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瓷文化及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景德镇瓷器为代表的中国陶瓷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它不仅技艺精湛,种类繁多,而且历史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在古代,瓷器作为中国的特产远渡重洋被送往世界各国,它被赋予了我国和世界友好往来的重要责任,它的光彩给古代中国的外交抹上了光辉灿烂的一笔。在近现代,瓷器仍然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载体,独立于世界文明之中。可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现在的陶瓷产业却正在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开始出现产业不景气,销售滞后甚至后继无人等现象。我们要如何做好对这项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呢,现实告诉我们要传承也要创新,保護和发展并存,才能让它重新屹立与世界文化产业中。
  【关键词】陶瓷文化;传统技艺;传承与发展
  近当代的中国正处在多元立体化的文化背景中,文化产业的涉及领域越来越宽广,新型文化产业開始加快了步伐,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那些传统的文化产业在新兴文化产业突起的强烈冲击下开始渐渐被人们遗弃和忘记。瓷器产业原本是我国文化产业中最具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一项传统文化,因为瓷器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是最具有典型代表的一种,它和国画不一样,瓷器的独特价值是区分中国和外国的重要标志,古代世界甚至把瓷器和中国的英文名都写成“china”。
  千年之后的今天,中国的陶瓷产业在经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春天里本该是处于更加蓬勃发展的局面,我们本该以为最具本民族特色的产业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首当其冲的站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前端,甚至屹立与世界陶瓷产业的最高点。但是时代在进步,人类社会在进步,我们的民族文化产业并没有以史为鉴,在文化产业的洪流中矗立不倒,相反现在已然已经面临到了巨大的生存挑战,我们要保护好本民族文化的根本,就要首先了解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历史价值,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考量之后再为它的重新崛起做好准备。
  1 正确理解中国瓷器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1.1 以景德镇瓷器为代表的陶瓷特色和风格
  瓷器作为中国的独特代表,它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被我们的先人创作出了无数种类,已有千年历史的“瓷都”景德镇就是最具代表的一个瓷器产业发展基地,景德镇瓷器种类很多,而且每种都造型优美,装饰精细,风格独特,其中“白瓷”就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的美誉。景德镇瓷器种类有三千多种,主要分艺术陶瓷、生活陶瓷、陈设陶瓷三大种类,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
  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分别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轴瓷。每种瓷器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比如青花瓷,正如《青花瓷》这首歌里写的一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青花瓷一向被人们称作“人间瑰宝”,正是由于它蓝白相间、晶莹明透、清爽怡然的优雅风格,独得人们的钟爱,它像文人雅士一样超然独立的王国里。
  青花玲珑瓷也是一种高雅精美的瓷器,它充分展现了独特的镂空技术,在精巧的镂空玲珑眼上,配上玲珑釉料,再加上青花装饰,使瓷器釉中有釉,花中有花,结合的天衣无缝,是我国古代瓷器技术的一个高峰。粉彩瓷是看起来比较华丽的一种瓷器,如果把青花瓷比作青衣的话,那么粉彩瓷就是瓷器里的花旦。它是在白瓷胚的基础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在瓷器身上填涂色料,最后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烧煅而成,也称得上是浴火凤凰了,它的颜色柔和,画工工整细腻既有国画的味道,又有浮雕的感觉,画面比较有民族风格。颜色轴瓷也是瓷器技术的一个巅峰之作,它跟玲珑瓷不一样,它的造型跟以往的瓷器没有很大的改变,只是在颜色上华丽丽的吸引了人们的眼光,我们看到的红釉光艳华丽,青釉苏洁雅致,花釉古雅斑驳,结晶釉的色彩更加的变化无穷,这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的光芒反射出的是瓷器一代的盛世。
  1.2 瓷器中独特的人文内涵及代表的传统文化
  陶瓷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里渗透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炎黄子孙的智慧结晶。瓷器是我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在古代就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采和魅力,所以陶瓷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保持着民族特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如上文中说的景德镇瓷器,它就是一直拥有并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凝聚着深厚的陶瓷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卓越精湛的陶瓷技术和美轮美奂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也使中国陶瓷文化和产业在世界上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它对中国陶瓷产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陶瓷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民族的信仰和价值观,因为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产品,也是智力结晶,自身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同时还具有跨时代的巨大魅力。中国瓷器的表现形式正如古代的华夏民族一样流光溢彩,绝艳芳华,它在制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细致也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做事的一贯风格,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它所有的物质文化、材质文化、艺术文化、消费文化等文化形态是由特定的传统文化内涵所决定的,时代需要什么特色,就会从它身上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陶瓷文化可以说是华夏文化的一个缩影,它深深在镌刻在历史的精髓中,与中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是每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不能忘却的。
