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必要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语言障碍、视力障碍以及肢体瘫痪等症状,主要由心源性血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引起,经综合治疗后,有6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8.9%(48/54);存活49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9.3%,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脑疝;出院时肌力1~2级患者23例,其余均在3级和3级以上。结论:大面积脑梗塞起病急、发展快,根据其临床特点予以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尤其是在急性期采取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以及予以适当的脑保护等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塞;意识障碍;临床特点;诊断;治疗
脑梗塞是由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其中脑血栓、脑栓塞以及腔隙性梗死是该病的常见类型,临床研究表明,与脑梗塞相关的疾病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等,此外各种动脉炎、脱水、休克等情况也与该病存在一定关联[1]。大面积脑梗塞属于脑梗塞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由脑动脉主干阻塞引起的大范围脑组织损害,除具备一般脑梗塞症状外,还会出现意识障碍,颅内压也会增高,该病起病急、发展快,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以及采取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1例,男女比例为1:0.64;年龄范围为38~85岁,平均年龄为(61.4±3.9)岁,,其中40岁及以下3例(占5.6%),41~50岁6例(占11.1%),51~60岁23例(占42.6%),61~70岁15例(占27.8),70岁以上7例(13.0%)。基础疾病:高血压25例(占46.3%),冠心病9例(占16.7%),糖尿病17例(占31.5%),房颤15例(占27.8),风湿性心脏病3例(5.6%),有脑梗塞病史14例(占25.9%)。临床表现:意识障碍34例(占63.0%),其中昏睡14例(占41.2%),昏迷20例(占58.8%);肢体瘫痪53例(占98.1%),其中肌力0~2级27例(占50.9%);语言障碍40例(占74.1%),偏身感觉障碍18例(占33.3%);视力障碍26例(占48.1%),小便失禁22例(占40.7%),肢体抽搐7例(占13.0%),呕吐20例(占37.0%),癫痫3例(占5.6%)。
1.2方法
54例患者均行頭颅CT扫描,确诊为大面积脑梗塞,有20例患者病灶累及2个脑叶,34例患者病灶累及3个脑叶,其中中线结构移位者2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在急性期均给予脱水剂、脑细胞营养药以及吸氧治疗,对于未出现消化道出血和严重感染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抗氧化治疗。脱水剂包括20%甘露醇、利尿剂和甘油果糖,平均使用1~2周,具体应用时间结合患者病情而定;脑细胞营养药包括脑蛋白和脑活素,可酌情使用脑细胞活化剂;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剂量为10~20mg/d,连用1周。待患者恢复意识后,可适当给予使用血管扩张剂药物,注意用药时机;急性期后加用抗凝联合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硬化,可使用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以改善微循环[3]。与此同时,定期对患者血压、肝肾功能、电解质情况进行监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及时调整脱水剂类型及使用剂量,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设定显效、有效和无效3种评价标准,其中显效和有效合计为总有效,对本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活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
1.3统计学处理
本组统计数据均通过SPSS15.0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率(%)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采用检验,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标准。
2结果
5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9%(48/54)。本组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存活49例,死亡5例。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脑疝。出院时肌力1~2级患者23例,其余均在3级和3级以上。
表1 54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统计
3讨论
大面积脑梗塞是脑梗塞中较严重的类型,其病情较为凶险,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对于该病的诊断,目前可参考的标准的有两种:一是脑梗塞面积直径在4.0cm以上,梗塞面累及两个脑叶以上,还有一种是根据脑梗塞波及范围进行判断,以面积超过同侧1/2或2/3为准,目前临床上主要参照前一种诊断标准[4]。本组研究5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3.1病因及临床表现
