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郭氏“畅气通络”手法结合运动针刺治疗落枕临床效果。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急诊骨科50例落枕患者均采用以针刺颈痛穴,配合颈部运动,再施以郭氏手法畅气通络。结果:治愈40例,好转10例,有效率为100%。结论:采用郭氏“畅气通络”手法结合运动针刺治疗落枕既简单方便、又疗效显著。
关键词:郭氏手法 运动针法 落枕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54-01
落枕,又称颈部伤筋,是由于睡眠时颈部位置不当,或风寒侵袭颈背,局部脉络受损,经气不调所致,笔者应用平衡针法结合郭式手法治疗落枕,取得良好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21~50岁,均为发病后初诊患者。症状表现为晨起发病,头向患侧倾斜,一侧项背牵拉痛,甚则向同侧肩部及上臂扩散,颈项活动受限,并有明显压痛。X线摄片排除颈部骨质病变。
2 治疗方法
2.1 取颈痛穴[1]。(位于半握掌第4、5掌骨之间,即指掌关节前凹陷处),交叉取穴,取健侧颈痛穴。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用0.35×75mm毫针快速刺入,平刺,进针约1.5寸,上下提插针刺或施滞针手法,使局部针感出现酸、麻、胀为主,或向上放射为宜。行针时嘱患者尝试最大范围活动颈部。
2.2 再施行郭氏手法[2]。①放松手法:患者先取俯卧,以双手拇指分推棘突、点按、点揉大椎、肩井、天宗穴,拿法、捏法在颈项、肩及上背部常规操作约5min。②对颈部两侧横突处点穴、通络,重点风池、风府、缺盆穴,阿是穴。患者仰卧位,医者双手顶住棘突,逐一上推,约2分钟,头偏一侧,行横突的按揉点穴,再次行缺盆的点穴,再换对侧。③调整手法:双手合握,把颈椎从下往上逐步上提,恢复颈椎曲度,令患者轻轻自动转头至最大限度,然后将头转向患侧,作同样动作,不必强求,调整即告完成。④牵拉手法:一手托患者下颌,另手托患者枕后,轻轻左右旋转颈椎,确认患者完全放松后,瞬间的纵向牵拉,患者可感觉到整个脊柱都有牵拉的感觉;整理手法:用轻柔掌摩手法放松颈、肩,整个推拿施术过程耗时约20~30min。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相关标准评定。临床治愈:头颈肩部活动自如,无疼痛酸胀感,功能恢复正常。有效:头颈肩部活动及疼痛酸胀感明显好转,头颈肩部功能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或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颈部疼痛消失,颈部活动无障碍)40例,有效(症状减轻,疼痛不适)10例,总有效率100%。75%以上的患者治疗完即可见症状改善。15例病人经1次治疗即可临床治愈。
4 讨论
落枕是由于夜枕不当或遭受寒凉刺激等使颈、肩、背部肌组织较长时持续紧张,组织内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缺血、缺氧性损伤;晨起后肌组织松解,组织内血液灌注增加,出现炎症反应,而充血、水肿,进而无氧酵解增加,酸性产物增多,促其局部肥大细胞释放致疼因子,而表现为疼痛和酸胀不适等;这样的疼痛或炎症反应,可再次刺激损伤的肌组织发生痉挛,显现出颈、肩、背部椭圆型或条索状肌肉紧张区,造成颈、肩、背活动不利等。结果会使患者极度痛苦,进而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
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针灸、药物、热敷等。然而临床常见落枕患者的肌肉痉挛,由于疼痛,医患不能密切配合,一般的颈部旋转扳法操作困难,容易造成人为损伤。笔者学习郭程湘教授的郭氏“畅气通络”手法和王文远教授的平衡针,临床上施用平衡针法运用强刺激手法于颈痛穴,解除痉挛,调畅经络的作用。针刺同时,让患者活动颈部,以加强经气运行,则止痛疗效更加显著。再用郭氏手法,点穴轻柔手法,疏通经脉,解除肌肉、筋膜的痉挛,两者结合而收治病之功。
郭程湘的“畅气通络推拿手法”来源于峨嵋派功法。峨眉派源远流长,与少林,武当同列为中国三大门派之一。从古至今,峨嵋武术都极讲究吐纳之配合,主张动静双修,内外兼顾,强调把神气集中到形上,加强形的功能。“畅气通络推拿手法”以畅气为本,通络为要,以自身练就的“内劲”为原动力,在患者的经络穴位上施以点、按、揉、拿、捏、颤、拍、分推等手法使气血运行更通畅,气通血通,一通百通,该法避免使用颈部扳法等大手法,避免患者肌肉紧张对抗加重损伤,安全有效。
本法通过郭氏“畅气通络”手法使经络气血通畅、使牵拉、扭转、移位的肌肉、筋膜、小关节等恢复正常状态,配合平衡针运动针刺两者结合而共收治病之功。其效果明显,且取穴少,简单易行,经济实用,见效迅速,治愈率高,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蒋戈利,王文远.中国平衡针灸学研究进展与发展策略[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4,3(1):47-48
