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是一门博大的学科,知识点含量丰富,而语文学习又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不可能在一节课里面面俱到,什么知识点都学。所以教师在订立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爱学乐学,从而达致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学 结合实际 活跃气氛
最近几年以来,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中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轻负高效”。但是,与之相违背的是,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不断加课、补课的手段使学生学得更好,使“轻负高效”成为空话。针对此种情况,不少专家认为,“轻负高效”就必须走“有效教学”的道路。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学者解释为,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目的,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1]
那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呢?学者认为,新课程“有效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学习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心智和情感全面发展的过程;学习过程应当成为学生释放学习潜能的过程,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出学生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2]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实现“有效教学”,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将更多的时间集中在课堂内容的学习上(有资料显示,一般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最长为三十分钟)。并且要求自己在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后,让他们有讨论,发言的充分机会。总之,点燃学生学习激情,让学生爱学乐学,从而达致效益最大化。
结合自身语文教学,笔者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近几年也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将总结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1.结合实际,知识集中
语文是一门博大的学科,知识点含量丰富,而语文学习又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不可能在一节课里面面俱到,什么知识点都学。而且学生是多变的,不同的生源、不同的集体、不同的年龄,学习的重点不能一成不变。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浮在表面,知识点不落实的结果。这样明显违背了“有效教学”的理念。
所以教师在订立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抓大放小,根据文本的主要特征设立一个主要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相关教学,努力让学生“一课一得”。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用较少的师生经历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
前几年笔者教体育特长生和派位生所组成的班时,面对的就是基础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每天上课的教学目标往往就只有最重要的那一个,而且关键的是当此教学内容完成后,会利用课堂提问的形式,让不同学生重复回答同一个问题,既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又让他们知道,只要用心听,其实自己是可以学好的,是懂回答很多问题的,从而建立起自信心。所以,当时的语文课,是他们喜爱的科目之一,很愿意在课堂上发言。
现在笔者所教的是基础比较扎实,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但每天上课的教学目标也不会多,有时候也只是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是,面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设立的教学内容较简单,学什么练什么。但现在面对基础较扎实的学生,教学内容会深一些,有一些是要学生自己讨论、归纳、实践才能掌握的,并且经常会有拓展的题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紫藤萝瀑布》一课时,因该文章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非常多,是学习的重点,而修辞又是中考必考的题型,因此,学好修辞的作用就成为该文的重要教学目标。该文章的修辞手法以比喻、拟人为主,区分这两种修辞并说出其作用,对于这批学生来说并不难,于是笔者就向外拓展,从初中需要掌握的八种修辞出发,教他们分类,回答的技巧与格式,再利用该文为材料,练习判断并分析修辞的作用,一课下来,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修辞的判断与分析了。
2.合作探讨,各抒己见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理解、运用知识。否则就会出现教师讲台上滔滔不绝,台下同学鼾声轰轰的尴尬场面。又或者就算教师硬把知识塞给学生,学生也会因为不理解、不掌握而很快淡忘,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同样以《紫藤萝瀑布》一课为例,布置预习时先布置学生仔细阅读,想象“紫藤萝瀑布”是怎样的,上课时则请学生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之后,请学生思考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眼前没有“紫藤萝瀑布”,却能想象出来呢?刚上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有学生马上回答是用了修辞手法,所以显现出来。笔者继续提问,用了什么修辞,为什么可以显现?学生回答是用了比喻和拟人,就可以显现了。笔者继续追问,全文都运用了吗?能否举出例子?就有学生找到了开头的“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句。笔者继续追问,这句话使用了这两种修辞,为什么可以在脑海中顯现?连续的追问使学生陷入了思考。这时,笔者让才让学生自己讨论,一下子,全班同学议论纷纷,探讨原因。讨论过后,有学生回答,因为瀑布我们见得多,脑海中有其形象,运用了比喻使我们脑中展现出紫色的瀑布盛开的场面,而“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句拟人让我们感到紫藤萝花生机勃勃,很有活力,整个瀑布好像在不断扩展,不断流动,非常形象。
由此可见,激发兴趣后的讨论是热烈的、有效的,回答正确后,笔者趁机让学生自己数出初中需要掌握的八种修辞,并简略介绍,并强调回答此类问题的常见格式与方法。之后,再让学生自己阅读本文,选取自己喜欢的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向全班介绍,并说出该句好的原因。学生各抒己见,非常渴望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告诉别人。于是,在讨论中,学生掌握了修辞手法这一能力点。 3.活跃气氛,吸引学生
一般认为,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最长为三十分钟,而更多的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只能坚持十分钟。所以,笔者会尽量在每一节课渗入一些可以活跃气氛的环节,以求凭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专注。气氛轻松,经常可以开心地笑,只要学生形成这样的信念,喜欢语文课的学生自然就多,学起来自然更有热情,知识当然更容易掌握了。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学到“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頂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老舍先生运用比喻的贴切,笔者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是像看护妇?好像‘日本消防员’行不行”?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是‘日本看护妇’?像‘美国看护妇’行不行?像‘非洲看护妇’行不行”?
