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纷繁复杂的文化社会思潮、影响到了青少年学生,也影响了学校教育,学校德育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
一、关于德育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古代教育中,礼(德育)是“六艺”之首。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说明实行“孝”“涕”等道德修养应先于“学文”。邓小平德育思想的集中表现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为首”,正如邓小平所说:“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
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渐消退
以往,我们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做为我们的培养目标,德育为首要重要的,而目前来看德育的重要位置已被智育的培养目标所代替,学校许多德育活动流于形式,被随便占用,理由是浪费时间,不如做几道题来的重要。学校的培养目标已改为‘一切向分数看’,‘分数是终级目标’,‘分数说明一切’,所以,培养了一批高分数,高智商,却低素质冷酷无爱心的人。发生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曾经有一件真实的的事情使我感受颇深,有一个勤奋好学的一个女学生,成绩很好,也很爱问问题,一个下午的自习课上,她来到办公室问一位老师一个难解的问题,老师给她解答了两个多小时,后来,老师说:“我晚上还有晚课,我能吃点饭吗?”那位学生毫无表情的对老师说:“给你半个小时的时间,我很忙,一会还有事呢。”办公室的老师都呆住了,这就是我们废寝忘食,辛辛苦苦培养的‘优秀’人才,这样不懂感恩的人以后又怎能回抱社会呢?学校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
现在的学生见到老师大多数趾高气扬的走过去,问老师好的,和老师打招呼的越来越少……
在清明节祭扫烈士的活动中,献花圈的学生竟耳朵里戴着耳机,听着流行音乐,哼着流行歌曲……
前几天刚刚辱骂冲撞过老师的学生竟然兴高采烈的,众目睽睽下参加入团仪式……
一些含辛茹苦的农民挣来的血汗钱去供孩子上学,孩子学习没学好,却学会了攀比、享乐……
这一切发生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例子,不正是是说明我们教育的缺矢,德育教育不重视的结果。
由此可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道德是人类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者关系的伦理智慧与行为规范,是以一种非强制性的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人类良知以及教育去调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保证整个社会有序运行的精神力量。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无疑是一个具有高度道德感的社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面前,善于思考,提高明辨是非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信仰和道德。
三、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通过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赋予人以智慧和道德力量,使他们在社会活动中,有可能按照道德的、人性的要求去做出价值的定向,使人不仅能按照物的尺度去认识世界,而且能按照符合人自身的善的尺度去改造世界;不仅懂得世界是怎样的,而且懂得世界应该是怎样的,从而使他所塑造的世界更具人性,更适合人自身的需要与发展从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出发。德育的价值也主要表现于人自身价值的提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与增强。
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各种网络,媒体的不良信息的传播,,及来自社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良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上种种丑恶现象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青少年主体意识也明显增强,社会责任感下降,有的甚至呈现缺乏社会责任感倾向:主要表现为部分青少年学生只重视个人理想、重视自我价值,轻视社会价值,缺乏社会责任感,面对现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学校教育显示它的重要性,特别是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学校教育中的‘德育为首’的培养目标的思想意识。在学校教育目的上,突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理念,把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首先从提高领导意识着手,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同时,要以教学为中心,在学科教育中积极渗透德育知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尊敬师长,同时也提倡师长爱护学生。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培养优良的学风。一个具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德育环境, 对学生能够起到表扬、鞭策、扶正祛邪、激励进取的积极作用。一个能够以人为本,在教育目的上,突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理念的学校,能够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学生的健康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的根本目的在育人,和谐德育必须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在教育对象上,突出个体价值、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发展学生需要有机结合起来。要遵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根据受教育者年龄、心理、阅历、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德育内容和方法。
合理安排德育活动,使德育途径、方法科学化。通过合理安排德育和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的德育合力在学校教育在积极安排一些教育活动,如每周看一场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的影片;或每周举办一次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班会、讲作,或观看、聆听可歌可泣的英雄的事迹,体会英雄伟人的心路历程和人格魅力,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净化,这种无行教育的力量,成为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源。真正的体现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由此可见,在学校中,重视和积极创设优良的德育育人环境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人文关怀,以“和谐”为目标,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使他们既关爱自己、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勇于超越自己,懂得现代社会中做人立世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逐渐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度。体现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为社会输送更多健康的,合格的,优秀的人才。
