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梁23块于1979年投入开发,1982年进入注水开发,先后经历了弹性开发阶段、注水开发产量上升阶段、注水开发产量递减阶段。该块共计有本层系井47口,套坏套破、有落物大修不成功等原因停产停注油水井8口,再加上油井因高含水停产及水井因油层污染注不进停注等原因,造成2008年初油水井开井数仅剩14口,注采井网变得极不规则,井网适应性很差。为改善这一状况,自2008年开始,进行综合调整并恢复注水,调整优化注采井网,实施控制注水与不稳定注水相结合来控制含水上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含水上升率逐年下降,自然递减率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完善井网合理调配自然递减
中图分类号:P631.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255-01
一、地质概况
梁23-44块位于梁家楼油田中部,主力含油层系沙三中,油藏平均埋深2800米,含油面积5.2km2,地质储量535×104t。构造特征:构造比较简单,地层北倾,且由南向北逐渐变缓,南部大断层为近东西向的边界大断层,落差大于200米、倾角30-150度,对该油藏起主要控制作用。储层特征:平均孔隙度18.3%,渗透率510*10 3μm2,油层厚度在1.1 6.4米之间,平面上2、4砂体油层分布范围最大,为全区分布,5号油层其次,3、6号油层以梁44块为主。物性、非均质性:沙三中储层呈复合正韵律,正韵律底部物性好,向上物性变差,根据三口取芯井非均值参数统计,各主力小层的渗透率变异系数都大于0.7。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强。隔层厚度较小,单井平均隔层厚度0.8米~3.2米。流体性质:地面原油密度0.8825g/cm3,粘度32.7mPa·s,凝固点为35℃。地层水矿化度平均为11704rag/L,水型为NaHC03型。原始地层压力29.44MPa,总体来说,该块属于中孔、中高渗、常温、常压、岩性构造油藏。
二、开发历程及现状
梁23块1979年投入开发,1982年进入注水开发,截止到2010年,历时31年,经历了弹性开发阶段;注水开发产量上升阶段;注水开发产量递减阶段,注水开发低速稳产阶段四个开发阶段。目前区块开油井16口,日油水平46吨,综合含水94%,平均动液面816米,累产油209.0124×104吨,累产水593.2603×104吨,采油速度0.22%,采出程度39.0%;开注水井8口,日注水平365 m3,累注水量1115.8331×104m↑,月注采比0.67,累注采比0.95。
三、存在问题及潜力
1、油水井损坏严重,造成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该块共计有本层系井47口,套坏套破、有落物大修不成功等原因停产停注油水井8V1,再加上油井因高含水停产及水井因油层污染注不进停注等原因,造成2008年初油水井开井数仅剩14口,注采井网变得极不规则,井网适应性很差。2、局部井区剩余储量控制程度差。在剩余油相对丰富的断块西区和断层附近的构造高部位无井控制,有45×104t储量不能动用,具有进一步完善井网的潜力。3、有效注水井点少,注采关系严重失调,地层能量下降。由于注水井套破、注不进等原因停注,造成水井少且分布不均,地层压力下降为21.78MPa,仅为静水柱压力的77%。4、油层非均质性强,纵向上分层水淹、动用状况不一,各小层均具有一定的潜力。从分层水淹情况看,纵向上1、5、6号层水淹程度相对较轻,分层动用状况为:5、6砂体采出程度高,动用相对最好,顶部1砂体物性相对较差,采出程度低,仅为22%。由于2、4砂体储量高,剩余地质储量多,是潜力层。
四、实现梁23块良性开发的主要做法
(1)针对井网控制程度差的问题,潜力区新井挖潜.针对断块剩余油分布状况,08年投产新井7口井,西部1口,中部6口,新井初期日产油能力34吨。通过投产新井,断块日产油能力最高达到40t/d,采油速度由O.25%↑0.4%,单井控制储量由43.5万吨下降到26.7万吨。(2)针对注采关系不完善,转注完善注采井网,改善注水效果.在投产新井井网基本完善的基础,完善注采关系,提高注水效果。断块注采对应率由调整前的42%提高到85%,日注水平由135 m3↑504m3,增加日注水平369m3,注采比由O.30↑0.95。先后有10口油井见到注水效果,见效时间为20~50天,其中有3口井液面、液量都上升;有4口井液面上升,液量稳定;有2口井含水上升,有4口井含水下降。(3)摸索水驱规律,精细注采调配,提高注水效果。