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世界里,镌刻三个女性不同生命印记的《时时刻刻》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lyiw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时刻刻》是一部讲述三个女人不同生命印记的成功小说,更是一部在大荧幕上淋漓展现女性自我认同由茫然无知到自我意识觉醒再到寻找自我生存价值的成功电影。影片《时时刻刻》通过讲述三个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职业的三个女性的故事,向我们勾勒出在不同的时空画面里面,在女性的意识深处,有关死亡的困顿挣扎与抗争,从未停止过,自始至终它们都徘徊在女性生命中的时时刻刻。
  关键词:《时时刻刻》;身份认同危机;挣扎与抗争
  一部《达洛维夫人》将游离于生死边缘的三个不同时代的女人连接在一起。面对富足的生活条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三个女人看似不同实则相似的生命印记:为什么作家兼小说《时时刻刻》的主人公弗吉尼亚·伍尔夫要选择用投河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短暂的生命历程?为什么小说中的劳拉·布朗夫人在富足充盈的家庭生活中会有自我价值认同缺失之感,先后选择在旅馆自杀未遂后又独自离家出走?又为什么大编辑克拉丽莎千辛万苦要守护住的爱情与友谊,最终导致她目睹了理查德的跳楼自杀?本文结合小说文本分析,试图寻找导致他们生命之花凋零的原因,探寻女性的自我探索、自我认知和自我救赎的生命印记。
  一、自我探索——勇敢面对或者果断逃避
  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因不堪忍受忧郁症的折磨,举步朝着冰冷的河水走去,试图结束自己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伍尔夫一生饱受病痛的折磨,最终选择向病魔妥协。但我们不能说伍尔夫是一个命运的懦夫,生命的逃亡者。长期吃药,惧怕自己的女仆,她多次选择自杀。饱受头疼的折磨,精神萎靡恍惚,令伍尔夫想要逃脱病痛的羁绊,她选择逃离,然而却发现找不到出路。她不愿待在疗养院里,过宁静的生活,因为对她而言过于宁静等于自杀;她也不甘心接受丈夫的安排,不愿忍受丈夫监督吃饭吃药,她试图用死亡来逃离丈夫的视线。“如果她不说那么多话,不写那么多書,感情不那么丰富,如果她不着急去伦敦,在那儿的大街上逛,她自然会舒服些,安全些;然而,如此生活下去,她便会死去,慢慢死在一张玫瑰花盛开的床上”[1]145。伍尔夫终究不能如邻家女人或像她的姐姐一样,生儿育女,过安心的相夫教子的平淡生活。在自我生命真谛的探寻道路上,她注定要饱受孤独、荆棘与险滩,甚至于逼疯了自己,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她羡慕来看望她的姐姐,并问道:“你觉得有一天我能逃脱吗?”[1]186这里的逃脱不单单指困扰她一生的精神疾病,同时也指她的宿命。终于,伍尔夫用自杀的方式,达成了她与生活与命运的和解。
  二、自我认知——选择生或死,是个问题
  在世俗的眼光里,家庭主妇劳拉绝对算不上一个称职的妻子合格的母亲。世人也似乎更加厌恶这种“抛夫弃子”的女人。因为她的所做所为与以男人为中心建构起来的男权世界里面对女人要求的纲常伦理背道而驰。生活在20世纪50年代的劳拉,正值美国经济复苏发展的黄金时期,她的家庭生活富足,有着一个令人艳羡的疼爱有加的军人老公,和一个乖巧听话而又内心非常敏感的可爱儿子理查德。似乎一切对她而言无可挑剔了。然而,单调乏味的家庭主妇生活,让她觉得自己似乎正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牢笼里面,她对此早已心生倦意,进而对自我认知开始纠结,对自己的存在和生存价值产生了怀疑:是要继续选择平淡无奇的过家庭主妇生活还是用死亡的方式逃离出去,让生命获得新生?作为新一代的“家庭天使”,劳拉的苦闷与彷徨在于:“除了丈夫、孩子和家以外,我还想要更多的东西”[5]32。
  劳拉通过阅读《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真正领悟了伍尔夫的生命真谛: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死亡,只有不被理解的死亡。倘若一个人真正参透了生命的本质的时候,那种莫名的虚无便会如死亡之神一般来到我们的身边,穷凶极恶的要带走我们周遭的一切乃至我们自己的生命。布朗夫人选择了另一种人生方式,一种不被人理解的生活。如伍尔夫那样,勇敢的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自我,解放天性,勇敢的谱写了不同以往但却带有深厚自我生命烙印的生命赞歌。
  三、自我救赎——要么依靠要么解脱
  克拉丽莎--一个生活在21世纪初的一名纽约的著名女编辑,因为她的名字与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主人公克拉丽莎相同,被她忧郁的初恋情人兼好友理查德称为“达洛维夫人”。理查德是一个多才的诗人,然而天妒英才,理查德不幸身染艾滋病,现在已经病入膏肓了。克拉丽莎正张罗着一个晚会,要为理查德的试作获奖来庆功。克拉丽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让人觉得她更像是伍尔夫身边的丈夫伦纳德,更像是布朗夫人·劳拉身边的丈夫和儿子。她对理查德与其说是爱倒不如说这种爱是她梦想的寄生虫。她是理查德的牢笼,守护着理查德,不允许理查德的死亡发生,但同时她也是自己的枷锁。
  他们互为彼此的牢笼,互相依靠,“苟延残喘般”活着。有些人证明自己生命价值的办法就是要绑架别人的幸福,通过与之互为牢笼互相依靠来体现自我的生命价值。理查德再也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和目前与克拉丽莎互为折磨的现状,于是他怒吼道“你必须放我走,也放了你自己”。最后,理查德在她面前纵身一跳,终于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得到了解脱,获得了新生。在这一天结束后,克拉丽莎从牢笼里解脱出来,她开始变的很坦然,有时候人必须学会懂得放手,有的人你注定无法挽留,死亡不是生命的消亡,而是一种暂时的离开。
  四、结束语
  法国批评家茱莉亚·克里斯蒂亚说文本是无数声音的交错和无数文本的介入。这三个故事可以看做三个不同的文本,发出不同的声音,浑然融合在一起,互为镜子,相互衬托与铺垫,共同解说了来自不同地方处于不同时代的三个不同身份的女性的轰轰烈烈的生命印记。在女性自我探寻、自我认知和自我救赎的过程当中,他们勇敢的面对真实的自我,听从心灵的召唤,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谱写了他们勇敢、睿智而又精彩的生命中的时时刻刻。
  参考文献:
  [1](美国)迈克尔.坎宁安著。刘新民译。时时刻刻[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2]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瞿世镜编选.伍尔夫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4]伍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5]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32.
