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以实验为基础展开化学教学已成为所有化学教学工作者的共识。那么,我们化学教师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实验做出新意,加快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呢?
一、联系生活,开展情境式教学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化学实验兴趣点并不高,其主要是因为实验过程和效果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只是为了验证书本上的理论,所以学生兴趣点得不到激发。如果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多进行联系生活的实验和相关教学策略,就会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并且愿意参加化学实验。在教学目标的意义上说,不仅使得教学任务得以完成,而且更重要是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开展情境式的教学方法,把书本上的化学知识尽可能的联系实际生活。比如说在讲氢气时,我通常会举例公园里面卖的气球为什么能飘起来,是因为里面充进了一定量的氢气。通过对氢气的介绍,可以延伸到日常所用的醋酸与电池表面的金属锌为什么能够制造出氢气,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铺垫了教学情境,更是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通过情景教学模式还可以刺激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发挥,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联系所学实验对教师进行发问,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所学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将演示实验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比直接由教师简单的演示给他们观察更清晰直观,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避免了教师机械的讲实验,学生死记实验,纸上考实验,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引导学生实验,使学生由被动的旁观者变为主动的实践者,保障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现象、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训练和提升。一般地说,对于那些操作比较简单、耗时短、安全可靠且无污染的演示实验,只要让学生参与实验,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离子的检验”等许多在试管中进行的实验,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学生会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结束后认真思考,同学之间也会积极讨论与交流。教师只需要在最后做简要小结,就能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社会化的交往,促成个体发展,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教学思想。
三、变课本上的实验为个性化、开放性实验,增加实验的设计性
过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一般是验证或巩固之前学过的相关化学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在学生分组实验前,先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精心构思个性化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推选最佳方案,再全班交流,后由教师补充归纳得出最优方案。
教师准备相关的药品和仪器,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进行独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做完实验后,如实记录实验现象,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写出实验心得。这样虽然要多花费时间和精力,但增强了实验的开放性,实验更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促进学生探究兴趣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很有帮助。
四、鼓励学生做好课外探究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方法、技能的养成,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各种化学探究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课外实验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给予适时鼓励,帮助学生完成这些实验,使学生具有成就感,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1.将“小实验”变成现实。在化学教材中提供了许多“小实验”,小实验具有取材方便、方法简单、趣味性强效果明显等特点。“小实验”除可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整理数据等能力外,还可培养创作能力、发现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师除了可在授课过程中巧妙恰当地穿插“小实验”外,还可组织课外实验小组,有计划地进行“小实验”。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创设实验条件,使“小实验”能顺利进行。例如利用铅笔芯做石墨的导电实验;结合硬水软化的教学,布置学生检查水壶,热水瓶中的水垢,动手用化学方法除垢;学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知识时,让学生观察家里的金属用品——金、银、铝、铁等物品的锈蚀情况,并采取防护措施。这样做,扩大了学生的实验范围,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2.开展实验设计方案竞赛。根据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教师可提出一些研究的方向,启发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应定期收集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认真审阅,对合理性强、实验结果准确性高的“作品”,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3.开展“小创作、小发明”活动。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方案设计竞赛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创造条件进行实验实践活动。活动方式可多种多样,既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设计项目的实践过程,又可搞现场制作比赛,还可将现成的教具改造、加工等。
4.展示、总结成果。为使创造活动进一步得到升华,可在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活动,在科技活动中,可举行全校性的实验、制作竞赛、展览评比活动等,向全校师生展示出优胜者的创造成果和表演操作技能,吸引同学们积极参加创造活动。教师应运用激励机制,对优秀成果及时奖励,使创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总结和推广。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信息传递媒介,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强大的综合分析与呈现功能,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无形为有形的特点.这样的图文并茂、声形兼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可以有效激发与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尤其是可以将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对实验环境要求严格、或是一些如果操作不当会对学生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实验等,这些实验在实验室内很难完成,但是不做实验又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在传统教学中只能放弃这些实验,改为讲实验,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通过三维动画来真实地模拟这些难以完成的实验,这样更能带给学生视觉的冲击,能够激起学生完成实验的激情与动力,使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生动有趣的实验更有利于把“外在”的信息,即化学课题以实验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几乎人人都会动手动脑去设法完成这些有趣的学习和实验,真正追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新、寓教于创造。任何事情,干过总比看过记得牢,理解得清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更有可能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也许课后学生们还会有兴趣设计出更多的新内容新项目,去验证、去试验,大胆地去完成他们自己的想法,在实验中获得新知。
