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与学矛盾的调查与建议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却被社会和用人单位不断指责,甚至一度被称为“无所谓的教育”。究其原因,与高职教育现行教育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关。为改变现状,提高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就“学习行为和教学行为”这一主题,对笔者所在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展开,共414名大一到大三学生参加调查。调查的问题共有19项,我们选择其中的几个主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
  (1)学习态度。在参加调查的学生中,学习动力不足的占30.60%,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占33.50%,认为老师讲课糟糕的占25.28%,认为所学专业不好的占46.60%。这些数据表明,学生会在学习中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2)教学方法。从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教师中有83.6%首选讲授法,整个学期只用过讲授法的占20.9%。尽管一些教师也积极采用了不少案例,结合教学活动不断向学生演示,试图给学生以比较直观的教学印象,但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一些能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操作依然无法实施,如商务沟通与商务谈判的实战演练,营销的现场模拟等。这些都使学生失去了实际锻炼的机会。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现在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大为下降。就智力类型来说,职业学校的学生倾向于形象思维,喜好通过观察和动手学习。但是现有职业学校的很多教师却还是沿用了普通教育的教学方式,侧重理论讲解,忽视实践技能训练。由于职校生源有的文化基础和学习心理品质相对较差,因此对于理论知识的接受更加困难,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2.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
  参加调查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最需要学习的内容,排前三位的是专业操作知识,占25.3%;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占15.2%;相关工作实习经验,占12.5%。在求职过程中,认为专业技能为重的占28.5%,强调实习经历的占22.5%,证书及技能认证则占17.3%。但是大部分教师还在应试教育模式的思维中,强调以接受基本概念为目的的学科体系教育,重视知识的灌输、存储,强调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而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培养。
  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教育。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三方面的不适应:学生单一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能适应将来具体实际的岗位需求,学生单纯的思维意识不能适应将来高度社会化的生活(创业的需求),学生简单的能力结构不能适应未来多元化社会中转岗的需求。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应以接受直接经验为目的,强调按照职业活动体系来组织教学,强调知识的实践性、需求性、应用性,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整合和应用的过程,并重视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建议
  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及内地部分城市的“民工荒”正呈扩大趋势。不难发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催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对民工的要求也发生了大的变化,技能型人才正成为紧迫需求。这一变化,使高职院校既面临挑战又面临机遇,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面临匮乏甚至断层的危机,另一方面可以使高职院校抓住机遇,培育优秀的人才,重新获得声誉,从而发挥积极作用。结合以上调查,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与社会的接轨。高职院校必须实行开放式教育,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和交流。一方面,对企业的员工开展有效培训,尽可能发挥职业教育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沟通和交流中,及时掌握企业用人方面的动态和需求,并根据变化,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做到及时更新,与社会同步。
  2.改变应试教育模式。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不能以“应试教育”为主,而应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主,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授课类的教育方式应减少,互动型和案例式的教育应增多,理论式的教育应减少,实践式的课程应增多。
  3.关注学生的生活。高职院校内开放式的环境使得学生过着“放羊式”生活。教师除了教学,基本不会过问学生的生活,但进入高职教育阶段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正处于十分弱的阶段,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基于此,学校要通过教师的帮助,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活观,比如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作息方式等。教师要走出课堂,走出研究室,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只有这样,方能使学生具有正确的生活观,而正确的生活观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学习方式的基础,所以显得很重要。
  (作者单位:江西工程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廖肇银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