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酒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日两国都有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日本的酒文化深受中国酒文化的影响。由于酒文化所受的生活环境和历史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中日酒文化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中日酒文化进行对比,为中日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提供借鉴,促进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关键词:中日;酒文化;对比
酒是农耕文明的产物,随着酿酒技术的不断发展,酒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酒文化”一词,最早是由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因此,“酒文化”也就是以酒为载体,围绕酒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和精神的现象的总和。
一、源远流长的中日酒文化
中日两国地缘相近,古代日本因为没有确立自己的文化体系,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处处都表现出中国文明的痕迹,酒文化也不例外。唐代以来,杜康被认为是酿酒的鼻祖。而古代日本宫中负责掌管造酒的人被称为“刀自”(toji),意为年迈的女子。后来在与中国的酿酒师交流之后,知道了杜康是中国酿酒的鼻祖,便将原来的“刀自”改为了“杜氏”,以此来表达对中国酿酒技术的认同和向往。可见,中日两国的酒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渊源之深,为我们对中日两国的酒文化进行对比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二、不一样的中日酒文化
由于受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中国和日本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此,在饮酒方面,两国也都有许多礼法规定和礼仪规范。酒礼的内核就是酒德,酒礼的外化就是酒仪,而酒礼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形成了酒俗。可以说,中日两国在“礼”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了独具特色又彼此相通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礼,主要以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基础,以孔子提出的“唯酒无量,不及乱。”为标准。从西周开始,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严格遵守孔子提出的酒德标准。中国人在饮酒的时候,还特别注意区分君臣、长幼、宾客之礼,这些约定俗成的礼节,流传至今。
日本由于受儒教和佛教的影响,也很注重酒礼酒德。日本在江户时代曾流行“酒道”。日本的“酒道”有三个流派:“公家流”主要是品评好酒;“武家流”主要提倡以酒的修身养性为主要目的;“商家流”主要是借酒來培养人们的礼仪和修养。虽然现在酒道已经消失了,但是日本也同样留下了丰富的饮酒礼仪,至今依然出现在日本人的酒桌上。
1.劝酒和敬酒
中国人喝酒的时候喜欢劝酒。在中国,主人为了表现出对宾客的热情,酒桌上经常主动给客人倒酒,主人经常通过劝客人喝酒来表示对客人的友好。在劝酒的同时,中国人还有敬酒以示尊敬的习惯。一般来说,晚辈要给长辈敬酒,下属要个给上司敬酒,还要给酒桌上最重要的任务敬酒。此外,同辈人之间也要相互敬酒。可以说,中国人饮酒,几乎都是在相互劝酒和敬酒中进行的。
在日本,虽然也有敬酒的习惯,但并不像中国那么频繁。而且在日本,人们之间一般只敬酒不劝酒,也不会去强求别人喝酒。日本人喝酒比较随意,一般是在宴会开始时的第一杯酒必须接,之后就可以根据喜好,自己决定喝多少酒。如果不愿意继续喝酒,可以拒绝,别人也就不会再强求。
2.“干杯”
日本人的“干杯”这个词源自中国,但是中日两国关于“干杯”这个词的理解却相差很大。在中国,人们说“干杯”这个词,就是要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有时候为了表现出自己真的喝完了,还要把酒杯翻个底朝天,以示自己的诚意。这与中国人热情豪放的性格有关。然而在日本,由于日本人的性格都比较内敛含蓄,人们说“干杯”的时候,也不是一定要把杯中的酒喝完,人们只需要抬起酒杯,根据自己的意愿喝酒就可以了,没有人会去强求别人一定要饮尽。
3.喝酒的气氛
中国人向来喜欢热闹,饮酒的时候也不例外。酒令、猜拳等游戏,都是中国人发明出来活跃酒桌气氛的游戏。在酒桌上,没有人会自饮自酌。大家一定是边喝酒边聊天,相互交流着喝酒。而且,中国人都是一起喝酒,在酒桌上,所有人喝酒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大家一定要一起“干杯”喝酒,而不允许有人按自己的节奏喝酒。
日本人喝酒的时候也有助兴的活动,但与中国的酒令、猜拳不同,日本人一般是一起拍手跳舞,所有人围绕着酒桌载歌载舞来助兴。日本人喝酒的时候可以自己随意饮酒,大家没有统一的节奏,除了宴会开始的第一杯酒需要大家一起“干杯”以外,接下来的时间都可以自由安排。另外,与中国人不同的是,为了调节气氛,或者想要改变酒的口味,日本人喝酒的时候会更换地方,有时候一天晚上可以换三、四个地方喝酒。而在中国,无论和多长时间,人们都只会待在同一个地方。
4.醉酒
中日两国人对于醉酒的态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中国,酒宴作为一个人们很重要的交际活动,要求所有人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此,在酒宴上醉酒是被认为不礼貌,没有修养的行为。中国人在酒宴上一般不会让自己喝醉,以免失态。即使喝醉了,也要表现出没有喝醉的样子。只有不在酒桌上醉酒的人,才会被人们尊重。
相反,在日本,酒宴一般都是为人们消遣或者缓解压力的。因此,喝酒的人可以表现得比较随意,不用太在乎自己的行为举止。大家在酒宴上可以忽视平日里的等级观念,尽情的释放自己。有时候,喝醉了和上司开玩笑或者抱怨上司的管理都是可以的。和中国不同,如果一直喝酒却不会醉,会被认为不实在,而喝醉的人反而会被觉得是值得信任的。
中日两国的酒文化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一脉相承又发展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酒文化作为中日两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反映出了两国社会生活的不同,也折射出中国和日本两个不同的民族的价值观念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中日两国酒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日本的了解,促进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也让我们在中日两国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可以求同存异,共同推进两国文化的发展。
