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命”补课费

来源 :教材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geyonghuke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不起补课费,不堪老师再三催讨,安徽两名小学生选择了服毒自杀。这起未遂的自杀事件,让教师强制有偿补课的潜规则染上了血色。因为利益驱动,补课不仅成为当地老师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已发展成为一种规模化的产业。(12月7日《法制日报》)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个体靠劳动和智慧赚钱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有偿补课”的手伸向了课堂之上。“上课”无精打采,“补课”却精神百倍——如此教育和师德的双重矮化,岂能不令人悲哀。
  2008年9月3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公布,其中,“自觉抵制有偿家教”首次写入师德规范中。然而,“规范”在现实中根本难以切入现实。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只要媒体不曝光,教育主管部门对眼皮底下的有偿补课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客观地说,有偿补课之所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甚至发展成为一种“补课经济”,教育监管不力只是表象的因素。因为“补课”具有相当成熟和浓厚的社会基础。即便是明知有偿补课弊端重重,还是有很多的家长对此趋之若鹜。
  补课有效,这一蔓延于社会的错位心态,促使家长热衷于给孩子补课,而与其请家教、参加社会教育培训班,还不如让教师有的放矢、有偿补课;家长的需求,为教师增加了业余收入;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时间之外的“互动”,又为学校提高升学率奠定了基础,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因而就对此默认或者宽容。三者达成了“共识”,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潜规则。在这种潜规则下,“催命”的补课费无非是催熟的教育功利的极端恶例体现。
  显而易见,学生真正的压力不是补课或者昂贵的补课费,而是教育功利。这个源头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彻底救赎,教师通过补课发家致富的事情就不能禁绝。而事实上,有偿补课屡禁不止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摘自《西安晚报》)
其他文献
合理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是大国治理的根本问题。作为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两种基本形态,单一制和联邦制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和不足,各国应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国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不仅是职业的转化、身份的转变,还是其价值观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因此,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具有积
针对软件无线电中自动调制模式识别在信噪比大范围变化下的精度和速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参考训练的分类识别结构,通过构造有效的三维特征矢量和加权择多判决分类器.对BPSK、QP
医院应收账款是指医院组织经济活动时,与其他单位、个人和本院内部备部门及职工之间发生的应收取的各种款项,包括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在院病人医
回顾乡村治理结构变化的历史过程,农村社会结构以及不同治理主体间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多中心乡村治理格局正在成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方式。农村社会组织
粗集理论是在数据分析中对于具有不精确、模糊和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处理的一种数学理论。从该理论的基础原理出发,运用支持子集相对于决策的分类能力,提出一种最小规则集的提取
<正>十九大传来的声音让人们对生活前景充满了希望。不难发现,十九大报告的精髓就是"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如何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