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创造性地发现和运用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呢?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把握文章基调,加深理解和感悟
一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或欢快,或激愤,或思念……通过教师的表情、语言及音乐的渲染等手段都会直接揭示出文本所表达的感情来。例如:我们讲《妈妈的爱》的时候,可以播放母爱为主题的歌曲导入,加上教师诗意的语言就可以立即把学生带入爱的海洋中来。 我们讲《我的“自白”书》时,可以采用悲愤的、有爆发力的引言介绍陈然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这首詩来彰显英雄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情感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时,学生对文章思想的体验才会真、实, 表达时才会有话可说,从而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的融合。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得肌体中欢腾愉悦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
二、给足记忆时间,夯实知识基础
叶澜教授认为: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学模式改头换面,教学方法日益新潮,课堂气氛日渐热闹,教学手段交替变化,这些似乎预示着现代课堂的勃勃生机。然而,我们却有了另一种困惑:面对如此景象,课堂教学的效益为何难如所愿?事实上,这些所谓的新课堂只是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实则有名无实、华而不实。那怎样能做到一个“实”字呢?例如:教学识字课时,要求认字就要认会,要写的字就要写会。我在课堂上善于让学生“重复”。当我讲到给生字组词语时,我不会像有些教师一样把学生组的词语重复一遍,而是让学生去重复。例如,我在讲“乘”这个字的时候,一学生连续说出“乘虚而入、乘风破浪、乘胜追击”这几个词时,我说:刚才这几个成语说的多好呀,我没记住,谁能重复一遍? 再让全班学生都来说一说这几个词,最后把它们写在积累本上 。这种简单的方法不仅集中了学生注意力,而且做到了真正熟记于心的目的 。
三、抓住重点句段,尽快实现教学目标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对于长文,就要抓重点句段进行语言训练,比如《搭石》一课,可以通过寻找“美”这个阅读环节,组织学生读文感悟搭石的景色美、过搭石的协调有序美以及蕴含的人情美。而这些表现“美”的语段、词语,就是重点要品味的语段、词语。通过品读这些语段、词语,实现感悟理解。然后通过想象说话,描述美,促进学生对课文言语的内化积累,并完成转换表达。
四、教给阅读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如果要撇开阅读技能而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那就只能使學生的智力变得迟钝,造成思想混乱和肤浅。高效的课堂不仅要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还要让学生有所发展。例如,我在教《神笔马良》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大官贪得无厌的嘴脸时,我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朗读方法去朗读。学生有的说看标点去朗读,有的说借助提示语读,有的想像人物的心理读。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当我遇到学习方法的问题时,“你还想怎样?”这是我常说的一句话。那时,课堂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可往往总会在沉默中点燃创新的火花。一名学生站起来这样读:快!快!快画一艘大船,我要上金山去运金子!(原句:快画一艘大船,我要上金山去运金子!)当我极力表扬这个学生后,又出现了这样的声音:哎,哎,风够了!风够了!(原句:风够了!风够了!)快开船!快开船!(原句:快开船!)学生在创造性地朗读中不仅感受到了人物品质,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教学策略是现代教学论研究的新课题,我仅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论述。我想,只要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把握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分配教学环节的时间,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就能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一、把握文章基调,加深理解和感悟
一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或欢快,或激愤,或思念……通过教师的表情、语言及音乐的渲染等手段都会直接揭示出文本所表达的感情来。例如:我们讲《妈妈的爱》的时候,可以播放母爱为主题的歌曲导入,加上教师诗意的语言就可以立即把学生带入爱的海洋中来。 我们讲《我的“自白”书》时,可以采用悲愤的、有爆发力的引言介绍陈然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这首詩来彰显英雄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情感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时,学生对文章思想的体验才会真、实, 表达时才会有话可说,从而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的融合。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得肌体中欢腾愉悦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
二、给足记忆时间,夯实知识基础
叶澜教授认为: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学模式改头换面,教学方法日益新潮,课堂气氛日渐热闹,教学手段交替变化,这些似乎预示着现代课堂的勃勃生机。然而,我们却有了另一种困惑:面对如此景象,课堂教学的效益为何难如所愿?事实上,这些所谓的新课堂只是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实则有名无实、华而不实。那怎样能做到一个“实”字呢?例如:教学识字课时,要求认字就要认会,要写的字就要写会。我在课堂上善于让学生“重复”。当我讲到给生字组词语时,我不会像有些教师一样把学生组的词语重复一遍,而是让学生去重复。例如,我在讲“乘”这个字的时候,一学生连续说出“乘虚而入、乘风破浪、乘胜追击”这几个词时,我说:刚才这几个成语说的多好呀,我没记住,谁能重复一遍? 再让全班学生都来说一说这几个词,最后把它们写在积累本上 。这种简单的方法不仅集中了学生注意力,而且做到了真正熟记于心的目的 。
三、抓住重点句段,尽快实现教学目标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对于长文,就要抓重点句段进行语言训练,比如《搭石》一课,可以通过寻找“美”这个阅读环节,组织学生读文感悟搭石的景色美、过搭石的协调有序美以及蕴含的人情美。而这些表现“美”的语段、词语,就是重点要品味的语段、词语。通过品读这些语段、词语,实现感悟理解。然后通过想象说话,描述美,促进学生对课文言语的内化积累,并完成转换表达。
四、教给阅读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如果要撇开阅读技能而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那就只能使學生的智力变得迟钝,造成思想混乱和肤浅。高效的课堂不仅要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还要让学生有所发展。例如,我在教《神笔马良》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大官贪得无厌的嘴脸时,我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朗读方法去朗读。学生有的说看标点去朗读,有的说借助提示语读,有的想像人物的心理读。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当我遇到学习方法的问题时,“你还想怎样?”这是我常说的一句话。那时,课堂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可往往总会在沉默中点燃创新的火花。一名学生站起来这样读:快!快!快画一艘大船,我要上金山去运金子!(原句:快画一艘大船,我要上金山去运金子!)当我极力表扬这个学生后,又出现了这样的声音:哎,哎,风够了!风够了!(原句:风够了!风够了!)快开船!快开船!(原句:快开船!)学生在创造性地朗读中不仅感受到了人物品质,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教学策略是现代教学论研究的新课题,我仅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论述。我想,只要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把握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分配教学环节的时间,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就能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