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的学习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这是就学习的整个过程来说的。但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课上还是课后,都有一些学习环节要靠他们独立学习,如预习课文、独立完成课内外作业、阅读课外书等等。自学习惯和能力从小学起就要开始培养。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学能力;兴趣;工具书使用;学习习惯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可见培养自学能力是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核心和归宿。那么,什么是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培养小学生自学的能力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自学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儿童。即①解放儿童头脑,使之能思;②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③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④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小语自学辅导教学也正是贯穿着这一教育思想,即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做到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
在实验初期,班级学生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优等生对自学辅导模式的学习劲头足,兴致勃勃,情绪高涨,课堂进行自学汇报时,唯恐落后,争取表现自我的机会,越学越感兴趣,常常不满足于教学内容的提示而提出质疑,相互交流,学得其乐融融。而相当部分学得慢的学生却常是面对学本的思考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谈起,上课时耷着脑袋,好象自学汇报与他们无关,主动参与更谈不上。这使我认识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前提和基础。于是,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时除围绕教材内容备之外,更重视“备方法”,在每节课约有二十分钟左右的自学时间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辅导中下层学生,在巡视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相机引导,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告诉他们即使讲错也没关系,可由老师指导或同学来发言补充。并及时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着力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强化自学愿望。真正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分步到位,由不会学到会学、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现在上课时,班级学生基本上敢大胆发言,收效明显。实验证明:学生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体验到有所发现的自信感,则会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课堂教学效益也自然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工具书主要是字典和词典。小学生要掌握按音序和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并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每查一个字、词能说出这个字、词有几个意思,能根据上下文从字典中选择词义。当今不少学生因为没有养成使用字典和词典的良好习惯,对常见字或词也往往不明其意,如“津”不知是唾液,更不知道“后逐无问津者”的“问津”引申为“问路”。不会用汉语拼音查阅字典的也为数很多,不能熟练地运用部首检字的更习以为常。例如“疆”不知是“土”部,“武”不知“止”是部首。有的学生查到了字不会看注释,只会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讲字的结构,给学生一把钥匙,要着重培养学生自觉地、熟练地翻阅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三、持之以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平时,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的名言是: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要答问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科学支配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阅读时遇到重要的生字词、写作文遇到没有把握区分是否错别字时立即查词典的习惯,看课外书时摘抄好的句、段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拿到教师批改的作业首先认真改错的习惯等等。
四、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读书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应学会以下几种主要的读书方法:
1.精读与浏览。一般地说,小学教科书中的重要部分应该精读,不仅要了解课文大意,还要深刻理解课文所阐述的基本原理,经过自己消化以后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最后还要区分出需要记忆的部分和需要学会应用的部分,并努力达到记忆和运用的要求。
小学生经常阅读的报刊、童话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优秀作文等课外读物,可采用浏览的方法,但对其中学生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可适当采用精读的方法,作点摘录,写点心得。
2.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专心读书、加深理解、锻炼思维能力,还可以积累有用的资料。小学生常用的读书笔记形式主要有书面笔记和摘录笔记两种,有时也可用列提纲、写概要、写心得等形式。
3.提出疑难问题和主动寻求解答。学贵有疑,读书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等于不会读书。教师应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提问题、敢提问题,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读书善疑,还要教给学生从教科书或参考书中寻求解答的能力。
五、循序渐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可安排导、扶、放的三段式指导程序,逐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导即引导,指导教师依据教材,讲清知识,教给方法,提示规律。扶即扶助,指教师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处提出自学的思考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模仿或借鉴已有的学习技巧或方法独立学习,而后师生共同讨论、小结,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放即放手,就是教师先提出课题,布置自学内容、要求和进度,不提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逐步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出纲要,自己找规律。
此外,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自学外,还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学有成效。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活水,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具有了广博的知识和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艺术,就能诱发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学能力;兴趣;工具书使用;学习习惯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可见培养自学能力是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核心和归宿。那么,什么是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培养小学生自学的能力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自学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儿童。即①解放儿童头脑,使之能思;②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③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④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小语自学辅导教学也正是贯穿着这一教育思想,即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做到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
在实验初期,班级学生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优等生对自学辅导模式的学习劲头足,兴致勃勃,情绪高涨,课堂进行自学汇报时,唯恐落后,争取表现自我的机会,越学越感兴趣,常常不满足于教学内容的提示而提出质疑,相互交流,学得其乐融融。而相当部分学得慢的学生却常是面对学本的思考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谈起,上课时耷着脑袋,好象自学汇报与他们无关,主动参与更谈不上。这使我认识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前提和基础。于是,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时除围绕教材内容备之外,更重视“备方法”,在每节课约有二十分钟左右的自学时间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辅导中下层学生,在巡视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相机引导,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告诉他们即使讲错也没关系,可由老师指导或同学来发言补充。并及时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着力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强化自学愿望。真正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分步到位,由不会学到会学、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现在上课时,班级学生基本上敢大胆发言,收效明显。实验证明:学生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体验到有所发现的自信感,则会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课堂教学效益也自然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工具书主要是字典和词典。小学生要掌握按音序和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并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每查一个字、词能说出这个字、词有几个意思,能根据上下文从字典中选择词义。当今不少学生因为没有养成使用字典和词典的良好习惯,对常见字或词也往往不明其意,如“津”不知是唾液,更不知道“后逐无问津者”的“问津”引申为“问路”。不会用汉语拼音查阅字典的也为数很多,不能熟练地运用部首检字的更习以为常。例如“疆”不知是“土”部,“武”不知“止”是部首。有的学生查到了字不会看注释,只会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讲字的结构,给学生一把钥匙,要着重培养学生自觉地、熟练地翻阅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三、持之以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平时,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的名言是: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要答问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科学支配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阅读时遇到重要的生字词、写作文遇到没有把握区分是否错别字时立即查词典的习惯,看课外书时摘抄好的句、段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拿到教师批改的作业首先认真改错的习惯等等。
四、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读书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应学会以下几种主要的读书方法:
1.精读与浏览。一般地说,小学教科书中的重要部分应该精读,不仅要了解课文大意,还要深刻理解课文所阐述的基本原理,经过自己消化以后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最后还要区分出需要记忆的部分和需要学会应用的部分,并努力达到记忆和运用的要求。
小学生经常阅读的报刊、童话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优秀作文等课外读物,可采用浏览的方法,但对其中学生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可适当采用精读的方法,作点摘录,写点心得。
2.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专心读书、加深理解、锻炼思维能力,还可以积累有用的资料。小学生常用的读书笔记形式主要有书面笔记和摘录笔记两种,有时也可用列提纲、写概要、写心得等形式。
3.提出疑难问题和主动寻求解答。学贵有疑,读书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等于不会读书。教师应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提问题、敢提问题,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读书善疑,还要教给学生从教科书或参考书中寻求解答的能力。
五、循序渐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可安排导、扶、放的三段式指导程序,逐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导即引导,指导教师依据教材,讲清知识,教给方法,提示规律。扶即扶助,指教师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处提出自学的思考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模仿或借鉴已有的学习技巧或方法独立学习,而后师生共同讨论、小结,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放即放手,就是教师先提出课题,布置自学内容、要求和进度,不提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逐步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出纲要,自己找规律。
此外,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自学外,还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学有成效。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活水,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具有了广博的知识和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艺术,就能诱发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