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本文通过对我国建设工程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模式,总结我国现代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框架。
关键词: 1、安全生产 2、建筑工程3、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的统计,我国2001-2011年的建筑业(包括铁道、水利交通等专业工程)事故及其死亡人数都在千次及千人以上。总体来讲,我国建筑业每年由于伤害事故丧生的从业人员超过千人,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元,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危险的行业。
一、我国建设工程事故特点及规律分析
从事故发生类型来看,随着高层建筑增多,近年来塔吊等起重机械事故多发,塔吊成为最主要的建筑杀手。从事故发生的部位分析,最主要的几个发生事故的部位是:洞口和临边作业,安装、拆卸塔吊,脚手架等处。从发生事故工程是否按照建设标准执行来看,发生事故的绝大部分工地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因此,工程事故的预防在减少工程事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发生事故所处的工程进度阶段来看,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以及基础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最高,危害最大。从甲方所属性质分析,大多数事故发生工地的投资主体位企业投资。从发生事故的工程性质分析,住宅和公共建筑项目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地方。从事故发生的环境来看,大多数事故均发生在正常天气情况下,因而,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而导致不可控事故的可能性较小,大多数事故仍然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二、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相关理论与方法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遵循企业管理的普遍规律,服从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1)系统原理及原则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一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间题。系统原理要求对管理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即从系统观点出发,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索,确定系统目标,列出实现目标的若干可行方案,分析对比提出可行建议,为决策者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依据。
动态相关性原则,对安全管理来说,动态相关性原则的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正是企业内部各要素处于动态之中并且相互影响和制约,才使得事故有发生的可能。另一方面,为搞好安全管理,必须掌握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
(2)人本原理及原则
人本原理,就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因此,应该根据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避免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充分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是人本原理的直接体现。
三、事故预防的原理与对策
(1)事故预防原理
事故预防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重复胜事故的预防,即对已发牛事故的分析,寻求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防范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第二,对预计可能出现事故的须防,此类事故预防主要只对可能将要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即要查出由哪些危险因素组合,并对可能导致什么类型事故进行研究,模拟事故发生过程,提出消除危险因素的办法,避兔事故发生。
(2)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
①仍然损失原则。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最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②因果关系原则。事故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一个因素是前一因素的结果,而又是后一因素的原因,环环相扣,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因果关系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_必然性来自于因果关系,深入调查、了解事故因素的因果关系,就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从而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依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收集尽可能多的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从总体上找出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为宏观安全决策奠定基础,为改进安全工作指明方向,从而做到“预防为主”,实现安全生氏.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灭在早期起因阶段,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事政预防对策
根据事先预防的“3E”原则,目前普遍采用以下三种事故预防对策,即技术对策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生产设施设备的不安全因素,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完善防护与报警装置,实现生产条件的安全和衛生;教育对策是提供各种层次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法制对策是利用法律、规程、标准以及规章制度等必要的强制性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消除不重视安全。违章作业等现象的目的。
(4)发达国家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经验的总结
建筑业在发达国家同样是比较危险的行业。英国2001年建筑业死亡人数为对人,占总死亡人数的31%。美国 2004年建筑业死亡人数累计达 1268人,占所有行业死亡总20人数的22%(尽管各发达国家建筑业从业人数比例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都不足10%)。
和我国不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并没有独立的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政府对建筑业的管理,主要是采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而较少依靠行政手段。例如英国的建筑业是由政府的贸工部进行管理,日本的建筑业则由国土交通省进行管理。
目前全球发达国家建筑安全管理主要有三种主要模式:第一种是美国模式;第二种是英国模式(以英国为代表,包括欧盟、英联邦国家普遍采用);第三种则是德国模式。
美国政府对职业安全与健康非常重视。在美国强调监管部门根据严谨而详尽的法规标准和技术条例对雇主的活动进行严格的检查、协助和处罚。
英国则采用另外一种监管模式。政府只关注企业和项目是否达到法律法规设定的相应要求,而不会采用强制性技术标准规定企业和项目应采用何种技术措施去达到法律法规的要求,这是英国政府和美国政府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时最大的区别。因为政府认为企业才是安全和健康管理的责任主体,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监察和建议。
德国职业安全健康(德国称劳动保护)实行由政府经济劳动部下设的劳动保护局和职业联合会双元化管理的模式。
四、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建设
建设工程特点是产品固定而作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施工周期长。涉及面广,工程多样化,又是露天作业,受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大,而且施工作业人员的操作不稳定,使建设工程施工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高风险的行业就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因此建立自国家有关部门直至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就更为重要。我国在1998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就规定了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2003年国务院通过并在 2004年开始实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于各级部门和建设工程有关单位的安全责任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1、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
