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改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y_9715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下的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太过重视形式感而忽略了语文本身的教化功能,学生的语文素养未得到有效提高,语文的育人功能也未得到很好体现。语文教师应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言语的深处,在有效互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教学改革;语文教学;语文素养;审美情趣
  当前,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一些语文教师缺乏理性的思考,片面追求课堂形式的多样性,整堂课只注重让学生开展活动,而忽略了文本,忽略了语言文学所承载的教化作用,也忽略了教师作为倡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学生的活动有了,课堂气氛也热烈了,其实质却是师生互动仅为一种表面现象,语文教学始终在远离言语的地方游离徘徊,学生的语文素养未得到有效提高,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也未能得到很好体现。
  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事例: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精美的课件,一会儿动画,一会儿音乐,鹰击长空就飞出一只鹰,虎哮深林就跑出一只虎……整堂课在欣赏画面的华丽和声音的热闹中度过,学生却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甚至也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一会儿书,体味一下语言的魅力,感受一下作者寄放在作品中的情感;课堂上,学生正在热烈地讨论,但主题已不知滑到何处,其价值取向与育人的初衷严重背离,而教师为了课堂的热闹却不加以制止和引导,等等。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像这种把语文课程育人的功能置之一旁,单纯追求课堂形式的所谓互动教学则并不可取。
  高中语文课程承担的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高中语文教师则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中介”和桥梁。一堂课能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能不能使学生透过特定的文字符号理解其中深藏的意蕴,进入教材规定的情境,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师这个“中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走进言语的深处
  语言的发展与人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语言的发展能很好地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的发展。进行语文教学,应紧扣语言文字特点,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情感。如教学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时,教师可以用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有人说,祥林嫂的生命里没有春天,大家有什么看法?请谈一谈。”课堂的讨论围绕文本展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感悟,深入文本的内涵,在与文本不断深入的对话中,使其语感得到深化、美化。又如教学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请从文中找出相关事例解读“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该问题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两个层面:一是写项脊轩的变迁和作者对亲人的回忆;一是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再一个问题:李白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说的是诗文的语言质朴真醇,自然高妙,没有刻意雕琢,也不见绚烂夺目的修饰,表现的却是最深刻最真挚感人的情理。请品读本文,感悟本文的语言特色。这个问题是关于文本的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最寻常的题材,最平淡的字句,最熟稔的意象,表达的却是深刻而真挚的情理。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与探讨的过程中,感受文本所展示的人情人性之美,同时也感受繁华落尽见真醇的言语魅力。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在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互动发展新机制
  当前的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也呈现出立体化构架。教师的教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绝对意义的教授者已不复存在,教学过程实际上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互相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造一种师生互动的对话机制,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探究、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如教学《项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根据你对玛蒂尔德的认识,说说她除了选择用十年艰辛的劳动来偿付项链的债务外,还有其他的方法么?学生可以通过挖掘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来推理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并以此为根据来阐述玛蒂尔德选择用其他方式来偿还债务的可能性。这个问题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可以对其进行人格教育,师生互动,课堂充实。
  师生互动的教学机制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思路,把教法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为此,语文教师必须随时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努力追求既有创新思想又切实有效的教学境界。
  三、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高中语文课本中文质兼美的作品很多。这些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文的光芒,对青年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教师理当积极挖掘,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总之,语文教师要适应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就必须告别旧理念,不断进取,以更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准挑战新形势。
  责任编辑 松风
其他文献
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总离不开谈话。有的教师言语温柔亲切,犹如温暖的阳光,感人至深,有的教师声色俱历,却总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分析,指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体制不合理的问题。并从交易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当前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此,对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创新发展进行相关研
“三步走”教学模式即“课前-微课”、“课中-常规+模拟+微实验”和“课尾-微赛”,讲求充分利用时间及各种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巧妙利用实验教学方法,达到“课前积极思考,课中动
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迅猛发展,数量激增、
【正】在我的电脑旁,一直摆放着一只千纸鹤,一只不很漂亮的千纸鹤,唯有那两只翅膀给人灵动的感觉,似要振翅高翔。那年,我调入县城教书,担任班主任。开学的第二天,一位老大爷
“慕课”发端于美国,是英文MOOCs的音译,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其中,“M”代表 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最多一门人数达16万;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