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文治(1730—1802)是清乾隆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诗人、画家,其书与同时代的刘墉、梁同书、翁方纲并称“清四家”;其诗可与袁枚相提并论,然“诗名为书名所掩”;其画劲秀,与京江画派紧密关联,是京江地区重要的文化领袖。新乡市博物馆藏有三幅王文治书法作品,内容为其诗文佳句,是王文治工于书法、长于诗文的见证。
一、王文治生平
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今镇江市),是清朝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和诗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探花,官至翰林院编修、侍读和云南临安知府。著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等。
乾隆二十年曾跟随翰林院侍讲全魁前往琉球,途中遭遇海难,触礁颠覆,被当地人救起。归国后刻“曾经沧海”印,以此纪念。王文治探花及第后曾任职云南临安府知府,因其厌倦官场尔虞我诈,且自认并无济世之能,便“因事镌级,乞病归”,远离官场,结束政治生涯,专注于诗书音律。王文治远离官场之后,凭借自己在书坛中的威望,参加文会,交友品鉴,很快成为京江地区的文化领袖。
王文治诗书俱佳,有“天下三梁,不及江南一王”美誉,三梁指清代著名的书法家梁同书、梁巘和梁国治,一王则指王文治。虽为溢美之词,但可窥见王文治书法及文章造诣之高。王文治学书常常“遗得丧,忘寒暑,穷昼夜”,初学二王、欧阳询、李邕等名家法帖,后得柳大年、柳谊书法传授,博采众长,既有米元章的笔意,又有董其昌的神韵。因其书法喜欢使用淡墨来表现萧疏意韵,故有“淡墨探花”、“淡墨翰林”之称,与刘墉并称“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王文治晚年时期受戒,潜心禅理,并将之与书法融合,使得他晚年的书法左右有超凡脱俗之态。
王文治书法取法于董其昌,有萧散简远之气,其论书多取“淡”字,并以此进行审美、批评。王文治的一生也的确践行“淡”的宗旨,淡泊名利,优游林下,醉心佛理,追求禅意。王文治服膺董其昌,书学思想继承处甚多,一方面与康乾之时董书之风盛行有关,一方面是因为董、王二人皆参禅礼佛,并以禅论书。然而两人书学思想亦有不同之处,大约是因为王文治所处时代碑学已逐渐受到重视,他的书法受金石影响较之董书居多。
王文治博学多才,著作等身。袁枚说“京口诗人,皆奉梦楼先生之教,诗多清雅,有世子申生小心清洁之意”,王文治被奉為京口诗人之领袖,可见诗才艳艳。其诗集《王梦楼诗集二十四卷》,记载了生平游历、与友人唱和之作。另有《快雨堂题跋》,记载他的书学思想和鉴赏品评标准,后人评之:“题跋语常有发前人所未发之论,也高于同时人书论之上。在清代书法题跋中较为可观”。
二、王文治书法作品赏析
王文治行书条轴(图一),纸质,纵115cm,横35cm,三级品。内容为王文治诗:“高迥山中阁,萧闲世外人。天花晨供佛,明水夜朝真。残日将沉海,乔林不记春。烟云与诗思,相对斗清新。”款署:“同人集吐纳烟云阁,翌日莲巢为图,以纪其胜,而系以诗,余次其韵。时乾隆辛丑阳生之月,文治。”下钤两方白文方印,为“王文治印”、“曾经沧海”。该幅行书条轴清新淡雅,线条果断有致,飘逸中透露浑厚,显示出书者精湛的书法技艺。有署款“同人集吐纳烟云阁,翌日莲巢为图,以纪其胜,而系以诗,余次其韵。时乾隆辛丑阳生之月,文治”,该幅行书条轴作于乾隆辛丑阳生之月,即1781年,王文治时年51岁,“阳生”即冬至,所以此轴是王文治于1781年冬至之月51岁时所作。《烟云阁图》是潘恭寿于1781年所绘,为纸本,记述了1781年的一次文人墨客雅集。此次雅集由郭霁堂发起,相约高云、王文治等人于十二月某天聚于烟云阁,谈天说地,吟诗作赋。
