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教育发展区域不平衡的实际,广东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对粤东西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分类提出了教育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
1.粤东西北地区以“补短板”为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以教育创强为抓手,以“兜底部、补短板”为重点,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努力缩小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差距。一是抓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学点达到标准化要求。提升中小学校体育卫生设施、实验室、图书馆、教学仪器设备装备水平,完善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建设。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二是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把提高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作为重点,优先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用地,优先保证农村学校建设的经费安排。科学规划农村教育布局和学校建设,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工作,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管理和利用,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三是推进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管理、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教职员编制、教职员工资和公用经费标准,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立区域间、城乡间教育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逐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
2.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提质量”为重点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教育争先为抓手,以“提质量,上水平”为重点,通过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先进市的创建,努力办好高水平的现代化教育,不断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一是加快教育发展转型。积极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加强前沿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推进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二是构建高水平的现代教育体系。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的15年教育。三是建立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以公平为导向、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稳步开展小班化教育,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四是创新现代教育管理制度。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建立教育咨询机构,完善教育决策机制,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深化学校法人治理模式改革,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3.以“协同化”为重点推进粤东西北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一是实施“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从2009年起,全面实施“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通过省教育信息平台“粤教云”“广东省基础教育网”汇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免费送达粤东西北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有效解决了农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新等问题。二是实施“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2009年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各地级市城区、县城所在地组织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采用“一帮一”形式,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帮扶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肯定。三是开展“送教下乡”专项行动。从2013年起,每年组织珠三角地区约400名优秀教师到粤东西北地区支教1年,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工作经费支持。2016年,又首次组织开展“走进乡村教育”活动,全省选派近百名省级名师、名校长到粤东西北地区部分乡村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巡教讲学,“面对面”向乡村教师、校长传授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今后,“走进乡村教育”活动将对粤东西北地区各市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加强中职招生改革,实施“转移招生”,组织珠三角地区优质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粤东西北地区每年招收10万人以上,增加欠发达地区优质学位供给。
1.粤东西北地区以“补短板”为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以教育创强为抓手,以“兜底部、补短板”为重点,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努力缩小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差距。一是抓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学点达到标准化要求。提升中小学校体育卫生设施、实验室、图书馆、教学仪器设备装备水平,完善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建设。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二是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把提高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作为重点,优先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用地,优先保证农村学校建设的经费安排。科学规划农村教育布局和学校建设,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工作,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管理和利用,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三是推进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管理、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教职员编制、教职员工资和公用经费标准,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立区域间、城乡间教育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逐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
2.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提质量”为重点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教育争先为抓手,以“提质量,上水平”为重点,通过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先进市的创建,努力办好高水平的现代化教育,不断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一是加快教育发展转型。积极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加强前沿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推进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二是构建高水平的现代教育体系。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的15年教育。三是建立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以公平为导向、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稳步开展小班化教育,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四是创新现代教育管理制度。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建立教育咨询机构,完善教育决策机制,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深化学校法人治理模式改革,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3.以“协同化”为重点推进粤东西北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一是实施“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从2009年起,全面实施“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通过省教育信息平台“粤教云”“广东省基础教育网”汇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免费送达粤东西北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有效解决了农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新等问题。二是实施“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2009年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各地级市城区、县城所在地组织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采用“一帮一”形式,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帮扶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肯定。三是开展“送教下乡”专项行动。从2013年起,每年组织珠三角地区约400名优秀教师到粤东西北地区支教1年,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工作经费支持。2016年,又首次组织开展“走进乡村教育”活动,全省选派近百名省级名师、名校长到粤东西北地区部分乡村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巡教讲学,“面对面”向乡村教师、校长传授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今后,“走进乡村教育”活动将对粤东西北地区各市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加强中职招生改革,实施“转移招生”,组织珠三角地区优质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粤东西北地区每年招收10万人以上,增加欠发达地区优质学位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