  2 陶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途径
  陶瓷技艺这项手工技能在近当代已经慢慢变得落寞,我们要保持千年的陶瓷文化,担负起传承和发扬陶瓷技艺的历史使命,政府的支持是必要的,除此之外,当代的陶瓷美工大师在陶瓷的传承中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学院派的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们,他们作为陶瓷技艺和陶瓷文化的传承者,对陶瓷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以及对陶瓷技艺人才的培养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陶瓷技艺的传承主要通过以下这些途径来完成:   2.1 师徒制传承技艺
  我国现存的传统工艺技术一直都是家族式的父子传承和师徒传承的模式,陶瓷技术也一样,这是中国古代最典型的一种技艺传承方式。几千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师徒制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技能传授方式,这种手把手的传授方式效率高,速度快,现在许多人认为师徒制已经过时,认为一定会有更有效率的传授方式,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实践证明保留传统技艺教学的师徒制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大可认为师徒制的利处是大于弊处的。首先,师徒制重言传身教,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一个经验丰富的师傅带领着一个徒弟进行传授指导,徒弟可以最近距离的看到师傅制作工艺的过程和细节,充分掌握每一个制作步骤,从而具有独立的操作能力。其次,中国古代传统教学都尊崇儒家的教学思想,“因材施教”,师傅根据每个徒弟不同的性格特点、爱好、能力以及学习基础采取不同的传授方式,这样不同的徒弟就可以在掌握师傅传授的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自成一派,甚至還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后,师徒传承模式能最有效地保护传统技艺,也因此有效地保护传统陶瓷文化的传播。
  师徒制的授教模式主要在于传承,少有创新,师傅常常会因为传统的思想而约束徒弟的创新,这也是导致现如今的陶瓷业少有创新,固步自封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认识到师徒制优势所在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它的弊端。
  2.2 和陶瓷企业合作开发新的陶瓷项目
  在科技逐渐发达的今天,我们的陶瓷手工业已经不能再局限于小小的手工作坊里了,面对着巨大的出口量和订购单,仅仅靠传统的运作模式已经远远达不到现实的供求,所以必须寻求新的经营模式。现在许多陶瓷美术工艺家紧跟时代的潮流,把传统中国工艺带到世界的艺术比赛中,给这个古老的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让我们的陶瓷业迎来了新的局面。他们的艺术作品会在世界的艺术比赛上获奖,因此这些作品要无限制的复制,但传统的陶瓷制作技术并不能制作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陶瓷制品,哪怕是让同一个去做,不同的情况下制作出来的陶瓷也不是完全一样,那这应该怎么办?人们想到了高科技技术,他们将作品的画面做出贴花纸,运用数码印刷技术,通过企业对作品进行批量化生产,这在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新。除此之外,陶瓷艺术家还可以把陶瓷技艺和日常生活用品结合起来,他们设计好一种生活用品,然后把样式专利卖给厂家,这样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富有艺术气息的生活用品了,这也使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都可以感受到陶瓷艺术的魅力。现在走在精品店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各种精美绝伦的陶瓷制品,在这些陶瓷艺术品上我们不但感受到了中国陶瓷的独特美,也对如今发达的科技与传统技艺的融合叹为观止。
  2.3 陶瓷材料的纵向领域开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陶瓷制品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中陶瓷制品也越来越多,不仅是器皿,现在建筑陶瓷,环境艺术陶瓷,卫浴陶瓷也渐渐走到我们的生活中,一方面这说明了陶瓷材料在人们心中的坚固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陶瓷业正在紧跟时代发展形式,以另一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陶瓷工艺家在这种有利形势下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利用陶瓷材料接洽各种相关的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使陶瓷业的发展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陶瓷业迎来崭新的局面并不是一种偶然,因为它独特的材质深得人们的喜爱,首先它跟金属制品不一样,它永远不会变色,更不会像金属那样遇水腐蚀生锈;其次它具有丰富多样的釉色变化,能够进行多样化的设计:第三,陶瓷材质比较符合生态设计理念,它不会像塑料制品一样给土地带来污染;最后,陶瓷制品易于制作、保养和维护。所以现在许多公共设施和物品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陶瓷材料,它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材料,材质的柔和更加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许多大型的陶瓷项目很好的传承了中国的陶瓷文化,对于陶瓷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4 陶瓷兴趣班和培训班的开设
