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而有效地解读文本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ka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红楼梦》,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不同:经学家看见淫,道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西方谚语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古人也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
  一、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要想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构建安全的、和谐的“场”。
  记得传统课堂,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完《木兰诗》一课时,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古代女子都是缠足的,三寸金莲,走路都很困难。木兰怎么还能够参军打仗?”老师闻说便敷衍了事地说:“噢,那可是书上写的,可能是木兰没有缠足吧。”但这位男生却追根问底:“木兰可是个很听话,很孝顺的孩子啊!怎么会不听父母的话,而不缠足呢?”老师这时可不耐烦了,说:“我们只要学懂这篇课文,至于木兰有没有缠足我们就不必去讨论了。”这位男生说:“可是,老师,这样不就违背事实,不真实了吗?……”这位老师听了,沉不住气了,他以训斥的口吻对学生说:“学习这篇课文,你只要理解木兰的性格特点就可以了,别的问题不是这篇课文要写的。你用不着去多想……”就这样,一句“用不着去多想”重挫了学生的个性,一句“用不着去多想”伤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一顿训斥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学生探索的火花。由此看来,一名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元地进行探索,也可以压抑孩子们探索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变支配者为引路人,应当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气氛中与学生研究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师“气场”建立起来了,才有课堂上的师生间情与情的相融、心与心的相通、教与学的相长,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个性特长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养分”。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文本多元解读才得以真正开展。
  二、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面面俱到时往往“面面不到”。文本多元解读可从以下“两点”进行切入:
  1.抓住文本内容。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是摇曳多姿的。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让学生先交流对文本内容把握情况。如莫怀戚《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讲的是一家人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故事。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学生在散读这一流程后,获得美好的阅读印象,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有的学生在交流中,谈到了一家人互相包容、互相体谅的精神,谈到了可贵的亲情、温馨的气氛,谈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谈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生命的气息……又如教学《我的第一本书》,在学生自读文本尽情触摸文本后,教师问:你了解到哪些内容?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社会黑暗;有的说:我了解到了友情的珍贵;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父爱;有的说:我知道了父亲心灵手巧,等等。
  2.抓住文本语言。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可说是色香味俱全。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说:“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是朦胧、模糊,它的涵盖面几乎无边无际,暗示性几乎无际无涯。”所以,在对有些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语言进行品味揣磨时,就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理解。《我的第一本书》末句“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可引导学生概括出:父亲的教育,父亲的希望,友情的重要,亲情的温馨,生活的艰辛等。这样,对课文的解读才不会脱离文本,才能更接近学生的实际、作者的本意。
  只有在民主、和谐、安全的“气场”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找准切入点,以文本内容和语言为抓手,才能真正地多元而有效地解读文本。
其他文献
【摘要】农村数学教学有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心中要有课堂,敬畏课堂;必须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必须精心组织导学案,灵活运用导学案。改变课堂的枯燥烦味,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努力使课堂有效、高效。  【关键词】课堂;民主和谐;导学;有效  农村学校的很多学生,由于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较差,部分教师的课堂枯燥乏味,使众多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一些学生人在课堂,心在课外。更有甚者,一上课就直打瞌睡,老
期刊
【摘要】任务教学法已在许多工科课程中得以利用并取得很好成效,但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较少且收效甚微。本文从中职学校日常英语口语教学出发,在“任务”对中职学校日常英语口语教学的提高和促进作用方面进行了课题研究后,采用调查法、归纳分析法及对比分析法对任务教学课题研究的背景、问题陈述、研究意义及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归纳,形成了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任务;英语口语;应用研究;结果分析
期刊
面对“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诗歌”,学生却因其“曲高””,故而“和寡”。让诗歌教学身陷困境。而《新课改》中涉及几大“改变”对诗歌教学的切入,让诗歌教学与情景设置联袂而舞。《新课改》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实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的教学过程。情景教学备受当下课堂青睐,而如何将课改
期刊
阅读理解是英语试题中的重要题型,也是中学、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重要题型之一。在中考英语试题中,阅读理解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分比较大,而且文章题材涉及甚广,像日常生活、人物、史地、科普常识、经济等诸多方面都有涉及。因此做好阅读理解,很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可是如何做好中考英语的阅读理解呢?下面我将就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各位分享。  要做好阅读理解,首先需要考生不但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丰富扎
期刊
实施新课程以来,许多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形式悄悄发生了变化,课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各种教学思潮、教学理念涌现在我们面前。“生本教育”理念伴着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为广大教师所熟知。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很多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都在感慨,当我们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全面依靠学生
期刊
【摘要】小学生的个性和身心特点、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再认知能力都决定了体育课堂教学要寓“教”于“玩”。游戏早在人类社会初期就作为教育和体育的手段,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创编体育游戏,既能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又能满足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游戏;寓“教”于“玩”  好玩是青少年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的权利。游戏是一项学生十分感兴趣
期刊
【摘要】处于高中这一特殊阶段的我们,面对着巨大的考试压力,再加上学校和家庭方面的因素导致心理压力过大,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本文针对高中生心理压力成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压力;缓压对策  作为高中生,我们面临着很多压力,高考可以说是摆在面前的最大压力,繁重的学习任务再加上青春期特有的一些烦恼,更加重了我们的心理负担,在整个高中阶段,家长和学校都是在
期刊
班主任,在有的人眼里,它是一种谋生的方式,一项琐碎的工作或是一个“孩子王”的代名词,然而,在我的眼里,它蕴含着的是如海一样博大的爱,如溪一般隽永的情。如果说一个成功的班主任有什么秘诀,我想:“将爱随身携带”必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法宝。那么,爱应当如何说呢?  一、在严格中播撒爱  我是一名初中班主任,学生往往评价我:幽默、随和、亲切,我也自认性情温和,但在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我一直是比较严格的,我之所
期刊
随着全球信息革命的到来,大家都进入了信息时代,但如何让学生掌握以计算机为工具的信息技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它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教学中也沿袭了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甚至把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起来,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这样就大
期刊
在小班的常规教育中,我一直努力寻找一种既轻松、又愉快的方式,让孩子们能更好的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去。“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喜欢音乐”,把音乐艺术渗透在常规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以此取代传统模式上老师重复、枯燥的说教,可以让幼儿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建立起良好的常规,以下是我的几点浅见:  1、运用丰富的儿歌和音乐律动,使生活环节“游戏化”  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在家中是宝贝,生活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