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格:高中学生记叙文达标的抓手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u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批改高中学生的记叙文,虽不乏有见到佳作时的喜悦,但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大多数学生写的记叙文不尽如人意:立意不深,思路不清,空洞无物,表达方式单一,其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训练方法不当,也是密切相关的。如教师过分从数量上强调“多写”,对每一次作文的质量不够重视,会导致学生写得越多,越没有成就感。
  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写十篇记叙文,不如改好一篇记叙文,“这一篇”改好了,学生从中得到了写作的启发,为写好“下一篇”文章打下基础。“这一篇”改好的过程,即升格过程。由写好“这一篇”到写好“下一篇”的过程,也是升格的过程。
  高中记叙文升格,就是在教师的激励、引领下,学生根据记叙文写作标准,对所写记叙文中的不足加以修正、打磨,从而使所写文章达标。其内涵包括:立意、构思、选材、表达等方面的升格。由此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得以提高。高中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已有明确的要求:“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那么如何升格,才能让学生写的记叙文达标呢?
  一、系列训练,立意升格
  研究学情,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基础来构建现实的。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导致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就不同。这段话告诉我们,学生写记叙文立意不深刻,是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在“认知——实践”的反复中,认知水平才能提高。桑代克的“试误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学生记叙文升格的过程,就是寻找“错误”,分析“错误”,改正“错误”,防止“错误”,进而提高认知水平的过程。为什么这样说呢?陆机在《文赋》中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这几句话意思是,常担心文章构思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担心写出的文章与构思之意还有距离。由此可得到这样的启发,写好文章要做到两个转变:一是由“物”到“意”的转变,即从客观的事物、生活到作者的主观情感、认识的转变。二是由“意”到“文”的转变,即作者的主观情感、认识到文字表达的转变。这就告诉我们,记叙文升格就是由“生活”到“立意”到“文字表达”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每一环节的跨越,都能使学生认知水平提高。
  因此,记叙文立意升格可借助作文系列训练,从写好简单的记叙文过渡到写好复杂的记叙文,从而达到目的。简单记叙文,即写好一个人的一件事,表达一种情感。写好一个人,可以通过具体的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一件事,能清楚地体现出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写出事情的波澜,写出事件发展过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如,江苏一名考生在《人与路》中,记叙了爸爸为女儿扎辫子的事情,以及“我”情感变化的过程。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便离开了我们,于是父亲便挑起了既当爹又当妈的责任。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便起床做早饭。我端个凳子,坐在院里让父亲为我扎辫子。父亲的手又大又糙,扎的辫子让我没少被伙伴笑话。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说:“爸,扎辫子太麻烦了,还是短发省事。”父亲从我眼中读出异样,顿了半晌,说:“没事,爸会为你扎好辫子的。”
  谁知有一次,我发现父亲正聚精会神地用玉米须练习扎辫子。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我悄悄走开,没敢打扰父亲。后来在镜中看到我的辫子,我就笃信,这是世上最好看的辫子。
  这几段文字,一人一事一情,写得相当成功,堪称典范。
  复杂记叙文,围绕一个中心,刻画多个人物,记叙多个事件,在中心的统领下,理清人与人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对这些事件进行剪裁,详略得当地排列,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如学生写《今又春节》,围绕这个与以往的不同春节这一主题,写了以下几件事:一是自己对春节到来的淡漠,内心与节日气氛的不协调;二是叙写父亲为我买红枣,母亲为全家忙碌;三是一家人围坐桌边吃团圆饭的情景。自己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冷漠淡去,感动涌上心头,自己已伴着这个春节成长了,懂得了过春节的真正快乐在于一家人的和谐、美满,在于所有人都快乐。文中对父亲、母亲的细节刻画细腻而不生硬,读来很有感染力。
  总之,从写好“这一篇”开始,记叙文系列训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作文立意随之也就深刻了。
  二、师生点拨,思路升格
  学生写的记叙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思路不清。
  朱自清先生说:“我以为改虽不改,看仍要看,看后用眉批与符号指出应行改正之处,令学生修正,或相互订正。此项修正或订正,每次以一小时为限,于教室中行之;由教师随时指导,却不必再交卷。眉批择有关于思想、论理、结构者,指出毛病;而句的不妥与不顺,字的失宜与误写,具有符号指明。眉批宜少,少则易使作者注意,且易着手改正。”(朱自清《中等学校国文教学的几个问题》)这段话告诉我们:教师批阅作文,发现问题要准确,多个问题要分出层次,教师面批重在点拨,学生要具体修改。如学生写《主动》,记叙了父女俩之间的故事。叙述中的角度,一时是父亲,一时是女儿,思路混乱,经过点拨、调整,思路是这样的:父亲脾气很坏,对女儿恨铁不成钢,质问女儿为什么总也考不到90分。从此父女俩冷战,然而,女儿中考失败后接到父亲的电话,终于意识到自己以及父亲内心都有对彼此深深的爱。由此也总结出记人叙事类记叙文的基本思路:概括人物特点,或描写特写镜头,或者思考设问或抒发感情(设置悬念)——从不同角度叙述事件或生活片断——点明主旨,或者加上特写情景(照应开篇,留下意味)。这样,学生调整作文思路,就有据可依。
