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用工荒”的说法始终在珠三角回荡。在各制造企业生产线上频繁流动的工人中,除了农民工群体外,还有一个不被人了解的特殊群体,他们有着学生的身份,但却从事着与工人完全一样的工作,而且拿着可能还低于正常工人的薪水。他们就是由学校带队到这里参加“顶岗实习”的中专或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军。(2015年12月21日《北京青年报》)
学生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领域的正常现象,是学生完成从学校到职场过渡的重要一环。学生需要企业平台锻炼能力,依据相关规定输送、使用、培养学生工似乎无可厚非。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与企业形成了某种利益联盟,顶岗实习常常异化为“以实习之名,行顶岗之实”。这些学校基于利益考量,在安排顶岗实习时,很少顾及学生意愿及学科专业情况,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常常风马牛不相及;企业则把学生工当成普通工人来使用,过于注重“工人”角色而忽视了“学生”权益。
学生工既不是学校的“摇钱树”,更不是企业的“廉价劳动力”,不能只见“工”不见“学”。为保障学生工的劳动权益,国家亟须从立法层面明确规范学校、企业和实习学生等利益攸关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动主管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企业用工和学校实习活动的指导,规范学生实习活动的开展。此外,还需要推广现代学徒制,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学生在实习阶段更加侧重于“学”的内涵,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领域的正常现象,是学生完成从学校到职场过渡的重要一环。学生需要企业平台锻炼能力,依据相关规定输送、使用、培养学生工似乎无可厚非。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与企业形成了某种利益联盟,顶岗实习常常异化为“以实习之名,行顶岗之实”。这些学校基于利益考量,在安排顶岗实习时,很少顾及学生意愿及学科专业情况,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常常风马牛不相及;企业则把学生工当成普通工人来使用,过于注重“工人”角色而忽视了“学生”权益。
学生工既不是学校的“摇钱树”,更不是企业的“廉价劳动力”,不能只见“工”不见“学”。为保障学生工的劳动权益,国家亟须从立法层面明确规范学校、企业和实习学生等利益攸关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动主管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企业用工和学校实习活动的指导,规范学生实习活动的开展。此外,还需要推广现代学徒制,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学生在实习阶段更加侧重于“学”的内涵,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