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等地下管线资料,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2、勘察单位的安全责任
勘察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提供的勘察文件应当真实、准确,满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勘察单位在勘察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措施保证各类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
3、设计单位的安全责任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单位和注册建筑师等注册执业人员应当对其设计负责。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对于采甩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4、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
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5、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人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施工单位在使用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前,应当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使用承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出租单位和安装单位共同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使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施工起重机械。在验收前应当经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合格。
6、施工单位内部的安全责任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重点是规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之间的责任划分。一对于单位内部的安全职责分工也应按照该条例的要求进行职责划分。特别是施工单位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指导下,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按照所确定的目标和方针,将各级管理责任人、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员工所应做的工作及應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要求通过合理分工,明确责任,达到增强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共同协调配合,努力实现既定的目标。
五、结论
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其基本出发点源自生产过程中的事故是能够预防的观点。除了自然灾害以外,凡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而造成的危害,总有其产生的因果关系,探索事故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原则上讲就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由于预防是事前的工作,因此正确性和有效性就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言来.浅谈安全生产管理[J].山西建筑, 2007.
[2] 李建国.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基本状况及今后深化改革重点 [J]建筑安全, 2005.
[3] 蔚小英.浅谈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山西建筑, 2008.
[4] 产岚,杨静,秦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3.
[5] 田元福,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
关键词: 1、安全生产 2、建筑工程3、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的统计,我国2001-2011年的建筑业(包括铁道、水利交通等专业工程)事故及其死亡人数都在千次及千人以上。总体来讲,我国建筑业每年由于伤害事故丧生的从业人员超过千人,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元,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危险的行业。
一、我国建设工程事故特点及规律分析
从事故发生类型来看,随着高层建筑增多,近年来塔吊等起重机械事故多发,塔吊成为最主要的建筑杀手。从事故发生的部位分析,最主要的几个发生事故的部位是:洞口和临边作业,安装、拆卸塔吊,脚手架等处。从发生事故工程是否按照建设标准执行来看,发生事故的绝大部分工地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因此,工程事故的预防在减少工程事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发生事故所处的工程进度阶段来看,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以及基础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最高,危害最大。从甲方所属性质分析,大多数事故发生工地的投资主体位企业投资。从发生事故的工程性质分析,住宅和公共建筑项目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地方。从事故发生的环境来看,大多数事故均发生在正常天气情况下,因而,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而导致不可控事故的可能性较小,大多数事故仍然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二、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相关理论与方法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遵循企业管理的普遍规律,服从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1)系统原理及原则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一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间题。系统原理要求对管理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即从系统观点出发,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索,确定系统目标,列出实现目标的若干可行方案,分析对比提出可行建议,为决策者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依据。
动态相关性原则,对安全管理来说,动态相关性原则的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正是企业内部各要素处于动态之中并且相互影响和制约,才使得事故有发生的可能。另一方面,为搞好安全管理,必须掌握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
(2)人本原理及原则
人本原理,就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因此,应该根据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避免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充分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是人本原理的直接体现。
三、事故预防的原理与对策
(1)事故预防原理
事故预防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重复胜事故的预防,即对已发牛事故的分析,寻求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防范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第二,对预计可能出现事故的须防,此类事故预防主要只对可能将要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即要查出由哪些危险因素组合,并对可能导致什么类型事故进行研究,模拟事故发生过程,提出消除危险因素的办法,避兔事故发生。
(2)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
