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迅速,当前国内建筑业在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的质量,特别是建筑施工及使用中的结构裂缝的问题。在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是混凝土,由于混凝土建筑物结构的设计和其他特性,混凝土材料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会导致建筑物结构出现裂缝,这些裂缝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用户的人身安全。因此,为了提高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质量水平,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处理好这些裂缝问题,做好预防。为了充分保证对裂缝问题的有效控制,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应从合理的设计、实际施工条件、所用地质环境和建筑材料等方面入手,做好预防与控制。
关键词:建筑结构裂缝;成因;应对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是一个多方面、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工程体系,其中局部地区存在的问题,可能会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裂缝问题一直都是威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问题,在进行项目建设过程之中,施工单位同建筑单位的人员都十分重视对裂缝的监控。文章从建筑结构设计中可能引发裂缝的原因出发,对出现裂缝的原因和对应举措进行了论述。
1 裂缝的类型
1.1塑性沉降裂缝
在实际情况下,建筑的钢筋和模板等元素会影响混凝土骨料的沉降,造成塑性沉降裂缝。如果不按常规标准对模板进行绑扎施工,建筑结构中便可能会出现塑性沉积裂缝。塑性沉降裂缝是呈梭形,其中心较宽且两端较窄,经常发生在结构的可变横截面、梁板节点、梁柱节点和板肋节点处,裂缝深度通常达到钢筋的表面。因此,应控制此类裂缝需要控制水灰比、砂率和坍落度不要太大,对于横截面差异较大的组件,必须先浇注较深的部分,静置1-1.5h后,沉降会稳定下来,然后再浇筑顶部。
1.2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通常在施工过程中形成,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暴露在外,并受到高温和强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使混凝土材料更容易膨胀和收缩。当混凝土材料表现出塑性状态时,混凝土中的水含量进一步减少,混凝土材料硬化,并且在建筑物表面上形成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是随机分布的,彼此之间几乎平行,且裂缝之间的距离最小为几厘米,最大为几十厘米,这些裂缝最初往往很浅,逐渐发展成贯通裂缝。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水泥量和砂粉量,并且必须采取措施以确保高温、强风和干燥天气下的施工质量。
1.3温度应力裂缝
温度应力裂缝主要受溫度影响而产生,在实际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施工周期通常较长,在此施工期间,昼夜温差和室内外温差较大,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散热迅速,可能会出现热应力开裂问题。尽管这些裂缝看上去似乎不明显,但是它们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实际影响依然需要引起重视。
2 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产生的危害
针对大部分建筑来说,产生一些轻微的裂缝属于正常现象,这种裂缝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但是一旦裂缝继续增大下去就会导致整个工程都受到影响,最后的验收工作自然是会被贴上质量不合格的标签,这是从结构上分析裂缝产生的危害。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建筑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来进行完善,而如果混凝土在配置过程中出现水灰比过低的现象或者其骨料存在不合格的现象,就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的强度降低,同时承载力也会变差,进而会出现混凝土大量脱落的现象,直至出现裂缝。
3 建筑结构裂缝的应对举措
3.1加强混凝土材料质量
(1)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对混凝土材料的选用一定要以建筑行业标准为准则,坚决避免偷工减料、原材料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出现,同时,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人员应当加强对其的监督工作。混凝土是建筑结构的承载材料也是荷载产生主体,如果与之对应的水泥质量不达标,砂石质量不过关,那么混凝土材料自身强度就得不到保障,出现裂缝的情况也就无法避免。与此同时,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应该尽可能地降低,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安全储存和安全运输。(2)施工过程中,对于不同规格的水泥材料和混凝土规格的选用,应当在工程成本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地选用质量水平可靠、规格较高的混凝土材料,以满足相关建设标准,从而使混凝土材料自身强度达到要求,避免荷载引发的裂缝出现。
3.2及时处置发现的裂缝
裂缝的防治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建筑结构中已经出现的裂缝如何进行妥善地处置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对已有裂缝的及时发现与合理处理,不但有利于裂缝预防工作的进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裂缝的进一步扩展,从而把裂缝引发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于已经出现于建筑结构之中的裂缝,最重要的工作应当是采用合理的处置手段将其修复。目前,在对已有裂缝的处置之中,一般先由施工人员对存在裂缝的墙体进行清理场地作业,然后使用补强材料充填裂缝,即补强法。这种裂缝处理方式适用于处理一般的裂缝结构,经济实惠,且施工速度较快。但是对出现于建筑结构的承重墙上的裂缝,应当先采取充分的场地勘察作业,进行一定的结构受力状态分析和计算,然后确定出合理的加固和裂缝修补措施,从而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适时改变温度条件