这两个问题的抛出,全班哄堂大笑,大家激烈讨论,思考为什么老舍先生要用这样的比喻,经过思考讨论,他们纷纷举手发言,说因为“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更像头戴白色护士帽的看护妇,而不像头戴绿色、橙色帽子的消防员。又说日本人较娇小,符合“矮松”的形象,而且有温柔美好之感,而美国、非洲看护妇则给人粗壮的感觉,不符合济南的冬天那种温晴的感觉。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好笑,全身心投入去想,去讨论,才得出这么富有创意的答案。同时,也因为印象深刻,他们也会体会“语言大师”的魅力,永远记住老舍先生语言准确的特点,这个知识点也会一直镌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还有一次上《猫》一课时,学到芙蓉鸟被害,大家都怀疑是花白猫干的“案件”时,笔者请班上的学生充当前线记者,为同学们报导“案件”,又请学生充当侦探,分析文章有哪些疑点证明行凶者不是花白猫。同学们兴高采烈,纷纷要求扮演记者或者侦探,还有学生模仿记者口吻说话,说“某班记者某某某报导”,引起哄堂大笑。
教学要看对象,当老师面对的是活泼天真的初中生时,采取各种方法引起他们的兴趣,活跃气氛,会令他们喜欢你的课程。
4.科学回忆、分段复习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 而且遗忘是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 以后逐渐缓慢。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3]
所以,如果学习只是上课学一学,回家做做作业,知识点会很快遗忘。到了大考的时候再重新复习,临急抱佛脚,精力和时间都花很多,但经常会出现因知识点复习不全面,有些题目明明觉得有印象,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的现象。这样,之前的努力白费了许多,学习效率不高。同样,我们语文学习中的文言文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名篇背诵,都是学生花不少时间背的,如果只是学的时候背一下,学过就放下,学生会很快遗忘,基础就不够扎实。如果重新背过,又要花费和原来一样多的时间。
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应定期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以保持学过的知识成为终身的记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达到以较小的投入达到较大的收益的效果,笔者通常在每一节课花5分钟抽查,随机提问2~3名同学,有时是背名篇,有时是解释文言词句,有时是理解经典文句,一学期,甚至一年学过的内容都会提问,务求班上的学生每天都有机会起来回答,不会的同样内容第二天会再提问,直到记住为止。虽然这样会花费不少时间,但是由于这样不断的反复,点燃学生经常背诵复习的激情,学生的背诵非常扎实,学到的知识记得非常牢固,从成绩看,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文言文答对率由中段考的8736%和81.43%提升到期末考的96.43%和95.10%,排除试题难易差别,应该也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记忆越来越牢固,成绩自然也越来越好。
以上便是笔者对过往“有效教学”经验的一点总结,可能不够全面,可能还不够科学,但无论怎样,已算是迈出了第一步。盼望有更多的一线教师加入到“有效教学”方法的研讨中,让大家学到更多的有效方法。
“有效教学”已经改变了老师的传统观念,使课堂得到学生的喜爱。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去想,去思考,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会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去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 彭青,赵恒春.“有效教学”研究2007年度述评.
[2] 彭青,赵恒春.“有效教学”研究2007年度述评.
