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若管理不力,则会发生安全事故,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就规范建设市场行为、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措施,旨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工程项目数量日益增加。但由于具有产品体积庞大且不规则、立体交叉作业多、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使其成为了高风险性的行业之一。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一旦管理不当,则会导致建筑工程出现安全事故,不仅损害了施工企业单位的利益,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国民经济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因此,必须重视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和监管问题,尽可能降低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1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建筑市场秩序混乱,工程参建各方市场行为不规范,企业用工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1)建设项目在未获得许可手续的情况下擅自施工作业,逃避监督是目前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实际操作中各参建方权利不对等的关系,安全生产措施费用专项资金规定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环节缺少监督。
(3)项目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随意肢解工程,特别是工程后期的专业施工及装修装饰阶段,影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总承包单位无法对安全生产工作统一管理,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容易导致工程发生安全事故。
(4)专业劳务队伍门槛低,一线作业人员大多是农民工,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流动性强,大部分从未受过安全培训教育,缺少基本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接近本能,从近年大量的安全事故分析来看,他们成了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和受害人。
(5)监理企业学习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积极性差,安全监理工作仍处于被动状态。仍存在着安全监管责任不清,监理规则、细则中未纳入安全控制的内容。由于当前存在监理费用低价恶性竞争的问题,监理对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6)施工起重机械设备及小型机具由于产权关系的重大变化,并且进入行业的门槛变低,基本上走了市场化供应的途径。由于当前我国对建筑起重设备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国家安全标准,致使好多设备制造企业追求低标准、低售价竞争,这为设备的安全使用埋下了先天不足的隐患,加之设备的保养与维修缺少专业稳定的技术人员,造成此类事故频频发生。
1.2 企业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制度与机构的建设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能得到落实
(1)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水平与“先生产、后生活”指导思想的影响,形成了重生产轻安全的观念。建筑业的特点决定了行业中缺少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不注重企业安全制度与安全文化的积淀与建设,安全生产未形成连续传统有效的管理。
(2)安全保障体系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企业责任制还停留在应付有关评价与检查上,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的现状。暗存侥幸的心理现象较普遍,甚至存在“一遇检查、马上就抓,检查一走、立即放手”的自欺行为。
(3)施工中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安全技术资料不真实,现场的施工设备、机具、安全设施在交接中不能得到很好的维护和保养,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经常发生。
(4)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工人在工程上工作最长的只有8个月左右,有的更短,其它时间又去做别的工作,而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也不会养着大量的工人,这也造成工作断续,安全管理与教育不能实现稳定连续地进行。
(5)对国际上先进的安全管理理论的应用仍以条件不具备或阶段性差距的理由,停留在研究与试点阶段。
1.3政府安全监督机构仍需完善,执法依据操作性不强,监督力量比较薄弱,安全监管方式难以有效转变
(1)到目前为止,各级政府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仍然存在着不完善、人员少、装备差、监管专业力量薄弱的问题,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有时仍依赖一次次的安全大检查,致使安全管理工作经常处于运动式的起伏状态,缺少长效运作机制。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政策的实施,此类工程的生产安全的监管根本无暇顾及,成了事故起数的增长点。
(2)当前,执法依据的法律、法规存在操作性不强的因素,安全监督的制约手段比较单一,对主要参建方存在约束不力及權利不对等的问题,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心存侥幸的工程建设方威慑力有限。
(3)政府安全监管方式转变的难度大,努力从重点监督施工过程的实体安全,转变为实体监督和检查企业安全体系与责任制建立实施相结合,虽已经提了多年,但由于种种原因仍难实施。监督员的精力大量用在了技术服务与指导上,实际上成了工地的“安全员”,安全监管方式不能有效地转变,严重制约了安全监督效率的提高。
(4)当前由于安全管理从上到下的整体环境不良,向下追究责任的制度,对管理者形成的压力,迫使管理者使用各种类似的监督方案、监督计划、监督交底等形式来规避风险,对工作的创新根本无心钻研。
2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2.1各级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一个决定,两个条例”的精神,切实落实相关法规的要求,加强对企业的管理
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努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能力。
(1)进一步加强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严格企业“三类人员”的考核和管理,把《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换发与审查同企业的安全生产业绩挂钩,加强对安全生产条件的严格把关。
(2)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根据施工企业的不同资质等级和工程项目规模确定特种作业人员数量,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解决施工现场存在的特种工短缺,队伍稳定性差和特种工安全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
(3)加强对工人的教育与培训工作,打造专业骨干队伍,与劳务队伍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搞好专业技术与安全技能的“传、帮、带”,使队伍形成人才与技术梯次。
(4)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更新和充实,坚决淘汰不符合标准的、老式陈旧、安全性能低下的施工机械,严肃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制度。
2.2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约束参建主体各方行为,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规范劳务用人管理,加大综合监管执法力度
(1)坚决限制恶意低价中标,招投标部门应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跟踪监督检查,防止将招标后的工程肢解后二次发包。
(2)加大对建设单位的管理,坚决打击无合法手续擅自施工的行为。充分发挥监理企业的过程安全监管作用,提升监理的安全监管水平。
