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的实践性特征早已被众所熟知,经历“预测或猜想——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程序的授课模式,也早已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关键要看在课堂教学上是教师牵着学生做?还是导着学生做?还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这三种“做”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个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度”,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呢?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因为教师的高度决定着学生“三维目标”达成的程度。因此,科学教师要用“教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的心态去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编写导学案、制作课件、准备实验器材与材料,填写实验申请报告,才可为“三维目标”的实现,也就是为这个主体地位体现“度”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维目标”中,以“方法与过程”为中心,在经历“方法与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并同时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新课程的育人新标准,更符合学生第一的原则。
正是因为有以上的启发和感悟,所以笔者想起了在《科学课》杂志上朱小雪的文章中提到的:“美国的科学课课堂教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反思的地方。”(在这里不谈崇洋媚外,但至少应该做点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尝试。)
在美国,上科学课,学生先听从教师布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学生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分头活动。两个学生一组,一边轻声商量,一边操作实验,一边记录。偶尔有学生在教室里走动,观察其他组织的研究情况;偶尔会听到他们轻声交流、争辩的声音;偶尔还会看到他们轻声欢呼的情景。活动持续20多分钟后,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有条不紊地收拾好自己组的研究器材,进入到交流讨论环节之中。当教师指名一个学生发表观点时,其他学生都能认真地听,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不插嘴,教师也是一直在听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教师还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发言的学生。这不仅是一个公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与他人进行思维交流。课堂上折射出的和谐合作、投入研究、倾听、积极交流、尊重他人的可贵品质,实在值得借鉴:思维的开放,行为的规范,习惯的养成,品质的高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美国,教师不搞“一言堂”,不向学生灌输科学知识;教师只是“组织者”,积极组织学生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去经历科学探索过程;教师只是“引导者”,热情引导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去明晰科学原理与概念;教师不是“权威”。对科学教师的定位高度是:热情、投入、不给学生答案的教师才是最好的科学教师。
在美国,科学教师只需要按照教师用书上设计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组织研讨,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不需要对教材进行改编、创新,或采用其他材料进行教学。实验材料是由专门的材料中心配给的,材料中心每学期初会把科学课要用到的一些仪器材料,包括分组实验用的材料,观察用的一些植物种子、活体小动物等,装箱运到每个学校。教师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材的处理与器材的准备。这样,教师更有精力去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鉴于此,笔者有些不成熟的设想,列举几条,仅供有关权威专家同志参考。
1)虽不可能照搬硬套美国的科学课教学的模式,但可以借鉴他们的那种悉心、热心“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且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搞科学研究的实验室,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真实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各版本的科学课教学研究室,能否也专门在《教师用书》中编写设计出各年级的演示与分组两类实验计划,内容包括每个实验的实验类别、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与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以便减轻科学课教师分析教材、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的工作负担。这样就使科学课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设计流程,以利于课堂教学层次清晰;去设计预案,以防突发现象发生;去筹备实验,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锦上添花;去关注学生,让学生的“三维目标”都得到发展,从实处促进体现科学教师的主导地位。
3)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国力有待于增强,虽不能马上筹建材料中心,但能马上做到整理现有的实验室,补充足够的实验器材与材料,确保科学教师充分完成各项实验计划。再专门配备数量相适应的称职的实验教师,以便于指导、协助、督导科学课教师完成各年级、各学年的实验计划,确保实验开出率100%,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现象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得到质的提高。
4)努力改编现行教材,改革现行教材提问多、空洞、迷茫的弊端。比如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安排的“凤仙花的一生”和“蚕的一生”,这些内容虽然是选取儿童常见、易体验、可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但这些内容都是中长期种养观察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凤仙花的一生”和“蚕的一生”的种养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跨度;而在教学中,这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仅需几周的时间,这样就产生教学与种养不同步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可否请有关方面专门为科学教学制作一些短片,以便教学时播放。除此之外,尽可能地让科学教材内容更生动、更丰富、更生活化、更形象化,内涵更具趣味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前瞻性,与初中生物一脉相承,从而提高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以便于学生做真正意义上的“小科学家”!
