家公司的产品,也存在版本不同的情况。绍兴市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不但要与医院对接,还要与省级平台以及绍兴市辖属的5县市对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在这种情况下,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绍兴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绍兴市卫生局根据浙江省卫生厅相关的标准与规范,统一对各级医疗机构提出数据标准,要求各医疗机构将数据按统一标准转换后,通过部署在医院的前置机上传到市级卫生信息平台整合、管理,从而形成绍兴市统一的居民健康(诊疗)档案数据库。汪森然介绍,万达信息协助卫生局制定绍兴市的数据交换标准时,参考了国家以及浙江省的标准,并将其与绍兴市的情况进行比对,结合绍兴市的需求最终形成了适合绍兴市实际情况的数据标准。
据了解,卫生部对健康档案、电子病例系统等都有相关数据标准和对接建议。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千差万别,同一个标准可能无法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在上海、厦门等区域医疗信息化先行地区,都有不同的体制和模式。可以说,能够打破各个医疗机构的信息壁垒,协调统筹上级省厅、下级县市以及本级各类医疗机构,最终形成能够上传下达,并且为患者、为医院以及区域管理决策者都能带来帮助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凸显了王首珏等绍兴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实践者的魄力和能力。但是,在区域医疗实例越来越多、区域医疗模式越来越多的时候,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对接和互联会不会成为更大范围区域医疗进程中的障碍,此时的区域医疗信息化成功案例是否会变成彼时的大信息孤岛、大信息烟囱呢?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李包罗目前正在致力于推广以文档为基础的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L7(Health Level 7),而记者了解到HL7标准已经在佛山等地开始应用。或许,统一的医学信息交换标准、站在全国层面来考虑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共用,将是区域医疗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年初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曾提出“构建我国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议;而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燕婕也曾表示:“在将来,应该向着更大的协同目标发展,要有一个大协同的概念。”
记者手记
区域医疗功夫在IT外
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推动和建设上,区域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卫生厅、局)的作用举足轻重,因为区域医疗不是某家医院的职责,而且未必使医院获利,初期还可能因为向上转诊给高等级大医院带来更大的就诊负担和压力。
作为卫生厅、局的信息中心主任,不仅要考虑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更要在完成平台搭建之后考虑如何利用信息化来管理、规范、优化医院的业务流程。毕竟,只有实际有效的应用,才能使IT设施、软硬件实现它们的价值。
王首珏也对记者表示,未来将引入第三方的治疗安全知识库,借助平台已搭建的对医生工作站医疗行为监控的通道,实现对医生的治疗安全警示,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同时,促进临床与公共卫生的跨业务、跨区域联动,形成全市范围内卫生业务一盘棋。
在与王首珏的交流过程中,记者能够体会到绍兴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不易,这种不易不仅来自技术,更来自协调各方利益、打破体制束缚和艰辛。而当平台建成之后,要充分地利用这个信息化平台,真正提高区域内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则更为不易,因为这些工作均在IT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