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e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指出:“学生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讲求实效性。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一、以“问题解决”为学习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产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过程中产生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应由学生的学习所体现。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在研究学生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改进教法。以“问题解决”作为学习的载体,为学生主体提供一个适合的情境,激励和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主探索,师生互动,学生交流,合作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即在教学中以“问题解决”为学习载体,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二、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1.创设问题情境。良妤的情境开端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应当说,许多数学概念及运用都有实际背景。真实的问题情景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理解数学知识提供机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在教学概率时,我一开始就出示了这样一张海报:为庆祝五·一,本商场特举行抽奖活动,凡购物者都可以参加:摸到红球可获得价值800元的掌上电脑,摸到绿球可获得价值180元的复读机一台,欢迎顾客参加。让学生读后,教师问学生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时,学生回答想参加,教师问学生想不想中奖时:学生说想。
  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中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呢?这样一下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如何求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欲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情景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创新地学习数学。
  2.教学过程中,应以“问题解决”为学习的载体。美国著名数孛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
  而且教学内容“问题”化是把“内容本位”教学转化为“学生本位”教学的一个有效策略。因此数学知识教学,可以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由浅入深、由封闭到开放的问题,并由问题互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合作交流性。
  3.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构建数学模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人经验的主观反映,是主体对自己经验的理解和意义化。学习是靠认识主体凭借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自已的建构来完成。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吸收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数学是一门以探索自然规律为基础的学科,我们的课堂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关注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侧重于关注学生。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所给问题,去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交流、归纳及应用等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活动来获取知识,加强理解建立数学模型,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并从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例如,在对几何的概念、推理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后,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开始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命题画图,写已知、求证,探索证明方法,写出证明过程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针对学生的证明,教师再引导大家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选出一种白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写出推理过程。
  通过这样深入的实践、认识、探究,学生对定理的题设、结论有了充分了解,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增强了思维能力。
  
  三、在以“问题解决”为学习载体开展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创设问题情景要强调切实性。问题情景应当与当前的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能够从中引出课题是概括出有关知识的基础,不能为了吸引学生暂时的注意力而“创造”出一些“情景”来,与当前内容关系不大的情景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探究交流活动要有有效性。数学教学中引入的活动要与理解当前数学知识中的本质紧密联系,通过活动能够形成理解知识本质的经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理解。在组织活动时,要考虑如何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在教学中要认识到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重在适时引导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去主动探索、实践、解决问题。
  (河南省太康县城郊乡中学)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读是写的基础,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而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学生具备了自读能力,便能独立地阅读有关书籍,以较快的速度较准确地获取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读书步骤:  1.疏通读。先把每句话读通,不认识的
期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大诗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在作文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经常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往往不自觉地走入这样或那样的误区。  如何引领学生走出作文的误区,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得到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介绍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误区一:无米而炊  许多学生面对作文题总觉得无话可写。即使写出来也是枯燥无味,空话连篇。有的把“一凑二抄三套”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工作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班级的精神面貌,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而班主任工作质量的高低又取决于能否成为学生喜爱而信服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信服的班主任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班主任要有广博的知识,宽广的视野,可以满足学生强烈的求  知欲和好奇心    班主任同时也是教师,在学生幼小
期刊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种状况,达到素质教育,即要牢固掌握知识,而且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     一、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期刊
我们学校里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成有用之才的心理条件,每个人都具有有待开发的潜质,但是由于遗传上的差异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重视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教学,在分析学生心理差异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材施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和知识能力的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    
期刊
有人说,当学习经过多次机械重复,学习技能到达了最高境界,就成了一种本能。作文是否也能这样通过机械重复而变成一种本能呢?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训练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可能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活情感因素,培养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写作
期刊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途径,使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体验,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和规律,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和创新能力。    一、 探究性学习特点    探究性学习不是先将结论告诉给学生,再让学生加以证明,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
期刊
阅读能力是英语自学能力的基础,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而课文教学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首推为问题的设计。  教师提出的问题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景,激发他们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的思考,使他们通过积极思考获取知识。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
期刊
培养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21世纪对人的素质的根本要求。“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正是为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为他们日后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在小学阶段,阅读课文中说明文占相当比例,如传统篇目《太阳》、《马踏飞燕》等。这些说明文大多语言朴素,内容平实,文章结构也清楚明了,有规可循。  编者旨在让学生多了解大自然,认识并
期刊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了新课程改革道路上教师的口头禅,为了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倡导民主”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民主”与“自由”表现在孩子身上是不尽相同的两个概念。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过程中,发现“民主”应该建立在“严而不厉,爱而不腻”的基础上,应做到——  案例一:该批评时就“出”手  哄得了一时,哄不了一世。如果一味的哄骗、纵容,不管对谁都是欺骗。特别是教师,更应该帮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