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的学校例会,在台上讲话的多是学校的行政领导,内容以工作小结、布置工作为主,教师被动接受,缺乏参与感,难以形成主动求变、开拓创新的意识。教师经常听千篇一律的总结,也易形成固化思维模式。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是一个有较高素养的群体,但如果学校文化土壤贫瘠,也易使他们产生职业倦怠感,缺乏专业成长的动力。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令他们相互启发、同侪互进?在北京市中关村三小的一次校区全体教师例会中,我找到了答案。
探索与思想的盛宴
为更好地推进教师能力提升,中关村三小执行校长对学校每月的教师例会进行了全面规划,比如9月的空间支持资源建设探索与实践、10月的导师制探索、11月的多样性教育关系探索、12月的项目学习探索等。教师例会的主题纷纷指向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幸福成长,并有助于推动教师专业成长。这种有效的顶层设计,指引着学校的办学方向,给予广大教师成长与锻炼的机会,为教学改革及育人探索了新路径。
首次主持教师例会的赵老师非常重视这次机会,在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走访了各校区,试图以最敏锐的眼光找到各班组群中空间支持资源的亮点。4位校中校主任交流群组空间支持资源的建设路径,并在与专家碰撞的过程中,擦出了许多思维的火花。
2020年10月10日,一月一度的校区例会如期召开,惊喜太多。
由于前期的精心准备和全心投入,以及赵老师对发言人精准到位的点评、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整场分享会高潮迭起。
管理层成员分别作了分享。首先分享的是刘校长,她一边引导大家看照片,一边解说:“这是我在四层中央图书馆看到的瞬间,早晨7点35分,孩子们排着队有序地借书、还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第二张照片是四校的门口,一女生在指导同学放雨具,是老师告诉他们这样做的。我还发现有几个孩子刚进校就把伞往植物区甩甩水,这几个孩子做得很好,现在很少有孩子能照顾到这样的细节。再看这张照片,已毕业的同学在玻璃幕墙上写下了‘人生就像一场电影,无时无刻不在现场直播’这么一段有哲理的话。无论是在图书馆的自觉,到雨伞收放的自然,还是孩子毕业后留下的有哲理的话语,都是三小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努力的成果。”
接着,张主任也分享了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讨论校园里爬山虎的场景——为语文课增添体验环节。几张照片、寥寥数语,像唠家常一样自然地道出师生真实的学习场景。
李老师是年纪最轻的班主任,她在分享中说,她带领的班级学生在班组群中与四年级、六年级的同学一起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他们一起就餐、上操、打扫卫生,一起开展项目学习、互动游戏,深刻地感受到“大手牵小手、大家一起走”的快乐。作为新老师,她也受到了班组群老师的特别照顾,她现场朗诵了《诗经·木瓜》,表達对大家的感恩之情。
本次例会的主题是班组群空间资源支持学习研究,学生以班组群形式跨龄混合学习,学校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组织教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4个校中校的第二班组群的发言人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组群打造特色群空间文化作出的努力。一校二群崔老师从校区转换给师生带来的环境适应问题入手,探索了宣教小组答疑解惑、开设板报跨级学习、分割空间及因需设组等空间软文化建设路径。二校二群的李老师以理性的视角,从物理空间、资源支持、活动形式方面陈述了其班组群诗意空间的升级打造。组群的老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置风采展示、轻松一刻、吟诗作赋、幸福一角4大区域,把平凡的学校生活过得颇有诗意。孩子铺的石子路、画的画、写的字,加上手工制作的星星、月亮、竹林、茶具,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他们有空就聚在一起“谈诗说画”。
三校二群的分享由两位女老师合作完成,她们以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出“拆拆角”的创建过程。个别孩子因为好奇,有破坏公物的行为,组群老师进而设立“拆拆角”,大家一起提供可拆卸的资源,高年级带低年级一起动手,在多元互动中迎来“拆拆文明公约”,随之“拆拆大王”“拆拆擂台赛”“拆拆日志”“拆拆博物馆”也应运而生,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四校一群的创意达人温博,围绕群空间建设问题,从“有问题找度娘”中得到启发,创建搜索引擎主题板块,让学生自主贴条发问、回答,问题从生活到科技、历史,一步步升级拓界。为了激励更多学生参与,组群老师还引入晋级模式,并且通过了解孩子的兴趣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班级之间进行PK,提高孩子的参与度。
一个个兴趣盎然的主题创意分享、一个个师生心心相印的幸福故事、一个个因空间资源建设所带来的崭新变化,带给我很多启迪与思考。
在主题发言完成的间隙,主持人为激发教师的热情,还随机抽取教师进行主题发言,被抽中的老师都能自信优雅地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让心灵自由翱翔·
会议最后,学校领导与专家送给每位分享的教师一束含苞待放的绿植,格外富有仪式感。整整1个小时的分享,每个人都全神贯注,似乎都在问自己:我收获了什么?我的班组群可以怎样做?