  调整记叙文思路,还可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相互点拨。学生读,教师听;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听,针对问题点拨。朱自清先生说:“多年批改学生作文,觉得他们的最大毛病是思路不清。所以要改进作文,可以从练习演说下手。但是语脉有时会混入文脉,像上面一段说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改进作文,最好先读给人听,再请他看,请他改,并指出听时和看时觉得不同的地方,但是这件事得有负责的而且细心的教师才成。”(朱自清《写作杂谈》)这段话,讲的重点就是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师生、生生合作,通过读、听,理顺文章思路。   三、寻“寄托物”,内容升格
  学生写的记叙文,突出的问题是空洞无物。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借鉴诗歌中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的写法,在记叙文中用“寄托物”来抒发情感。这个“寄托物”是景、物、人、诗句等,经过学生独特的情感活动,通过以小见大、化虚为实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如景、物:草,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菊花,隐逸高洁、脱俗;燕子,温情、惜春、思念;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亲人的团圆、分离;雪,纯洁、高尚或环境的恶劣等。
  有了“寄托物”,学生写记叙文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可抒。如,一位学生在《慢》中,以“二胡”为“寄托物”,抒写人生感悟:
  人珍藏记忆,如松鼠藏栗,植物埋下宿根。在那个深秋落雨的河塘边,那时老校长为失落的我拉了一首二胡曲。我安静地坐在旁边。乐曲随风而起,初听如曙色萌动,似蓓蕾初绽,缓和悠扬。又像土壤中的芽,欲破还羞,我想它一定是在悄然地酝酿吧。乐曲声变得低沉浅吟起来,充满了忧郁,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我想,这是人生的低潮吗?一个遐想,又是一个变奏……下落的叶子托起这二胡声,在天地间回旋,直达我心。
  显然,记叙文中运用好“寄托物”,能使文章内容充实,把抽象的情感表达得真实细腻,使干草一样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熠熠生辉。但要注意,对“寄托物”要典型化,写景写物注入自己的人生感悟。写人,把几个人的事件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或把几种不同情境的感受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使人物形象更具体更鲜明;或通过情境的转换,使事件得到推进,人物性格得以发展完善。推而广之,写事,可把几件事或还没有完成的事进行合理而又有价值的联想,使事件更生动、更感人。对于“诗句”,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化用”。总而言之,这些做法要根据主题而确定。
  四、综合运用,表达升格
  记叙文运用到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学生明显的问题是不会记叙,不会综合运用这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要清楚地合理地写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如何做呢?首先,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一般以“我”为叙述角度较容易,叙述者是当事人,参与事情的发展,突出事情的真实感,也便于抒情。如学生的《温情迎新春》,以“我”为叙述角度,叙述四件事:压岁钱与弟抢,贴对联与父犟,看家人打麻将,喜看烟花绽放。充分展现了充满温情的快乐春节的生活场景。从而表现了“相信每个人都是心存美好的念想”的主题。其次,“一波三折”写好事件的过程。“一波三折”就是是指一个故事有三个转折的情节。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刘玄德三顾茅庐”等。第一次,失败,一折;第二次,失败,又一折;第三次,成功,最后一折。事件的过程分阶段写,容易写清楚,同时也能收到生动曲折的效果。当然,整个事件的过程以及每个阶段,都要注意记叙文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时空交叉,人的认识及情感发展顺序。注意事件的起因,事件发生的背景,事件变化与人物言行变化等都要写清楚。所以学生把记叙的事件写好,就是“立意——表达”的升格。
  学生把记叙的事件写好,是对生活等外在的现象把握,那么对事件的感悟,抒情议论,就是对生活理性的认知。学生在作文《回眸》中这样写:
  翻开尘封已久的相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衣着时尚的女性。那是我的妈妈吗?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照片中的她:一头乌黑的长发,一双纤细的、粉嫩的小手抚摸着白里透红的脸蛋,有着青春萌动的朝气。看着妈妈现在的样子,昔日白皙的脸蛋有了皱纹,纤细的小手已长满老茧,乌黑亮丽的头发中夹杂着一根根银丝,不由地觉得心酸。
  回眸过去,我发现我竟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偷。
  1998年那一天,妈妈经历了她生命中最痛苦也是最幸福的时刻,随着清脆的哭声,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便开始了我的小偷生活……
  每一次回眸,都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妈妈的爱,这份爱将伴随着我成长,我将会用这份爱去编织我的梦,去打造美好的未来。
  文章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一位“妙龄少女”,与后来因日夜操劳而苍老的妈妈形成对比,是什么使“她”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时光流逝,“我”这个“小偷”不知不觉中偷走了妈妈的爱、妈妈的美丽和青春。作者由记叙描写而抒情议论,完成了认知上的又一次飞跃,更是一次最重要的升格。
  因此,在记叙文中,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是记叙文升格最具标志性的呈现。
  记叙文的升格训练主要是在课堂上,针对学生记叙文中的不足,在课堂上加以矫正。但是要将成果巩固下来,变成学生的一种能力,还有个消化、融合的过程,这就是说,要有“跟进”措施,否则前功尽弃。为此,我针对“问题”,让学生“定点”,写随笔。夏丏尊先生说:“小品文,我国古来早已有了,如东坡小品就很有名;普通的所谓‘随笔’,也可做小品文中的一种。小品文自身原有独立的价值,且不详论。练习小品文,对于做长文也很有帮助,就是可以增长关于作文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所以对于文章练习上,利益很多。”(夏丏尊《小品文》),因此,写随笔不仅有助于巩固记叙文升格的成果,也为写好“下一篇”做了潜在的积累。学生根据自己课上的掌握情况,确定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写一篇随笔,进一步消化、融合。实践表明:这样做效果非常明显。