该块因渗透率较高,在510*10-3μm2左右,水线推进速度快,油井见效快,含水上升也快。为避免油井注水见效后含水上升过快,首先根据油藏开发特点制定合理的注水方案,摸索出合理的注采比、制定合理的调配方案。通过摸索,认为断块合理注采比为0.6左右,中高部位水井不宜长期高注,底部可适当高注恢复地层能量。因此制定出断块注采比保持0.6左右,采取底部高注,中高部位灵活调配的调配思路进行调配。(4)注水培养提液井,及时实施提液稳油。2010年在油井注水见效,动液面得到较好回升的基础上,确立了提液增油的开发思路。梁23块先后采取“调参、检泵时换大泵、下螺杆泵、电泵”四种方式对6口供液充足,沉没度大于400米的油井进行提液,初期共增加日油能力19.6噸。
1、转注初期,水井适当高注促使油井见效;
L23X35、L23-34井08年10-11月相继转注,配注分别是50m3、110m3,断块注采比由0.07提高到0.64,井区注采比为0.74。水井转注一个月后井组周围油井见到不同程度的注水效果,表现为液量、液面上升,含水下降,见效最明显的是L23-11井,动液面由952米↑713米↑519米,上升433米,日液由51.7吨↑70吨,日油由1.6吨↑3.7吨,含水由97.2%↓93.9%,日增油2.1吨。
2、在底部完善后,采取底部适当高注及中高部位低注,以达到提升地层压力,控水稳油的目的。
2010.2月初大修、增注底部两口注水井(L23-2、L109),初期配注分别是150m3,但注水一个多月后,油井在见到注水效果后含水呈上升趋势,自3月中旬,L23-11、L23-131含水呈上升趋势,分别由92.9%↑94.3%,68%↑74%,分析认为底部水井一味盲目放大注水,仍会造成水线推进过快、油井含水上升,为此及时调整底部两口水井注水量,于3.21日将边部水井L23-2、L109配注分别由150m3↓100m3,及中高部位水井L23-34、L23X35控制注水,井区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得以减缓。
五、开发效果评价
(1)开发指标变好:含水上升率逐年下降,自然递减率呈下降趋势2012年比2011年下降4.26%,日油水平近三年维持在40t/d,采油速度为0.25%(2)水驱效果得到善;(3)地层压力回升,通过注水,该块的地层能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六、认识
(1)老油田开发后期的井网完善工作仍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手段;(2)油藏开发后期仍应该重视注水工作;(2)认清注水见效方向,不断优化注采调配方案,可有效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
[关键词]完善井网合理调配自然递减
中图分类号:P631.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255-01
一、地质概况
梁23-44块位于梁家楼油田中部,主力含油层系沙三中,油藏平均埋深2800米,含油面积5.2km2,地质储量535×104t。构造特征:构造比较简单,地层北倾,且由南向北逐渐变缓,南部大断层为近东西向的边界大断层,落差大于200米、倾角30-150度,对该油藏起主要控制作用。储层特征:平均孔隙度18.3%,渗透率510*10 3μm2,油层厚度在1.1 6.4米之间,平面上2、4砂体油层分布范围最大,为全区分布,5号油层其次,3、6号油层以梁44块为主。物性、非均质性:沙三中储层呈复合正韵律,正韵律底部物性好,向上物性变差,根据三口取芯井非均值参数统计,各主力小层的渗透率变异系数都大于0.7。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强。隔层厚度较小,单井平均隔层厚度0.8米~3.2米。流体性质:地面原油密度0.8825g/cm3,粘度32.7mPa·s,凝固点为35℃。地层水矿化度平均为11704rag/L,水型为NaHC03型。原始地层压力29.44MPa,总体来说,该块属于中孔、中高渗、常温、常压、岩性构造油藏。
二、开发历程及现状
梁23块1979年投入开发,1982年进入注水开发,截止到2010年,历时31年,经历了弹性开发阶段;注水开发产量上升阶段;注水开发产量递减阶段,注水开发低速稳产阶段四个开发阶段。目前区块开油井16口,日油水平46吨,综合含水94%,平均动液面816米,累产油209.0124×104吨,累产水593.2603×104吨,采油速度0.22%,采出程度39.0%;开注水井8口,日注水平365 m3,累注水量1115.8331×104m↑,月注采比0.67,累注采比0.95。
