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奖得主自曝蓄奴经历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peip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太阳报》称,全球奴隶贸易的年利润高达200亿英镑,印度是奴役人口最多的国家。
  美国《大西洋月刊》6月的封面报道《洛拉:我家的奴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篇由已故普利策奖得主阿列克斯·提臧撰写的长篇文章,揭示了一个被世人忽视的现实——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家庭奴隶仍然存在。
  
  “外祖父把她当作礼物送给我母亲”
  “她的骨灰装满了一个黑色塑料盒子,如烤面包机一般大小,重三磅半。去年7月,我用帆布口袋把这个盒子包起来,装在行李箱里,横越太平洋,去了马尼拉。我要从那里坐车去一个小村庄,把这个在我家为奴56年的女人的骨灰交出去。”美国作家阿列克斯·提臧在文章的开篇写道。
  他说的女人名叫尤多西婭·托马斯·普里多,他们一家叫她洛拉。提臧的家族和洛拉都来自菲律宾,据提臧说,奴隶制度在菲律宾群岛有长久的历史。他的外祖父汤姆是一方军阀,在妻子难产去世后,他们唯一的孩子——提臧的母亲,就是由一连串“听指令的人”带大的。
  1943年,洛拉18岁,由于不满家里安排的亲事,她听信了汤姆“管吃管住,只要照顾好我12岁的女儿”的話,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把自己的一生卖了。
  “外祖父把她当作礼物送给了我母亲。”提臧写道。此后,洛拉一直跟着他的母亲,比谁起得都早、睡得都晚,准备三餐,打扫房屋,伺候“主人”,照顾5个孩子。“当我们举家迁往美国时,把她也一起带走了。”
  虽然洛拉不愿离开故土,很多年后,她告诉提臧当时她很害怕,但提臧的父亲承诺,到了美国家里的经济状况会好转,他们会给洛拉“津贴”,让她寄回贫困的老家。然而,承诺从未兑现。就连洛拉的父母先后去世时,她想要回家的请求也遭到了拒绝,原因是没钱、没时间和担心洛拉的非法移民身份暴露惹来麻烦。
  年幼的提臧非常不解,“父母前一秒还对我们充满慈爱,下一秒却对洛拉恶言相向”。他十一二岁时开始看清洛拉的处境。大他8岁的哥哥亚瑟对此耿耿于怀很久了,他让弟弟认识到洛拉就是奴隶。
  “你听说过任何人有像洛拉一样的境遇吗?”亚瑟说,“有谁活得跟她一样?”他总结了洛拉的处境:免费劳力,终日辛劳,稍微多坐一会儿或早睡一点就会被大骂,只要顶嘴就会被责打,穿别人不穿的衣服,一个人在厨房里吃残羹冷炙,从不出门。除了提臧家的人外,没有朋友也没有兴趣爱好,没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她睡觉的地方要么是沙发,要么是储藏间,要么是提臧妹妹卧室的角落。提臧在无数次起夜时,发现洛拉在角落睡着了,歪在一堆衣服上,手里还抓着一件叠了一半的衣服。
  用冠冕的理由掩饰奴役
  时至今日,奴隶制度在世界上依然存在。英国《太阳报》称,全球奴隶贸易的年利润高达200亿英镑,印度是奴役人口最多的国家。奴隶贩子从阿尔巴尼亚、越南和尼日利亚等国贩卖孩子。《纽约时报》曾报道,在加勒比海岛国海地,有超过30万儿童是家庭奴隶制的受害者。有时只要一条香烟,就能买下一名童奴的一生。
  如果说,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出现奴役现象,是因为贫困无知、局势动荡、法律不健全,提臧讲述的故事则将一个令人无法接受的事实摆在读者面前——即便是在宣扬民主和人权的发达国家,罪恶的奴役行为也仍未肃清。
  很难想象,美国邻居眼中的模范移民家庭竟然会有奴隶。提臧的父亲有法律学位,母亲是医护工作者,一辈子致力于救死扶伤,几个孩子成绩优异,总把“请”和“谢谢”挂在嘴边。提臧还获得过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奖。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已完全融入美国社会的高知家庭,却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提臧承认,“我们从来没有跟别人谈起过洛拉”。