其实,中国人的智慧并不比美国人差,美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好。在课程改革的这短短几年中,各级教育教研机构及广大一线科学教师,从国情、学情和教材出发,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都已做出许许多多卓有成效的尝试,不断进行实验研讨、创新,真诚地希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能促进科学课教学更适合学生学习与成长。
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维目标”中,以“方法与过程”为中心,在经历“方法与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并同时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新课程的育人新标准,更符合学生第一的原则。
正是因为有以上的启发和感悟,所以笔者想起了在《科学课》杂志上朱小雪的文章中提到的:“美国的科学课课堂教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反思的地方。”(在这里不谈崇洋媚外,但至少应该做点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尝试。)
在美国,上科学课,学生先听从教师布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学生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分头活动。两个学生一组,一边轻声商量,一边操作实验,一边记录。偶尔有学生在教室里走动,观察其他组织的研究情况;偶尔会听到他们轻声交流、争辩的声音;偶尔还会看到他们轻声欢呼的情景。活动持续20多分钟后,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有条不紊地收拾好自己组的研究器材,进入到交流讨论环节之中。当教师指名一个学生发表观点时,其他学生都能认真地听,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不插嘴,教师也是一直在听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教师还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发言的学生。这不仅是一个公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与他人进行思维交流。课堂上折射出的和谐合作、投入研究、倾听、积极交流、尊重他人的可贵品质,实在值得借鉴:思维的开放,行为的规范,习惯的养成,品质的高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美国,教师不搞“一言堂”,不向学生灌输科学知识;教师只是“组织者”,积极组织学生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去经历科学探索过程;教师只是“引导者”,热情引导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去明晰科学原理与概念;教师不是“权威”。对科学教师的定位高度是:热情、投入、不给学生答案的教师才是最好的科学教师。
在美国,科学教师只需要按照教师用书上设计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组织研讨,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不需要对教材进行改编、创新,或采用其他材料进行教学。实验材料是由专门的材料中心配给的,材料中心每学期初会把科学课要用到的一些仪器材料,包括分组实验用的材料,观察用的一些植物种子、活体小动物等,装箱运到每个学校。教师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材的处理与器材的准备。这样,教师更有精力去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鉴于此,笔者有些不成熟的设想,列举几条,仅供有关权威专家同志参考。
1)虽不可能照搬硬套美国的科学课教学的模式,但可以借鉴他们的那种悉心、热心“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且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搞科学研究的实验室,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真实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各版本的科学课教学研究室,能否也专门在《教师用书》中编写设计出各年级的演示与分组两类实验计划,内容包括每个实验的实验类别、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与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以便减轻科学课教师分析教材、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的工作负担。这样就使科学课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设计流程,以利于课堂教学层次清晰;去设计预案,以防突发现象发生;去筹备实验,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锦上添花;去关注学生,让学生的“三维目标”都得到发展,从实处促进体现科学教师的主导地位。
3)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国力有待于增强,虽不能马上筹建材料中心,但能马上做到整理现有的实验室,补充足够的实验器材与材料,确保科学教师充分完成各项实验计划。再专门配备数量相适应的称职的实验教师,以便于指导、协助、督导科学课教师完成各年级、各学年的实验计划,确保实验开出率100%,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现象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得到质的提高。
4)努力改编现行教材,改革现行教材提问多、空洞、迷茫的弊端。比如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安排的“凤仙花的一生”和“蚕的一生”,这些内容虽然是选取儿童常见、易体验、可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但这些内容都是中长期种养观察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凤仙花的一生”和“蚕的一生”的种养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跨度;而在教学中,这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仅需几周的时间,这样就产生教学与种养不同步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可否请有关方面专门为科学教学制作一些短片,以便教学时播放。除此之外,尽可能地让科学教材内容更生动、更丰富、更生活化、更形象化,内涵更具趣味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前瞻性,与初中生物一脉相承,从而提高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以便于学生做真正意义上的“小科学家”!
其实,中国人的智慧并不比美国人差,美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好。在课程改革的这短短几年中,各级教育教研机构及广大一线科学教师,从国情、学情和教材出发,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都已做出许许多多卓有成效的尝试,不断进行实验研讨、创新,真诚地希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能促进科学课教学更适合学生学习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