[2] 范京强,郭程湘.郭氏“畅气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关键词:郭氏手法 运动针法 落枕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54-01
落枕,又称颈部伤筋,是由于睡眠时颈部位置不当,或风寒侵袭颈背,局部脉络受损,经气不调所致,笔者应用平衡针法结合郭式手法治疗落枕,取得良好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21~50岁,均为发病后初诊患者。症状表现为晨起发病,头向患侧倾斜,一侧项背牵拉痛,甚则向同侧肩部及上臂扩散,颈项活动受限,并有明显压痛。X线摄片排除颈部骨质病变。
2 治疗方法
2.1 取颈痛穴[1]。(位于半握掌第4、5掌骨之间,即指掌关节前凹陷处),交叉取穴,取健侧颈痛穴。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用0.35×75mm毫针快速刺入,平刺,进针约1.5寸,上下提插针刺或施滞针手法,使局部针感出现酸、麻、胀为主,或向上放射为宜。行针时嘱患者尝试最大范围活动颈部。
2.2 再施行郭氏手法[2]。①放松手法:患者先取俯卧,以双手拇指分推棘突、点按、点揉大椎、肩井、天宗穴,拿法、捏法在颈项、肩及上背部常规操作约5min。②对颈部两侧横突处点穴、通络,重点风池、风府、缺盆穴,阿是穴。患者仰卧位,医者双手顶住棘突,逐一上推,约2分钟,头偏一侧,行横突的按揉点穴,再次行缺盆的点穴,再换对侧。③调整手法:双手合握,把颈椎从下往上逐步上提,恢复颈椎曲度,令患者轻轻自动转头至最大限度,然后将头转向患侧,作同样动作,不必强求,调整即告完成。④牵拉手法:一手托患者下颌,另手托患者枕后,轻轻左右旋转颈椎,确认患者完全放松后,瞬间的纵向牵拉,患者可感觉到整个脊柱都有牵拉的感觉;整理手法:用轻柔掌摩手法放松颈、肩,整个推拿施术过程耗时约20~30min。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相关标准评定。临床治愈:头颈肩部活动自如,无疼痛酸胀感,功能恢复正常。有效:头颈肩部活动及疼痛酸胀感明显好转,头颈肩部功能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或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颈部疼痛消失,颈部活动无障碍)40例,有效(症状减轻,疼痛不适)10例,总有效率100%。75%以上的患者治疗完即可见症状改善。15例病人经1次治疗即可临床治愈。
4 讨论
落枕是由于夜枕不当或遭受寒凉刺激等使颈、肩、背部肌组织较长时持续紧张,组织内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缺血、缺氧性损伤;晨起后肌组织松解,组织内血液灌注增加,出现炎症反应,而充血、水肿,进而无氧酵解增加,酸性产物增多,促其局部肥大细胞释放致疼因子,而表现为疼痛和酸胀不适等;这样的疼痛或炎症反应,可再次刺激损伤的肌组织发生痉挛,显现出颈、肩、背部椭圆型或条索状肌肉紧张区,造成颈、肩、背活动不利等。结果会使患者极度痛苦,进而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
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针灸、药物、热敷等。然而临床常见落枕患者的肌肉痉挛,由于疼痛,医患不能密切配合,一般的颈部旋转扳法操作困难,容易造成人为损伤。笔者学习郭程湘教授的郭氏“畅气通络”手法和王文远教授的平衡针,临床上施用平衡针法运用强刺激手法于颈痛穴,解除痉挛,调畅经络的作用。针刺同时,让患者活动颈部,以加强经气运行,则止痛疗效更加显著。再用郭氏手法,点穴轻柔手法,疏通经脉,解除肌肉、筋膜的痉挛,两者结合而收治病之功。
郭程湘的“畅气通络推拿手法”来源于峨嵋派功法。峨眉派源远流长,与少林,武当同列为中国三大门派之一。从古至今,峨嵋武术都极讲究吐纳之配合,主张动静双修,内外兼顾,强调把神气集中到形上,加强形的功能。“畅气通络推拿手法”以畅气为本,通络为要,以自身练就的“内劲”为原动力,在患者的经络穴位上施以点、按、揉、拿、捏、颤、拍、分推等手法使气血运行更通畅,气通血通,一通百通,该法避免使用颈部扳法等大手法,避免患者肌肉紧张对抗加重损伤,安全有效。
本法通过郭氏“畅气通络”手法使经络气血通畅、使牵拉、扭转、移位的肌肉、筋膜、小关节等恢复正常状态,配合平衡针运动针刺两者结合而共收治病之功。其效果明显,且取穴少,简单易行,经济实用,见效迅速,治愈率高,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蒋戈利,王文远.中国平衡针灸学研究进展与发展策略[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4,3(1):47-48
[2] 范京强,郭程湘.郭氏“畅气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