  综上所述,升格是让学生写的记叙文达标进而达到更高境界的重要抓手,大家不妨尝试一下。
其他文献
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  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新教材“让我欢喜让我忧”:它以人为本,注重整合,建构开放;但在农村高中的实际教学中效果不佳。于是,我在忧喜中进行了如下实践:  1.“必读”相融,为我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要求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同样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就简要探析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选自鲁迅“从记忆中抄出来的”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儿时的保姆长妈妈而写的。文中,鲁迅对主要事件和情节的处理看似轻描淡写,漫不经心,实则浓墨重彩,技法巧妙,这里笔者尝试从对立的角度来解读这篇文章。  一、硬汉的柔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幼时的家庭变故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会形势的变化,又形成他不向恶势力低头的性格。正是这不屈的性格,使他不惮以最
课堂教学高效率是所有教师的毕生追求,而精心锤炼教学语言是每个教师必做之功课。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以精确、简练、幽默为特征,以严谨的科学性、生动的直观性、鲜明的形象性、巧妙的启发性及强烈的感染性,展示其独特的语言魅力,既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产生审美愉悦,又能激趣、激疑、激思、激悟,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产生课堂教学的正面效应。  一、精彩的导入语利于学生进入求知状态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
一篇记叙文,可能涉及很多场景的描写,要使这些发生在不同地点和时间里的场景成为表达一个主题的有机整体,需要用合适的线索巧妙地串联起这些材料。所以,线索是记叙文各部分的纽带。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文章的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条线,所以有人称之为“一线串珠”。对于学生来说,适当地了解记叙文中常用的一些线索,能帮助学生写好作文。  一、抓住时间线索铺陈故事  以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
[摘 要:评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指标非常多,写作效果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若要逐步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对分课堂,科学设置不同的教学过程,结合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及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接下来我们着重探讨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对分课堂;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是由国内教育学者张学新在2015年创建的,并且逐渐受到教
[摘 要:在我国教育不断创新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也逐渐的重视班级管理,在传统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从而能够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而在其中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良好的激励机制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的遵守纪律,自觉养成良好的习
2011年9月,惠州市惠台学校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启动“生本教育”。学校组织教师学习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念并到兄弟学校学习,与教师交流,和学生交谈,了解“生本教育”的基本流程,对它的课堂教学结构做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生本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的核心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传统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而教师的作用则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
[摘 要: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视觉化传媒已成为人们日常娱乐刷屏的主要阵地。作为网络刷频的产物,网络流行语涉及到社会中的各个方面,且更新速度在不断加快,广泛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外汉语教学在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流行语教学时产生了若干问题,本文试以2020年网络流行语为例,对此若干问题做简要的探讨,以期总结出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网络流行语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对外汉语;语言教
曾听过一个段子,该段子的创意来源于春晚小品《不差钱》,用来形容许多学生的上课感受:人生如上课,眼睛一闭一睁,一堂课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上午过去了。你知道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吗?下课了,人还没有醒。你知道世界上最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吗?醒了一看,课还没下。这个段子,足以让为人师者深省:如果我们的课堂带给学生的是如此感受,那毫无疑问是失败得一塌糊涂。学生之悲哀,何尝不是我等人师之悲哀?笔者连续带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