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实力的较量本质上是企业竞争力的较量,大国之间的竞争则突出表现为其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角力。国有企业在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2017年,进入财富500强榜单的110家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据84席,入围前十强为国企中的精英——中央企业。尽管国有企业“走出去”20多年来,国际化经营经验不断丰富,资金、技术等硬实力受到市场认可,但品牌影响力、美誉度等软实力与国际一流企业仍有较大差距。
有效管理责任风险、提升软实力是国有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在硬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企业竞争高下之分取决于软实力——对社会责任风险的管控,如守法合规运营、公平运营、本地化与劳工实践、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参与和社会贡献、利益相关方参与、跨文化融合等。
全面认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首先要充分理解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2016年,习近平主席关于国有企业“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的重要论述再次确认了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与作用。这也是国有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之处。
国有企业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保障,承担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国有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和安全体系建设,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努力确保国内市场供应,为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经济风险提供可靠支持。国企多年积累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通信设备”等国家品牌也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名片。
国有企业履责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需要深化绩效评价为基础的量化引导
当前社会公众对国企的责任认知和期望、国企的责任角色及国企的责任表现三者均在动态调整之中,呈现不匹配的特点。部分国有企业为履行好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做了大量工作,却不被公众甚至政府部门认可;部分国有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不到位,社会责任工作仅仅停留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和捐资助学层面,社会责任融入企业运营不够深入;仍有少数国有企业对社会责任不够重视,实践不足。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政府、企业、公众以及社会媒体等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理解不尽一致,语境缺乏统一,亟需一把精准且适用的尺子,让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明确加强社会责任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作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具有适用性、相关性、代表性、可获取性、可比性。
适用性,评价体系要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考虑国有企业特点。在指标选用上尽量考虑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要求,并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相关性,评价体系应尽可能满足各个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要求,体现企业对所有利益相关方的负责任程度,包括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等。代表性,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涉及范围广泛,很难同时满足一致性和全面性。因此在设计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尽量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具有共性的指标。可获取性,在企业既定的管理水平下,不需要额外花费较大成本就能获取数据完成评价,而且不会泄漏企业商业机密。可比性,第三方机构能够方便对各指标进行半定量或定量分析,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
全面评价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应突出核心特色、聚焦七大维度
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社会责任在一般企业共性责任基础上又有侧重和区别。因此,全面评价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应突出其核心特色责任,具体表现为以下七个维度:
(1)促进经济发展(D)。这是国有企业的基础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贡献(D1)、带动行业发展(D2)、保持和创造就业(D3)。具体来说,经济贡献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上缴税费。带动行业发展体现了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包括搭建公共平台、分享经验数据等。就业也是反映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大指标,包括直接雇佣人员数和间接带动就业人员数。
(2)增强创新动能(I)。这是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包括引领技术前沿(I1)、科技成果及转化(I2)、转型升级(I3)。具体来说,引领技术前沿包括企业对国家重大专项的参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以及重视研发投入;科技成果及转化包括技术标准、专利以及新产品贡献率;转型升级则主要考察企业是否积极推进两化融合。
(3)落实安全环保(E)。对企业来说,健康安全环保(HSE)的管理往往密不可分。职业健康(E1)主要考虑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安全生产(E2)主要包括企业为构筑本质安全采取的战略措施以及无严重安全生产事故。保护环境(E3)包括本地环境影响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和应对。
(4)坚守商业道德(P)。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率先垂范、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包括诚实守信经营(P1)、产品质量(P2)、稳定供应(P3)。具体来说,诚实守信经营包括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和披露机制,诚信经营、公平交易,进行供应链尽责调查,杜绝操作黑箱等;产品质量包括重视质量管理、品牌价值、无严重质量事件等;稳定供应要求在市场出现紧缺或外部价格大幅波动时,国有企业能主动担当,保障民生产品供应,稳定市场价格。
(5)参与国际经营(G)。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较高形式,包括国际化经营(G1)、参与全球治理(G2)、国际形象(G3)。具体来说,国际化经营包括实施“一带一路”等“走出去”战略、合资合作;国际形象考察企业的国際影响力以及在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6)共享发展成果(S)。这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最直接和最生动的体现,包括与股东共享(S1)、与员工共享(S2)、与社会共享(S3)。其中,与股东共享主要表现为股东回报率;与员工共享包括员工培训、和谐劳动关系、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员工收入增长;与社会共享包括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公益慈善与精准扶贫。
(7)加强责任管理(M)。一个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应当包括社会责任价值观与战略(M1)、与战略相适应的组织设计以及制度流程(M2),社会责任能力建设(M3)。
以社会责任评价为抓手,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1)将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纳入战略管理,切实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塑造良好社会形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在企业战略中充分体现社会责任理念,组织编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展规划或在企业总体发展规划中增加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目标、任务、措施等;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责任管理组织,推动企业做实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真正融入战略、融入日常运营,切实把管控非财务风险、提升国企软实力落实到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
(2)把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纳入考核,适当增加相关指标。在各级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考核中,适当增加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指标,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引导企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适时组织开展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评价工作,对履行社会责任评价优秀或做出的突出贡献,可作为年度企业和班子业绩考核的加分项。
(3)加强对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宣传报道,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客观认识国有企业的特殊作用和社会贡献。科学界定政府与企业的职责,把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贡献显性化;完善有利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政策法律制度及监督管理体系,为优秀企业保驾护航。加强主流媒体对国有企业履责的报道,营造有利于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与利益相关方形成责任共识,增加透明度,持续改善国有企业形象。