  记者苏珊·凯乐尔称,洛拉2011年去世后,提臧曾请他供职过的《西雅图时报》为其发表讣文,将洛拉描绘成为家庭无私付出、不求回报的伟大女性,当时负责撰文的正是凯乐尔。这位女记者近日读到《洛拉:我家的奴隶》一文后震惊不已,因为她不知道洛拉实际上是提臧家的奴隶。
  在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多起奴役案件中,嫌疑人无不想尽办法,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说法掩盖罪行。《太阳报》记者曾化装成买家调查奴隶交易,奴隶贩子将尼泊尔难民和身无分文的印度孩子像牲口一样出售,他们让十来岁的孩子排成队供“客户”挑选,并介绍称:“选尼泊尔孩子吧,他们非常好,擅长做家务,也能做美味的食物。没人会知道。”
  据报道,奴隶贩子先把这些孩子卖给印度的富人家庭,后者将他们关起来进行培训,并伪造旅行证件,给这些孩子设定“被领养的亲属”或者“家庭的合法成员”等身份。借着这些“合法名号”,奴隶们被带进英国,转卖给这里的买家。一个孩子的价格大约为5000英镑。
  奴隶制度同时扭曲了奴役者和奴隶
  提臧13岁时,第一次站出来为这个一直照顾他的女人说话,那次她被男主人打了。此后,提臧开始要求母亲改善对洛拉的态度,母子时常为此争吵。提臧有意教洛拉开车、使用银行卡和自动提款机,希望有一天她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但逆来顺受的洛拉被禁锢了太久,英语磕磕巴巴,一切机械都会让她不知所措,她选择继续留在这个家里,继续任劳任怨。
  提臧的母亲去世后,洛拉和提臧一起生活,那时她已经75岁了。令提臧无奈的是,“当我看到她在厨房里站着吃饭,或者我一走进房间,她就紧张起来并且开始打扫”。几个月后,他决定和洛拉谈谈。
  “我不是我爸。你不是这里的奴隶,”提臧说,“这里是你的家,你不是来侍候我们的。你可以放松,好吗?”“好的。”她说,然后转身去打扫卫生。
  
  “她不知道别的生活方式。”提臧写道,“我意识到我得听从自己的劝告,放松。如果她想做晚饭,让她做;感谢她做的菜,然后自己去洗碗。我得不断提醒自己,随她吧。”
  和提臧一起生活的12年,洛拉过得比以前幸福多了——提臧把她当家人,还带她回到菲律宾的故乡小住。但仍有不少人指责,他其实有能力给予洛拉自由却没有这么做,他的怜悯和懊悔乃至撰写《洛拉:我家的奴隶》一文都是一种“伪善”。
  《那个唤作洛拉的女奴》一文的作者万·R·纽克表示,不该对提臧过于苛责。但纽克指出,提臧对奴役洛拉感到羞愧,却又为了自己和家庭掩饰奴役行为,而洛拉在遭受长期奴役后,完全丧失了重获自由的意愿和能力,这些恰恰说明奴隶制度同时扭曲了奴役者和奴隶。
  如今,无论人们如何争论,对故事的当事人都已没有意义,86岁的洛拉在2011年因心脏病去世,提臧也于今年3月离开了人世。
  (张明荐自《青年参考》)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地对黑龙江省大型真菌进行开发利用,该文经大量文献整理,较为全面地统计了黑龙江省已知大型真菌的种类数目。黑龙江省大型真菌共546种,隶属于53科13目6纲2亚门。并对
笑气获取途径和市场流通有很大随意性,不仅夜店酒吧贩卖,从淘宝、微信等网络平台也能轻易购得,源头获取的环节并无把控措施。  2017年新年,从西雅图直飞北京的航班落了地,留学生林娜瘫坐在轮椅上,被工作人员缓缓推出首都机场。她是一名笑气成瘾者,由于在国外长期过量吸食笑气,林娜手脚失去控制,大小便失禁,至今都不能独立行走。  眼见不远处等待的父母脸上瞬间转喜为悲,林娜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如果当初没碰‘气
1965年的一天,胡适的遗孀、年过花甲的江冬秀,忽然收到一个来自美国的邮盒,她打开一看,才得知是一位同样年过花甲且终身未嫁的韦廉斯女士寄来的100多封信件,声称这是中国名人胡适的一笔文化遗产,请胡适夫人转交给有关文化名人研究机构。    好奇的江冬秀逐封细看其内容,居然全是胡适婚后背着她写给这位美国情人的情书!惊愕之余的江冬秀无声地抽泣起来,一向以制伏丈夫为荣的她终于明白,几十年与自己同床共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