潘恭寿(1741——1794),字慎夫,号莲巢,丹徒人(今江苏镇江),善山水、人物、花鸟,尤善临摹古迹。潘恭寿与王文治为同乡,他的书法和绘画受王文治影响较深,且两人同样参禅礼佛,理念趋同,王文治年长潘恭寿11岁,但两人亦师亦友,王文治从云南归里,潘恭寿常从其游,王文治常将潘恭寿以同辈友人称之,且潘氏画成,每求王氏题诗作词,时人称之为“潘画王题”。新乡市博物馆所藏该幅王文治行书条轴,即为典型的“潘画王题”。乾隆辛丑(1781年)阳生之月(冬至之月)某日,郭霁堂发起邀约,高云、王文治、潘恭寿欣然赴会于烟云阁,期间众人高谈阔论,雅集风流。第二日潘恭寿兴之所至,绘画纪事,并为此赋诗,后请王文治品鉴、赏析,王氏按照潘氏之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和诗一首,即为此轴。
除此之外,新乡市博物馆还另有两幅王文治书法作品。
王文治行楷七言对联(图二),纸质,纵131cm,横32cm,二级品。内容选自王文治《集兰亭序字自题》中两句,为:“崇兰清詠怀贤契,修竹欣观长茂林”,落款“放下斋梦楼王文治”。下钤印两方,上白文方印“文治私印”,下朱文方印不清。用墨清淡,笔法秀润,俊朗妍媚。
王文治行书七言条轴(图三),纸质,纵115cm,横35cm,三级品。内容为王文治诗句:“割取鲛宫紫玉精,青华火捺暗还明。最难鸲鹆星眸朗,涵得秋光万里清”,落款“梦楼文治”。下钤印两方,上白文方印“王文治印”,下朱文方印“梦楼”。该作在章法布局上拉大行距,布白婉约,整体结构紧密内敛,运笔柔润,墨色清淡,极具王文治“淡墨探花”之誉。
王文治的这三幅书法作品为新乡市博物馆旧藏。新乡市在1949年至1952年期间曾是平原省的省会,当时平原省文管会四散全国搜集文物,大多未留下详细档案。平原省撤销后,文物于1952年底移交新乡市图书馆文物股,1958年8月入藏新乡市博物馆至今,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重要的历史价值。
新乡市博物馆 453000
一、王文治生平
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今镇江市),是清朝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和诗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探花,官至翰林院编修、侍读和云南临安知府。著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等。
乾隆二十年曾跟随翰林院侍讲全魁前往琉球,途中遭遇海难,触礁颠覆,被当地人救起。归国后刻“曾经沧海”印,以此纪念。王文治探花及第后曾任职云南临安府知府,因其厌倦官场尔虞我诈,且自认并无济世之能,便“因事镌级,乞病归”,远离官场,结束政治生涯,专注于诗书音律。王文治远离官场之后,凭借自己在书坛中的威望,参加文会,交友品鉴,很快成为京江地区的文化领袖。
王文治诗书俱佳,有“天下三梁,不及江南一王”美誉,三梁指清代著名的书法家梁同书、梁巘和梁国治,一王则指王文治。虽为溢美之词,但可窥见王文治书法及文章造诣之高。王文治学书常常“遗得丧,忘寒暑,穷昼夜”,初学二王、欧阳询、李邕等名家法帖,后得柳大年、柳谊书法传授,博采众长,既有米元章的笔意,又有董其昌的神韵。因其书法喜欢使用淡墨来表现萧疏意韵,故有“淡墨探花”、“淡墨翰林”之称,与刘墉并称“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王文治晚年时期受戒,潜心禅理,并将之与书法融合,使得他晚年的书法左右有超凡脱俗之态。