[3] 百度百科“遗忘曲线”
语文是一门博大的学科,知识点含量丰富,而语文学习又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不可能在一节课里面面俱到,什么知识点都学。所以教师在订立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爱学乐学,从而达致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学 结合实际 活跃气氛
最近几年以来,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中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轻负高效”。但是,与之相违背的是,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不断加课、补课的手段使学生学得更好,使“轻负高效”成为空话。针对此种情况,不少专家认为,“轻负高效”就必须走“有效教学”的道路。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学者解释为,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目的,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1]
那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呢?学者认为,新课程“有效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学习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心智和情感全面发展的过程;学习过程应当成为学生释放学习潜能的过程,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出学生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2]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实现“有效教学”,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将更多的时间集中在课堂内容的学习上(有资料显示,一般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最长为三十分钟)。并且要求自己在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后,让他们有讨论,发言的充分机会。总之,点燃学生学习激情,让学生爱学乐学,从而达致效益最大化。
结合自身语文教学,笔者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近几年也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将总结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1.结合实际,知识集中
语文是一门博大的学科,知识点含量丰富,而语文学习又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不可能在一节课里面面俱到,什么知识点都学。而且学生是多变的,不同的生源、不同的集体、不同的年龄,学习的重点不能一成不变。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浮在表面,知识点不落实的结果。这样明显违背了“有效教学”的理念。
所以教师在订立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抓大放小,根据文本的主要特征设立一个主要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相关教学,努力让学生“一课一得”。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用较少的师生经历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
前几年笔者教体育特长生和派位生所组成的班时,面对的就是基础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每天上课的教学目标往往就只有最重要的那一个,而且关键的是当此教学内容完成后,会利用课堂提问的形式,让不同学生重复回答同一个问题,既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又让他们知道,只要用心听,其实自己是可以学好的,是懂回答很多问题的,从而建立起自信心。所以,当时的语文课,是他们喜爱的科目之一,很愿意在课堂上发言。
现在笔者所教的是基础比较扎实,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但每天上课的教学目标也不会多,有时候也只是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是,面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设立的教学内容较简单,学什么练什么。但现在面对基础较扎实的学生,教学内容会深一些,有一些是要学生自己讨论、归纳、实践才能掌握的,并且经常会有拓展的题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紫藤萝瀑布》一课时,因该文章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非常多,是学习的重点,而修辞又是中考必考的题型,因此,学好修辞的作用就成为该文的重要教学目标。该文章的修辞手法以比喻、拟人为主,区分这两种修辞并说出其作用,对于这批学生来说并不难,于是笔者就向外拓展,从初中需要掌握的八种修辞出发,教他们分类,回答的技巧与格式,再利用该文为材料,练习判断并分析修辞的作用,一课下来,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修辞的判断与分析了。
2.合作探讨,各抒己见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理解、运用知识。否则就会出现教师讲台上滔滔不绝,台下同学鼾声轰轰的尴尬场面。又或者就算教师硬把知识塞给学生,学生也会因为不理解、不掌握而很快淡忘,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同样以《紫藤萝瀑布》一课为例,布置预习时先布置学生仔细阅读,想象“紫藤萝瀑布”是怎样的,上课时则请学生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之后,请学生思考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眼前没有“紫藤萝瀑布”,却能想象出来呢?刚上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有学生马上回答是用了修辞手法,所以显现出来。笔者继续提问,用了什么修辞,为什么可以显现?学生回答是用了比喻和拟人,就可以显现了。笔者继续追问,全文都运用了吗?能否举出例子?就有学生找到了开头的“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句。笔者继续追问,这句话使用了这两种修辞,为什么可以在脑海中顯现?连续的追问使学生陷入了思考。这时,笔者让才让学生自己讨论,一下子,全班同学议论纷纷,探讨原因。讨论过后,有学生回答,因为瀑布我们见得多,脑海中有其形象,运用了比喻使我们脑中展现出紫色的瀑布盛开的场面,而“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句拟人让我们感到紫藤萝花生机勃勃,很有活力,整个瀑布好像在不断扩展,不断流动,非常形象。
由此可见,激发兴趣后的讨论是热烈的、有效的,回答正确后,笔者趁机让学生自己数出初中需要掌握的八种修辞,并简略介绍,并强调回答此类问题的常见格式与方法。之后,再让学生自己阅读本文,选取自己喜欢的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向全班介绍,并说出该句好的原因。学生各抒己见,非常渴望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告诉别人。于是,在讨论中,学生掌握了修辞手法这一能力点。 3.活跃气氛,吸引学生
一般认为,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最长为三十分钟,而更多的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只能坚持十分钟。所以,笔者会尽量在每一节课渗入一些可以活跃气氛的环节,以求凭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专注。气氛轻松,经常可以开心地笑,只要学生形成这样的信念,喜欢语文课的学生自然就多,学起来自然更有热情,知识当然更容易掌握了。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学到“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頂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老舍先生运用比喻的贴切,笔者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是像看护妇?好像‘日本消防员’行不行”?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是‘日本看护妇’?像‘美国看护妇’行不行?像‘非洲看护妇’行不行”?