高血压、心源性栓塞(包括房颤和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诱发大面积脑梗塞的主要原因,老年高血压患者因长期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致使血管狭窄、闭塞,较容易发生该病,本组中高血压患者25例,占46.3%;心源性栓塞患者因心源性栓子脱落,致使大脑动脉闭塞,也容易引发该病,本组中房颤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共18例,占33.3%;糖尿病患者在本组中所占比例也比较高,共17例,占31.5%,这方面的发病机制上不十分明确,但是在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确是事实。大面积脑梗塞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等特点,多数患者是在活动中突然起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以及心房、室等赘生物脱落,脑血管动脉受到堵塞,造成较为广泛的脑缺血而致病。该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语言障碍、视力障碍以及肢体瘫痪等症状,其中意识障碍呈现突发性或进行性发展,在脑组织广泛受损、中线结构移位情形下,会对脑干造成影响,本组意识障碍患者(包括昏睡和昏迷)34例,占63.0%;梗塞影响皮层和深穿支供血的情况下,会出现偏身感觉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本组偏身感觉障碍18例,占33.3%,肢体瘫痪53例,占98.1%,说明大面积脑梗塞致残率较高;视力障碍主要是眼球同向侧视障碍,由神经纤维受损造成,本组视力障碍患者26例,占48.1%;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呕吐情况,是由颅内压升高引起,脑室底部呕吐中枢受到刺激后便会出现呕吐。
3.2综合治疗
大面积脑梗塞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头颅CT扫描呈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分布在脑叶或脑叶之间,因脑组织损害面积较大,参照脑梗塞给予抗凝、溶栓、扩张血管等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应采取积极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以及脑保护等措施对其进行综合治疗,以预防脑疝形成,使脑组织功能尽快恢复。急性期治疗应及时给予高渗脱水剂、利尿剂等,用药时机的把握尤为重要,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脱水剂治疗,为防止“盗血综合征”的出现,在患者颅内压恢复正常时,切不可盲目或过早应用血管扩张剂;在恢复期应对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防止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后遗症状[5]。本组54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有6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8.9%(48/54);存活49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9.3%,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脑疝;出院时肌力1~2级患者23例,其余均在3级和3级以上。
综上所述,大面积脑梗塞起病急、发展快,根据其临床特点予以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尤其是在急性期采取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以及予以适当的脑保护等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白春岭.38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2013,15(8):1723-1724.
[2]邓鹏.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短期预后及影响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2.
[3]于传宝.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8(9):90-91.
[4]霍海英.神经解苷脂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12(4):47-48.
[5]陈学文.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的特点与治疗[J].中外医疗,2012,13(5):55-56.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塞;意识障碍;临床特点;诊断;治疗
脑梗塞是由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其中脑血栓、脑栓塞以及腔隙性梗死是该病的常见类型,临床研究表明,与脑梗塞相关的疾病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等,此外各种动脉炎、脱水、休克等情况也与该病存在一定关联[1]。大面积脑梗塞属于脑梗塞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由脑动脉主干阻塞引起的大范围脑组织损害,除具备一般脑梗塞症状外,还会出现意识障碍,颅内压也会增高,该病起病急、发展快,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以及采取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1例,男女比例为1:0.64;年龄范围为38~85岁,平均年龄为(61.4±3.9)岁,,其中40岁及以下3例(占5.6%),41~50岁6例(占11.1%),51~60岁23例(占42.6%),61~70岁15例(占27.8),70岁以上7例(13.0%)。基础疾病:高血压25例(占46.3%),冠心病9例(占16.7%),糖尿病17例(占31.5%),房颤15例(占27.8),风湿性心脏病3例(5.6%),有脑梗塞病史14例(占25.9%)。临床表现:意识障碍34例(占63.0%),其中昏睡14例(占41.2%),昏迷20例(占58.8%);肢体瘫痪53例(占98.1%),其中肌力0~2级27例(占50.9%);语言障碍40例(占74.1%),偏身感觉障碍18例(占33.3%);视力障碍26例(占48.1%),小便失禁22例(占40.7%),肢体抽搐7例(占13.0%),呕吐20例(占37.0%),癫痫3例(占5.6%)。
1.2方法
54例患者均行頭颅CT扫描,确诊为大面积脑梗塞,有20例患者病灶累及2个脑叶,34例患者病灶累及3个脑叶,其中中线结构移位者2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在急性期均给予脱水剂、脑细胞营养药以及吸氧治疗,对于未出现消化道出血和严重感染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抗氧化治疗。脱水剂包括20%甘露醇、利尿剂和甘油果糖,平均使用1~2周,具体应用时间结合患者病情而定;脑细胞营养药包括脑蛋白和脑活素,可酌情使用脑细胞活化剂;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剂量为10~20mg/d,连用1周。待患者恢复意识后,可适当给予使用血管扩张剂药物,注意用药时机;急性期后加用抗凝联合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硬化,可使用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以改善微循环[3]。与此同时,定期对患者血压、肝肾功能、电解质情况进行监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及时调整脱水剂类型及使用剂量,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设定显效、有效和无效3种评价标准,其中显效和有效合计为总有效,对本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活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