教师例会是学校最常见的管理方式,但如果总是常规形式,势必如一潭死水。北京市中关村三小的管理者创建宽松、自由、民主的土壤,搭建成长平台,引导教师献计献策,共同建设,创新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作者单位:南昌市北湖小学)
探索与思想的盛宴
为更好地推进教师能力提升,中关村三小执行校长对学校每月的教师例会进行了全面规划,比如9月的空间支持资源建设探索与实践、10月的导师制探索、11月的多样性教育关系探索、12月的项目学习探索等。教师例会的主题纷纷指向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幸福成长,并有助于推动教师专业成长。这种有效的顶层设计,指引着学校的办学方向,给予广大教师成长与锻炼的机会,为教学改革及育人探索了新路径。
首次主持教师例会的赵老师非常重视这次机会,在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走访了各校区,试图以最敏锐的眼光找到各班组群中空间支持资源的亮点。4位校中校主任交流群组空间支持资源的建设路径,并在与专家碰撞的过程中,擦出了许多思维的火花。
2020年10月10日,一月一度的校区例会如期召开,惊喜太多。
由于前期的精心准备和全心投入,以及赵老师对发言人精准到位的点评、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整场分享会高潮迭起。
管理层成员分别作了分享。首先分享的是刘校长,她一边引导大家看照片,一边解说:“这是我在四层中央图书馆看到的瞬间,早晨7点35分,孩子们排着队有序地借书、还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第二张照片是四校的门口,一女生在指导同学放雨具,是老师告诉他们这样做的。我还发现有几个孩子刚进校就把伞往植物区甩甩水,这几个孩子做得很好,现在很少有孩子能照顾到这样的细节。再看这张照片,已毕业的同学在玻璃幕墙上写下了‘人生就像一场电影,无时无刻不在现场直播’这么一段有哲理的话。无论是在图书馆的自觉,到雨伞收放的自然,还是孩子毕业后留下的有哲理的话语,都是三小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努力的成果。”
接着,张主任也分享了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讨论校园里爬山虎的场景——为语文课增添体验环节。几张照片、寥寥数语,像唠家常一样自然地道出师生真实的学习场景。
李老师是年纪最轻的班主任,她在分享中说,她带领的班级学生在班组群中与四年级、六年级的同学一起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他们一起就餐、上操、打扫卫生,一起开展项目学习、互动游戏,深刻地感受到“大手牵小手、大家一起走”的快乐。作为新老师,她也受到了班组群老师的特别照顾,她现场朗诵了《诗经·木瓜》,表達对大家的感恩之情。
本次例会的主题是班组群空间资源支持学习研究,学生以班组群形式跨龄混合学习,学校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组织教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4个校中校的第二班组群的发言人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组群打造特色群空间文化作出的努力。一校二群崔老师从校区转换给师生带来的环境适应问题入手,探索了宣教小组答疑解惑、开设板报跨级学习、分割空间及因需设组等空间软文化建设路径。二校二群的李老师以理性的视角,从物理空间、资源支持、活动形式方面陈述了其班组群诗意空间的升级打造。组群的老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置风采展示、轻松一刻、吟诗作赋、幸福一角4大区域,把平凡的学校生活过得颇有诗意。孩子铺的石子路、画的画、写的字,加上手工制作的星星、月亮、竹林、茶具,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他们有空就聚在一起“谈诗说画”。
三校二群的分享由两位女老师合作完成,她们以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出“拆拆角”的创建过程。个别孩子因为好奇,有破坏公物的行为,组群老师进而设立“拆拆角”,大家一起提供可拆卸的资源,高年级带低年级一起动手,在多元互动中迎来“拆拆文明公约”,随之“拆拆大王”“拆拆擂台赛”“拆拆日志”“拆拆博物馆”也应运而生,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四校一群的创意达人温博,围绕群空间建设问题,从“有问题找度娘”中得到启发,创建搜索引擎主题板块,让学生自主贴条发问、回答,问题从生活到科技、历史,一步步升级拓界。为了激励更多学生参与,组群老师还引入晋级模式,并且通过了解孩子的兴趣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班级之间进行PK,提高孩子的参与度。
一个个兴趣盎然的主题创意分享、一个个师生心心相印的幸福故事、一个个因空间资源建设所带来的崭新变化,带给我很多启迪与思考。
在主题发言完成的间隙,主持人为激发教师的热情,还随机抽取教师进行主题发言,被抽中的老师都能自信优雅地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让心灵自由翱翔·
会议最后,学校领导与专家送给每位分享的教师一束含苞待放的绿植,格外富有仪式感。整整1个小时的分享,每个人都全神贯注,似乎都在问自己:我收获了什么?我的班组群可以怎样做?
教师例会是学校最常见的管理方式,但如果总是常规形式,势必如一潭死水。北京市中关村三小的管理者创建宽松、自由、民主的土壤,搭建成长平台,引导教师献计献策,共同建设,创新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作者单位:南昌市北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