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作用与路径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y5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的发展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主题。目前,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存在管理理念缺失、管理方式滞后、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及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难以满足其高质量发展要求。卓越绩效模式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对推进高职院校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以卓越绩效为导向,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全面推进组织机构重构、部门职责梳理、工作流程优化、目标绩效考核、管理成熟度评估和满意度调查等领域改革,对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卓越绩效模式;质量管理
  [作者简介]李卫东(1966- ),男,甘肃临洮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广西 南宁 53022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1-0042-05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需要坚持高质量供给发展方向,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对优质高职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引领和带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深化创新改革,推行追求卓越发展理念的卓越绩效模式,形成高职院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水平,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成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一、高质量发展是时代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要求
  1.高质量发展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处在由追求规模扩张逐渐向提高质量转变的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主题。一方面,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职院校需要根据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大量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不够清晰,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迫切需要推进各方面的制度改革创新,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总之,为了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勇于承担引领改革的重任,以改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2.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政策强力推动的外部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要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同时将“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双高计划”的总目标是“围绕办好新時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等等。上述政策文件表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词,是国家根据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3.高质量发展是高职院校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和优质校等项目的深入建设,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办学理念、目标和模式日趋成熟。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提升内涵和提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更加强调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的构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督导和评价。例如,新启动的“双高计划”更加强调入围的高职院校要主动作为,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以及治理现代化。在具体的措施上,要求“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提升教育质量,必须克服传统管理的弊端,破解发展的内部治理瓶颈,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构建有效内部治理结构和健全内生式发展机制,形成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
  二、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部管理现实困境
  1.管理理念缺失,管理方式滞后。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形成了依赖政府投入、管理、办学和评估的习惯,现代治理理念和管理工具在管理实践中较为缺失。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处理与政府、市场以及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在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上,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形式比较单一,难以适应当前高职院校面向市场办学的要求。
  2.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内部机构职责不清晰。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总体还存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现代化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情况。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有些高职院校没有章程,党委会会议制度和校长办公会制度不规范,人事、教学和校企合作等领域的制度也亟须修订和完善。此外,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明晰,做事互相推诿、扯皮,致使组织内部资源配置能力低,运行效率不高。
  3.管理机制不健全,工作流程不完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工作流程不够完善,制约了高职院校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目标的实现。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难以推进,致使协同育人管理机制、民主监督机制、质量管理保证机制及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等不健全。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工作流程缺乏或不科学,导致部门协作不畅,学校整体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4.绩效考核比较粗放,绩效评价不够科学。目前,高职院校考核评价普遍处于粗放型状态,考评指标比较宏观,仅从履行职责、规范化建设和改革创新等方面简单设置,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而且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成立质量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缺乏对绩效考核进行深入研究,评价结果不科学,考核结果运用不充分,导致教职工积极性与活力不足。