王文治书法取法于董其昌,有萧散简远之气,其论书多取“淡”字,并以此进行审美、批评。王文治的一生也的确践行“淡”的宗旨,淡泊名利,优游林下,醉心佛理,追求禅意。王文治服膺董其昌,书学思想继承处甚多,一方面与康乾之时董书之风盛行有关,一方面是因为董、王二人皆参禅礼佛,并以禅论书。然而两人书学思想亦有不同之处,大约是因为王文治所处时代碑学已逐渐受到重视,他的书法受金石影响较之董书居多。
王文治博学多才,著作等身。袁枚说“京口诗人,皆奉梦楼先生之教,诗多清雅,有世子申生小心清洁之意”,王文治被奉為京口诗人之领袖,可见诗才艳艳。其诗集《王梦楼诗集二十四卷》,记载了生平游历、与友人唱和之作。另有《快雨堂题跋》,记载他的书学思想和鉴赏品评标准,后人评之:“题跋语常有发前人所未发之论,也高于同时人书论之上。在清代书法题跋中较为可观”。
二、王文治书法作品赏析
王文治行书条轴(图一),纸质,纵115cm,横35cm,三级品。内容为王文治诗:“高迥山中阁,萧闲世外人。天花晨供佛,明水夜朝真。残日将沉海,乔林不记春。烟云与诗思,相对斗清新。”款署:“同人集吐纳烟云阁,翌日莲巢为图,以纪其胜,而系以诗,余次其韵。时乾隆辛丑阳生之月,文治。”下钤两方白文方印,为“王文治印”、“曾经沧海”。该幅行书条轴清新淡雅,线条果断有致,飘逸中透露浑厚,显示出书者精湛的书法技艺。有署款“同人集吐纳烟云阁,翌日莲巢为图,以纪其胜,而系以诗,余次其韵。时乾隆辛丑阳生之月,文治”,该幅行书条轴作于乾隆辛丑阳生之月,即1781年,王文治时年51岁,“阳生”即冬至,所以此轴是王文治于1781年冬至之月51岁时所作。《烟云阁图》是潘恭寿于1781年所绘,为纸本,记述了1781年的一次文人墨客雅集。此次雅集由郭霁堂发起,相约高云、王文治等人于十二月某天聚于烟云阁,谈天说地,吟诗作赋。
潘恭寿(1741——1794),字慎夫,号莲巢,丹徒人(今江苏镇江),善山水、人物、花鸟,尤善临摹古迹。潘恭寿与王文治为同乡,他的书法和绘画受王文治影响较深,且两人同样参禅礼佛,理念趋同,王文治年长潘恭寿11岁,但两人亦师亦友,王文治从云南归里,潘恭寿常从其游,王文治常将潘恭寿以同辈友人称之,且潘氏画成,每求王氏题诗作词,时人称之为“潘画王题”。新乡市博物馆所藏该幅王文治行书条轴,即为典型的“潘画王题”。乾隆辛丑(1781年)阳生之月(冬至之月)某日,郭霁堂发起邀约,高云、王文治、潘恭寿欣然赴会于烟云阁,期间众人高谈阔论,雅集风流。第二日潘恭寿兴之所至,绘画纪事,并为此赋诗,后请王文治品鉴、赏析,王氏按照潘氏之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和诗一首,即为此轴。
除此之外,新乡市博物馆还另有两幅王文治书法作品。
王文治行楷七言对联(图二),纸质,纵131cm,横32cm,二级品。内容选自王文治《集兰亭序字自题》中两句,为:“崇兰清詠怀贤契,修竹欣观长茂林”,落款“放下斋梦楼王文治”。下钤印两方,上白文方印“文治私印”,下朱文方印不清。用墨清淡,笔法秀润,俊朗妍媚。
王文治行书七言条轴(图三),纸质,纵115cm,横35cm,三级品。内容为王文治诗句:“割取鲛宫紫玉精,青华火捺暗还明。最难鸲鹆星眸朗,涵得秋光万里清”,落款“梦楼文治”。下钤印两方,上白文方印“王文治印”,下朱文方印“梦楼”。该作在章法布局上拉大行距,布白婉约,整体结构紧密内敛,运笔柔润,墨色清淡,极具王文治“淡墨探花”之誉。
王文治的这三幅书法作品为新乡市博物馆旧藏。新乡市在1949年至1952年期间曾是平原省的省会,当时平原省文管会四散全国搜集文物,大多未留下详细档案。平原省撤销后,文物于1952年底移交新乡市图书馆文物股,1958年8月入藏新乡市博物馆至今,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重要的历史价值。
新乡市博物馆 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