这两个问题的抛出,全班哄堂大笑,大家激烈讨论,思考为什么老舍先生要用这样的比喻,经过思考讨论,他们纷纷举手发言,说因为“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更像头戴白色护士帽的看护妇,而不像头戴绿色、橙色帽子的消防员。又说日本人较娇小,符合“矮松”的形象,而且有温柔美好之感,而美国、非洲看护妇则给人粗壮的感觉,不符合济南的冬天那种温晴的感觉。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好笑,全身心投入去想,去讨论,才得出这么富有创意的答案。同时,也因为印象深刻,他们也会体会“语言大师”的魅力,永远记住老舍先生语言准确的特点,这个知识点也会一直镌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还有一次上《猫》一课时,学到芙蓉鸟被害,大家都怀疑是花白猫干的“案件”时,笔者请班上的学生充当前线记者,为同学们报导“案件”,又请学生充当侦探,分析文章有哪些疑点证明行凶者不是花白猫。同学们兴高采烈,纷纷要求扮演记者或者侦探,还有学生模仿记者口吻说话,说“某班记者某某某报导”,引起哄堂大笑。
教学要看对象,当老师面对的是活泼天真的初中生时,采取各种方法引起他们的兴趣,活跃气氛,会令他们喜欢你的课程。
4.科学回忆、分段复习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 而且遗忘是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 以后逐渐缓慢。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3]
所以,如果学习只是上课学一学,回家做做作业,知识点会很快遗忘。到了大考的时候再重新复习,临急抱佛脚,精力和时间都花很多,但经常会出现因知识点复习不全面,有些题目明明觉得有印象,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的现象。这样,之前的努力白费了许多,学习效率不高。同样,我们语文学习中的文言文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名篇背诵,都是学生花不少时间背的,如果只是学的时候背一下,学过就放下,学生会很快遗忘,基础就不够扎实。如果重新背过,又要花费和原来一样多的时间。
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应定期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以保持学过的知识成为终身的记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达到以较小的投入达到较大的收益的效果,笔者通常在每一节课花5分钟抽查,随机提问2~3名同学,有时是背名篇,有时是解释文言词句,有时是理解经典文句,一学期,甚至一年学过的内容都会提问,务求班上的学生每天都有机会起来回答,不会的同样内容第二天会再提问,直到记住为止。虽然这样会花费不少时间,但是由于这样不断的反复,点燃学生经常背诵复习的激情,学生的背诵非常扎实,学到的知识记得非常牢固,从成绩看,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文言文答对率由中段考的8736%和81.43%提升到期末考的96.43%和95.10%,排除试题难易差别,应该也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记忆越来越牢固,成绩自然也越来越好。
以上便是笔者对过往“有效教学”经验的一点总结,可能不够全面,可能还不够科学,但无论怎样,已算是迈出了第一步。盼望有更多的一线教师加入到“有效教学”方法的研讨中,让大家学到更多的有效方法。
“有效教学”已经改变了老师的传统观念,使课堂得到学生的喜爱。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去想,去思考,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会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去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 彭青,赵恒春.“有效教学”研究2007年度述评.
[2] 彭青,赵恒春.“有效教学”研究2007年度述评.
[3] 百度百科“遗忘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