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谊若龟鉴,肝胆如铁石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f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天祥在大都就义距今已经700多年了,但人们对文天祥的纪念却经久不衰,历代对文天祥的敬仰和赞誉几乎从未停止过,即使是在元代,当时的统治者也允许他的塑像和牌位奉入学宫,至于明清两代对他的称颂更是不断。现在更给他加上了“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的桂冠。文天祥的光辉形象已经深深的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
  南宋理宗(赵均)端平三年丙申(1236)五月初二日,文天祥诞生于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县)淳化乡富田村。出生前夕,祖父文时用梦见他“腾紫云而上”,乃“命名云孙”,成人后朋友们为他起字天祥。
  文天祥从小就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十七岁以前,文天祥及其兄弟都在家塾读书。开始,父亲文仪还聘请国子监的老师来家塾上课,后家庭经济匮乏,教育孩子的任务就落在文仪的肩上了。文仪管教孩子甚严。文天祥兄弟白天听课,晚上温习,直到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休息。书中的格言警语,都要随手抄下,满贴书斋墙壁。正课之余,文天祥还极其爱读忠臣传。这促使他的爱国思想得以滋生和发展。他后来成为一代民族英雄,同幼小时候的这种培育是分不开的。
  文天祥十八岁时参加乡校考试,名列前茅,便进入邑校(庐陵县学校)读书。在庐陵读书期间,文天样在庐陵学宫看到了被人祭祀的几位本朝乡贤的画像,他们是:支持政治改苹而屡遭贬默的欧阳修,被金兵所虏而至死不屈的杨邦义,力主抗金而请诛秦桧等民族败类的胡锉。他深为这几位名臣志士的事绩所感动,慷慨发誓:“设不俎豆其间,非夫也!”这表明他对民族危机有了深刻认识,愿为民族献身有了坚强的决心。
  二十岁时,文天祥在白鸳洲书院读书。文天祥入读白鹭书院的时候,正值欧阳守道做山长。欧阳守道字公权,晚年号翼斋,吉州人,家境贫困,自学成才,是淳裕元年进士。《宋元学案》中把他列为朱熹的再传门人。天祥称颂他“学通经史,有本有根”,“横经论道,一世宗师”。与欧阳守道近一年的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使文天祥在评议时政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在经史方面受到了更为严格系统的训练。同时欧阳守道的学术风格,正直不阿的处世态度,为文天祥人格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这一年,他和弟弟文璧同时考中了吉州贡士,有了考进士的资格,父亲文仪从陆路亲自送他俩赴京师临安(杭州)应试。文天祥在临安参加礼部考试中选,集英殿对策大快人心,考官王应麟称赞文天祥的策论“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理宗亲自把文天祥提拔为第一名,而弟弟文璧却落榜了。也是在文天祥二十岁这一年,文天祥的父亲病逝了。