作者简介:杨孟丹,女,汉族,云南通海人,云南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关键词:中日;酒文化;对比
酒是农耕文明的产物,随着酿酒技术的不断发展,酒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酒文化”一词,最早是由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因此,“酒文化”也就是以酒为载体,围绕酒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和精神的现象的总和。
一、源远流长的中日酒文化
中日两国地缘相近,古代日本因为没有确立自己的文化体系,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处处都表现出中国文明的痕迹,酒文化也不例外。唐代以来,杜康被认为是酿酒的鼻祖。而古代日本宫中负责掌管造酒的人被称为“刀自”(toji),意为年迈的女子。后来在与中国的酿酒师交流之后,知道了杜康是中国酿酒的鼻祖,便将原来的“刀自”改为了“杜氏”,以此来表达对中国酿酒技术的认同和向往。可见,中日两国的酒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渊源之深,为我们对中日两国的酒文化进行对比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二、不一样的中日酒文化
由于受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中国和日本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此,在饮酒方面,两国也都有许多礼法规定和礼仪规范。酒礼的内核就是酒德,酒礼的外化就是酒仪,而酒礼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形成了酒俗。可以说,中日两国在“礼”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了独具特色又彼此相通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礼,主要以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基础,以孔子提出的“唯酒无量,不及乱。”为标准。从西周开始,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严格遵守孔子提出的酒德标准。中国人在饮酒的时候,还特别注意区分君臣、长幼、宾客之礼,这些约定俗成的礼节,流传至今。
日本由于受儒教和佛教的影响,也很注重酒礼酒德。日本在江户时代曾流行“酒道”。日本的“酒道”有三个流派:“公家流”主要是品评好酒;“武家流”主要提倡以酒的修身养性为主要目的;“商家流”主要是借酒來培养人们的礼仪和修养。虽然现在酒道已经消失了,但是日本也同样留下了丰富的饮酒礼仪,至今依然出现在日本人的酒桌上。
1.劝酒和敬酒
中国人喝酒的时候喜欢劝酒。在中国,主人为了表现出对宾客的热情,酒桌上经常主动给客人倒酒,主人经常通过劝客人喝酒来表示对客人的友好。在劝酒的同时,中国人还有敬酒以示尊敬的习惯。一般来说,晚辈要给长辈敬酒,下属要个给上司敬酒,还要给酒桌上最重要的任务敬酒。此外,同辈人之间也要相互敬酒。可以说,中国人饮酒,几乎都是在相互劝酒和敬酒中进行的。
在日本,虽然也有敬酒的习惯,但并不像中国那么频繁。而且在日本,人们之间一般只敬酒不劝酒,也不会去强求别人喝酒。日本人喝酒比较随意,一般是在宴会开始时的第一杯酒必须接,之后就可以根据喜好,自己决定喝多少酒。如果不愿意继续喝酒,可以拒绝,别人也就不会再强求。
2.“干杯”
日本人的“干杯”这个词源自中国,但是中日两国关于“干杯”这个词的理解却相差很大。在中国,人们说“干杯”这个词,就是要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有时候为了表现出自己真的喝完了,还要把酒杯翻个底朝天,以示自己的诚意。这与中国人热情豪放的性格有关。然而在日本,由于日本人的性格都比较内敛含蓄,人们说“干杯”的时候,也不是一定要把杯中的酒喝完,人们只需要抬起酒杯,根据自己的意愿喝酒就可以了,没有人会去强求别人一定要饮尽。
3.喝酒的气氛
中国人向来喜欢热闹,饮酒的时候也不例外。酒令、猜拳等游戏,都是中国人发明出来活跃酒桌气氛的游戏。在酒桌上,没有人会自饮自酌。大家一定是边喝酒边聊天,相互交流着喝酒。而且,中国人都是一起喝酒,在酒桌上,所有人喝酒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大家一定要一起“干杯”喝酒,而不允许有人按自己的节奏喝酒。
日本人喝酒的时候也有助兴的活动,但与中国的酒令、猜拳不同,日本人一般是一起拍手跳舞,所有人围绕着酒桌载歌载舞来助兴。日本人喝酒的时候可以自己随意饮酒,大家没有统一的节奏,除了宴会开始的第一杯酒需要大家一起“干杯”以外,接下来的时间都可以自由安排。另外,与中国人不同的是,为了调节气氛,或者想要改变酒的口味,日本人喝酒的时候会更换地方,有时候一天晚上可以换三、四个地方喝酒。而在中国,无论和多长时间,人们都只会待在同一个地方。
4.醉酒
中日两国人对于醉酒的态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中国,酒宴作为一个人们很重要的交际活动,要求所有人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此,在酒宴上醉酒是被认为不礼貌,没有修养的行为。中国人在酒宴上一般不会让自己喝醉,以免失态。即使喝醉了,也要表现出没有喝醉的样子。只有不在酒桌上醉酒的人,才会被人们尊重。
相反,在日本,酒宴一般都是为人们消遣或者缓解压力的。因此,喝酒的人可以表现得比较随意,不用太在乎自己的行为举止。大家在酒宴上可以忽视平日里的等级观念,尽情的释放自己。有时候,喝醉了和上司开玩笑或者抱怨上司的管理都是可以的。和中国不同,如果一直喝酒却不会醉,会被认为不实在,而喝醉的人反而会被觉得是值得信任的。
中日两国的酒文化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一脉相承又发展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酒文化作为中日两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反映出了两国社会生活的不同,也折射出中国和日本两个不同的民族的价值观念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中日两国酒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日本的了解,促进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也让我们在中日两国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可以求同存异,共同推进两国文化的发展。
作者简介:杨孟丹,女,汉族,云南通海人,云南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