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凉州(随笔)

来源 :青海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124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凉州,那个后改名为武威的城市,是我河西走廊之行的最后一站。我之所以因时间的关系放弃同为“河西四郡”的张掖,更多是想去看看拥有著名的“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石窟的鼻祖——天梯山石窟”、供奉我国古代四大佛教翻译家之首的鸠摩罗什的罗什寺等名胜古迹的地方。
  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来形容武威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自从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之一的武威郡之后,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国和大凉政权先后在此地建都,继而成为连接中原和西域的交通咽喉。武威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五凉、西夏和佛教等绚烂多彩的文化,文物古迹比比皆是,中国旅游标志、青铜艺术极品的铜奔马是其中之一。
  雷台汉墓
  铜奔马出土于雷台汉墓。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高约十米的土台上,在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得名。
  好多人因为铜奔马才去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雷台汉墓的,我们也不例外。那天天气有些阴冷,我和女儿从住地步行三四公里,远远望见一座两边有石狮子、雄伟的汉风大门门楣上写有繁体字“雷台”的建筑,我们知道目的地到了。从大门望进去,院子正中花坛内的高耸的碑上矗立着跟实物相比放大了几倍的铜奔马,铜奔马脚踩一只龙雀,昂首扬尾,三足腾空,让人不禁担心它在多云的天幕下飞奔而去。绕过碑,迎面一组九十九匹放大了六倍的雄壮的铜车马仪仗俑,仿佛把人带到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的东汉末年。
  关于雷台汉墓的墓主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守张掖长张君”之墓,持这一说法的依据是,在出土的成组铜车马的其中三件陶马俑胸前有“守张掖长张君”的字样,可此说法得到好多人的驳斥。说法二是张衡之墓,这一说法也只是一种猜测,并没有实质性的实物来佐证。受到广泛认可的是第三种说法,据说通过对出土的231件金、银、铜、玉等文物的研究,认为墓主是中国道教祖师张道陵。张道陵的身份是汉留侯张良八世孙,汉末大儒,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中国道教祖师。张道陵作道书二十四篇,设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创立道派。汉永寿二年(156年),张道陵逝世,享年123岁。
  张道陵逝世后,遗体被秘密埋葬,千百年来,他的墓地一直是未解之谜。1969年9月雷台汉墓发现后,道教学者以出土器物比对文献,反复研究,最终认定了此墓主身份。张道陵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文化巨人,受到后世的景仰和尊敬。他是道教最重要的神衹之一,在民间被称为“玉皇大帝”。在佛教中,是主健康长寿之佛药师佛。
  雷台汉墓分一号和二号两个墓道,因曾遭到大规模的盗挖,只能推测它是夫妻合葬墓,墓地高大的封土上建有建筑规模不小的雷台观。
  我们去时恰逢游人稀少,进入二号墓道时只有稍早我们进入的两名男游客。离墓道口几米的地方有一口汉井,据说在上世纪90年代,此井中还有水,这口井很大的特点是下面的东西能被成倍放大,所以井底鋪的一层小面额的纸币在我这高度近视者眼里也清晰可见了。用砖箍成的拱形墓道长19.34米,墓顶安放的灯光似乎过于昏暗,墓道有些地方非常狭窄,只能弓着身子往里走,越往里感觉越阴暗。此时两名男游客已经到墓室了,因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配以左右耳室三处,不知道他俩钻到哪个室了,所以只能闻其声而不见其人影,等我和女儿到前室时,他俩已经看完全部并走出了墓道。