第一,在施工时,为了高效使用水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全方位考虑工程具体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合的方案。因水泥具有一定独特的性质,比如:在水化过程中,因热量散失,水泥内部会聚集大量的热量,随之混凝土温度应力也会增加。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水泥便可投入实际应用,用来防止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第二,加强重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控制。在注入混凝土时,要时刻关注其温度变化,在实际施工时,要尽可能减少在高温环境中施工的时间,在大面积混凝土浇筑中,如温度条件不足,应及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降温工作,保证混凝土在浇筑施工中的温度能得到合理控制。
3.4严格控制建筑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要不断提高技术层次,对于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执行工作。当建筑施工工作在一些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时,施工人员应采用分层浇筑施工,且分层浇筑不能大于50cm,利用浇筑面自身的散热功能降低外部环境高温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还可运用物理降温,比如埋设水管,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温度,还维持了混凝土结构的湿润度,加强了建筑结构的抗裂能力。在进行混凝土材料的浇筑时,建筑施工人员必须要时刻考虑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位置因素,要充分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不会扰动到钢筋结构,从而有效保证整个建筑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例如,建筑结构大多用混凝土构成,应将建筑结构的梁和楼板的混凝土强度保持一致,最好选用中级。当建筑结构的梁、板混凝土强度低于墙、柱的强度等级时,节点核心区域的混凝土强度要与墙、柱混凝土材料保持一致。当建筑结构的底板混凝土强度低于梁、柱和墙的混凝土等级时,便将节点核心区域的混凝土前度大小来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开裂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是当前对于建筑安全质量保证的一项重大工程,这既关系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又与人们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因此,通过一些处理技术来避免结构裂缝的产生或裂缝产生以后应该怎样修补,把危险降到最低,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通文.探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改善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03):113-114.
关键词:建筑结构裂缝;成因;应对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是一个多方面、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工程体系,其中局部地区存在的问题,可能会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裂缝问题一直都是威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问题,在进行项目建设过程之中,施工单位同建筑单位的人员都十分重视对裂缝的监控。文章从建筑结构设计中可能引发裂缝的原因出发,对出现裂缝的原因和对应举措进行了论述。
1 裂缝的类型
1.1塑性沉降裂缝
在实际情况下,建筑的钢筋和模板等元素会影响混凝土骨料的沉降,造成塑性沉降裂缝。如果不按常规标准对模板进行绑扎施工,建筑结构中便可能会出现塑性沉积裂缝。塑性沉降裂缝是呈梭形,其中心较宽且两端较窄,经常发生在结构的可变横截面、梁板节点、梁柱节点和板肋节点处,裂缝深度通常达到钢筋的表面。因此,应控制此类裂缝需要控制水灰比、砂率和坍落度不要太大,对于横截面差异较大的组件,必须先浇注较深的部分,静置1-1.5h后,沉降会稳定下来,然后再浇筑顶部。
1.2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通常在施工过程中形成,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暴露在外,并受到高温和强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使混凝土材料更容易膨胀和收缩。当混凝土材料表现出塑性状态时,混凝土中的水含量进一步减少,混凝土材料硬化,并且在建筑物表面上形成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是随机分布的,彼此之间几乎平行,且裂缝之间的距离最小为几厘米,最大为几十厘米,这些裂缝最初往往很浅,逐渐发展成贯通裂缝。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水泥量和砂粉量,并且必须采取措施以确保高温、强风和干燥天气下的施工质量。
1.3温度应力裂缝
温度应力裂缝主要受溫度影响而产生,在实际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施工周期通常较长,在此施工期间,昼夜温差和室内外温差较大,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散热迅速,可能会出现热应力开裂问题。尽管这些裂缝看上去似乎不明显,但是它们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实际影响依然需要引起重视。
2 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产生的危害
