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要解决好农民问题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pop1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发展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在消除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关键是要解决好农民问题。
  中国的人口13亿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农民又有8亿多,且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欠缺。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好这8亿多农民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最重要最突出的现实问题。
  一般认为,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生产生活水平,实现小康目标,必须加快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尽快把农民从农村转移出来。西方一些国家按照这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的良好发展,这也是众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普遍道路。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差异性、城乡差异性很大的发展中国家,能不能照搬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或者说,中国应如何消化吸收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并把这种经验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实际,从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经济繁荣之路?
  现在,经济全球化已成必然。世界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经济的“蝶振效应”愈来愈明显,经济全球化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这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千家万户小生产如何应对全球化浪潮?这确实是中国“三农”面临解决的头等问题,也是必须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要求。但是,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简单地把大量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里,以此来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究竟能不能达到统筹城乡、消除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并最终解决好中国的农民问题?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来讲,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人们对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对那些进城农民所提供的简单劳动产品和服务会越来越少。那些科技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会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越来越难以取得优势、占领市场。一旦全球经济发展减速,遭遇经济低迷和发展不景气,那种主要依靠简单劳动的产业究竟能够维持多久?那些失去土地转移到城里而且绝大部分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怎么办?如果哪一天中国有2、3亿转移进城的农民失业而又没有地种,那中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而且,中国农民的恋土情结普遍强烈。这些转移到城市里的农民一旦赚不到钱不能生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重新回到农村去,因为土地是他们的生存保障。2008年国庆节我们在湖北省京山县调查,就发现了这样的农民工返乡现象:京山县沙岭湾村54岁的村民何某,1994年到海南打工做早点生意,由于做生意赚不到钱,1996年回到村里,1997年又举家到四川省成都市做早点生意。一家三口人在外打工10年,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起来开始做早点,一直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睡觉,他们一家三口即使这样起早贪黑地忙,一年到头还是赚不到多少钱,不得已2008年全家又回到村里。由于当时举家一起到成都去做生意,原想是不再回来的,所以把老家的房屋连同10多亩承包地一连转卖给了别人。现在回来没地方住,只好又重新盖了一间房,原来的承包地转让给了别人,现在也要不回来了。没有地种,何贞祥一家人都为生活生计担忧着。这个村的另一户村民李某,大儿子2002年去广东省广州市一家工厂打工,由于没有专业技术和一技之长,只能干一些粗活和简单劳动,工资报酬很低,在广州打工6年,除去吃穿住用等生活所需开销,基本没有积攒到钱,不得已又回来。去年买了一台收割机,当了一名收割机手,专门给村里农户收割稻子。
  像这样的农民工返乡现象,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呈爆发性增长态势。特别是中西部的一些务工大省和务工大市,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大量农民工纷纷回乡。这充分说明,那种简单把农民转移到城里,不解决好转移到城里农民的稳定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住房等问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民问题、消除城乡差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
  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要着眼长远、统筹兼顾,从体制机制入手,协调推进。目前,重点要加强“六个一体化”:一是城乡规划一体化。主要做好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做好大中城市、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充分发挥城市在人口、物资、资金、信息等要素的汇聚枢纽与孵化器功能,强化带动效应,同时重视乡村规划,规范有序乡村建设发展;二是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主要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服务制度,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统一的社区管理体制;三是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主要是建立城乡共同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城乡互融互补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布局;四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主要是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繁荣城乡文体事业,构建城乡科技服务体系和城乡邮政公共服务体系等;五是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主要是推进城乡交通、电力、邮电通讯、供水供气、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一体化建设;六是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 。主要是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培育城乡流通主体,加强城乡市场对接,加速城乡各类要素流动。
  同时,为了扫除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障碍,还需强力推进“五项改革”。一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户口迁移落户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户口迁移条件,探索实行按公民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以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户口准迁基本条件。二是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制定促进城乡就业规划和计划,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三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统一完善的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保障差距。四是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五是推进农村综合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城乡一体化的新体制新机制。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委政策研究室)
其他文献
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在运行窗口时会突然弹出警告,说windows虚拟内存太低,有时会突然关闭所有窗口,这给使用计算机的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本文就是通过分析虚拟内存太低的原因
期刊
城市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耗资极为巨大的系统工程。巨大的资金投入,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投资和各类贷款。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速,政府城市建设资金供求的矛盾已日益加剧。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中部地区,尚在“吃饭财政”边缘徘徊的财力更加显得杯水车薪,城市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钢花路建设模式
过去的几年中,内蒙古西部地区呼包鄂“金三角”的崛起令人瞩目,东部地区也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活力渐盛,而扼守联接南北、沟通东西咽喉地位的乌兰察布市,如何在标兵更强、追兵更近
中国取得这样不凡的经济表现,我认为与中国特殊的国情,特殊的动力相联:这种特殊动力,首先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充分的利用了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同时又有自己的自主创新,包括经济特区;其次是渐进的市场化和有限的私有化,使资源配置跟利益刺激有一个持续改善的动力,同时又避免了大规模的社会的对抗,避免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落到少数的私人手上;其三是与二元经济结构相关联,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在这30年当中避免了土地
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优选粗细骨料,在混凝土中掺入JM-Ⅱ型减水剂,成功泵送C50高强混凝土,并根据施工工艺条件采用蒸汽养护,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确保了工程质量。
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文振富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体现了科學发展观的思想,资源型城市转型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对于已经枯竭的城市,国家出台了包括财力性转移支付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从长远看,关键是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而近期则要抓好产业的转型。  产业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发展接续产业是资源枯竭城市实现转型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做好项目实施工作,一是工作要扎实。新设资源型城市
据世界银行资料显示,中国的环境污染严重。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中国的水质也在不断恶化,90%的河流呈现严重污染现象,62%的河水不适宜鱼类生存。目前我国六百座城市中,四百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城市一百一十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六十亿立方米。主要城市中将近一半城市的饮用水不合格,三亿多农村人口面临饮水不安全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是政府和公民普遍关注、众多学科和学者高度
对于一家企业应该先做大还是先做强这一问题,许多学者都有自己的见解。企业先做大,能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从而为低成本战略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但如果企业一味地追求做大,可
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解决人的问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意义日益凸显,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越来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