(4)继续把加强社会责任管理能力建设作为国有企业管理提升的一项重要任务,紧紧围绕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广泛组织开展专业培训与经验交流,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化管理队伍,不断创新履责活动方式方法,增强对重大社会责任事件的管控能力等。近期,应突出加强海外履责能力培育,打造形成与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相适应的社会责任管理軟实力。
有效管理责任风险、提升软实力是国有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在硬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企业竞争高下之分取决于软实力——对社会责任风险的管控,如守法合规运营、公平运营、本地化与劳工实践、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参与和社会贡献、利益相关方参与、跨文化融合等。
全面认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首先要充分理解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2016年,习近平主席关于国有企业“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的重要论述再次确认了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与作用。这也是国有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之处。
国有企业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保障,承担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国有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和安全体系建设,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努力确保国内市场供应,为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经济风险提供可靠支持。国企多年积累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通信设备”等国家品牌也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名片。
国有企业履责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需要深化绩效评价为基础的量化引导
当前社会公众对国企的责任认知和期望、国企的责任角色及国企的责任表现三者均在动态调整之中,呈现不匹配的特点。部分国有企业为履行好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做了大量工作,却不被公众甚至政府部门认可;部分国有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不到位,社会责任工作仅仅停留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和捐资助学层面,社会责任融入企业运营不够深入;仍有少数国有企业对社会责任不够重视,实践不足。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政府、企业、公众以及社会媒体等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理解不尽一致,语境缺乏统一,亟需一把精准且适用的尺子,让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明确加强社会责任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作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具有适用性、相关性、代表性、可获取性、可比性。
适用性,评价体系要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考虑国有企业特点。在指标选用上尽量考虑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要求,并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相关性,评价体系应尽可能满足各个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要求,体现企业对所有利益相关方的负责任程度,包括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等。代表性,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涉及范围广泛,很难同时满足一致性和全面性。因此在设计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尽量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具有共性的指标。可获取性,在企业既定的管理水平下,不需要额外花费较大成本就能获取数据完成评价,而且不会泄漏企业商业机密。可比性,第三方机构能够方便对各指标进行半定量或定量分析,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
全面评价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应突出核心特色、聚焦七大维度
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社会责任在一般企业共性责任基础上又有侧重和区别。因此,全面评价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应突出其核心特色责任,具体表现为以下七个维度:
(1)促进经济发展(D)。这是国有企业的基础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贡献(D1)、带动行业发展(D2)、保持和创造就业(D3)。具体来说,经济贡献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上缴税费。带动行业发展体现了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包括搭建公共平台、分享经验数据等。就业也是反映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大指标,包括直接雇佣人员数和间接带动就业人员数。
(2)增强创新动能(I)。这是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包括引领技术前沿(I1)、科技成果及转化(I2)、转型升级(I3)。具体来说,引领技术前沿包括企业对国家重大专项的参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以及重视研发投入;科技成果及转化包括技术标准、专利以及新产品贡献率;转型升级则主要考察企业是否积极推进两化融合。
(3)落实安全环保(E)。对企业来说,健康安全环保(HSE)的管理往往密不可分。职业健康(E1)主要考虑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安全生产(E2)主要包括企业为构筑本质安全采取的战略措施以及无严重安全生产事故。保护环境(E3)包括本地环境影响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和应对。
(4)坚守商业道德(P)。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率先垂范、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包括诚实守信经营(P1)、产品质量(P2)、稳定供应(P3)。具体来说,诚实守信经营包括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和披露机制,诚信经营、公平交易,进行供应链尽责调查,杜绝操作黑箱等;产品质量包括重视质量管理、品牌价值、无严重质量事件等;稳定供应要求在市场出现紧缺或外部价格大幅波动时,国有企业能主动担当,保障民生产品供应,稳定市场价格。
(5)参与国际经营(G)。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较高形式,包括国际化经营(G1)、参与全球治理(G2)、国际形象(G3)。具体来说,国际化经营包括实施“一带一路”等“走出去”战略、合资合作;国际形象考察企业的国際影响力以及在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6)共享发展成果(S)。这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最直接和最生动的体现,包括与股东共享(S1)、与员工共享(S2)、与社会共享(S3)。其中,与股东共享主要表现为股东回报率;与员工共享包括员工培训、和谐劳动关系、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员工收入增长;与社会共享包括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公益慈善与精准扶贫。
(7)加强责任管理(M)。一个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应当包括社会责任价值观与战略(M1)、与战略相适应的组织设计以及制度流程(M2),社会责任能力建设(M3)。
以社会责任评价为抓手,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1)将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纳入战略管理,切实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塑造良好社会形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在企业战略中充分体现社会责任理念,组织编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展规划或在企业总体发展规划中增加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目标、任务、措施等;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责任管理组织,推动企业做实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真正融入战略、融入日常运营,切实把管控非财务风险、提升国企软实力落实到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
(2)把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纳入考核,适当增加相关指标。在各级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考核中,适当增加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指标,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引导企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适时组织开展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评价工作,对履行社会责任评价优秀或做出的突出贡献,可作为年度企业和班子业绩考核的加分项。
(3)加强对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宣传报道,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客观认识国有企业的特殊作用和社会贡献。科学界定政府与企业的职责,把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贡献显性化;完善有利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政策法律制度及监督管理体系,为优秀企业保驾护航。加强主流媒体对国有企业履责的报道,营造有利于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与利益相关方形成责任共识,增加透明度,持续改善国有企业形象。
(4)继续把加强社会责任管理能力建设作为国有企业管理提升的一项重要任务,紧紧围绕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广泛组织开展专业培训与经验交流,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化管理队伍,不断创新履责活动方式方法,增强对重大社会责任事件的管控能力等。近期,应突出加强海外履责能力培育,打造形成与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相适应的社会责任管理軟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