  二十四岁,文天祥再次陪弟弟进京参加考试,这一次弟弟考中了进士,而京中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忽必烈代塔察儿领军东路,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九月,忽必烈从黄州(今湖北黄冈)突破长江天险,围逼鄂州。而进攻云南经由广西、湖南北上的兀良哈台部,也与忽必烈会合。军警传到临安,朝廷大为震动。丁大全因隐瞒军情,被罢宰相。同年十二月,由于蒙古内部政局的变化(七月,蒙哥病死于合川,阿里不哥想夺取汗位),忽必烈领军北撤。这时,握有重兵的贾似道不但不乘机掩杀,反而暗中与之达成以江为界、每岁向蒙古输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的屈辱和议;而南宋朝野上下却一片欢腾。文天祥上疏《己未上皇帝书》,主张“乞斩董禾臣以一人心,以安社稷”,还主张“一简文法以立事”,即废除繁文褥节,建立战时体制;“仿方镇以建守”,即以几个州建立方镇,加强地方武装;“就团结以抽兵”,即每二十家抽兵一名,增加兵员;“破资格以用人”,即破格选用英豪,充任将帅,这些当时都没有被采纳。
  文天祥做官经常得罪权贵,三十五岁这一年他任崇政殿说书、学士院权直、玉碟所检讨官,贾似道假意还乡,皇帝令黄庭坚作文挽留,按旧例,这类诏书都要先表彰贾似道一番,还要先把稿子送给他修改,再交皇帝颁发。而文天祥却一反从前的惯例,两篇诏书,没有一句夸耀之词,只说:“大臣以安危为重,苟利于国,皇恤其身。”并责问,“胡为以疾,而欲告休?”而且他把稿子直接送交皇帝,不给贾似道过目。对此,贾似道非常不满,他指使他人重新起草,有意给文天祥难堪。文天祥认清了贾似道专权误国,不愿与他为伍,请求免职去奉祠禄。贾似道假意慰留,未准辞官。不久之后,贾似道就找出文天祥的毛病,文天祥回乡归隐。次年冬至,朝廷委任文天祥为湖南运判,但还没有等文天祥表态,“台臣陈坚”就“表寝新命”了。这年,忽必烈迁都燕京(改名大都),建立了新王朝——元朝,他成为这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即元世祖。
  文天祥办案也是雷厉风行的,三十八岁的文天祥被朝廷任命为湖南提刑,他一到任理事,就把贪赃枉法的官吏侯必隆脊杖五十,刺配充军,释放轻犯;将重犯发配荆湖、四川、淮海各地效劳,戴罪立功。同年夏天,文天祥到长沙拜渴了湖南安抚大使江万里,江万里论及国事时,深有所感地对文天祥说:“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同年冬,文天祥为了侍奉祖母和母亲,向朝廷要求調回江西任职。朝廷任命他出知赣州。


  德祐元年初,四十岁的文天祥先后得到元军渡江的谍报和太皇太后的诏旨:“文天祥江西提刑,照已降旨,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他捧诏痛哭,三天后,传檄诸路,招兵屯粮。很短时间,他便组织了三万义兵,“尽以家资为军费”。两个月的时间,元军就攻陷建康,临安戒严,四月,文天祥领兵下吉州,八月到達临安驻兵西湖。在临安期间,文天祥无数次与主和派发生争执。之后几年,文天祥的领兵一路南下。景炎元年,文天祥到南剑州聚兵抗元,成立督府,一时人才济济,又露出一线中兴希望。尽管处处遭到陈宜中、张世杰等人的掣肘,仍打了不少胜仗,收复了一些被元军占领的失地。景炎三年,文天祥四十三岁,在惠州一代指挥作战,十二月十五日,文天祥得报,一面报告厓山行朝,一面移军海丰,准备进军南岭坚守。二十日,文天祥行军到海丰北方的五坡岭,正吃午饭,突遭陈兹所引元军袭击,碎不及战,遂被俘虏。文天祥即服冰片二两,想自尽殉国。但只头晕目眩,竟不得死。   