  作者简介:聂志兴(1987-),男,开封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小说,英美文学,西方文论。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边际人的城市融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以城市边际人的人情消费网络为测量工具来考察城市边际人的城市融入状况。一方面,城市边际人的人情消费行为是其在城市构建起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通过考察城市边际人的人情消费网络,可以发现他们在城市的社会关系网络状况,从而反映其城市融入程度。  关键词:城市边际人;人情消费;城市融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大量农村
期刊
摘 要: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即科举、尚贤、纳谏。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象。只有这样的时代,才会有尽气的精神突出表现,只有社会上有一种尽理尽心的气象,文学上才会有尽才尽气的表现。  关键词:唐诗;中国文化;生命精神  唐诗一方面是永恒的人性,另一方面又永远是感性的、新鲜的。而这个古今相通的人性,恰恰正是中国文化内心深处的梦。我
期刊
摘 要:明清两朝,漕运作为国家的命脉为政府所倚重,漕运可分为征收、运输和交仓三个阶段,其中,漕粮的征收是整个漕运制的基础,也是漕运这一国家制度直接与地方民众相联系的环节,清中后叶,漕政日益败坏,征漕地区漕赋日重,农民不堪重负,纷纷采取手段抗漕,对地方经济、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江苏作为征漕最重的地区之一,抗粮运动也最先兴起。民众采取种种手段应对过重的漕赋的活动中官、绅、民在此中扮演的角色透视出国
期刊
摘 要:世俗化是当今世界宗教发展的一大特点与趋势,它包括宗教非神圣化和社会化两个过程,是宗教应对社会发展、变化所做的一种适应性调整。本文试图以基督教的世俗化为例,说明世俗化并不是宗教的末路或终结,而是宗教一种特殊的生存与发展方式。宗教世俗化有其发生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它是一种更加深入的与社会等的融合与互动,是宗教以一种新的更为宽泛的、包容的、世俗的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宗教应有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汉语、日本语、阿拉伯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撰写的英语说明文和英语为母语的英美人撰写的说明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比对研究,揭示了第二外语学习者在撰写英语文本时,其母语习惯对其产生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跨语言的修辞差异和读者的文本结构运用以及文本阅读理解之间的尚不确定的影响关系。  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日本语、阿拉伯语和英语;说明文;对比修辞  Arabic and English
期刊
摘 要:现在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明确网络安全概念,提高网络安全性,成为了网络发展的重要内容。从目前网络发展来看,网络安全对于互联网用户具有重要意义,用户在网络上进行的信息传输、数据管理、银行支付等行为,如果不能有效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但会制约互联网的发展,也会给用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必须认识
期刊
摘 要:崔致远对新罗儒学思想传播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按照实际需要论释了儒学 “仁” 的思想,并且倡导仁政,重视仁的波及效应。其次,崔致远还进一步提出了君主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倡导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思想。最后,崔致远的儒学思想中準确地把握了“时中”思想,并将“时中”思想贯彻于文章之中。崔致远是儒学的传播者, 并对儒学在新罗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崔致远;儒学;思想  崔致远于公元868年入
期刊
摘 要: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使用了诸多关于“道”的典型的意象与词汇,表明道家美学思想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结合意象说,从《二十四诗品》中所构置的意象着手来探究《二十四诗品》所蕴含的道家美学思想,同时研究中国古代文艺作品运用意象的原因及意义,最终将对诗歌等艺术的“传情”与“体道”功能进行论述。  关鍵词:二十四诗品;意象;道家美学 ;诗歌功能  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影响深远,在中国传统美学
期刊
摘 要:历来对“不如相忘于江湖”的理解是,“江湖”喻道,“于”训为在。这与庄子的无所待的逍遥思想是不一致的,应破“于”为“与”来理解,这样更符合庄子的整体思想。  关键词:处陆;江湖 ;于; 与 ;逍遥  “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全句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对这句话的理解,似乎没有多大的分歧。利用网络,搜索一下,归纳起来,对其的理解不外乎
期刊
摘 要:近百年梁启超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北洋外交思想研究的学术变迁与东态,其不仅诠释了近现代的历史的变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更折射出了个体历史人物在时代变迁与转型过程中受到深刻剧烈的时代性刻痕与烙印。不同时期所主导下的历史研究范式对其个人历史的裁减形成的截然不同的价值与话语体系,对历史认识与评价的重大影响,体现了历史发展内部复杂矛盾的不可抗拒性在历史个人主体上的强烈影响。梁启超作为近代上杰出历史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