  5.对质量管理重视不够,质量保证机制不健全。很多高职院校在追求发展速度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兼顾质量,导致对发展内涵和质量关注不够,质量管理手段也不够丰富,没有建立健全质量工作体系和保证机制。特别是在职业教育发展早期,不少高职院校主要依靠外在的评估对质量进行监控,质量管理方式比较单一,且几乎没有相应的改进机制,难以促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质量管理应该由过去的一元主体逐渐转向多元治理模式,工作与质量保证并重,建立长效的质量保证机制。   三、卓越绩效模式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1.卓越绩效模式与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卓越绩效模式在质量目标、质量理念和质量内容等领域与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卓越绩效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各类组织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而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也在注重内涵建设和提升质量。从建立卓越绩效模式评价准则提炼出来的卓越绩效模式核心价值观为高职院校质量管理提供理念基础,卓越绩效模式评价准则覆盖了高职院校质量管理建设各级各类要求。卓越绩效模式与高职院校追求高质量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由传统管理模式向多元治理的转型过程中,卓越绩效模式成为推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改革的重要抓手。
  2.卓越绩效模式是高职院校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随着“双高”建设的推进,高职院校逐渐由传统的二元管理模式向多元治理模式转型,建立高效能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常态化的内部质量改进和提升机制势在必行。卓越绩效模式为高职院校组织机构调整和运行机制优化等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高职院校根据卓越绩效模式的理念,可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工作标准和梳理工作流程等,解决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相互配合与协作问题,建立起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简高效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
  3.卓越绩效模式为高职院校提供了绩效考核评价的依据。高职院校要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和目标,并按照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进行部署与绩效考核,以确保学校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卓越绩效模式为高职院校构建上下衔接层次分明的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体系提供了依据。高职院校根据卓越绩效模式中的战略导向和重视过程、关注结果等理念,将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任务按年度进行分解,确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并根据职能分工对其进行逐层分解落实,形成“学校—部门—团队—个人”上下衔接的质量目标链,目标链中的工作要点即为各层次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4.卓越绩效模式为高职院校提供了管理成熟度的标准。在吸收、融合ISO9004中的自我评价工具、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评定标准以及欧洲质量奖评定标准的基础上,卓越绩效管理咨询机构根据高职院校实际研发的“职业院校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为高职院校提供了管理成熟度的标准。管理成熟度评估侧重于对某一工作任务执行实效性、方法科学性等方面的过程性评估,这一绩效考核工具的运用促使高职院校的质量管理重心从“重视检验”的事后行动向“重视过程”的事中行动转变,确保了质量生成过程的有效性。
  5.卓越绩效模式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服务质量的反馈机制。卓越绩效的顾客驱动理念是将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作为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及不断创新的动力,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和忠诚程度。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顾客就是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以及校企合作机构等。高职院校要得到顾客的认可,就必须树立顾客导向的管理理念,认识到质量和绩效是由学生、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等进行评价与决定的。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常态化的满意度调查,可畅通内外部顾客质量评价信息的反馈途径,不断完善服务质量。
  四、高职院校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路径
  1.完善内部制度体系,重构学校内设组织机构。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理念,高职院校可以按照组织关系中的组织结构和治理体制要求,围绕章程修订完善教学、科研、人事等领域的规章制度,形成以章程为统领、覆盖面广、运行有效的内部制度体系,并进一步根据卓越绩效模式中“明确职能、优化架构、明晰责权、强化考核”的要求开展内部机构调整改革,促使学校内设机构框架更加合理。一方面,根据系统性、归口管理、制衡性等原则,采用严谨的管理框架,根据学校任务工作清单,将学校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有效分离,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在内部机构调整改革中明确采用校院二级管理体系,通过设立二级学院,积极稳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加大下放人、财和事权的力度,扩大二级学院办学的自主权,实现学校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发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和动力。高职院校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和内设机构调整,促使其逐步形成“学校—二级学院”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并且不斷建立健全管理规范、职责明晰、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
  2.梳理部门职责与工作流程,提高机构运行效率。高职院校在推进内设机构调整的同时,可以基于《卓越绩效模式(教育类)标准》框架,进一步梳理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提高机构运行效率。一是全面梳理学校工作职责,形成学校层面的职责清单,并按照归口原则确定每项职责的唯一统筹部门和相关协助部门,形成部门职责说明书。二是开展岗位说明书编制工作,按照部门职责说明书中分配给各部门的职责,确定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胜任能力以及履职结果,以解决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岗位职责不够清晰、工作分配不够合理等问题。三是针对部分工作缺乏流程、流程烦琐等问题,进行工作流程及标准再造,进一步解决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问题,逐步建立起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简高效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四是可以将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固化于学校各个领域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将学校管理领域中典型的关键环节和与师生关系密切的工作流程运用于办公自动化系统、一站式服务大厅,通过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为师生提供更加人性化、专业化和高效率的服务,实现学校管理工作效益的优化和提升。