①仍然损失原则。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最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②因果关系原则。事故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一个因素是前一因素的结果,而又是后一因素的原因,环环相扣,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因果关系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_必然性来自于因果关系,深入调查、了解事故因素的因果关系,就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从而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依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收集尽可能多的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从总体上找出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为宏观安全决策奠定基础,为改进安全工作指明方向,从而做到“预防为主”,实现安全生氏.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灭在早期起因阶段,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事政预防对策
根据事先预防的“3E”原则,目前普遍采用以下三种事故预防对策,即技术对策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生产设施设备的不安全因素,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完善防护与报警装置,实现生产条件的安全和衛生;教育对策是提供各种层次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法制对策是利用法律、规程、标准以及规章制度等必要的强制性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消除不重视安全。违章作业等现象的目的。
(4)发达国家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经验的总结
建筑业在发达国家同样是比较危险的行业。英国2001年建筑业死亡人数为对人,占总死亡人数的31%。美国 2004年建筑业死亡人数累计达 1268人,占所有行业死亡总20人数的22%(尽管各发达国家建筑业从业人数比例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都不足10%)。
和我国不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并没有独立的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政府对建筑业的管理,主要是采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而较少依靠行政手段。例如英国的建筑业是由政府的贸工部进行管理,日本的建筑业则由国土交通省进行管理。
目前全球发达国家建筑安全管理主要有三种主要模式:第一种是美国模式;第二种是英国模式(以英国为代表,包括欧盟、英联邦国家普遍采用);第三种则是德国模式。
美国政府对职业安全与健康非常重视。在美国强调监管部门根据严谨而详尽的法规标准和技术条例对雇主的活动进行严格的检查、协助和处罚。
英国则采用另外一种监管模式。政府只关注企业和项目是否达到法律法规设定的相应要求,而不会采用强制性技术标准规定企业和项目应采用何种技术措施去达到法律法规的要求,这是英国政府和美国政府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时最大的区别。因为政府认为企业才是安全和健康管理的责任主体,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监察和建议。
德国职业安全健康(德国称劳动保护)实行由政府经济劳动部下设的劳动保护局和职业联合会双元化管理的模式。
四、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建设
建设工程特点是产品固定而作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施工周期长。涉及面广,工程多样化,又是露天作业,受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大,而且施工作业人员的操作不稳定,使建设工程施工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高风险的行业就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因此建立自国家有关部门直至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就更为重要。我国在1998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就规定了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2003年国务院通过并在 2004年开始实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于各级部门和建设工程有关单位的安全责任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1、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
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等地下管线资料,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2、勘察单位的安全责任
勘察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提供的勘察文件应当真实、准确,满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勘察单位在勘察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措施保证各类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
3、设计单位的安全责任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单位和注册建筑师等注册执业人员应当对其设计负责。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对于采甩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4、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
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5、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人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施工单位在使用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前,应当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使用承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出租单位和安装单位共同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使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施工起重机械。在验收前应当经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合格。
6、施工单位内部的安全责任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重点是规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之间的责任划分。一对于单位内部的安全职责分工也应按照该条例的要求进行职责划分。特别是施工单位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指导下,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按照所确定的目标和方针,将各级管理责任人、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员工所应做的工作及應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要求通过合理分工,明确责任,达到增强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共同协调配合,努力实现既定的目标。
五、结论
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其基本出发点源自生产过程中的事故是能够预防的观点。除了自然灾害以外,凡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而造成的危害,总有其产生的因果关系,探索事故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原则上讲就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由于预防是事前的工作,因此正确性和有效性就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言来.浅谈安全生产管理[J].山西建筑, 2007.
[2] 李建国.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基本状况及今后深化改革重点 [J]建筑安全, 2005.
[3] 蔚小英.浅谈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山西建筑, 2008.
[4] 产岚,杨静,秦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3.
[5] 田元福,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