针对大部分建筑来说,产生一些轻微的裂缝属于正常现象,这种裂缝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但是一旦裂缝继续增大下去就会导致整个工程都受到影响,最后的验收工作自然是会被贴上质量不合格的标签,这是从结构上分析裂缝产生的危害。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建筑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来进行完善,而如果混凝土在配置过程中出现水灰比过低的现象或者其骨料存在不合格的现象,就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的强度降低,同时承载力也会变差,进而会出现混凝土大量脱落的现象,直至出现裂缝。
3 建筑结构裂缝的应对举措
3.1加强混凝土材料质量
(1)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对混凝土材料的选用一定要以建筑行业标准为准则,坚决避免偷工减料、原材料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出现,同时,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人员应当加强对其的监督工作。混凝土是建筑结构的承载材料也是荷载产生主体,如果与之对应的水泥质量不达标,砂石质量不过关,那么混凝土材料自身强度就得不到保障,出现裂缝的情况也就无法避免。与此同时,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应该尽可能地降低,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安全储存和安全运输。(2)施工过程中,对于不同规格的水泥材料和混凝土规格的选用,应当在工程成本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地选用质量水平可靠、规格较高的混凝土材料,以满足相关建设标准,从而使混凝土材料自身强度达到要求,避免荷载引发的裂缝出现。
3.2及时处置发现的裂缝
裂缝的防治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建筑结构中已经出现的裂缝如何进行妥善地处置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对已有裂缝的及时发现与合理处理,不但有利于裂缝预防工作的进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裂缝的进一步扩展,从而把裂缝引发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于已经出现于建筑结构之中的裂缝,最重要的工作应当是采用合理的处置手段将其修复。目前,在对已有裂缝的处置之中,一般先由施工人员对存在裂缝的墙体进行清理场地作业,然后使用补强材料充填裂缝,即补强法。这种裂缝处理方式适用于处理一般的裂缝结构,经济实惠,且施工速度较快。但是对出现于建筑结构的承重墙上的裂缝,应当先采取充分的场地勘察作业,进行一定的结构受力状态分析和计算,然后确定出合理的加固和裂缝修补措施,从而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适时改变温度条件
第一,在施工时,为了高效使用水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全方位考虑工程具体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合的方案。因水泥具有一定独特的性质,比如:在水化过程中,因热量散失,水泥内部会聚集大量的热量,随之混凝土温度应力也会增加。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水泥便可投入实际应用,用来防止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第二,加强重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控制。在注入混凝土时,要时刻关注其温度变化,在实际施工时,要尽可能减少在高温环境中施工的时间,在大面积混凝土浇筑中,如温度条件不足,应及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降温工作,保证混凝土在浇筑施工中的温度能得到合理控制。
3.4严格控制建筑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要不断提高技术层次,对于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执行工作。当建筑施工工作在一些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时,施工人员应采用分层浇筑施工,且分层浇筑不能大于50cm,利用浇筑面自身的散热功能降低外部环境高温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还可运用物理降温,比如埋设水管,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温度,还维持了混凝土结构的湿润度,加强了建筑结构的抗裂能力。在进行混凝土材料的浇筑时,建筑施工人员必须要时刻考虑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位置因素,要充分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不会扰动到钢筋结构,从而有效保证整个建筑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例如,建筑结构大多用混凝土构成,应将建筑结构的梁和楼板的混凝土强度保持一致,最好选用中级。当建筑结构的梁、板混凝土强度低于墙、柱的强度等级时,节点核心区域的混凝土强度要与墙、柱混凝土材料保持一致。当建筑结构的底板混凝土强度低于梁、柱和墙的混凝土等级时,便将节点核心区域的混凝土前度大小来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开裂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是当前对于建筑安全质量保证的一项重大工程,这既关系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又与人们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因此,通过一些处理技术来避免结构裂缝的产生或裂缝产生以后应该怎样修补,把危险降到最低,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通文.探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改善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0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