  现在兴起的一种陶瓷兴趣班和培训班是在陶瓷职业技能学校开展后发展起来的,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陶瓷艺术,许多思想比较活跃和前卫的陶瓷艺术家开始开设这样的陶瓷培训班,他们从全国各地召集同行业或者相邻行业的艺术家来到这里,共同商讨并开设培训班,为了我们传统的艺术可以发扬下去。这些培训班开设的一大优势是,陶瓷艺术家非常清楚如今的陶瓷业发展现状,他们愿意尽自己所能为我们国家保存下这些古老的艺术文化,同时他们给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并且他们给从事其他艺术行业的艺术家提供了发挥创作的空间,使他们的艺术感觉又重新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些艺术的灵感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文化传承中永久不变的价值。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国际的陶艺培训班,许多外国友人非常喜爱中国的陶瓷艺术,这些培训班给他们提供了最佳的学习和接触陶瓷的机会,我们都说陶瓷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么优秀的文化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这些来自于世界不同地方的学员,凭著自己对陶瓷的热爱,把陶瓷艺术从中国带往全世界,这种文化交流是非常具有价值和意义的。
  陶瓷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的传承和创新在如今是十分重要的,除了以上几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方式外,我们还可以利用陶瓷旅游景区的开发以及通过举办各种陶瓷习俗的活动,吸引中外游客更多的参与陶瓷相关的活动,加强陶瓷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更好地保护传统技艺。
  3 结语
  陶瓷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不断的得以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如今中西文化碰撞的新世纪,如何保护好这些传统的文化资源,将它们永久的传承下去,需要所有陶瓷从业者的共同努力。本文通过分析陶瓷文化的内涵和历史价值,给出了几条关于陶瓷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的建议,希望可以陶瓷文化重新发扬下去,开拓出陶瓷艺术创作的新思路,进一步促进陶瓷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高小青.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传承方式的教育学思考[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谢家荣.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当代传承问题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
  [3]崔瑛.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耀州窑制瓷工艺的保护和传承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
  [4]苏友德.谈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2(06):6+81.
  [5]陈教伟.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历史走向与发展轨迹[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省景德镇市 333000
其他文献
在文化艺术多元化发展的现代,艺术设计呈现出缤纷多彩的设计理念和形式。如何能够在艺术设计中加入中国传统审美意象精神,突出中国的传统艺术价值,值得艺术家们进行研究和探
20世纪初,英国著名艺术史家、批评家和美学家罗杰·弗莱在阐明其形式主义一现代主义理论时,援用了大量东方艺术思想资源,特别是中国的美学资源。弗莱发现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
秋季的桦川稻田稻菽翻腾,闪动着金色的丰收光芒.而夏季时的这片稻田,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三五成群的稻田鸭在水稻田中若隐若现,自由畅快地来回游动……通过这种鸭稻共作技术,
期刊
伊春市红星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动力,坚持根在文化、美在生态、富在产业的原则,聚焦发力,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林场所,建设美丽乡村.rn抓实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崇德向善、诚信和谐美
期刊
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隐私权在我国正处于保护的起步性阶段,并且主要在民商事领域进行保护,宪法中则依据一些人格尊严保护性条款来保护隐私权。但是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发
“私人订制”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眼球,农民闲置土地被充分利用,城里人可以吃到安全的农家菜,“私人订制”已成为农业发展新潮流.rn林口镇“我有一分田”产业项目,是林口镇党
期刊
截至11月5日,垦区高标准完成4300余万亩耕地“黑色越冬”工作.水田备苗床土400多万立方米,秋做床1.3亿多平方米,旱田秋起垄1300多万亩,为明年农业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rn按照
期刊
“扶贫羊”“跑步鸡”“蚯蚓蛋”……这些产自黑龙江的特色产品在电商平台一路走红,而这得益于我省大力推进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记者近日从省商务厅了解到,2014年
期刊
The theory on synchronization of two exciters is more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while that of more than two exciters is less considered. So it is of great sig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实践探索中产生的,后为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发展制度所确立的制度理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理论于1999年被写入《宪法》,成为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