祥兴二年正月初二,张弘范击溃了文天祥全部督府军之后,率水陆两路元军直逼厓山,要一举倾覆南宋海上行朝,文天祥被囚于海船中同行,四天后,元朝水兵从潮阳出发,又九天,元军到达厓山。二月初六,张弘范率水兵向厓山发动总攻,张世杰有大小船舰一千余艘,兵将二十余万,与元军相比,兵力略占优势。但由于元军南北夹击,宋军大船以粗绳连结,能守难攻,终致失败。陆秀夫见败局已定,先令全家蹈海自杀,然后他背负幼帝赵昺跳入海中,以身殉国。宋朝官兵自杀的也不计其数。张世杰虽然突出重围,来到螺岛,但台风骤至,船舰倾覆,溺水而死。南宋终被元朝灭亡了。
  文天祥四十五岁时突然得到三年前散失的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她们母女三人都在大都,也是过着囚犯一般的生活,文天祥心痛万分,但决不因儿女私情而动摇心志。他叮嘱“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他没有同女儿见面,并且告诉他“今生”已矣,只望“来生”了。
  文天祥丹心一片,可谓英雄人物。一方面,时势造英雄,自古英雄皆出自愿。另一方面,强逼他人去做英雄,亦非真英雄,历史上也根本就没有“逼上梁山式”的英雄人物。就文天祥而言,1279年秋天,胞弟文璧、季弟文璋二人同在惠州降元。于是,这样一种“兄弟一囚一乘马,同父同母不同天”的鲜明对比,屡为后人道论。明代人就认为,“为人子弟者,有贤父兄而弗克世济其美,必贻笑当时,遗臭百世。”乾隆皇帝亦愤然写道:“黄冠如愿转难评,莫若从容就义精。子不知终弟受职,应难地下见其兄。”但具体考察文天祥对此事的态度和心境,倒又可以得见英雄更为丰富的“千古丹心”。1281年春节,文天祥在写给继子文升的家信中说:“吾备位将相,义不得不殉国;汝生父与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闻季万(文璧)至》又云,“三仁生死各有意,悠悠白日横苍烟。”(“三仁”,典出《论语》卷九《微子第十八》:“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何晏注曰,“三人行异而同称仁,以其俱在忧乱宁民。”)给小弟文璋写信亦说:“我以忠死,仲以孝仕,季也其隐……使千载之下,以是称吾三人。”诗、信中所言,此时自己一人尽忠报国,兄弟两人守孝保家,皆各得其志,不相上下,不仅毫无高低贵贱之别,而且足配“殷有三仁”之美誉。可见,文天祥基于当下时政和社会风气,并没有强求自己一家老少皆随自己,一道去做那個时代的“英雄家庭”。二弟是投元还是继续抗元,这都是他们个人自主的选择,别人无权干涉。文天祥这样去理解亲人的处境,正好反映了“千古丹心”的宏识与开放——尊重他人,客观对待多元性的生命抉择,而不私于一己之见,强他人入瓮,让其不自愿地全部做成时代的牺牲品。
  四十七岁,忽必烈将文天祥召入殿中,文天祥长揖不拜。旁边的人强行使他拜跪,甚至用铁马鞭抽打他的膝盖,文天祥依然岿然不动。忽必烈派人给文天祥传话说,“你来大都这么长时间了,要是能改变心意为我朝做官,我把中书省的位置给你。”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宋朝三帝厚恩,号称状元宰相,今事二姓,不是我的愿望。”忽必烈又派人问:“那你的愿望是什么呢?”文天祥坚定回答:“愿与一死,足矣!”第二天,大臣们集体上奏,让忽必烈遂了文天祥的心愿,也免生后患。元朝的监斩官率领着士兵和乐队来到兵马司监狱,金鼓齐鸣。文天祥听了高兴地说:“吾事了矣!”在走向柴市的路上,文天祥面不改色。到了刑场,文天祥问旁边的人:“哪边是南方?”于是南向再拜曰,“臣报国至此矣!”