(3)要增强项目部安全管理能力的综合提升,加强对现场“三类人员”以外的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明确现场各类人员的责任,控制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4)加强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用足额到位,同时要对施工单位使用安全措施费的情况进行监督审查,保证专款专用。
(5)加强建筑市场的劳务管理,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技术及人员吸纳能力,利用技术及管理优势集中对务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使工人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增强自救能力,筑牢安全底线。
2.3完善机构,拓宽思路,明确职责,强化安全评价效果,坚持专项整治与例行监督相结合,加大安全综合执法力度,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1)进一步完善各级安全监督机构建设,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使安全监督工作层级管理与区域管理有机协调起来,形成齐抓共管。
(2)努力转变、创新安全监管方式,逐步实现安全监督方式的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利用网络、影像、实体同步监控、电子信息联网平台等现代技术手段丰富安全监管内容。
(3)对企业进行客观的安全评价,对安全生产评价连续不合格的企业应逐步要求退出建筑市场。积极开展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的活动,使工地对此项工作开展积极而热情。适当引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理念,深化此项活动的内涵,提高层次。同时注重加强工地的后期管理,防止检查评比一过,现场安全管理产生松劲和滑坡现象。
(4)继续开展施工现场重点环节的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探索建立专项整治的长效运作机制,逐步实现专项治理与整体监督过程相协调,突出执法效果,有力监控重大隐患的整改与排除,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5)加大安全监管工作执法力度,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依照国家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新修订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有关规定的要求,研究增强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的可操作性。从责任主体上进行防范治理,增大安全生产违规与发生事故的成本,促成企业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观念的根本转变。
2.4创新管理机制,建设安全文化,建立应急救援平台,输通安全信息渠道,丰富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理念
(1)要不断创新当前的安全管理机制,逐步形成有机的管理体系,严格细致的行业标准和操作性较强的规范措施。
(2)各主管部門、企业、施工现场要按相应等级和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措施,切实提高快速处理事故的能力。
(3)要建立通畅的安全生产信息上报渠道,使决策者能及时掌握安全生产的第一手资料数据和工作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4)充分认识到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管理发挥的巨大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将职业健康安全等安全科学理念引入企业安全管理,逐步丰富和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
3 结语
总之,建筑施工过程中, 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生产, 人命关天”的工作方针,运用科学的安全管理理论,对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必须合理解决、汲取教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使建筑企业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冯利坚.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措施[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第10期
[2] 王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第1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工程项目数量日益增加。但由于具有产品体积庞大且不规则、立体交叉作业多、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使其成为了高风险性的行业之一。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一旦管理不当,则会导致建筑工程出现安全事故,不仅损害了施工企业单位的利益,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国民经济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因此,必须重视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和监管问题,尽可能降低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1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建筑市场秩序混乱,工程参建各方市场行为不规范,企业用工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1)建设项目在未获得许可手续的情况下擅自施工作业,逃避监督是目前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实际操作中各参建方权利不对等的关系,安全生产措施费用专项资金规定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环节缺少监督。
(3)项目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随意肢解工程,特别是工程后期的专业施工及装修装饰阶段,影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总承包单位无法对安全生产工作统一管理,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容易导致工程发生安全事故。
(4)专业劳务队伍门槛低,一线作业人员大多是农民工,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流动性强,大部分从未受过安全培训教育,缺少基本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接近本能,从近年大量的安全事故分析来看,他们成了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和受害人。
(5)监理企业学习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积极性差,安全监理工作仍处于被动状态。仍存在着安全监管责任不清,监理规则、细则中未纳入安全控制的内容。由于当前存在监理费用低价恶性竞争的问题,监理对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6)施工起重机械设备及小型机具由于产权关系的重大变化,并且进入行业的门槛变低,基本上走了市场化供应的途径。由于当前我国对建筑起重设备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国家安全标准,致使好多设备制造企业追求低标准、低售价竞争,这为设备的安全使用埋下了先天不足的隐患,加之设备的保养与维修缺少专业稳定的技术人员,造成此类事故频频发生。
1.2 企业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制度与机构的建设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能得到落实
(1)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水平与“先生产、后生活”指导思想的影响,形成了重生产轻安全的观念。建筑业的特点决定了行业中缺少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不注重企业安全制度与安全文化的积淀与建设,安全生产未形成连续传统有效的管理。
(2)安全保障体系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企业责任制还停留在应付有关评价与检查上,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的现状。暗存侥幸的心理现象较普遍,甚至存在“一遇检查、马上就抓,检查一走、立即放手”的自欺行为。
(3)施工中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安全技术资料不真实,现场的施工设备、机具、安全设施在交接中不能得到很好的维护和保养,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经常发生。