一、关于德育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古代教育中,礼(德育)是“六艺”之首。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说明实行“孝”“涕”等道德修养应先于“学文”。邓小平德育思想的集中表现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为首”,正如邓小平所说:“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
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渐消退
以往,我们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做为我们的培养目标,德育为首要重要的,而目前来看德育的重要位置已被智育的培养目标所代替,学校许多德育活动流于形式,被随便占用,理由是浪费时间,不如做几道题来的重要。学校的培养目标已改为‘一切向分数看’,‘分数是终级目标’,‘分数说明一切’,所以,培养了一批高分数,高智商,却低素质冷酷无爱心的人。发生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曾经有一件真实的的事情使我感受颇深,有一个勤奋好学的一个女学生,成绩很好,也很爱问问题,一个下午的自习课上,她来到办公室问一位老师一个难解的问题,老师给她解答了两个多小时,后来,老师说:“我晚上还有晚课,我能吃点饭吗?”那位学生毫无表情的对老师说:“给你半个小时的时间,我很忙,一会还有事呢。”办公室的老师都呆住了,这就是我们废寝忘食,辛辛苦苦培养的‘优秀’人才,这样不懂感恩的人以后又怎能回抱社会呢?学校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
现在的学生见到老师大多数趾高气扬的走过去,问老师好的,和老师打招呼的越来越少……
在清明节祭扫烈士的活动中,献花圈的学生竟耳朵里戴着耳机,听着流行音乐,哼着流行歌曲……
前几天刚刚辱骂冲撞过老师的学生竟然兴高采烈的,众目睽睽下参加入团仪式……
一些含辛茹苦的农民挣来的血汗钱去供孩子上学,孩子学习没学好,却学会了攀比、享乐……
这一切发生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例子,不正是是说明我们教育的缺矢,德育教育不重视的结果。
由此可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道德是人类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者关系的伦理智慧与行为规范,是以一种非强制性的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人类良知以及教育去调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保证整个社会有序运行的精神力量。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无疑是一个具有高度道德感的社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面前,善于思考,提高明辨是非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信仰和道德。
三、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通过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赋予人以智慧和道德力量,使他们在社会活动中,有可能按照道德的、人性的要求去做出价值的定向,使人不仅能按照物的尺度去认识世界,而且能按照符合人自身的善的尺度去改造世界;不仅懂得世界是怎样的,而且懂得世界应该是怎样的,从而使他所塑造的世界更具人性,更适合人自身的需要与发展从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出发。德育的价值也主要表现于人自身价值的提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与增强。
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各种网络,媒体的不良信息的传播,,及来自社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良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上种种丑恶现象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青少年主体意识也明显增强,社会责任感下降,有的甚至呈现缺乏社会责任感倾向:主要表现为部分青少年学生只重视个人理想、重视自我价值,轻视社会价值,缺乏社会责任感,面对现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学校教育显示它的重要性,特别是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学校教育中的‘德育为首’的培养目标的思想意识。在学校教育目的上,突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理念,把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首先从提高领导意识着手,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同时,要以教学为中心,在学科教育中积极渗透德育知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尊敬师长,同时也提倡师长爱护学生。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培养优良的学风。一个具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德育环境, 对学生能够起到表扬、鞭策、扶正祛邪、激励进取的积极作用。一个能够以人为本,在教育目的上,突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理念的学校,能够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学生的健康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的根本目的在育人,和谐德育必须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在教育对象上,突出个体价值、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发展学生需要有机结合起来。要遵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根据受教育者年龄、心理、阅历、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德育内容和方法。
合理安排德育活动,使德育途径、方法科学化。通过合理安排德育和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的德育合力在学校教育在积极安排一些教育活动,如每周看一场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的影片;或每周举办一次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班会、讲作,或观看、聆听可歌可泣的英雄的事迹,体会英雄伟人的心路历程和人格魅力,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净化,这种无行教育的力量,成为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源。真正的体现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由此可见,在学校中,重视和积极创设优良的德育育人环境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人文关怀,以“和谐”为目标,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使他们既关爱自己、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勇于超越自己,懂得现代社会中做人立世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逐渐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度。体现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为社会输送更多健康的,合格的,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