1.3统计学处理
本组统计数据均通过SPSS15.0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率(%)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采用检验,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标准。
2结果
5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9%(48/54)。本组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存活49例,死亡5例。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脑疝。出院时肌力1~2级患者23例,其余均在3级和3级以上。
表1 54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统计
3讨论
大面积脑梗塞是脑梗塞中较严重的类型,其病情较为凶险,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对于该病的诊断,目前可参考的标准的有两种:一是脑梗塞面积直径在4.0cm以上,梗塞面累及两个脑叶以上,还有一种是根据脑梗塞波及范围进行判断,以面积超过同侧1/2或2/3为准,目前临床上主要参照前一种诊断标准[4]。本组研究5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3.1病因及临床表现
高血压、心源性栓塞(包括房颤和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诱发大面积脑梗塞的主要原因,老年高血压患者因长期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致使血管狭窄、闭塞,较容易发生该病,本组中高血压患者25例,占46.3%;心源性栓塞患者因心源性栓子脱落,致使大脑动脉闭塞,也容易引发该病,本组中房颤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共18例,占33.3%;糖尿病患者在本组中所占比例也比较高,共17例,占31.5%,这方面的发病机制上不十分明确,但是在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确是事实。大面积脑梗塞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等特点,多数患者是在活动中突然起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以及心房、室等赘生物脱落,脑血管动脉受到堵塞,造成较为广泛的脑缺血而致病。该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语言障碍、视力障碍以及肢体瘫痪等症状,其中意识障碍呈现突发性或进行性发展,在脑组织广泛受损、中线结构移位情形下,会对脑干造成影响,本组意识障碍患者(包括昏睡和昏迷)34例,占63.0%;梗塞影响皮层和深穿支供血的情况下,会出现偏身感觉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本组偏身感觉障碍18例,占33.3%,肢体瘫痪53例,占98.1%,说明大面积脑梗塞致残率较高;视力障碍主要是眼球同向侧视障碍,由神经纤维受损造成,本组视力障碍患者26例,占48.1%;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呕吐情况,是由颅内压升高引起,脑室底部呕吐中枢受到刺激后便会出现呕吐。
3.2综合治疗
大面积脑梗塞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头颅CT扫描呈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分布在脑叶或脑叶之间,因脑组织损害面积较大,参照脑梗塞给予抗凝、溶栓、扩张血管等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应采取积极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以及脑保护等措施对其进行综合治疗,以预防脑疝形成,使脑组织功能尽快恢复。急性期治疗应及时给予高渗脱水剂、利尿剂等,用药时机的把握尤为重要,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脱水剂治疗,为防止“盗血综合征”的出现,在患者颅内压恢复正常时,切不可盲目或过早应用血管扩张剂;在恢复期应对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防止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后遗症状[5]。本组54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有6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8.9%(48/54);存活49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9.3%,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脑疝;出院时肌力1~2级患者23例,其余均在3级和3级以上。
综上所述,大面积脑梗塞起病急、发展快,根据其临床特点予以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尤其是在急性期采取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以及予以适当的脑保护等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白春岭.38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2013,15(8):1723-1724.
[2]邓鹏.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短期预后及影响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2.
[3]于传宝.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8(9):90-91.
[4]霍海英.神经解苷脂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12(4):47-48.
[5]陈学文.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的特点与治疗[J].中外医疗,2012,13(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