(4)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工人在工程上工作最长的只有8个月左右,有的更短,其它时间又去做别的工作,而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也不会养着大量的工人,这也造成工作断续,安全管理与教育不能实现稳定连续地进行。
(5)对国际上先进的安全管理理论的应用仍以条件不具备或阶段性差距的理由,停留在研究与试点阶段。
1.3政府安全监督机构仍需完善,执法依据操作性不强,监督力量比较薄弱,安全监管方式难以有效转变
(1)到目前为止,各级政府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仍然存在着不完善、人员少、装备差、监管专业力量薄弱的问题,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有时仍依赖一次次的安全大检查,致使安全管理工作经常处于运动式的起伏状态,缺少长效运作机制。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政策的实施,此类工程的生产安全的监管根本无暇顾及,成了事故起数的增长点。
(2)当前,执法依据的法律、法规存在操作性不强的因素,安全监督的制约手段比较单一,对主要参建方存在约束不力及權利不对等的问题,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心存侥幸的工程建设方威慑力有限。
(3)政府安全监管方式转变的难度大,努力从重点监督施工过程的实体安全,转变为实体监督和检查企业安全体系与责任制建立实施相结合,虽已经提了多年,但由于种种原因仍难实施。监督员的精力大量用在了技术服务与指导上,实际上成了工地的“安全员”,安全监管方式不能有效地转变,严重制约了安全监督效率的提高。
(4)当前由于安全管理从上到下的整体环境不良,向下追究责任的制度,对管理者形成的压力,迫使管理者使用各种类似的监督方案、监督计划、监督交底等形式来规避风险,对工作的创新根本无心钻研。
2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2.1各级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一个决定,两个条例”的精神,切实落实相关法规的要求,加强对企业的管理
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努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能力。
(1)进一步加强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严格企业“三类人员”的考核和管理,把《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换发与审查同企业的安全生产业绩挂钩,加强对安全生产条件的严格把关。
(2)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根据施工企业的不同资质等级和工程项目规模确定特种作业人员数量,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解决施工现场存在的特种工短缺,队伍稳定性差和特种工安全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
(3)加强对工人的教育与培训工作,打造专业骨干队伍,与劳务队伍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搞好专业技术与安全技能的“传、帮、带”,使队伍形成人才与技术梯次。
(4)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更新和充实,坚决淘汰不符合标准的、老式陈旧、安全性能低下的施工机械,严肃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制度。
2.2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约束参建主体各方行为,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规范劳务用人管理,加大综合监管执法力度
(1)坚决限制恶意低价中标,招投标部门应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跟踪监督检查,防止将招标后的工程肢解后二次发包。
(2)加大对建设单位的管理,坚决打击无合法手续擅自施工的行为。充分发挥监理企业的过程安全监管作用,提升监理的安全监管水平。
(3)要增强项目部安全管理能力的综合提升,加强对现场“三类人员”以外的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明确现场各类人员的责任,控制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4)加强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用足额到位,同时要对施工单位使用安全措施费的情况进行监督审查,保证专款专用。
(5)加强建筑市场的劳务管理,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技术及人员吸纳能力,利用技术及管理优势集中对务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使工人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增强自救能力,筑牢安全底线。
2.3完善机构,拓宽思路,明确职责,强化安全评价效果,坚持专项整治与例行监督相结合,加大安全综合执法力度,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1)进一步完善各级安全监督机构建设,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使安全监督工作层级管理与区域管理有机协调起来,形成齐抓共管。
(2)努力转变、创新安全监管方式,逐步实现安全监督方式的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利用网络、影像、实体同步监控、电子信息联网平台等现代技术手段丰富安全监管内容。
(3)对企业进行客观的安全评价,对安全生产评价连续不合格的企业应逐步要求退出建筑市场。积极开展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的活动,使工地对此项工作开展积极而热情。适当引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理念,深化此项活动的内涵,提高层次。同时注重加强工地的后期管理,防止检查评比一过,现场安全管理产生松劲和滑坡现象。
(4)继续开展施工现场重点环节的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探索建立专项整治的长效运作机制,逐步实现专项治理与整体监督过程相协调,突出执法效果,有力监控重大隐患的整改与排除,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5)加大安全监管工作执法力度,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依照国家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新修订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有关规定的要求,研究增强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的可操作性。从责任主体上进行防范治理,增大安全生产违规与发生事故的成本,促成企业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观念的根本转变。
2.4创新管理机制,建设安全文化,建立应急救援平台,输通安全信息渠道,丰富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理念
(1)要不断创新当前的安全管理机制,逐步形成有机的管理体系,严格细致的行业标准和操作性较强的规范措施。
(2)各主管部門、企业、施工现场要按相应等级和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措施,切实提高快速处理事故的能力。
(3)要建立通畅的安全生产信息上报渠道,使决策者能及时掌握安全生产的第一手资料数据和工作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4)充分认识到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管理发挥的巨大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将职业健康安全等安全科学理念引入企业安全管理,逐步丰富和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
3 结语
总之,建筑施工过程中, 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生产, 人命关天”的工作方针,运用科学的安全管理理论,对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必须合理解决、汲取教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使建筑企业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冯利坚.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措施[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第10期
[2] 王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