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运用MRI活体测量成人眼球牛物参数.方法 运用超高分辨率连续MRI薄层快速三维成像技术与层面叠加技术,结合A超和Orbscan Ⅱ三维角膜地形图的测量技术.于2003年1至12月在正视成人中随机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受试对象3l例(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18~32岁.测量62只眼球内容积、眼前房容积、晶状体容积、玻璃体腔容积、球内前后径、球内垂直径、球内水平径、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等
【机 构】
:
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运用MRI活体测量成人眼球牛物参数.方法 运用超高分辨率连续MRI薄层快速三维成像技术与层面叠加技术,结合A超和Orbscan Ⅱ三维角膜地形图的测量技术.于2003年1至12月在正视成人中随机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受试对象3l例(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18~32岁.测量62只眼球内容积、眼前房容积、晶状体容积、玻璃体腔容积、球内前后径、球内垂直径、球内水平径、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等眼球生物数据.采用最小显著差法(LSD)方差分析,比较球腔前后径、水平径和垂直径各组间参数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单一样本t检验比较测得球内总容积及各部容积与正常解剖生理值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眼球内总容积(6.013±0.449)ml,眼前房容积(0.348±0.020)ml,晶状体容积(0.183±0.015)ml,玻璃体腔容积(5.482±0.440)ml;眼球腔内前后径(22.619±0.912)mm,玻璃体腔前后径(16.008±0.707)mm.眼球腔内水平径(22.455±0.983)mm,眼球腔内垂直径(23.290±0.815)mm;31只眼MRI测得球内前后径与OrbscanⅡ测得角膜中央厚度相加所得眼轴的均值为(23.10±0.92)mm,同组A超测量的眼轴长度均值(23.67±0.82)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06,P<0.01).结论 MRI技术对于眼球球内容积等空间生物参数的生理学和临床学研究可提供更多和更为精密的测量数据;本MRI和A超分别测定的成人正视眼眼轴长度较靠近Bennett-Rabbetts模型眼的眼轴24.09 mm;MRI测定的成人正视眼球内容积表明玻璃体腔容积对其贡献最大。
其他文献
2007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一届国际葡萄膜炎研讨会(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Uveitis in China)在广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亚太眼内炎症学会、中山大学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广东省国际葡萄膜炎研究实验室、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葡萄膜炎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国内外多项有关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外基质(ECM)的多种成分参与了PVR的形成,包括ECM结构蛋白、黏附蛋白、抗黏附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等.其中,结构蛋白包括胶原、弹力纤维蛋白等,是视网膜前、后及玻璃体腔内形成增生膜的主要的非细胞成分,可以促进增生膜的收缩;黏附蛋白包括纤维连接蛋白、玻璃体连接蛋白、层黏连蛋白等,能促进增生膜中细胞与基质间的黏附,增进
髓上皮瘤是儿童时期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视网膜和视神经,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1例原发于眼眶的髓上皮瘤,与视网膜视神经无任何关联,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的大小、分布特征及其与相应部位前房角变化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观察性病例研究.在本院眼科行常规体检的人群中,若发现浅前房,进一步行UBM检查.对UBM检查中发现有虹膜睫状体囊肿的患者,记录其囊肿数量、大小、眼别、部位和象限,比较UBM图像上囊肿所在部位的前房角形态与非囊肿部位的前房角形态,观察并记录前房角是否变窄或关闭,分析囊肿导致相应前房角变窄或关闭的相关因素.分别采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04年2月至2005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诊治的19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以年龄、性别作为匹配条件,选择有其他眼部疾患的19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χ2检验比较PACG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人群特征、生活行为习惯、既往病史、青光眼家族史及眼底、屈光、眼压、A超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
Goldmann-Favre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1],其典型表现包括早期夜盲、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眼底不典型的视网膜色素萎缩性改变及玻璃体的退行性变[2].此外,可以合并有白内障、视网膜或黄斑劈裂、黄斑水肿[3],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有特征性改变.我院曾于2003至2007年收治2例Goldmann-Favre综合征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多焦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老视前近视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共32例(64只眼)近视眼患者,平均年龄(38.5 ±2.7)岁;主视眼行常规LASIK,非主视眼行多焦点LASIK.检测项目:远近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眼压、超声角膜厚度、对比敏感度、调节幅度、焦深、波阵面像差等.对计量资料计算均数和标准差,检验水准α为0.05,对数据进行双侧检验.将调节增幅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52岁.因双眼前黑影、视力逐渐下降2个月,于2006年8月26日来我院就诊.3个月前患者查体发现胰头癌,行胰头癌切除、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前、后禁食2周,留置静脉插管,静脉滴注给予脂肪乳、氨基酸等营养药物,术后应用广谱抗牛素预防感染.术后3 d出现发热,2周后体温恢复正常,静脉置管处未出现感染体征,但双眼出现眼前黑影且视力下降,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眼葡萄膜炎",先后给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