三、存在问题及潜力
1、油水井损坏严重,造成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该块共计有本层系井47口,套坏套破、有落物大修不成功等原因停产停注油水井8V1,再加上油井因高含水停产及水井因油层污染注不进停注等原因,造成2008年初油水井开井数仅剩14口,注采井网变得极不规则,井网适应性很差。2、局部井区剩余储量控制程度差。在剩余油相对丰富的断块西区和断层附近的构造高部位无井控制,有45×104t储量不能动用,具有进一步完善井网的潜力。3、有效注水井点少,注采关系严重失调,地层能量下降。由于注水井套破、注不进等原因停注,造成水井少且分布不均,地层压力下降为21.78MPa,仅为静水柱压力的77%。4、油层非均质性强,纵向上分层水淹、动用状况不一,各小层均具有一定的潜力。从分层水淹情况看,纵向上1、5、6号层水淹程度相对较轻,分层动用状况为:5、6砂体采出程度高,动用相对最好,顶部1砂体物性相对较差,采出程度低,仅为22%。由于2、4砂体储量高,剩余地质储量多,是潜力层。
四、实现梁23块良性开发的主要做法
(1)针对井网控制程度差的问题,潜力区新井挖潜.针对断块剩余油分布状况,08年投产新井7口井,西部1口,中部6口,新井初期日产油能力34吨。通过投产新井,断块日产油能力最高达到40t/d,采油速度由O.25%↑0.4%,单井控制储量由43.5万吨下降到26.7万吨。(2)针对注采关系不完善,转注完善注采井网,改善注水效果.在投产新井井网基本完善的基础,完善注采关系,提高注水效果。断块注采对应率由调整前的42%提高到85%,日注水平由135 m3↑504m3,增加日注水平369m3,注采比由O.30↑0.95。先后有10口油井见到注水效果,见效时间为20~50天,其中有3口井液面、液量都上升;有4口井液面上升,液量稳定;有2口井含水上升,有4口井含水下降。(3)摸索水驱规律,精细注采调配,提高注水效果。该块因渗透率较高,在510*10-3μm2左右,水线推进速度快,油井见效快,含水上升也快。为避免油井注水见效后含水上升过快,首先根据油藏开发特点制定合理的注水方案,摸索出合理的注采比、制定合理的调配方案。通过摸索,认为断块合理注采比为0.6左右,中高部位水井不宜长期高注,底部可适当高注恢复地层能量。因此制定出断块注采比保持0.6左右,采取底部高注,中高部位灵活调配的调配思路进行调配。(4)注水培养提液井,及时实施提液稳油。2010年在油井注水见效,动液面得到较好回升的基础上,确立了提液增油的开发思路。梁23块先后采取“调参、检泵时换大泵、下螺杆泵、电泵”四种方式对6口供液充足,沉没度大于400米的油井进行提液,初期共增加日油能力19.6噸。
1、转注初期,水井适当高注促使油井见效;
L23X35、L23-34井08年10-11月相继转注,配注分别是50m3、110m3,断块注采比由0.07提高到0.64,井区注采比为0.74。水井转注一个月后井组周围油井见到不同程度的注水效果,表现为液量、液面上升,含水下降,见效最明显的是L23-11井,动液面由952米↑713米↑519米,上升433米,日液由51.7吨↑70吨,日油由1.6吨↑3.7吨,含水由97.2%↓93.9%,日增油2.1吨。
2、在底部完善后,采取底部适当高注及中高部位低注,以达到提升地层压力,控水稳油的目的。
2010.2月初大修、增注底部两口注水井(L23-2、L109),初期配注分别是150m3,但注水一个多月后,油井在见到注水效果后含水呈上升趋势,自3月中旬,L23-11、L23-131含水呈上升趋势,分别由92.9%↑94.3%,68%↑74%,分析认为底部水井一味盲目放大注水,仍会造成水线推进过快、油井含水上升,为此及时调整底部两口水井注水量,于3.21日将边部水井L23-2、L109配注分别由150m3↓100m3,及中高部位水井L23-34、L23X35控制注水,井区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得以减缓。
五、开发效果评价
(1)开发指标变好:含水上升率逐年下降,自然递减率呈下降趋势2012年比2011年下降4.26%,日油水平近三年维持在40t/d,采油速度为0.25%(2)水驱效果得到善;(3)地层压力回升,通过注水,该块的地层能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六、认识
(1)老油田开发后期的井网完善工作仍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手段;(2)油藏开发后期仍应该重视注水工作;(2)认清注水见效方向,不断优化注采调配方案,可有效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