  文天祥終于走完了他悲壮的一生。观文天祥的一生,他正是“君子自强不息”的典范。从他一生的事迹可以看到,他不仅以大量的著作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以其鲜血和生命实践了他所信服的儒学之基本价值。文天祥的人格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内容,他坚贞不屈的形象成为了一个民族不屈于外族的精神象征。
其他文献
远古,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称为“乐舞”。这些乐舞与先民们的日常生活、战争等多方面有关。在乐舞的艺术长河中,汉朝的乐舞以清新、苍劲、壮美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在歷经春秋战国的纷争之后,汉朝的乐舞以热烈的姿态,展示了泱泱风采。  汉:清新苍劲,泱泱风采  和先秦乐舞的雍容典雅不同,汉朝长安的乐舞之风洋溢着豪放、质朴的艺术魅力,焕发出泱泱中华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之后的勃勃生机。汉朝时,中国传
期刊
编者按:在中国风盛行的今天,有一位设计师将古风元素化零为整,更好的融入当下时代,他的设计天分就如同他对艺术的热爱,天生而不造作,对于比例、色彩的掌控具有精致、高超的掌握技巧。他就是创立青岛木子壹麟服装设计有限公司的任立忠先生。通过与任立忠先生简洁的一问一答,我们能学习到的,不止是服饰之美、设计之辛,更重要的是那于实践中丝丝入扣的中国匠心……  名家简介:任立忠,1990年毕业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江
期刊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突然想起多年前大家熟知的一则广告文案:“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如果我们把思维的触角伸展到原始社会,当黑夜降临,世间万物都隐匿在一片深沉的夜色中时,能让我们的先民感知这个世界的唯一方式恐怕就只有声音了。所以我们也就能够十分理解东坡居士夜半乘兴泛舟时所发出的那句感慨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清风明月如果只有画面而缺少
期刊
又到农历八月十五钱江观潮时节,想起了北宋诗人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是写海宁潮奇观的词,酒泉子是词牌的名称。作者潘阆,北宋大名人氏,词风清新爽利,海宁潮也称钱江潮。  这首词可分四节。第一节,一二两句,以十分简洁的语言勾勒了一幅万人观潮的风
期刊
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贵族心态  《淇奥》中描述的男子自然是出身贵族,所以在生产力极其
期刊
白先勇青春版经典昆曲《牡丹亭》来本地文化中心演出,激动不能自抑的心持续到入场,杜丽娘从600年前的梦里款款行来,清秀婉丽之外,声腔更醉心,“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书生小姐,梦中相会,衣饰华美,舞姿摇曳。那柳梦梅眼波流转、温情脉脉唤一声:“啊,zie zie——”姐姐二字,重叠于唇齿
期刊
痴迷  想来我与戏曲的缘分也真是深。少年时稀里糊涂迷上戏,也说不清个为什么,只觉得心里扑通扑通地跳,一听见人家唱戏就嗓子眼痒痒——我小时候的梦想是跟着野戏班子跑码头,当个江湖上的人,唱唱戏,喝喝小酒,就这样过一生。  就这样散淡地喜欢看戏曲,它也喜欢着我,从摇滚女青年到泡一壶老茶、听西皮二黄的人,从喜欢青衣到痴迷老生,从京剧、昆曲、梨园戏、越剧、上党梆子、黄梅戏、豫剧、河北梆子、秦腔……凡是入我耳
期刊
“家训”是家里的长辈对后代的要求,一般由父系中的男性长者所确立。我曾经留心过两位文人的家训,一是嵇康,一是鲁迅,觉得特别有意思。  嵇康是三国曹魏人,曾娶沛王曹林的女儿长乐亭主为妻,是标准的皇亲贵戚,曾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此君极有才华,他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说他是音乐家一点没有夸张。他是其时杰出的文学家,诗歌立意高洁,语言清峻,有飘逸之气。他也
期刊
现代人普遍活得很累,原因是什么?  无非是因为贪著,因为心对外境粘得太紧,对财富和权力粘得太紧。  当我们有十分在乎时,会带来十分的压力;而当我们有一百分在乎时,就会带来一百分的压力;当这种在乎超过一百分时,我们就会被自己制造的在乎彻底压垮。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家庭中,都有各种身不由己的责任,随便一句“放下”,不是不负责任吗?  须知,不粘著不等于不努力,而是在积极努力的同时,不
期刊
云在青天水在瓶  唐朝思想家李翱任朗州刺史时,知道自己管辖的地界有一位著名的药山禅师,就请他来府里做客,但是这位药山架子很大,拒绝登门。于是李翱就亲自到山里拜访药山。找了许久,终于在山中的一棵松树下见到了药山。李翱喜出望外,毕恭毕敬地向药山问道。不料药山根本不理睬他,眼睛盯着手中的经书,对李翱连看都不看一眼。李翱气坏了,心想我好歹也是一个刺史,这地界都归我管,你怎么对我这么不客气?于是气哼哼地甩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