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课堂是在新课改理念下催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迅速转变观念和角色,在备课和编写导学案上下足工夫,进行课外反思,并加强学生学习小组建设。
[关键词]高效课堂;转变观念;改变角色;钻研教材
高效课堂是在新课改理念下催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谓课堂的高效性,是指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在一节课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有效获得知识。无论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思路、新方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应该务实。如何才能真正构建起务实高效的课堂教学呢?
一、转变师生观念,改变师生角色,关注教与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传统做法,从台前走到幕后,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观念变了,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就会发生改变,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会相应改变。此外,学生也要相应转变观念和角色,变学习的被动接受者为学习的主动探究者。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在小组探究中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在备课上多下工夫
王敏勤教授说过:“无论课程改革怎样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所以,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布局,不单是写写教案、编编导学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在课前好好研究教材,认真思考,从中梳理出重难点,并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此外,还需在集体备课时虚心吸取他人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份精致实用的教学设计和导学案。上完课后,还需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创建高效课堂,学生是主体。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导学案中问题回答的种种可能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只是从课本出发,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也可能流于形式,课堂教学的高效便无从谈起。
三、加强小组建设,真正体现“好教差,生帮生”
(一)构建好学习小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搭配学习小组,让不同思维能力、兴趣特长、智力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在确定学习小组时,结合班情实际,按照4个或6个学生分成一个学习小组,每组学生又依据学习成绩的好中差按1:2:1的比例搭配,这样小组间学习成绩均衡,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二)选好小组长。小组长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助手,应按照自荐、他荐与教师指定相结合的方式,把学习能力强、学习习惯好、责任心强、能率先垂范乐于为他人服务的学生选聘为学习小组长,并配好一名副组长。(三)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小组成员确定后,要结合学生实际让每位成员在学习中都担负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如由书写认真、书写速度快的学生担任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情况;让声音洪亮又善于表达的学生作为小组学习的代言人,负责展示本组的学习情况等。(四)制订好小组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小组内各成员共同的学习愿望和追求,只有大家都公认的目标,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才会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
四、注重课后教学反思,深化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但是课前准备与课后反思是课堂成功的重要保证。很多教师认为,一堂课在下课铃响的那一刻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凡是优秀的教师,其教学过程绝不仅限于课堂,往往都有课后反思的习惯,并且注重课堂反馈,以此作为下一堂课的前车之鉴,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一一改正,做到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践行高效课堂的理念下,只有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既务实又高效。
责任编辑 王 芸
[关键词]高效课堂;转变观念;改变角色;钻研教材
高效课堂是在新课改理念下催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谓课堂的高效性,是指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在一节课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有效获得知识。无论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思路、新方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应该务实。如何才能真正构建起务实高效的课堂教学呢?
一、转变师生观念,改变师生角色,关注教与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传统做法,从台前走到幕后,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观念变了,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就会发生改变,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会相应改变。此外,学生也要相应转变观念和角色,变学习的被动接受者为学习的主动探究者。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在小组探究中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在备课上多下工夫
王敏勤教授说过:“无论课程改革怎样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所以,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布局,不单是写写教案、编编导学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在课前好好研究教材,认真思考,从中梳理出重难点,并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此外,还需在集体备课时虚心吸取他人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份精致实用的教学设计和导学案。上完课后,还需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创建高效课堂,学生是主体。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导学案中问题回答的种种可能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只是从课本出发,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也可能流于形式,课堂教学的高效便无从谈起。
三、加强小组建设,真正体现“好教差,生帮生”
(一)构建好学习小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搭配学习小组,让不同思维能力、兴趣特长、智力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在确定学习小组时,结合班情实际,按照4个或6个学生分成一个学习小组,每组学生又依据学习成绩的好中差按1:2:1的比例搭配,这样小组间学习成绩均衡,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二)选好小组长。小组长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助手,应按照自荐、他荐与教师指定相结合的方式,把学习能力强、学习习惯好、责任心强、能率先垂范乐于为他人服务的学生选聘为学习小组长,并配好一名副组长。(三)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小组成员确定后,要结合学生实际让每位成员在学习中都担负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如由书写认真、书写速度快的学生担任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情况;让声音洪亮又善于表达的学生作为小组学习的代言人,负责展示本组的学习情况等。(四)制订好小组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小组内各成员共同的学习愿望和追求,只有大家都公认的目标,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才会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
四、注重课后教学反思,深化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但是课前准备与课后反思是课堂成功的重要保证。很多教师认为,一堂课在下课铃响的那一刻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凡是优秀的教师,其教学过程绝不仅限于课堂,往往都有课后反思的习惯,并且注重课堂反馈,以此作为下一堂课的前车之鉴,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一一改正,做到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践行高效课堂的理念下,只有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既务实又高效。
责任编辑 王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