  整个墓道中只剩下我和女儿,向来觉得胆大,几次跟人夸口,一个人在家的大半夜也能把什么《鬼吹灯》《盗墓笔记》等书津津有味看完的我顿觉浑身起了鸡皮疙瘩,整个空间阴森可怖,便无视女儿的取笑,催促赶快离开。女儿坚持说要看完,我心说,你完全可以跟吴邪胖子他们一起混了。一号墓跟二号墓大同小异,之前碰到的两名游客说里面空空如也,不过既然来了,不妨去看看,我硬着头皮匆匆看了几眼便退了出来。
  雷台汉墓墓主的最终确认,使武威成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一方圣地,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道教在武威不仅流传久远,并有一定的信仰基础。当然,除了道教,佛教这个传自异域的宗教,在距今约有1600年的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也开始传入武威地区。
  天梯山石窟
  漠漠青冥不可梯,梯山高出辟层蹊。
  朝天有路风云合,隐雾何人竹不栖。
  玉塞万年凭作障,泉源六出各成溪。
  振衣千仞曾寻梦,一览青川绿树低。
  ——清·张昭美
  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中路乡灯山村,距市区约五十公里的路程,我们是乘出租车前往天梯山石窟的。
  出租车司机是个大约三十岁的女士,她一边开着车,一边热情地做义务导游。这跟好多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一样,他们会在你到达旅游目的地之前,先期让你对所去之地有大概的了解。我们从司机的介绍中得知,因为此时是旅游淡季,去天梯山石窟的游客不是很多,所以能悠闲自在地游览完景点。听了司机的介绍,我感到由衷地高兴,这下不用踮着脚尖,从人缝中搜寻传说中的美景了。
  很快到了山下,远看天梯山,但见陡峭峻拔、峰峦起伏的山峰高入云霄。通往山上有石阶,之前听司机说因为道路崎岖,犹如悬梯,所以才叫天梯山的。我们拾级而上,远看祁连山脉层峦叠嶂,高耸入云,山顶上白雪皑皑,使黛青色的山体显得晶莹而冷峻。黄洋水水库里有蓝天、白云、青山的倒影,让人恍如进入两个相同的世界。到了石窟,看到大佛依山而坐,大佛脚下的水库碧波荡漾,缠绕在大佛身上的云雾轻轻荡漾,整个画面由佛像、山峰、湖水、云雾构成,如梦似幻,使此呈现出一幅绝美的水墨画。
  天梯山石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被称为中国石窟的鼻祖。由于佛教传入北凉后备受各界人士的信奉,北凉的僧侣一时达三千余人,于是开凿佛像势在必行。据记载,公元421年,北凉国君沮渠蒙逊指示凉州年轻的佛教徒,也是天才的寺庙建筑工程师——昙曜开凿天梯山石窟。当昙曜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审视着巍峨的天梯山,一个伟大的计划在他睿智的头脑中形成,他要在这里建成一个举世无双的佛像石窟,来表达他对佛的虔诚和敬仰。巨大的工程让昙曜兴奋,他带领他的工匠们在天梯山悬崖上,开凿出了一个个洞窟和一尊尊佛像,让来到这里的信奉者们感到心灵的沉静、佛教的神圣。昙曜等人在完成天梯山石窟之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和佛教中心的东移,他带领他的团队东下平城(今山西大同),成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重要技术力量,而昙曜则成为北魏的佛教领袖。
  后经隋、唐等朝代的继续开凿,天梯山石窟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雄伟。现在石窟存有壁画数百平方米,有洞窟三层,大小佛龛17个,100多尊佛像,石窟内有释迦牟尼大像1尊,高28米。佛像面水而立巍然端坐,右臂伸直,指向前方。释迦佛像两旁还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迦叶、阿难等6尊造像,造型生动,神态威严。
  如今站在大佛脚下,我仿佛听到工匠们铁锤击打山石时发出的轰鸣声在祁连山山谷久久回荡;看到年轻僧人昙曜手拿绘图,跟他的工匠们热烈讨论石窟的规划、佛像的造型……斯人远去,但他们的成就如同祁连山深深扎根于河西走廊一样,扎根在对佛教的崇高敬仰、对热爱石窟艺术的人们心中。
  拜谒完天梯山石窟时,已经是夕阳西下了。明天就要离开武威,想想我们还没去过的庙宇古迹,比如文庙、鸠摩罗什寺、凉州白塔寺、海藏寺、延寿寺等,心里还真有些不舍,为没能完全了解武威灿烂的历史文化而抱憾,可反过来想,这是不是预示我跟武威之缘未尽?霎时便觉心里豁然。
  作者简介:杨淑贞,青海湟源人。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别无选择》、散文集《且行且吟》两部。青海省作家协会理事、海晏县文联副主席、海晏县作家协会主席, 《河清海晏》杂志执行主编。
其他文献