一、联系生活,开展情境式教学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化学实验兴趣点并不高,其主要是因为实验过程和效果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只是为了验证书本上的理论,所以学生兴趣点得不到激发。如果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多进行联系生活的实验和相关教学策略,就会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并且愿意参加化学实验。在教学目标的意义上说,不仅使得教学任务得以完成,而且更重要是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开展情境式的教学方法,把书本上的化学知识尽可能的联系实际生活。比如说在讲氢气时,我通常会举例公园里面卖的气球为什么能飘起来,是因为里面充进了一定量的氢气。通过对氢气的介绍,可以延伸到日常所用的醋酸与电池表面的金属锌为什么能够制造出氢气,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铺垫了教学情境,更是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通过情景教学模式还可以刺激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发挥,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联系所学实验对教师进行发问,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所学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将演示实验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比直接由教师简单的演示给他们观察更清晰直观,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避免了教师机械的讲实验,学生死记实验,纸上考实验,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引导学生实验,使学生由被动的旁观者变为主动的实践者,保障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现象、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训练和提升。一般地说,对于那些操作比较简单、耗时短、安全可靠且无污染的演示实验,只要让学生参与实验,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离子的检验”等许多在试管中进行的实验,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学生会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结束后认真思考,同学之间也会积极讨论与交流。教师只需要在最后做简要小结,就能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社会化的交往,促成个体发展,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教学思想。
三、变课本上的实验为个性化、开放性实验,增加实验的设计性
过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一般是验证或巩固之前学过的相关化学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在学生分组实验前,先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精心构思个性化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推选最佳方案,再全班交流,后由教师补充归纳得出最优方案。
教师准备相关的药品和仪器,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进行独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做完实验后,如实记录实验现象,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写出实验心得。这样虽然要多花费时间和精力,但增强了实验的开放性,实验更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促进学生探究兴趣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很有帮助。
四、鼓励学生做好课外探究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方法、技能的养成,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各种化学探究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课外实验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给予适时鼓励,帮助学生完成这些实验,使学生具有成就感,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1.将“小实验”变成现实。在化学教材中提供了许多“小实验”,小实验具有取材方便、方法简单、趣味性强效果明显等特点。“小实验”除可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整理数据等能力外,还可培养创作能力、发现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师除了可在授课过程中巧妙恰当地穿插“小实验”外,还可组织课外实验小组,有计划地进行“小实验”。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创设实验条件,使“小实验”能顺利进行。例如利用铅笔芯做石墨的导电实验;结合硬水软化的教学,布置学生检查水壶,热水瓶中的水垢,动手用化学方法除垢;学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知识时,让学生观察家里的金属用品——金、银、铝、铁等物品的锈蚀情况,并采取防护措施。这样做,扩大了学生的实验范围,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2.开展实验设计方案竞赛。根据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教师可提出一些研究的方向,启发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应定期收集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认真审阅,对合理性强、实验结果准确性高的“作品”,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3.开展“小创作、小发明”活动。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方案设计竞赛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创造条件进行实验实践活动。活动方式可多种多样,既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设计项目的实践过程,又可搞现场制作比赛,还可将现成的教具改造、加工等。
4.展示、总结成果。为使创造活动进一步得到升华,可在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活动,在科技活动中,可举行全校性的实验、制作竞赛、展览评比活动等,向全校师生展示出优胜者的创造成果和表演操作技能,吸引同学们积极参加创造活动。教师应运用激励机制,对优秀成果及时奖励,使创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总结和推广。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信息传递媒介,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强大的综合分析与呈现功能,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无形为有形的特点.这样的图文并茂、声形兼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可以有效激发与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尤其是可以将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对实验环境要求严格、或是一些如果操作不当会对学生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实验等,这些实验在实验室内很难完成,但是不做实验又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在传统教学中只能放弃这些实验,改为讲实验,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通过三维动画来真实地模拟这些难以完成的实验,这样更能带给学生视觉的冲击,能够激起学生完成实验的激情与动力,使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生动有趣的实验更有利于把“外在”的信息,即化学课题以实验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几乎人人都会动手动脑去设法完成这些有趣的学习和实验,真正追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新、寓教于创造。任何事情,干过总比看过记得牢,理解得清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更有可能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也许课后学生们还会有兴趣设计出更多的新内容新项目,去验证、去试验,大胆地去完成他们自己的想法,在实验中获得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