  3.围绕任务清单开展目标考核,发挥绩效杠杆的导向作用。在机构调整、流程再造基础上,高职院校可以继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围绕任务清单开展目标考核。一是制订绩效考核方案,优化设计考核指标。以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和事业发展规划为导向,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并聚焦各部门关键职责,分类设计关键绩效指标,形成一套可量化、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二是开展绩效辅导,助力部门实现绩效目标。在推进绩效考核中期,高职院校可以邀请卓越绩效管理咨询机构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考核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结合当前各项指标推进情况分析和评价工作进展、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下个阶段工作目标、计划和实施路径等,提高绩效考核的可达性。三是开展绩效考核,并对绩效考核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为了有效提高绩效考核效率,高职院校可通过开发绩效信息管理系统对绩效数据进行收集以提高考核效率,迅速完成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绩效指标考核工作,并完成绩效考核结果数据的分析。四是发挥绩效考核杠杆作用,激励教职工积极性。高职院校通过设置关键绩效指标并开展考核,将考核结果有效应用,有利于发挥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让绩效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和有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从而有效激发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潜能。
其他文献
[摘 要] 医学本科生文献阅读是拓宽专业视野,了解国际医学前沿,补充课堂基础教学局限性的有效方式。而我国医学本科生教育培养过程中,文献阅读相对匮乏,这一现状急需改善。“Journal Club”是以文献阅读、分享、讨论为主体的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研究生教学与培养。通过对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开展“Journal Club”第二课堂活动,对其应用于培养医学生文献阅读习惯和能力进行分析、实践
期刊
[摘 要]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明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三全育人”背景下提出班级育人团队建设实践,旨在充分集结学校、家庭、社会各方教育力量,共同搭建协同育人的有效运行机制和资源网络平台,把青年大学生培养
期刊
[摘 要]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对原始创新、技术创新需求强烈的今天,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加迫切。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大飞机等高端装备和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形成了诸多优异的功能、结构、色彩等,为工业设计提供了不竭的创新动力与源泉。通过工业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并引入仿生学理论和方法提升人才培
期刊
[摘 要] 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工作是留学生教育的重要保障,针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下留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一步规范化的管理方案进行探索。首先对疫情时期留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对这些实际案例的梳理和深入思考,对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学生的组织和师生交流形式、学生信息录入的冗余性、教育教学文件网络访问的便利性和共享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
期刊
[摘 要] 在立德树人成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在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小学应当在充分认识劳动教育育人价值的基础上,整合当地的教育资源,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用切实有效的举措来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分析了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问题及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探讨新时代重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具有就业脱贫和提志强技的防返贫功能,可以增强脱贫人口的生计资本和可行能力,是稳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方式,在全面脱贫后的精准防返贫中起着关键作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防返贫过程中,存在职业教育与产业防返贫融合较低、职业院校专业供给与防返贫需求脱节较重、职业教育防返贫管理与协调长效机制欠缺、职业教育防返贫资源配置效率缺乏等问题。因此,要加强京津冀区域协同力度,实施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防返贫,整
期刊
[摘要]在国家资历框架建设面临多重挑战而进展缓慢的背景下,推进构建职业教育资历框架既是一种可行路径,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构建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在我国具有四个方面的潜在优势,包括:职业教育与企业及工作岗位联系紧密;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改革符合国家资历框架建设需求;职业教育资历框架教育形式单一,可操作性比较强;职业教育更容易接受培训成果,尤其是技能培训成果。构建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建设,应重点从五个方面着手推进
期刊
[摘要]师徒关系具有全面发展性、选择性和共生性、制度性和约束性的特征。基于需求冰山理论,分析师傅、徒弟和校企的不同层次的需求,通过完善师傅激励制度、开展师傅培养、校企共同完善课程设置、优化学徒管理模式、构建学习型师徒关系、完善法律法规等维护师徒关系等措施来满足师徒需求,构建稳定良好的师徒关系,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冰山理论;需求  [作者简介]杨红荃(19
期刊
[摘要]“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随着产教深入融合需求和职业技能大赛、1+X证书制度等作为产教深度融合推进器而被广泛认可的,其联结产业界、教育界、竞赛界、证书界四大主体,通过标准、内容、过程、评价等育人要素及人、财、物、环境、文化等資源要素的融合,全方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在现阶段的“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过程中,仍面临着融合逻辑不明确、融合过程缺乏组织合力、融合结果难以评估等问题,给高职院校人
期刊
[摘要]坚持文明互鉴理念、尊重认可彼此的文化传统是“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所必须具备的大局意识和价值理念前提。文明互鉴是以增进认同为基础、以共情为手段、以互补为方式、以互信为目标的具有实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促、信息共通、合作共赢作用价值的沟通民心的工程。文章提出共塑愿景——打造“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认识共同体”、重构理念——以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支撑“文明互鉴”发展理念、构建联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