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地处黄河几字湾之内,土地辽阔,肥腴,地灵人杰。如今所居住地人大部分是明清时期“走西口”上来讨生活的陕北人和本地蒙古族。蒙汉文化和生活习惯在鄂尔多斯经过多年的融合,形成了当地独特饮食文化。
其中顿羊肉和酸烩菜极具代表性。
炖羊肉
羊肉是蒙餐的主菜。羊肉的做法有炖、烤、涮和清蒸。
鄂尔多斯区别于其它地区肉羊的特点是:以当年山羊(本地人称未结婚的山嵑子)为上品,一般都在三四十斤。
本地人最喜欢的是手把肉和炖羊肉。
手把肉的做法是将羊肉剥皮,从骨缝解开,不让骨髓流出,炖出的羊肉比较清淡。炖羊肉的做法是将羊肉分成拳头大小的块。在草原上炖手肉只放一些沙葱、姜片和粗盐。整只羊在土灶上炖满满的一大铁锅,最好是用当地的水,要在冷水中放肉,用沙柳或干柴将羊肉彻底煮沸煮透后,才能盖锅盖儿,否则,肉色会发红。
在盖锅前,舀一碗未下油的肉汤加碎肉品尝,那是另一种美味。
约两个小时后,羊肉炖得满屋飘香,这时,要严格控制剩余的汤汁。有喜欢吃留一些汤汁的“耍水羊肉”,也有喜吃不留汤汁的“崩干羊肉”。出锅时撒上葱末,吃的时候,沾着蒜泥,那可是少有的人间美味。
达到一定级别的“鄂尔多斯美食家”,可以从口感上区分出羊肉来自哪些乡镇,也因此打造出许多鄂尔多斯羊肉品牌。有东胜“布日都梁”手指羊,伊金霍洛“苏泊汗”山羊,杭锦“特拉沟”山嵑子,达拉特“呼斯梁的”山地羊,准格尔“暖水”山羊,“阿尔巴斯”肉山羊,不可不说吃得讲究、品得精细。
据说,因达拉特为黄河滩地,羊肉水分较大;准格尔富含矿质水,羊肉里有微量矿物质,肉色发暗;伊金霍洛、杭锦、乌审、鄂托克有广阔的原始牧场和半干旱戈壁草原,到处是沙葱、地椒、田梗等中药材,羊在平时的放养中就用中药材入了味,羊肉精瘦紧致,有独特的中草药味道。
“膻”本是羊肉的一大特点,让很多的外地人对羊肉望而却步,而不膻恰恰是鄂尔多斯羊肉的一大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来到鄂尔多斯发展的江浙人是不吃羊肉的。几年前,再次见到了已扎根鄂尔多斯的江南客,吃羊肉的量已不输本地人。
近几年,交通有了极大改善,常驻鄂尔多斯做生意的南方朋友春节前开车回家时,要在后备箱拉一只鄂尔多斯本地羊,带一桶本地水、一捆本地葱和姜。回到家乡后,按照鄂尔多斯的羊肉炖法,有条件的,在屋外搭起野炊,招呼一大家子人吃一顿原汁原味的鄂尔多斯大锅炖羊肉,让家人还未到鄂尔多斯,就提前感受了一把鄂尔多斯美食的粗犷与豪迈。
“烤全羊”是鄂尔多斯人重大喜庆的一道主打菜,由于需要专用灶具和大场地,小型宴会无法推广。“干羊肉”里面包含着记忆的味道。涮羊肉和烤羊肉串随着物流的通畅已遍布全国,有时出门久了,外地的朋友会用涮羊肉和烤羊肉串招待我们,但因调料过重,也吃不出个好赖。
这篇小文章被我周围的几位“美食家”看到后,肯定会对我嗤之以鼻。因为我招待客人,需要他们给我引荐地道炖羊肉的饭店。请人在家里吃炖羊肉,还得请他们当主厨,因此,对于他们的态度我还是很服气的。
烩酸菜
那一种扑鼻而来的芬芳,悠然地撩拨着你的味蕾,让你欲罢不能。我说的便是烩酸菜,中国北方汉族地区的一道家常菜。
大白菜是贫民菜,由于在冬季无法大量储存,先人们采用腌制的方法,整个冬天,用它来支撑一个贫民家庭的基本生活。
在物质匮乏年代,烩酸菜是一个家庭经济实惠的天天见面菜,让很多人安全度过了那些困难的年代,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献。
三十多年前,单位秋天都要给职工抓秋菜,除了萝卜、葱、蒜外,土豆和大白菜的量是最大的,一个三口之家最多能腌上千斤白菜。
说来奇怪,那么多年里,天天水煮土豆烩酸菜,愣是没吃腻。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烩酸菜已不是日常的主打菜,但时常不吃还有些想。
