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型池体现浇筏板基础易因水化放热引发温度裂缝问题。为了研究筏板基础水化放热温度变化规律及温度裂缝控制效果,本文以深圳市固戍水质净化厂二期地下综合体项目为依托,提出采用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方法来降低最高温度并控制温度裂缝产生,结合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分析筏板基础水化放热规律和裂缝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厚度为0.6 m的筏板基础混凝土在浇筑完1.5 d达到最高温度(56.29℃),混凝土内外温差为10.24℃,未产生温度裂缝;厚度为1.0 m的筏板基础混凝土在浇筑完2 d达到最高温度(66.8℃),内外温差为
【机 构】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843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池体现浇筏板基础易因水化放热引发温度裂缝问题。为了研究筏板基础水化放热温度变化规律及温度裂缝控制效果,本文以深圳市固戍水质净化厂二期地下综合体项目为依托,提出采用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方法来降低最高温度并控制温度裂缝产生,结合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分析筏板基础水化放热规律和裂缝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厚度为0.6 m的筏板基础混凝土在浇筑完1.5 d达到最高温度(56.29℃),混凝土内外温差为10.24℃,未产生温度裂缝;厚度为1.0 m的筏板基础混凝土在浇筑完2 d达到最高温度(66.8℃),内外温差为
其他文献
在MBN无损检测中,励磁强度和波形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基于MBN检测标准化及不同MBN检测系统结果直接对比的需求;从系统设计角度,基于MATLAB/Simulink进行PID负反馈控制系统设计;对MBN检测进行励磁强度稳定控制和波形畸变校正,并且实施了计算机动态仿真实验。MBN检测系统为一阶系统,设定输入和输出信号确定系统参数;在输出端设定谐波分量来模拟波形畸变,进行励磁波形畸变校正;设定励磁强度增大到初始值1.4倍和减小到0.6倍,进行励磁强度稳定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应用PID控制器可以有效抑制高次谐波
大跨PC连续刚构上部结构箱梁常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混凝土的加载龄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桥的总体工期。本文以芦洲至泰美大桥及其引道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对跨东江特大桥主桥连续刚构建模,探讨上部箱梁悬浇阶段混凝土加载龄期对大桥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悬浇箱梁混凝土加载龄期对连续刚构成桥内力和变形影响较小,设计和施工组织时可适当调整该指标,以提高施工效率。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和施工组织提供借鉴与参考。
土体含水率的不同会影响人工冻结法施工时的冻结壁交圈时间,而水文条件的不同往往导致现场施工周期预测不准.本文通过配置不同含水率的土体,将其放置在相同的环境温度进行冻结,并布置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变化数据.结果 表明:1)土体未冻水发生相变的时间会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2)饱和、未饱和土的温度下降速度不同,其中未饱和土的零上温度下降速度与含水率成反比,而零下温度下降速度在含水率为16%、24%时基本相同,20%时最高;饱和土的零上温度下降速度在含水率为36%时最大,38%时达到低值.饱和土的零下温度下降速
莲塘口岸作为深港合作的重点工程,为实现深港旅检大楼“光·影·流岸”的方案效果,旅检大楼周边一圈为倾斜砼斜柱,最大夹角为65°。在大角度斜柱施工中,测量定位、支撑体系选用、模板搭设、钢筋放样、混凝土浇筑等均是重要技术难题。本文通过Midas支撑体系模型与Revit结构模型对接,钢筋三维优化等应用,解决了超高支撑架架体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形成了一整套针对大角度斜柱施工的关键技术,满足了大型地标建筑的外观需求,对异形、大倾角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是制定合理的隧道施工方案的前提。本文以新岭隧道拓宽工程为背景,在现场爆破振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新建隧道施工爆破时对既有隧道产生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建隧道施工时,既有隧道衬砌各点竖直方向振动较其他方向强烈,最大振速和最大响应应力均出现在既有隧道迎爆侧。本文结果可为既有隧道的防护提供依据。
BIM正向协同设计的关键在于流程和标准的制定,其目的 是使各专业能在同一设计平台下进行高效的工作.带有设计信息的BIM模型不光能出图,还能在项目的 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得到应用.本文以一种小型工业炉窑项目为背景,在其中建立一套完整的BIM正向设计流程,完成了多专业正向协同设计,以期可为其他工业项目的 正向协同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本文以四川某高速公路桥梁下方综合管廊工程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明挖基坑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及高速公路桥梁的变形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挖孔桩+内支撑”基坑支护方案适用于桥梁下方净空较小的综合管廊明挖基坑的支护;明挖基坑施工诱发的桥梁结构水平位移远大于竖向位移,应对明挖基坑左右两侧10 m范围内的桥梁变形量进行加密监测。桥体结构位移和应力的数值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明挖基坑施工期间上部桥梁的变形特征,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判断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目前,大跨径人行桥中主梁主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或钢箱梁,但由于混凝土箱梁易开裂、钢箱梁易锈蚀,导致耐久性差、维护成本高。钢-高韧性混凝土(STC)轻型组合结构充分融合新材料和新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小、耐久性高、设计自由度大等突出优点,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本文以长沙市“一河两岸”人行桥为工程背景,介绍钢-STC轻型组合梁结构在城市大跨径景观人行桥上的优化设计与应用要点,并与传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和钢箱梁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钢-STC轻型组合梁结构具有轻质高强、经济耐久、施工快速便捷且满足城市景
地铁出入口是人员进出地铁车站的通道。由于地铁出入口是地铁车站结构的附属结构部分,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对其内力计算并不太重视。考虑出入口结构的空间效应,本文以绍兴某车站出入口为例,利用荷载结构法,分别建立二维平面模型和三维空间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验证了出入口标准段二维平面模型可以替代三维空间模型,并对于“L”形出入口,需要在转角处采取适当加强措施。对出入口抬升位置侧墙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发现,抬升位置高侧墙段可选取斜坡段中部位置进行简化二维建模计算,但需将计算弯矩适当放大;而抬升位置敞口段可选取最深段进行简化
界面过渡区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为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水灰比、硅粉掺量和骨料类型下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组织,并借助显微硬度仪和万能试验机测量混凝土的显微硬度、抗压和抗折强度,研究水灰比、硅粉掺量对不同骨料与水泥浆体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水灰比较低时,界面过渡区骨料与水泥浆体的结合更加紧实;掺入硅粉可以改善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随着硅粉掺量的增加,界面过渡区的裂纹减少,水泥净浆和含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也随之改善;与花岗岩相比,以石灰岩为骨料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