当牛利利站在我面前邀请我为他写一篇作家印象的时候,我忽然发现理工科出身的弟弟已经成长为一名青年作家了。  他的写作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在我的记忆里,他不是家族中最早显现出文学天赋的人。记得有一回,他做错了事,父亲让他写检查。父亲把文字看得神圣,认为只有写在纸上的承诺才是认真的,口头承认错误太过敷衍,犯了错就一定要写检查。我可爱的弟弟在一篇检查中开篇就写道:我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知道好好学习。他当
期刊
在当下年轻的一代作家之间,哲学氛围空前浓厚.这篇取开头一句即题目的小说中,可以看到作者牛利利构建的这种双重身份和努力.一种另外的秩序,卡尔维诺在《哲学与文学》中指出:
期刊
榴花点春晚 黄鹂啼绿红  夏五六月,石榴花开。一簇簇如刀的石榴叶,泛着莹莹的绿光。绿叶上面,托着一朵花。花是石榴花,一朵、两朵、三朵,从叶片下钻出来,花红似火,分外鲜艳,红得招眼。这时,有小鸟从远处飞来,在树的枝丫间,一蹦一跳,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唧唧啾啾—唧啾啾啾”地叫着,把日子叫得热热闹闹,缤纷多姿。  我看吕纪的《榴花双莺图》时,突然就想起早年在乡下,在石榴花开的日子,看到的场景。只是,树
期刊
1  当我抖落大衣上的雪花,踏进这间房门的一瞬间,似有一股春风扑面而来。的确,我被这满室的花香震撼了。  这是一家个体汽修店的二楼住宅,被小雪一本正经地称为 “工作室”。小雪就是这家店的老板娘,用她自己的话说是老公黑子的秘书兼后勤。说实话,在北方最寒冷的季节,能看见这么生机勃勃的绿色植物和盛开的鲜花,除非去城郊的花卉市场,在寻常的居家还真是第一次。  立冬过后紧接着就是小雪,往年到了这个节气,冰城
期刊
他本该是那只翱翔于天际的凤鸟,但命运的驱遣使他失去了神光,他在天地间孤寂地飞翔,由南至北,历经了山水,受尽了冷暖,却也因此拥有了神性的灵魂。他在风雨中执着地为自己的信仰歌唱,他用注血的华章记录了自己,记录了历史,记录了那条令人心伤的涅槃之途。   ——题 记  初识杜甫,应该是在去年的讲学途中。他那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使我很自然地将他视作了艾青笔下那只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鸟儿。他固执得可以
期刊
在新形势、新要求面前,企业政研工作要始终把“科学、管用”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政研工作的科学化水平.rn要科学管用,就必须紧紧围绕企业需求,直面发展过程中事关全
来西海镇工作生活,原先是没有这个打算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那里风沙大,气温低,条件比门源、西宁差远了!有一年一位同事打电话,问我愿不愿意来州上上班,当时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连说了几个“不想去”。  又过了这么六七年,我居然心甘情愿地跑到这里来了!想想觉得可笑,人这一生,有多少话是说出去又会收回来的,有多少情况是自己没法预料的?  我之所以来这里,原因很简单:一是两个孩子不在身边,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操
期刊
我記事的时候,我们家住在一顶黑牛毛帐房里,当时因为年纪小也没有感觉到有多么不堪、多么冷,相反,在一生中每一次搬家,我都会想起那顶难忘的帐房,它是我们一家人最为完整、最为美好的记忆,单纯的年代,我们满足于它的简单遮护,沉浸在家全人全的快乐中。  帐房有好几种,一种叫“若阿”,就是藏区典型的黑牛毛帐房,大气的外表像一只巨型乌龟,两米多长的天窗,送出的是牧家的奶香酒醇以及一缕缕长长的炊烟。另一种叫“锐采
期刊
父亲的烟斗  父亲曾经用过的那个小烟斗,在我们家也算是一件珍藏的文物了。  好多年没看见这个小烟斗,以为早已经把它给丢弃了,要不是前些日子小妹翻箱倒柜地整理母亲的那个“保险柜”,我们还真把它给忘记了呢。  当我看到父亲的这个烟斗时,既惊讶又难过,许多往事涌上心头,同时我又调侃起母亲的收藏本领,母亲笑着说:“丢它干啥哩,这是一份念想么!”母亲说这话的时候,像个孩子一样咧嘴笑着,可我的眼角怎么那么快就
期刊
当我稍大些走出家门,活动的范围不再受限,巷子里几个大小不一的伙伴们一搭乱窜,不知在谁的建议下,首次到达的比较远的地方就是叫边墙梁的地方。  去边墙梁,首先要走出我们这条深长的巷子,孩童时候,总觉得所住的巷子又深又长,走出它的幽深,是一件不易的事。巷子里是一家连一家的庄廓院,院门前有高高的草垛,院墙外是一排排的青杨,在树荫下老牛们侧卧在石槽边,悠闲地甩着尾巴反刍。  等走到巷子尽头,一条宽且深的小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