现在的烩酸菜已与以前的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了。
从前烩酸菜的做法是:先用清水将切成块的土豆煮熟,然后放入用开水绰过切成条的酸菜。半个小时后,将放入“哈啦”油和葱花的铜勺在炭火上烤得冒了烟,快速炝入烩菜中,然后,将土豆和酸菜用勺子採成泥状。
那时候,最怀念的烩酸菜便是杀猪菜。杀猪菜和“打谷糕”是北方农民多年形成的庆祝丰收的一种仪式。
进入小雪节气,北方地区的农家开始杀猪。杀猪的人家要用槽头肉请邻居和亲戚来吃一顿,条件好的,杀猪时能请好几桌,就像办了一件小型事务。对一年也吃不到一顿油水菜的人来说,那顿杀猪菜吃的那叫一个过瘾,以至于三十多年后,很多人吃出了高血脂,每到杀猪时节,还念念不忘那一顿杀猪菜。
那种杀猪菜已成为上一代人的历史记忆,如今的烩酸菜经过精工细做,已成为鄂尔多斯的一道特色美味。
酸菜、土豆与猪肉是一种绝配。现在的杀猪菜还保持着原有的味道,但烩菜时用的是猪排和五花肉,还保持着原有的做法,烩成满满的一大锅,让大家吃的过瘾,吃得解馋。
随着年龄增大,耳边经常成到要低脂饮食、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的念叨,但一听见吃杀猪菜,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儿时形成的饮食习惯和美味记忆,像一只无形的手纠扯着我的胃,不是说改就能改变了的。
鄂尔多斯是蒙汉交融的大舞台,陕北汉人和本地的蒙古族在这里互相包容、互相借鉴、互通有无。炖羊肉和烩酸菜同时成为鄂尔多斯宴席中两道极具特色的主打菜,从一个角度形象地诠释了这种结合的完美性。像鄂尔多斯音乐、舞蹈和浩如烟海的其他艺术一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鄂尔多斯文化现象。
其中顿羊肉和酸烩菜极具代表性。
炖羊肉
羊肉是蒙餐的主菜。羊肉的做法有炖、烤、涮和清蒸。
鄂尔多斯区别于其它地区肉羊的特点是:以当年山羊(本地人称未结婚的山嵑子)为上品,一般都在三四十斤。
本地人最喜欢的是手把肉和炖羊肉。
手把肉的做法是将羊肉剥皮,从骨缝解开,不让骨髓流出,炖出的羊肉比较清淡。炖羊肉的做法是将羊肉分成拳头大小的块。在草原上炖手肉只放一些沙葱、姜片和粗盐。整只羊在土灶上炖满满的一大铁锅,最好是用当地的水,要在冷水中放肉,用沙柳或干柴将羊肉彻底煮沸煮透后,才能盖锅盖儿,否则,肉色会发红。
在盖锅前,舀一碗未下油的肉汤加碎肉品尝,那是另一种美味。
约两个小时后,羊肉炖得满屋飘香,这时,要严格控制剩余的汤汁。有喜欢吃留一些汤汁的“耍水羊肉”,也有喜吃不留汤汁的“崩干羊肉”。出锅时撒上葱末,吃的时候,沾着蒜泥,那可是少有的人间美味。
达到一定级别的“鄂尔多斯美食家”,可以从口感上区分出羊肉来自哪些乡镇,也因此打造出许多鄂尔多斯羊肉品牌。有东胜“布日都梁”手指羊,伊金霍洛“苏泊汗”山羊,杭锦“特拉沟”山嵑子,达拉特“呼斯梁的”山地羊,准格尔“暖水”山羊,“阿尔巴斯”肉山羊,不可不说吃得讲究、品得精细。
据说,因达拉特为黄河滩地,羊肉水分较大;准格尔富含矿质水,羊肉里有微量矿物质,肉色发暗;伊金霍洛、杭锦、乌审、鄂托克有广阔的原始牧场和半干旱戈壁草原,到处是沙葱、地椒、田梗等中药材,羊在平时的放养中就用中药材入了味,羊肉精瘦紧致,有独特的中草药味道。
“膻”本是羊肉的一大特点,让很多的外地人对羊肉望而却步,而不膻恰恰是鄂尔多斯羊肉的一大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来到鄂尔多斯发展的江浙人是不吃羊肉的。几年前,再次见到了已扎根鄂尔多斯的江南客,吃羊肉的量已不输本地人。
近几年,交通有了极大改善,常驻鄂尔多斯做生意的南方朋友春节前开车回家时,要在后备箱拉一只鄂尔多斯本地羊,带一桶本地水、一捆本地葱和姜。回到家乡后,按照鄂尔多斯的羊肉炖法,有条件的,在屋外搭起野炊,招呼一大家子人吃一顿原汁原味的鄂尔多斯大锅炖羊肉,让家人还未到鄂尔多斯,就提前感受了一把鄂尔多斯美食的粗犷与豪迈。
“烤全羊”是鄂尔多斯人重大喜庆的一道主打菜,由于需要专用灶具和大场地,小型宴会无法推广。“干羊肉”里面包含着记忆的味道。涮羊肉和烤羊肉串随着物流的通畅已遍布全国,有时出门久了,外地的朋友会用涮羊肉和烤羊肉串招待我们,但因调料过重,也吃不出个好赖。
这篇小文章被我周围的几位“美食家”看到后,肯定会对我嗤之以鼻。因为我招待客人,需要他们给我引荐地道炖羊肉的饭店。请人在家里吃炖羊肉,还得请他们当主厨,因此,对于他们的态度我还是很服气的。
烩酸菜
那一种扑鼻而来的芬芳,悠然地撩拨着你的味蕾,让你欲罢不能。我说的便是烩酸菜,中国北方汉族地区的一道家常菜。
大白菜是贫民菜,由于在冬季无法大量储存,先人们采用腌制的方法,整个冬天,用它来支撑一个贫民家庭的基本生活。
在物质匮乏年代,烩酸菜是一个家庭经济实惠的天天见面菜,让很多人安全度过了那些困难的年代,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献。
三十多年前,单位秋天都要给职工抓秋菜,除了萝卜、葱、蒜外,土豆和大白菜的量是最大的,一个三口之家最多能腌上千斤白菜。
说来奇怪,那么多年里,天天水煮土豆烩酸菜,愣是没吃腻。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烩酸菜已不是日常的主打菜,但时常不吃还有些想。
现在的烩酸菜已与以前的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了。
从前烩酸菜的做法是:先用清水将切成块的土豆煮熟,然后放入用开水绰过切成条的酸菜。半个小时后,将放入“哈啦”油和葱花的铜勺在炭火上烤得冒了烟,快速炝入烩菜中,然后,将土豆和酸菜用勺子採成泥状。
那时候,最怀念的烩酸菜便是杀猪菜。杀猪菜和“打谷糕”是北方农民多年形成的庆祝丰收的一种仪式。
进入小雪节气,北方地区的农家开始杀猪。杀猪的人家要用槽头肉请邻居和亲戚来吃一顿,条件好的,杀猪时能请好几桌,就像办了一件小型事务。对一年也吃不到一顿油水菜的人来说,那顿杀猪菜吃的那叫一个过瘾,以至于三十多年后,很多人吃出了高血脂,每到杀猪时节,还念念不忘那一顿杀猪菜。
那种杀猪菜已成为上一代人的历史记忆,如今的烩酸菜经过精工细做,已成为鄂尔多斯的一道特色美味。
酸菜、土豆与猪肉是一种绝配。现在的杀猪菜还保持着原有的味道,但烩菜时用的是猪排和五花肉,还保持着原有的做法,烩成满满的一大锅,让大家吃的过瘾,吃得解馋。
随着年龄增大,耳边经常成到要低脂饮食、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的念叨,但一听见吃杀猪菜,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儿时形成的饮食习惯和美味记忆,像一只无形的手纠扯着我的胃,不是说改就能改变了的。
鄂尔多斯是蒙汉交融的大舞台,陕北汉人和本地的蒙古族在这里互相包容、互相借鉴、互通有无。炖羊肉和烩酸菜同时成为鄂尔多斯宴席中两道极具特色的主打菜,从一个角度形象地诠释了这种结合的完美性。像鄂尔多斯音乐、舞蹈和浩如烟海的其他艺术一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鄂尔多斯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